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9-28 08:36:52

如何解决统计数据造假问题问题

   数字造假,统计数据失真,是仕途多年来存在的积弊。或为了面子上好看,出所谓“政绩”,或为了压倒竞争对手,为升迁增加筹码,相当一些地区的领导机关、部门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统计上报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时,不惜弄虚作假,注水增肥,一度把虚假的数据推高到令人眼晕的地步。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这种造假行为,往往不是个别机构和个别官员的个别行为,而已具有系统性特点。少数高一点级别的官员有此偏好,对具体数据又不便明示,此时下级官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揣摩其心思,努力作出一个令其可以接受的数据。否则,不说明理由被退回重作,这时你总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内心并不情愿造假的下级干部和工作人员,迫于无形的压力,多数也无奈地选择了重新调整数据以适应领导意图的做法。有的层级稍低一点的官员直接约谈企业管理人员,授意其虚报产值、投资、利润等指标,企业很多时候是不敢拒绝的。有时在造假上还形成攀比,“某地区情况并不咋样,数据比我们还高?”这样的议论常能听到。
  十八大以来,靠数据造假混日子,已穷途末路,走到了尽头。挤出水分,恢复数据本真,是各级政府躲不过去的坎儿,势在必行。一是政治纪律不允许你再这样做。实事求是、破“四风”“三严三实”、巡视组巡视,都在给数据造假上紧箍咒。二是老百姓不答应。老百姓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利益,你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数字蒙人,几乎没有市场,只能进一步流失你的政治信用。三是数据造假已经无法继续运作。现在政治环境改善,作风建设加强,干部觉悟提高,造假风险加大,有谁再想搞数据造假那一套,恐怕会遇到更多的抵制或问责,而不是顺从和配合。因此,改弦易辙,从虚假数据中挤出水分,使统计数据正常发挥其功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如何具体操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脱胎换骨重构基期数据。重构基期数据要严格按《统计法》办事,严肃统计纪律。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必须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确保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相一致。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必须独立履行职责,任何人不得暗示、干涉、操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正常履行职责。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才真实可信,不管它与前期虚假数据存在多大差距,有多么不协调,它都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具有坚实稳固的基础。以这样做实的数据为新的起点,对于过去来说,这是拨乱反正,甩掉了历史包袱,对于未来,这等于拧干了水分,重构了基期数据,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咬牙度过数据跳水阵痛期。在较短的时间内挤干虚假水分,必然引起一些暂时的紊乱和阵痛,要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抗风险能力。因为注水数据经过多年积累,泡沫已经很大,如果在较短时间内挤出,有可能出现跳崖式缩水。比如,你去年GDP的统计数据是8000亿,挤掉其中的水分1000亿,还剩7000亿。假设今年GDP增速为7%左右,实际增加约500亿,那么今年真实的地区生产总值则为7500亿左右。因为挤水分的操作是不向社会显示的,这样的统计结果公布出来后,人们会以为GDP比上年减少了500亿,增速下降约6%,因此而迷惑和震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做实后的数据实际是正增长的而不是一个负值。把这些前因后果向广大干部和民众解释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使重塑的数据体系赢得上下左右的认同和理解,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在这个当口,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敢于前行的定力,要顶住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咬牙度过阵痛期,甩掉虚胖的沉重负担,轻装前行。
  正确处理问责和替人受过问题。虚假数据行走多年,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有人担责。数据造假的大量行为,严格来说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这方面《统计法》有严格规定,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限地宽容放纵,由此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只处理基层干部做做样子不行,实际上,基层干部在造假的链条中仅处于末端环节,是迫于压力而执行的问题,并非始作俑者,理应有更高层级的干部为此担责。由于是系统性造假行为,具体对个人追责,涉及面太大,分清责任边界很难,取证更不容易,因此处分和处理较高层级的干部,说易行难。但这不能成为对他们完全赦免的理由。至少应对那些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严重造假行为及其后果,在政治上给予严肃批判,在舆论上进行严厉谴责,使其相关者在名誉和信用上受到损失,以警示后来者引以为戒,不敢造次。
  或许有人认为,虚假数据是前任甚至前几任造成和累积的结果,在我这一任把水分挤出去,露出礁石,岂不是替人受过吗?此言差矣,挤水分功在未来,贵在担当。在地区排行榜中,倘若因挤水分而使本地区名次后移,不必为此而懊恼,也不是一件坏事,须明白,把拳头缩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
  建立确保数据真实的长效机制。防止数据造假,在挤出旧的水分的同时,一定要防止前挤后注,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确保数据真实的长效机制。转变干部考核机制,打破“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恶性魔咒;保证数据真实的法律紧箍咒不松动,谁敢触碰底线,一定要让他付出沉痛代价;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要再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真正回到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把发展理念、工作规划、指标体系,建立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解决数据造假问题,来自上头的动力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力量源自民众。没有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消除数据造假行为是很难的。我们的一些官员之所以敢拿数据造假当儿戏,就是因为这些官员的命运主要掌握在他的“上级”手里,而不掌握在他的服务对象民众手里。因此,他们在民众面前才敢于经常表现得那样傲慢无理,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编造数据而欺世盗名。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真正深化改革才能承担起这一使命。
  (作者:大连市委党校宫希魁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解决统计数据造假问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