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的若干思考
<div><font size="3">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按照习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落实全省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本文以全国整村推进精准扶贫试点县、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宁化为例,重点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font></div><div><font size="3"> 一、宁化县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font></div>
<div><font size="3"> 宁化是著名老区苏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2014年初全县贫困户7720户22756人,其中扶贫户3838户13259人,其他五保户、低保户等3882户9497人。面对如此庞大并艰巨的扶贫任务,县委、县政府探索实施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是指采用“三步工作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4”是指采取“四因四缺分类法”,精准分析致贫原因;“8”是指采用“八种帮扶模式”,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同时,重点围绕三个方面问题,着力整村推进精准扶贫。一是围绕“环境如何造”问题,突出改善贫困村生产、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围绕“人往哪里去”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料加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三是围绕“钱从哪里来”问题,借助方方面面力量,挖掘贫困村自身潜力,拓宽扶贫资金来源。通过这些措施,2014年宁化县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24.2%,取得明显成效。</font></div>
<div><font size="3"> 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font></div>
<div><font size="3"> 1.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font></div>
<div>**** Hidden Message *****</div>
<div><font size="3"> 三、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的对策与建议</font></div>
<div><font size="3"> 1.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一要适当降低造福工程项目申报门槛。省上对造福工程1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进行补助,难以满足多样性需求,宁化在省上造福工程补助基础上,对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免收房屋土地办证费用;对50户以上的,补助每个搬迁人口1000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对100户以上的,给予50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但县级财力有限,建议省上对30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给予分类分标准补助,降低申报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二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目前,省交通部门切块下达各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但难以满足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需求。如,按照省资金安排,宁化“十三五”期间每年大概只能安排通组路60公里,与实际需求的总量1000公里差距大。据了解,贵州省计划到2017年总投资400亿元,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完成70%以上通组公路。建议省上设立通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完善乡村路网。</font></div>
<div><font size="3"> 2.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一要鼓励创业就业。贫困户贫困的根源是没有很好的创业就业。为此,宁化一方面进行免费培训,鼓励贫困户外出发展客家小吃;另一方面,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鼓励交通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或旧村部等开办来料加工企业,对招用6个以上贫困人口的企业和经纪组织,给予运费补助5000-30000元并减免各项规费。但扶持力度仍然薄弱,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有限。建议省上出台发达地区企业录用外地贫困户就业的补助政策,从全省的视野来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二要增强创业资金保障。对小额信贷,要增加担保基金、扩大信贷规模、加大税收优惠等,为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农业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三要探索沿海乡镇帮扶贫困村。部分沿海乡镇的经济实力、财政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山区县,可筛选部分乡镇与贫困村对口帮扶,着重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帮扶等方面。</font></div>
<div><font size="3"> 3.突出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一要按行业和类别设立省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扶贫开发县设专家工作站,指导各县规划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技术、科研等服务。二要出台政策扶持做大带动贫困户的龙头企业,可按企业录用贫困户人数给予专项补助或奖励,促进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村产业及贫困农户的对接。对发展产业致富的贫困户,补助必要的启动资金,推动产业实施。三要推行“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如,建议永辉、新华都等超市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优势,针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富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成立专门销售公司,将在该县深加工的农产品销往全国,从而形成农民种养、企业加工、全国销售的良性循环。该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实现第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以求贫困乡村取得较高的效益。</font></div>
<div><font size="3"> 4.精准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四到省”基础上,2014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的意见》,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自行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机制;根据省下达的资金,建立符合实际的资金分配机制;资金的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等。这一制度有利于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精准度,建议省上参照四川省做法。</font></div>
<div><font size="3"> 5.给予贫困县重大项目资金扶持倾斜。贫困户要脱贫致富,地方政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县域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增强,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资金倾斜。一是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统筹考虑人口总量、人均财力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安排下达扶持资金,在项目资金安排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给予更多倾斜。二是加强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等方面政策倾斜,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上,由省里作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适当降低省级工商发展资金项目、生产性重点扶贫项目等申报门槛;补助省级扶贫开发贫困县一定比例的铁路、公路资本金,适当减免经济开发区林地审批费。三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议省上给予省旅游发展项目重点扶持补助。文/<span style="line-height: 24px;">肖长根</span></font></div><p></p> ××区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5月4日) 2008年脱贫攻坚工程启动以来,我老秘网区紧紧围绕省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在省、市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区共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约3亿元,实施各类项目516个,实现了150552人贫困人口脱贫,脱贫率达100%,46个省列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基本都达到省脱贫攻坚考核“八有”目标。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干群精神面貌明显出现可喜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几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几年来,我们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㈠突出组织领导,将脱贫攻坚放在全区总体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本乡镇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经济薄弱村,每个区直部门挂钩帮扶联系一个乡镇,区乡每个科员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一个贫困户。区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区脱贫攻坚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队重大决策、部署、督查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重视经济薄弱村“双强双带”型领导班子建设,选配想干事,能干事,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村干部。四年来,对三分之二省列经济薄弱村班子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支部书记21人。 ㈡突出贫困人口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创业就业。几年来,新建钢架大棚1.5万亩,万头猪场、万只禽场25家,高效农业亮点纷呈;扶贫培训9000人,转移就业率达95%;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8亿元。成立中央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5个,农业项目资金“一事一议”补助等,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全力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增收。全区贫困人口150552人实现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其中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达2966元。 苏嘴镇通过整合利用脱贫攻坚资金及向上积极争取其他农业项目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园,共计投入近3000万元,兴建高标准钢架大棚4500亩,项目已带动2200个贫困人口脱贫。该镇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23000亩,现已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这个平台使该镇扶贫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㈢突出村集体增收,努力增加村级资产和服务收入。全区使用省财政奖补资金共0.8亿元,各乡镇也积极筹集、整合资金兴建经营性项目资产,全区投入1.2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86栋,其中46个经济薄弱村共建49栋,大大增强集体发展后劲。通过兴建钢架大棚、标准化猪舍、禽舍、厂房和商业用房后出租经营,46个省列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平均集体纯收入达5.96万元。初步自评,全区46个省列经济薄弱村 “八有”综合目标考核,平均得分为93.76分。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我老秘网区在重视项目建设的同时,始终注意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坚持扶贫资金项目产权必须明确到村,促进村集体经济有持续增收。自去年八月份起,我老秘网区深入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扶贫资金项目产权清理登记工作,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在“两个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㈣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在提升承载能力上求突破,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小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全区累计新建闸坝120个、涵洞274个、小型电灌站124座、农桥160座、铺设道路420公里,建设高标准林网9500亩,支持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9个,改建、加固了一些重点乡村防洪圩堤,增强了经济薄弱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农户增产增收的基础。 二、省工作队工作情况 几年来,我老秘网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挂钩帮扶工作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省扶贫工作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委扶贫工作队自去年2月24日进驻我老秘网区以来,发扬扶贫工作队的优良传统,迅速介入,深入调研,制定规划,编排项目,招商引资,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进展。工作队确定了“统筹资源,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富民强区”的总体帮扶思路,并将以往“整村推进”的工作方式提升为“整乡推进”乃至“整区推进”的全局帮扶模式,加快当地各类要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11年累计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1.2亿元,其中后方单位自筹资金1300万元,实施项目103个,并以突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改善发展环境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工业和高效农业等方面打造引领示范项目,目前已全部得到有效推进落实。 在做好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和信息资源丰富优势,对一些事关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项目和产业,出谋划策,争取项目,引进资金。自2011年省工作队进驻以来,先后有45批次的省厅、部门的领导来到×××区检查指导扶贫工作。省住建厅、民政厅、交通运输厅、经信委、水利厅、省委党校、等后方单位领导都曾多次来到了×××区,他们深入基层访贫问苦、问政于民,为×××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并给予了政策支持。工作队还紧紧抓住后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下基层驻点调研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各后方单位领导来×××区驻点调研,为×××区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本帖隐藏的内容我们将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对×××区加大帮扶力度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推进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4月13-14日召开的全省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狠抓落实(5月4日我老秘网区召开了新一轮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会议),规划先行,讲求实效。二是充分利用省扶贫工作队的人脉资源和组织优势,招商引资,立项引资,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区,更多的资金投向×××区。三是积极协助省、市扶贫工作队做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整合省奖补资金、支农资金、后方单位帮扶资金以及自筹资金,保证所列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尽快投产生效。四是对扶贫项目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检查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惠农惠民作用,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为×××区今后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基础,积蓄了力量,特别是随着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到来,不仅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更大的鼓舞和激发,使全区上下跨越发展、加速振兴崛起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针对×××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恳请在对我老秘网区帮扶工作上有几点建议:一是推动产业扩量升级。×××区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期,迫切需要扶持推动。恳请省里在加速打造盐化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和新能源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生产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新光源、新材料、新医药、IT、环保设备与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帮扶,夯实发展基础。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发展速度,恳请省里在道路、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帮扶,为我老秘网区经济发展打造来良好的硬环境。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近几年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城乡居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这直接关系到小康目标能否实现,恳请省里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帮助持续改善民生。×××区人口较多,尽管我们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改善民生,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仍然很大,恳请省里给予支持。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多来×××区,给我们把握发展大方向,政策资金大支持,多给我们提批评意见。我们深信,×××区一定会在快速高质发展的路上迅跑,周恩来总理家乡的新形象一定会十分自豪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资金,但难以满足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需求。如,按照省资金安排,宁化“十三五”期间每年大概只能安排通组路60公里,与实际需求的总量1000公里差距大。据了解,贵州省计划到2017年总投资400亿元,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完成70%以上通组公路。建议省上设立通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完善乡村路网。
2.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一要鼓励创业就业。贫困户贫困的根源是没有很好的创业就业。为此,宁化一方面进行免费培训,鼓励贫困户外出发展客家小吃;另一方面,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鼓励交通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或旧村部等开办来料加工企业,对招用6个以上贫困人口的企业和经纪组织,给予运费补助5000-30000元并减免各项规费。但扶持力度仍然薄弱,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有限。建议省上出台发达地区企业录用外地贫困户就业的补助政策,从全省的视野来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二要增强创业资金保障。对小额信贷,要增加担保基金、扩大信贷规模、加大税收优惠等 宁化是著名老区苏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2014年初全县贫困户7720户22756人,其中扶贫户3838户13259人,其他五保户、低保户等3882户9497人。面对如此庞大并艰巨的扶贫任务,县委、县政府探索实施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是指采用“三步工作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4”是指采取“四因四缺分类法”,精准分析致贫原因;“8”是指采用“八种帮扶模式”,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同时,重点围绕三个方面问题,着力整村推进精准扶贫。一是围绕“环境如何造”问题,突出改善贫困村生产、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围绕“人往哪里去”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料加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三是围绕“钱从哪里来”问题,借助方方面面力量,挖掘贫困村自身潜力,拓宽扶贫资金来源。通过这些措施,2014年宁化县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24.2%,取得明显成效。
人,其中扶贫户3838户13259人,其他五保户、低保户等3882户9497人。面对如此庞大并艰巨的扶贫任务,县委、县政府探索实施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是指采用“三步工作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4”是指采取“四因四缺分类法”,精准分析致贫原因;“8”是指采用“八种帮扶模式”,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同时,重点围绕三个方面问题,着力整村推进精准扶贫。一是围绕“环境如何造”问题,突出改善贫困村生产、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围绕“人往哪里去”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料加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三是围绕“钱从哪里来”问题,借助方方面面力量,挖掘贫困村自身潜力,拓宽扶贫资金来源。通过这些措施,2014年宁化县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24.2%,取得明显成效。 1.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1.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1.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1.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是普遍规律。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多数贫困村为老、少、偏、穷村。一是交通设施落后。全县无过境铁路和国道,村级断头路普遍存在,通组公路尚有1000公里未硬化。如,治平乡高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0.6公里,7条通组路有5条未硬化,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二是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老化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受损,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三是居住条件简陋。全县仍有2342户6325人居住在木质或土木结构房屋,特别是边远地带的居住环境还比较恶劣。如中沙乡石门村总共100余户,还有80户住在老旧破的房屋里。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不少乡村缺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亟需改善。 正是需要的东西,谢楼主分享 写得很不错!!!值得借鉴学习!!!多谢分享!!! 一是围绕“环境如何造”问题,突出改善贫困村生产、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围绕“人往哪里去”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料加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三是围绕“钱从哪里来”问题,借助方方面面力量,挖掘贫困村自身潜力,拓宽扶贫资金来源。通过这些措施,2014年宁化县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24.2%,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扶持力度,是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 贫困户要脱贫致富,地方政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县域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增强,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等。这一制度有利于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精准度,建议省上参照四川省做法 写得很好,值得借鉴, 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
蓝图再美好,不落实就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