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风 发表于 2014-9-4 00:30:00

吴金山:调查研究随说

  一

  调查研究,就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把事情真相和全貌摸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从而达到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调查研究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措施。

  当前,国内外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的关键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说起来时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调查研究,吃透实情,把准大势,改进作风,做实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按功用来分,调查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面性。就是坚持全局思维,保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态度,尽量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全想深想透,把措施制定得周密、详细、完善,确保全面、系统、可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辩证、发展、联系的观点,开展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口到、眼到、耳到、身到、心到,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环境、历史条件,掌握事物发展全过程,认清事物内外部联系,抓住事物实质,从而具有全面、系统、详细的特点。

  准确性。准确是调查研究的本质所在。没有这一条,再好的调研也是枉然,甚至起副作用。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方法。要从现实出发,深入现场,直接访问,不轻信间接得来的情况和材料;要倾听不同意见建议,防止片面性;要跟踪追查任何疑点,努力弄清事物真貌。要反复验证,认真分析,仔细甄别,区别真相假相、现象本质、个别一般、支流主流、偶然必然。无论调查事实、摸清情况,还是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必须严谨细致、准确无误、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

  针对性。“这个世界不缺乏美,而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调查研究,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或者是总结推广某一个典型经验,以带动“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或者是收集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或者是对有关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动态分析、梳理总结和系统归纳,达到检验事实、印证情况、提出对策的目的。比如,当前,发展瓶颈、民生愿景、转型之路、改革伟业、社会治理,都需要认真研究,提出有力有效的答案。

  深刻性。“涉浅水者的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方法,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调查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绝不是坐着车子转一转,走马观花看一看,必须从办公室走下去,从会议室走出来。如果允许,要接触到事实的终端,真正到群众中去。深层的东西,可能就隐藏在这里。调查研究不只是客观现象的叙述,更是对现象和问题的剖析,从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理论界有一个公理:真理都很简单。认准路子,找到法子,一步一步往前走,迈入深入、深刻、深邃。

  二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加强调查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调查研究是我党推动工作开展的法宝。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全面认识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制定和执行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我党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党的决策就符合实际、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决策失误、事业蒙受损失。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有调研就动起来,没有动就调研起来!

  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党的的群众路线,要求必须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搞论证、作决策、干事业的重要基石,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和将来,都要搞加强调查研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连续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典名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思想洗礼,指导我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眼下,在一些机关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向上看、不向下看”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乃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应有之义。

  调查研究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程序。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当今,伴随着经济调整和改革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管理经济社会难度加大,对决策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调研质量的好坏。正确的调研成果,或直接转化为科学决策,或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不经过调研,就进行决策,是很危险的。加强调查研究,是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调查研究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的方法,也是思想理论工作水平的反映。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增多。任何研究性的创新,都会碰到冲破传统阻力。研究人员探测知识的疆界,需要很多与开拓者同样的品格:事业心和进取心。党政机关干部,必须用心、用力、用智,组织开展好调研活动,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了解方方面面情况,才能倾听群众心声,把握群众需求,努力改进作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科学发展搞好服务。

  三

  推进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调查了解、分析判断,轻则掌握失真、判断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中则错过时机、影响决策,对解决问题带来困难;重则耽误工作,危害事业,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论断,早已成为我党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更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善于运用群众创造的经验引导群众。不注重调查研究,心中无数,就会处于盲目状态,或者一知半解,或者盲人摸象。这是不可能履行好职责的。只有多挤点时间学习,多做些调研,多干些实事,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参谋权。党政机关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担负着推进日常工作的职能,也是机关的智囊和外脑,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如今“地球村”越来越小,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了解世情,就会出现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危险。调查研究切忌舍本逐木、买椟还珠、反裘负薪。忽视调查研究,对全局不熟悉,提建议就“说”不到点子上,指导工作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也只有搞好了调查研究,才能谋之有基、参之有道、言之有效。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凭老经验、想当然、拍脑袋,把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任重道远,在前进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而这一切离不开调查研究。好办法好决策好措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必须深入工人和农民中,广泛调研,聆听呼声,汲取营养,让多数人意见得到充分表达,使领导和机关的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实施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执行力,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党忠诚,为民负责,每个决定,每个行动,大都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是实施和推行。党政机关人员必须拥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己、只唯实,深入到问题之中去,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友,了解群众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找到实招,谋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如果只靠看材料、听汇报,就难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问题就会“抓空”。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创新权。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活力源泉,也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调查研究中,没有创新是不行的。没有创新,观点陈旧、内容陈旧、形式陈旧,就难以对研究的事情有所突破。知识宝库的大门,对于每个有志于事业的人,都是敞开着的。党政机关的调研人员,必须是是一支敢于创新、勤于跑腿、善于沟通,会想问题、会出主意的队伍。必须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想他人不敢想,说他人不敢说,写他人所不敢写,以敏锐思维来发现问题,用创新思路来解决问题。

  四

  调查研究,在推进党政机关工作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评估反馈,解疑释难。执政评估,是现代行政管理的科学手段之一。评估就得有情况信息。调研便是这一情况信息的来源。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可以了解下级的知识素质、执政能力、改革意识、发展等。可以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看法和反应,改革发展问题大揭秘,甚至还可以了解到行业、战线的凝聚力、战斗力等情况,收到通过一点窥见全貌作用。调研者在掌握实际情况之下,就能做出更好决策。还可以将调研中得到的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应的个人和部门,以利于他们改进和提高。通过反映现实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找准根源,分析危害,引起党政部门重视,促成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交流情况,协调沟通。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调研是人际间的群体性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可以起到沟通意见,融洽情感。一方面,可以协调使决策者,执政者及工作人员形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使决策者的思想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可以协调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将矛盾和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缓解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这种活动,交流了看法,协调了关系,理顺了问题,融洽了感情,增进机关和领导的亲民感,增强感召力,进一步提升威信。

  总结经验,探讨工作。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的时候,在实践中涌现新生事物、突出典型的时候,就需要研究、讨论、总结。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指明努力方向。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总结经验,探讨工作,不仅仅是想的过程,更是做的过程,是在尝试中思考,在思考中尝试。善于总结的人,往往通过总结完善,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命运。

  服务领导,服务决策。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决策。这是必然的。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研究情况,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直接服务于领导决策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掌握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一工作形成于决策形成之前。机关领导同志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就要弄清情况,权衡利弊,再做决断,于是亲自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而后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提出,形成决策依据。这个过程,有些灵感、灵光、灵便的念头、想法、意向,可以涌向脑海。调查研究,对于机关干部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监督,促进提高。调研对于提高党政机关执政力特别重要。如果说下基层是深入就有益的话,那么调研便是调查则有益。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促进了务实之风的形成。因为要调研,促进了机关干部增强了责任意识,不至于停留在推诿、应付状态。同时,也可以指导机关干部谋求好的方法,促进机关干部成长成熟。尽管调研目的不同,决策者、研究者、执行者都要调研。靠模仿别人不可能超越,要超越必然通过创新。对于机关人员来说,调查研究,更要认真、谨慎、积极、创造性地执行和完成上级任务。


  五

  调查研究,是做好事情的奠基石,是打开实践之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必修课。善于调研的人,视野开阔、站位高,思维敏捷、有见解。无论生活或研究工作,都必须非常认真,打破砂锅问到底。调查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要做好什么准备?

  目的准备。“难在掌握情况,不在决定政策”。调查研究是有目的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出外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不是让调查者钻到设定的框框里,而是既定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是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

  对象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任务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持续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期,应当讲如何使事物进一步完善、提高、提升。只有对象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

  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十分必要。知识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文件;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了解掌握与调研有关的的知识,尤其是前沿性知识。

  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的少之外,一般调查研究涉及人员相对比较多。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要根据调查研究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开展。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经费、交通工具等,都要做出详细计划。

  研究准备。这在调查了解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必须一边听取情况,一边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的升华。在这一阶段,要做的准备: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写作准备。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楚了,还要经过综合提炼阶段,提出解决办法。在综合分析中,要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提出和回答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找出规律性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理出基本观点;要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材料中找出根据,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Hidden Message *****
  八

  调查研究也好,调研报告也好,都是领导关注的。运用调查成果,是衡量调研好坏的标志。或引起重视,或领导批示,或决策参考,或实施推进,与调查报告比,强上一百倍,因为,这是进入了决策。

  为领导所认同。从一定意义上讲,党政机关与领导之间存在“供求关系”。接受调研任务的人员,一定要围绕领导同志的“求”,尽可能满足领导需要。为使调研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化、更有认同感,在把握领导“求”上,调研人员必须打捞底层声音,研究社会动态,紧贴群众实际,摸索人民信息,倾听百姓呼声,贴近百姓的“求”,使自己的“供”,更加有的放矢。要悉心揣摩,把握精髓,领会实质,谙熟政策,既融汇贯通政策内容,又掌握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服务领导的主动权。要研究领导风格特征。每个领导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质,对领导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行为特征,机关人员要进行探究,以便适合领导的不同风格,恰如其分地搞好有效服务。

  为领导所采纳。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领导采用的调研,才是好调研。急领导之所急,帮领导之所需,想领导之所未想,调研人员与领导的交集会在一起了,领导采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调研结束,在给领导呈送以后,一直放在领导办公桌上,不见一点动静。这说明,调研成果与领导关注的事情不合拍。如此,机关干部就要好好反思:不仅要看一看自己的选题是否与国际国内大局相一致、是否与本地实际相一致、是否与领导关注的问题相一致;更要把握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带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来。要有深度有创造性,在解决问题时提前介人,未雨绸缪,使人有“陌生感”。

  为领导所决策。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领导的任务,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如果党政机关人员调研成果,恰恰是领导者思考的问题,那么,调查研究就成功了一大半。面对这种情况,调研活动一定要围绕领导关注的问题展开。譬如,党政机关领导同志,经常给机关人员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交付一些有针对性的调研课题。实践证明,正确的领导决策,引导工作开展,取得新成就,事业蓬勃发展;错误的领导决策,则会导致重大挫折或损失,甚至事业衰败。一切行为产生于一定目标,一定目标形成一切思想,一切思想来源于一切调研。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都是调研后的结果。

  为领导所应用。现代研究,面广枝繁,唯一的办法是集中精力,先打破一缺口,建立一块根据地,然后乘胜追击,扩大领域。伴随着网络发展,电子问卷、电子调查、电子咨询,相对普遍。尤其由注重务虚走向注重务实,言之有物,极具实用性、操作性,务实色彩浓厚。调研的内容,注重的不是虚浮形式、华丽文辞,而是具体措施、实在成效;不只说明要求什么,而且讲明白着力点放在哪里、怎么抓落实、如何检查、跟踪和反馈,使人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这样的调研、报告,意义明晰、措施具体、方法科学。如此,调研报告为领导应用,当在情理之中了。这是调研人员最愿意也最高兴的事。毕竟,同“不愿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愿被领导肯定的人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作者:中共商丘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吴金山

山水性情 发表于 2015-1-1 16:08:10

是学习和研究的好范本。

王之白 发表于 2015-1-3 16:14:56

调查研究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运筹帷幄 发表于 2015-7-20 11:03:04

了解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必须一边听取情况,一边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的升华。在这一阶段,要做的准备: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写作准备。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楚了,还要经过综合提炼阶段,提出解决办法。在综合分析中,要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提出和回答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找出规律性东西,并沿着这个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金山:调查研究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