清水拂心 发表于 2015-12-7 09:07:31

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二)

<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b>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二)</b><b></b></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b><font size="3"> </font></b></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3em;"><font size="3"><b>-----</b><b>清水拂心在文稿评改演播室</b><b>QQ</b><b>群的讲稿</b></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nbsp;</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各位老秘网朋友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围绕《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交流个人的体会和感想。这是系列(二),第二次交流。感谢大家的继续支持!</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系列(一)主要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体框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对公文写作的功能作用。顺着这个思路,今天我们继续围绕唯物辩证法与公文写作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剖析。</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1、养成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公文写作,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文字表达,实则是一种思维表达。从事公文写作,不单纯是玩弄文字组合的游戏,更核心地在于内在思路的展示、为政思想的展现、谋事理念的呈现、决策能力的体现。归根结底一句话,公文写作,只不过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稿质量的高低,根本取决于思维的深度、高度、精准度。因此,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要在锤炼思维上下功夫,养成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一篇高质量、高评价的文稿,无不是以思维、思想、思路取胜。</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养成了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就能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就能宏观微观、正面反面兼备地去思考问题,就能保证写出来的文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无可挑剔。同时,思维理顺了,语言表达就能流畅、通畅,表达的意思也能清晰、准确。所谓“意在笔先,辞随意生”,意清则辞明,只有思维、思路到位,写出来的文稿才到位。</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养成了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就能够通过辩证的比较分析,找出事物的根本规律、内在核心、基本要素、逻辑原点,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就能把握本质集中论述、抓住精髓深入论述,就能提升文稿的深度,就能做到主题突出、重点突出。同时,紧盯事物本质、内在规律来撰写文稿,抓住一点推及其它,就能收放自如、详略得当,不致于中途跑题,不会导致繁杂冗长;就能化繁为简,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信息。所谓“言简意赅”,只有你把握了本质、规律,找准了“意”之核心,下笔就能够据“意”阐述、发挥,当繁则繁、当简则简,自然就能做到简练、精悍。</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养成了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就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内及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脱离固有观点、惯例做法、一般套路,生发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就能涌现新意,就能创新出新,写出别人所没想到的、但又与主题息息相关的内容,从而让别人看过之后眼前一亮。所谓“独辟蹊径,见解独到”、“独自胸出,萌发新意,创意语言,皆不相师”。文稿创新到底从哪里来?我看,其源头还在于辩证思维。</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总之,养成了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就能保证写出来的公文流畅、准确、简练、朴实、生动、新颖。</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2、如何养成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辩证思维的养成,需要有意训练、刻意为之。就我感受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b>一是养成边阅读边剖析的习惯。</b>上级组织部门研究室主任是一位材料高手,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任何一篇文稿,我看过一遍之后再关上,能够迅速说出文稿的大意;你们写的文稿,我基本上稍微一翻,就能知道长处、短处所在。听过之后,就在思考,为什么他的阅读效率这么高?为什么自己要读过几遍之后,才领会大意?我想,根本在于他拥有一个边阅读边剖析的好习惯。他边阅读,边剖析提炼文稿的要点。文稿读完了,他的头脑中同步形成了一个由相关要点逻辑组合起来的文稿结构树。照着这个结构树来回忆文稿,自然毫无遗漏、精准精确。长期这样训练,就能自然而然形成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平常,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经常会翻阅上级文件,借鉴外地文稿。在阅读的时候,不妨拿笔圈出其中的要点,仔细琢磨这些要点的逻辑组合顺序,琢磨其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琢磨其要点的提出、阐述及落脚处,琢磨其核心要求、主要意图。边阅读、边剖析,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吸收文稿内容,更能培养自己科学严谨的辩证思维。</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其实,不光读文件、读材料如此,读书也一样。举个例子,我最近在读《白话三国志》,在众多历史事件交叉出现、大小战争纷纷发生、众多英雄次第出场退场的情形之下,如何把握其时间、人物、事件的脉络,做到记得牢、记得清而且还能辩证、联系地产生思考,那就需要有意识地总结提炼,有意识地剖析归纳。打个比方,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中要有一个“思维树”,这棵树有主干,有枝桠。主干可以是一个时间轴,也可以是一张城池变更的地图,即要么心中有时间轴,要么有空间图。就我来说,主要是通过空间图为基点来读这本书的。以前玩过一些三国题材游戏,对《三国志》出现的诸多地点的大致位置心中有数。读《白话三国志》时,我就是依照地图,来记忆各个历史事件,以及在各个历史事件上出现的人物。比如,魏国与吴、蜀的斗争,记住三个地点,雍州、长安一带,魏国西部防线;襄阳、新野一带,魏国中部防线;淮南、寿春一带,魏国东部防线。然后,每个防线上,出现哪些争夺战,涌现出哪些战将、谋士,照这样读下去便会脉络清晰。闭上书,也就能比较清晰、准确地去回忆其中情节。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对整个情节的完整、链条式记忆,便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辩证、联系思考,进而做到“读有所思,思有所获”。</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b>二是加强同一内容多种站位思考的练习。</b>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也许有人可能会碰到“站位不高”、“角度不对”的困惑。之说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源依然在于辩证思维不到位,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撰写文稿。对此,建议主动加强同一内容多种站位思考的练习。比如,撰写领导讲话时,要部署安排同一件事情,分别思考下如果是“一把手”讲,到底怎么讲?如果是具体负责同志讲,到底怎么讲?又比如,汇报一项工作,如果是“一把手”汇报,到底怎么汇报?如果是部门具体负责领导汇报,又怎么汇报?又比如,同一件事情,如果是研讨会,该如何去谋篇布局?如果是汇报会,该如何去思考?如果是协调会,又该如何去撰写?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增强思维的辩证性、严谨性。</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 Hidden Message *****</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b>6</b><b>、</b><b>“</b><b>段</b><b>9”</b><b>内部文字的论述,是第三个并列关系,分别从解剖、转化两个角度,来阐述</b><b>“</b><b>抓出典型之后怎么办</b><b>”</b><b>的问题。这一层并列关系,主要是从涉及对象的角度,来考虑的。解剖反面典型,主要是站在其它党员干部的角度,对其它的党员干部产生警示作用,因为解剖得越深入、全面、准确,警示作用才越大。进行激励转化,主要是站在反面典型本身的角度,反面典型也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不仅要重视对其它干部的警示作用,也要抓好反面典型的转化。作者的思维就很严谨、很辩证,不得不佩服。</b></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b><font size="3">《系列二》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font></b></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nbsp;</font></div></div>

异子 发表于 2015-12-7 18:46:09

很有操作性,学习了!

swimng2000 发表于 2015-12-13 20:52:50

学哲学用哲学,非常重要,学习。

余之舰 发表于 2015-12-16 11:17:56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内及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脱离固有观点、惯例做法、一般套路,生发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

文秘人 发表于 2015-12-16 17:05:07

这三个系列,认真学习,大有裨益。

永远向前 发表于 2015-12-17 14:27: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读多思

shaoyehongtan 发表于 2015-12-17 20:43:00

准确地去回忆其中情节。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对整个情节的完整、链条式记忆,便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辩证、联系思考,进而做到“

知行合一是正首 发表于 2015-12-18 15:07:32

一鼓作气看下来,非常过瘾。希望讲座中多举一些例子,方便我们初学者理解。谢谢

michellegao52 发表于 2015-12-18 23:06:50

哎呀,书到用时方恨少哇,需要修炼的路还很长。期待更多更详细的相关教程,谢谢啦!!

sibo1984 发表于 2015-12-19 00:05:12

读《白话三国志》时,我就是依照地图,来记忆各个历史事件,以及在各个历史事件上出现的人物。比如,魏国与吴、蜀的斗争,记住三个地点,雍州、长安一带,魏国西部防线;襄阳、新野一带,魏国中部防线;淮南、寿春一带,魏国东部防线。然后,每个防线上,出现哪些争夺战,涌现出哪些战将、谋士,照这样读下去便会脉络清晰。闭上书,也就能比较清晰、准确地去回忆其中情节。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