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yWong 发表于 2016-3-8 14:26:07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2013年12月,国家环保部将xx湖列入15个国家重点支持保护湖泊。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环保部下达的五大类保护目标,大力实施“四湖一园”工程,即“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和全湖整体打造国家公园,专门组建xx湖保护与开发办公室,由一名副市长担任保护工程总指挥,全力实施保护工程。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相关政策渐成体系、保护效果提升明显。现将我们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简要汇报如下:</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主要成效和做法</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通过近几年来加大治理力度,xx湖的保护与开发得到协调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水体水质更加清洁。入湖污染负荷得到有效削减,与2010年相比,COD、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分别下降16%、78.5%、80.3%,分别下降到4288.5吨/年、379.7吨/年、25.9吨/年,削减总量分别达到COD4044.9吨、总氮8158.5吨和总磷2676.1吨。富营养化状态得到有效遏制,水质日渐趋好,稳定维持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有效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二是生态功能更加增强。实施退圩还湖、退渔还湖14.15万亩,湖区净水面达到86.7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恢复湖滨带约34公里,生态涵养林增加约4000亩,清理淤泥3000万立方米,排涝和防洪调蓄分别净增库容6026万立方米、5436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加3倍和1.6倍,湖体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大幅降低,水体自净能力稳步提高。三是空间结构更加优化。重点是水面、核心区、控制区三类体系和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了核心区320平方公里、控制区610平方公里的保护与开发格局。四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按照“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理念,编制生态景观、旅游交通、环湖高效农业示范带等专项规划,整合现有相对分散的旅游和农业资源,正在形成以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支撑和带动xx湖区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具体工作上,重点抓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高标准目标导向。认真学习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把xx湖作为xx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全国湖泊保护的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者,以此为导向,牢固确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资源、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xx湖的空间布局、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系统推进“多规合一”规划体系改革,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编制完善xx湖生态环境保护各类规划,相继出台湿地保护、生态景观、生态农业等专项规划,全面形成了xx湖生态保护规划体系,努力将xx湖及周边地区建成为省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涵养区,xx都市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滨湖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是坚持重点项目支撑。按照环保部要求计划实施的7大类36个项目,目前已完工退渔还湖、退圩清淤、生态修复、尾水改道、污水管网建设等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近20亿元。另外,正在实施总投资50亿元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农业公园等生态景观工程。四是坚持制度创新保障。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五个一”湖区统一管理体制,即一套管理班子、一支执法队伍、一本管理规范、一条规划红线、一个融资平台,按照xx湖滨湖新区的发展定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由市里统一组织规划与管理;在政策创新上,积极推进社保、多规合一规划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改革,妥善做好拆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套湖泊保护的政策体系;在资金筹措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率先采用PPP模式建设园林项目,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实现融资20亿元。</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二、主要体会 </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湖泊是调节水系和涵养生态的重要载体,保护和治理好良好湖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策略。我们切身感受到,开展湖泊保护重在观念的转变,难在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贵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成在持之以恒的坚守。在实践中须处理好“六个关系”:</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理念先行、顶层设计。xx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市域面积中水域占四分之一、湿地占十分之一,生态很脆弱,敏感性很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是xx突出的比较优势,也是我们重要的品牌和财富。现阶段xx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互动并进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充分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确立“科学保护、分步推进、稳定形态、改善生态”的基本方针,找准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结合点”、避开“矛盾点”、不触“易燃点”,妥善把握好经济发展指标与生态文明指标两者的协调度。为此,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围绕一个目标,划出三条线。一个目标是确保湖体水质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达到Ⅱ类,紧紧围绕水质改善这一核心,探索后发地区良好湖泊保护的有效模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三条线即:生态保护的规划红线,在全省率先编制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将市域22%的面积列为生态红线区域加以保护,明确提出湖泊水体、核心区域、控制区域等保护红线,给湖泊环境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湖区发展的产业界线,在控制区范围内严格禁止上马工业项目、畜禽养殖项目,合理规划布局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和文化创意项目;公共财政的投入底线,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不低于20亿元,其中投入xx湖保护的公共财政资金累计达15.79亿元,带动全社会生态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低于3.5%。实现了山清水秀与经济发展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让湖泊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发展、群众得到实惠。</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二是正确处理好水面保护与陆地利用的关系,内外互动实现湖水自净与入湖污染减量的良好互动。湖泊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体保护更需要统筹水陆、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水域与周边陆地一同保护,将水质改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一同实施。一方面,加强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退渔、退圩、清淤工程,极大增强了湖水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湖区污染总量减量化的“三个优化”:优化产业形态,规划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等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专业渔民上岸安置工程,同步开展xx湖功能片区土地总体规划改革试点,推进沿湖村庄布局调整,加快农民集中居住步伐;优化生态结构,启动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业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实现生态涵养、生态保护、生态景观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环湖生态基础。通过这些措施,杜绝了点源污染,减少了面源污染,控制了生活污染,正在实现湖水自净与入湖污染减量良好互动格局。</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按照环保部批准的xx湖保护实施方案,在湖泊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心组织了7大类36个工程项目,其中,污水处理工程,做到乡镇有污水处理厂、村有生态净化设施;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泊污染特征和入湖污染源现状,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施策、科学治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使用生态缓释肥料、应用生物净化技术等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快构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 Hidden Message *****</div>

sjm 发表于 2016-8-6 07:12:54

市场化保洁扮靓美丽乡村 ——***创新模式积极探索破解乡村垃圾处理难题 ***围绕打造洁美乡村总目标,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原则,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在38个试点村启动探索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新机制,清除了“脏乱差”,建立了“新净美”,提升了“精气神”,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今年1月6日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被授予“***省2013-2014年度人居环境进步奖”,并作为全省唯一县就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工作做典型发言。 把握症结——聚焦关键,小环节大问题 ***书记强调,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的提高,还包括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2011年,***即着手整治农村环境卫生。2013年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该县以6个省级重点村和邢德线、邢衡和京港澳“两高”沿线为主,实施精品示范村和示范线打造工程,并以“点线面”方式逐步推进,在全县195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保洁全覆盖,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因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和科学处置,“垃圾围村”现象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人居环境和群众健康。对此,**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考量研究,意识到若将垃圾处置工作以行政命令方式压给乡、村两级,将面临四个突出问题:一是治标不治本。乡、村两级受人财物和体制等多方制约,在上级施压情况下,极易陷入以突击整治替代日常清理的“窠臼”,形成“突击、反弹,再突击、再反弹”的怪圈。二是“后遗症”严重。面对压力大、任务重的情况,乡、村两级往往采取就近掩埋方式处理垃圾,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后遗症”。三是资源浪费。突击整治和反复反弹导致重复作业、成本增加,且垃圾处理简单化,有效资源得不到再利用,构成资源浪费。四是“磨合期”较长。若专门组建负责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实体,需较长探索和磨合期,运行成本随之增加,且效果难以保证,易走弯路。 针对上述问题,**县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探索建立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新模式,着力挖根源、找症结、保成果、求突破。 创新模式——对症施治,开妙方治“痼疾” 试点化推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原则,筛选县城周边、开发区、邢德路沿线及2014年度省级改造提升重点村共38个村为试点,全力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新机制。 市场化运行。立足政府和企业“双赢”,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市场化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村内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两个环节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内保洁环节实行“小承包”,统一承包标准,以村为单位招标发包;垃圾清运环节引入专业清运企业管理运行,确保权责清晰、科学运营。 分类化处理。从源头抓起,引导、监督群众按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三种主要类别进行大类粗分。生活垃圾由承包企业负责清运处置,保障日产日清;建筑及农作物垃圾按照村庄布局统筹设置专用收集点,由承包企业寻找渠道回收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科学化处理。 科学化流程。针对生活垃圾,实行“两个四位一体”科学运作方式。一是“村收集、乡监管、企转运、县处理”。根据村庄布局和人口数量,合理设置垃圾收集清运点,保洁员定时将垃圾收集到点,各乡镇(区)专职人员负责对保洁和垃圾收集情况进行监管,专业环卫公司负责将垃圾转运出村,最终运至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户入桶(袋)、桶入箱、箱入车、车入场”。给农户配备垃圾桶(袋),村委会督促各户每日垃圾入桶(袋),由保洁员定时或村民自行收集至垃圾箱,环卫公司及时将满箱装车,密闭式清运至填埋场处理。 资源化利用。省委领导***指示:“要把‘美丽乡村’变成生产力和竞争力。”**县坚持把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作为一体化处置链条中的“龙头”,先后引入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市全有生态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以投资4亿元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项目为例,建成后可年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40万吨,仅农作物秸秆有偿回收一项,每年能为农民增收6000万元以上,形成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发动群众——众人拾柴,溯源头活“清渠” “垃圾处理、群众主体”,改变群众生活陋习是垃圾一体化处置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该县将道德元素注入环卫理念,开出三剂药方,引导群众真正成为垃圾处置工作主体。一是“引导方”。开辟电视专栏、绘制宣传文化墙60余面、群众自编自演节目近100场、发放宣传知识手册10000余份,大力宣传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意义、操作流程等,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不文明生活习惯。同时,充分发挥学校课堂、妇女之家平台作用,引导妇女儿童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妇女带动家庭。二是“激励方”。实施先进示范带动工程,以“争做文明村民,共建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环境卫生系列评比活动,定期评选“洁美家庭”、“洁美村庄”和“模范保洁员”、“明星保洁员”,做到精神上给荣誉、物质上给奖励。三是“监督方”。聘请责任心强、公信力高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担任环境卫生监督员,县环卫办开通投诉电话,随时接受对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不负责行为的监督举报,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对“药方”的逐一落实,村民实现了由“要我保洁”向“我要保洁”的意识转变,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生活陋习逐步扭转,垃圾从产生源头上实现了分类减量,各村“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风气蔚然成风。 本帖隐藏的内容着眼长效——惠民利民,劲弩满待发弓 建立完善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长远工程,它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项持久战。随着模式逐步完善,**县开启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新篇章。 “跑”在路上。自2014年8月份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以来,该县动作迅速,推动有序,成效明显,以破竹之势打开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新局面。网络初步构建,县主管领导任组长成立专抓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定期调度,县、乡两级成立专门环卫监督管理机构和试点村专职队伍,并在38个试点村建立起一支拥有110多人的保洁员队伍。基础得到夯实,建立了“上级拨、社会引、财政出、乡村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先后投入4954万元,建设县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池(收集点)96个,购置大型压缩式清运车1辆、吊臂式清运车20辆、自卸车2辆、吊臂式垃圾箱96个,并将垃圾一体化处置所需资金纳入2015年度财政预算范围。监管不断完善,探索建立了部门为主、乡村为辅、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县环卫办对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进行日常督查,并结合各乡、村日常巡查及群众监督情况,实行一月一考评,考评结果与承包费用和村保洁补贴资金挂钩,以经济杠杆保障运行效果。机制逐步健全,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一体化处置整体规划,并先后出台《**县创建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示范县试点推进工作方案》、《试点村卫生保洁承包人监督考核办法》、《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试点村卫生保洁承包实施方案》等系列专件,确保整治长效。 “喜”在眉上。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推行以来,试点村垃圾没了,环境美了,不仅真正结束了“垃圾靠风刮、路面靠雨刷、污水靠蒸发”的历史,更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这块“绣锦”上添了“繁花”。2014年,该县新硬化道路103公里,村庄绿化植树36.8万株,完成屋顶及墙体改造19.6万平方米。村美了,生活美了,心情更美了,百姓心里的“喜”悄悄跃上了眉梢。 “箭”在弦上。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工作开局打了一场硬仗,也打了一场胜仗。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全县各村要求融入一体化处置体系的积极性高涨。这为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该县将主攻三个目标:一是拓面延伸。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1座县级垃圾填埋场和7座垃圾中转站,力争实现全县一体化处置全覆盖。二是完善链条。抓牢资源化利用“龙头”,加大节能回收利用项目引进、建设力度,确保早落地、早达效,着力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确保长效。在运行方式、责任监管、资金保障、教育激励等方面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逐步探索建立农户付费、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公用设施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等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和水平。

lvshao 发表于 2017-6-13 20:19:16

    三是积极配合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和切实抓好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治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抓牢责任主线。从战略高度认识,坚决按照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工作安排,做好情况汇报、资料提供、条件保障、督察整改等各项工作,确保督察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因为换届换岗等原因,大都是新到任的,不够了解情况,要及时掌握好情况,完善好工作机制,尽责履职,做好配合督察工作。     (二)制作问题整改工作责任清单。收集整理好本辖区本系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级近年来关注的问题,自我排查发现的问题。要厘清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大力整治,从严、从细抓好整改落实。     (三)边查边改,限期整改。按照《关于做好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总体方案》做好自查自纠,及时整改。结合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的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书,重点抓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工作,钛白、陶瓷行业环境管理工作,推进矿区环境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建筑工地管理、扬尘污染控制及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畜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建设,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方面内容自查整改。

admzl123 发表于 2021-8-29 10:29:25

相关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坚决摒弃“等、靠、推、拖”等消极思想,不得以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上级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等为理由,拖延整改进度。市整改办要统筹协调督导14个自然保护区的整改工作,及时准确汇总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市林业、国土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全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修复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方案,对全市自然保护区排查出的**个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差别化的修复措施、修复标准、时间节点、保障资金和修复目标,并及时督促指导相关县市区完成修复任务。市发改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积极争取水源涵养保护项目和资金,持续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要参照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意见和省上对口部门出台的措施办法,尽快明确或出台自然保护区矿产、水电、旅游、油气管线等项目治理、关闭、退出及生态修复的政策和依据,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退出补偿资金,确保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完成整改工作。

sst901105 发表于 2019-2-3 11:26:27

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按照环保部批准的xx湖保护实施方案,在湖泊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心组织了7大类36个工程项目,其中,污水处理工程,做到乡镇有污水处理厂、村有生态净化设施;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泊污染特征和入湖污染源现状,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施策、科学治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使用生态缓释肥料、应用生物净化技术等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快构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蝎子草 发表于 2021-9-29 10:17:28

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按照环保部批准的xx湖保护实施方案,在湖泊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心组织了7大类36个工程项目,其中,污水处理工程,做到乡镇有污水处理厂、村有生态净化设施;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泊污染特征和入湖污染源现状,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施策、科学治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使用生态缓释肥料、应用生物净化技术等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快构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1147062101 发表于 2020-1-12 19:13:55

二是正确处理好水面保护与陆地利用的关系,内外互动实现湖水自净与入湖污染减量的良好互动。湖泊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体保护更需要统筹水陆、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水域与周边陆地一同保护,将水质改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一同实施。一方面,加强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退渔、退圩、清淤工程,极大增强了湖水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湖区污染总量减量化的“三个优化”:优化产业形态,规划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等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专业渔民上岸安置工程,同步开展xx湖功能片区土地总体规划改革试点,推进沿湖村庄布局调整,加快农民集中居住步伐;优化生态结构,启动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业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实现生态涵养、生态保护、生态景观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环湖生态基础。通过这些措施,杜绝了点源污染,减少了面源污染,控制了生活污染,正在实现湖水自净与入湖污染减量良好互动格局。

405688415 发表于 2017-7-17 19:24:52

生态净化设施;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泊污染特征和入湖污染源现状,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施策、科学治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使用生态缓释肥料、应用生物净化技术等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快构建良性循环生态

noon23 发表于 2024-6-4 13:59:52

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泊污染特征和入湖污染源现状,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施策、科学治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使用

笔下清风 发表于 2018-6-27 15:29:29

二是正确处理好水面保护与陆地利用的关系,内外互动实现湖水自净与入湖污染减量的良好互动。湖泊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体保护更需要统筹水陆、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水域与周边陆地一同保护,将水质改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一同实施。一方面,加强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退渔、退圩、清淤工程,极大增强了湖水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湖区污染总量减量化的“三个优化”:优化产业形态,规划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等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专业渔民上岸安置工程,同步开展xx湖功

感恩珍惜 发表于 2017-4-30 16:32:55

施;尾水改道工程,将上游县城每年1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的尾水通过生态廊道降解,余水达标排进入海水道,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水;退圩清淤工程,清除湖底淤土3000万方,大幅降低总磷总氮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带34公里,新增生态涵养林4000亩,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短期内形成拦污截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

陈永仁 发表于 2016-5-30 14:09:11

坚决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虎蛙哥 发表于 2016-6-14 22:07:40

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

秦岛秘书 发表于 2016-7-7 21:02:51

写的不错,写的不错,收了!

一笔成篇 发表于 2016-8-8 17:09:39

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按照环保部批准的xx湖保护实施方案,在湖泊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精心组织了7大类36个工程项目,

457394039 发表于 2016-12-16 10:55:09

入开展基线调查,彻底摸清湖

qwerazsx135 发表于 2017-1-6 09:17:37

三是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

启航 发表于 2017-2-19 19:44:34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基本形成了湖泊保护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入开

道心 发表于 2017-2-27 10:47:22

正确处理好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的关系,提升湖泊治理保护的效果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