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要警惕“叶公好龙”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SPAN style="TEXT-INDENT: 21pt">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冲锋号,标志着改革进入了新周期。</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当前,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看到改革的共识空前提高,人民群众想改革盼改革,广大干部拥护改革,对改革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改革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势不可当;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深化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打破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突破既有体制机制的惯性阻碍、摆脱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牵扯时,有好些同志存在“叶公好龙”现象,虽然嘴上唱着高调,实际却不迈步。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不想改。对一些部门和群体而言,改革不仅是革思想的命,更是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所以,尽管大家都在喊改革,但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从而出现明改暗不改、虚改实不改现象。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坦言,各地新一轮简政放权取得积极成效,但受地方和部门利益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错放、空放、乱放”等现象。有的只下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含金量”较高的仍然留在手中;有的放权有水分,动辄上百项,但“干货”不多。二是不敢改。作为体制机制的调整与制度的完善,改革不仅有收益,也有代价与风险。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改革的任务更艰巨、外部环境更恶劣、利益分化更严重,从而使得它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风险也更大。这些风险,既包括政治风险,也包括社会评价风险。在改革风险面前,一些领导干部头脑里磕磕绊绊多了,对自己行囊里的那些瓶瓶罐罐看得重了,没有了那份“甩开膀子”的豪情,缺少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反复权衡个人的风险与收益,最终演化为等待观望,甚至宁可不改革也不能犯错误。三是不会改。有些领导干部在改革的难点面前无所适从,只会说原则话、漂亮话,不会讲实在话、管用的话,缺乏驾驭改革的能力。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改革任务面前,不认真研究问题,不主动剖析矛盾,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等、靠、看的思想很严重,以至于上级推一下动一下,慢慢腾腾、晃晃悠悠地“改”到哪里算哪里,没有那么一股拼劲、冲劲、韧劲。</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在深化改革中出现这种“叶公好龙”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恐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一是“风险恐慌”。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要改革就有风险。我们前35年的改革,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即“摸着石头过河”,先从一些好改的、容易改的做起,把难改的、风险大的改革留在后面,待时机成熟再改。所以我们的改革集中在经济领域,较少触及社会政治领域,即使是经济领域,也把困难的部分放在了最后。这就形成了当下的状态:改革看起来难以继续推进,同时改革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发展带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可供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允许试错的限度越来越小,不能再推延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改革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担心改革可能带来的种种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的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面对硬骨头,面对险滩,面对各种可测与莫测的风险,让人心中不免恐慌:畏难怕险,求稳怕乱,怕出问题,怕担责任,怕丢乌纱帽,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怕”字,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二是“利益恐慌”。改革,势必牵涉利益,利益连着人心。就人的本性而言,正如鲁迅所说,向来是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在没有牺牲任何一方福利的前提下,各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增加,那么到了深水区,大多数的改革就由帕累托改进变成了卡尔多改进:改革虽能使社会总体福利增大,却需利益的调整和补偿。只有利益增加方愿意支付的补偿超过利益损失方的数额,改革才能进行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没有人会自愿接受使自己福利变坏的改革方案。让政府交出用惯了的权力,让部门放弃既得的利益,让企业接受新来的分食者,让官员把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事实上,触动利益与触动灵魂相比,很难说哪个会更容易。动别人的奶酪需提防有人找你拼命,动自己的奶酪更需壮士断腕的勇气!</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三是“能力恐慌”。改革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事业,没有一定的能力很难胜任。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难度系数更大,更是需要过人的本领。没有能力作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只能是空谈。当前的改革涉及面广、触及的矛盾深、碰到的阻力大。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设统一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激活农村资产要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每一项改革的具体落实既需要改革者的激情与意志,更需要改革者具备能改革、善改革、持久改革、深入改革的能力。与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明显不相适应。有的习惯于向上级要资源、要政策,不善于从市场找办法、寻出路;有的在纷繁的事物面前束手无策,不能自如应对复杂局面;有的还满足于四平八稳踱方步、按部就班过日子,不能探索新路,等等。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是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决定性因素”,积极迎接挑战,特别是提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至关重要、非常紧迫。</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真抓实干。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绝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光打雷不下雨,思想与行动分离,而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思想上树立新思维,在行动上展现新作为,真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与“龙”共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首先,必须坚定改革信念,切实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我们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深化改革。在改革大潮面前,是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键是看有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能不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看有没有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是不是以改革大局为重,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着眼,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出发;看能不能做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其次,必须坚定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改革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推进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碍于党的事业大局,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防止和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整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只有顾全大局,做到天下为公,才能有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的思想境界,才能常思人民事,常记人民愿,常感人民恩,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改革勇气和浩然正气,才能聚人聚心聚威,建功建业建成,将宏伟愿景转化为生机勃勃的改革发展实践。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来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1,252,251); TEXT-INDENT: 21pt; MARGIN: 0p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4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class=p0>**** Hidden Message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领导之友杂志社社长刘忠昌</P> 一是“风险恐慌”。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要改革就有风险。我们前35年的改革,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即“摸着石头过河”,先从一些好改的、容易改的做起,把难改的、风险大的改革留在后面,待时机成熟再改。所以我们的改革集中在经济领域,较少触及社会政治领域,即使是经济领域,也把困难的部分放在了最后。这就形成了当下的状态:改革看起来难以继续推进,同时改革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发展带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可供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允许试错的限度越来越小,不能再推延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改革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担心改革可能带来的种种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的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面对硬骨头,面对险滩,面对各种可测与莫测的风险,让人心中不免恐慌:畏难怕险,求稳怕乱,怕出问题,怕担责任,怕丢乌纱帽,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怕”字,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 其次,必须坚定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改革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推进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碍于党的事业大局,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防止和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整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只有顾全大局,做到天下为公,才能有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的思想境界,才能常思人民事,常记人民愿,常感人民恩,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改革勇气和浩然正气,才能聚人聚心聚威,建功建业建成,将宏伟愿景转化为生机勃勃的改革发展实践。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来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 其次,必须坚定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改革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推进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碍于党的事业大局,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防止和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整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只有顾全大局,做到天下为公,才能有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的思想境界,才能常思人民事,常记人民愿,常感人民恩,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改革勇气和浩然正气,才能聚人聚心聚威,建功建业建成,将宏伟愿景转化为生机勃勃的改革发展实践。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来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 推进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碍于党的事业大局,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防止和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整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领导干部只有顾全大局,做到天下为公,才能有不 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一是不想改。对一些部门和群体而言,改革不仅是革思想的命,更是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所以,尽管大家都在喊改革,但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从而出现明改暗不改、虚改实不改现象。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坦言,各地新一轮简政放权取得积极成效,但受地方和部门利益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错放、空放、乱放”等现象。有的只下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含金量”较高的仍然留在手中;有的放权有水分,动辄上百项,但“干货”不多。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真抓实干。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绝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光打雷不下雨,思想与行动分离,而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思想上树立新思维,在行动上展现新作为,真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与“龙”共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领导干部只有顾全大局,做到天下为公,才能有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的思想境界,才能常思人民事,常记人民愿,常感人民恩,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改革勇气和浩然正气,才能聚人聚心聚威,建功建业建成,将宏伟愿景转化为生机勃勃的改革发展实践。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来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 在深化改革中,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碍于党的事业大局,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要以造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目标,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敢于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必须坚定改革信念,切实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很好的学习资源,留用,谢谢。 分析的很深刻,学习了。谢谢 分析的很深刻,学习了。谢谢 三个恐慌总结的非常到位,学习了!~ 们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