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口吻”漫谈发后
公文“口吻”漫谈发后拙作《公文“口吻”漫谈》草罢,刊发前,承蒙老秘网当家人老猫为之配图,刊发后又及时热评鼓励。老耿为之感动。我曾与老猫笑谈“你我臭味相投”,此为一证。
老猫点评:看老耿妙手剪裁。很平常的一段聊天记录,经老耿一整理,便成一篇美文。本篇堪称整理对话交流记录的范文。
老耿致谢:谢谢老猫鼓励!“整理”,一是“整”,不整齐的,整整齐;二是“理”,理不顺的,理理顺。整理,便是“加减”的功夫。老猫一鼓励,便来劲了,自个再为自个鼓鼓劲。
又蒙余之舰兄为拙作点评,题为《再谈公文的“口吻”》,我一再拜读。遂有读后感两则。
一读
正如你所说“口吻”也有“口音”“腔调”之意,如“一听就知道,老耿是陕西口吻”。”就方言来讲,其表情达意有地域色彩,凡是以方言为“母语”的,一旦“翻译”成普通话,其感情色彩、地方特点,便多多少少会逊色一些。这也是许多地方电台、电视台办有方言节目、有些电视剧使用方言的原因。
你的《再读口吻》,与我的《口吻漫谈》可称“兄弟篇”,各有各的口吻。建议在老秘网你的空间发表。
再读
余兄再谈,老耿再读。同谈口吻,口吻不同。老耿在聊天,陕西话叫“谝闲传”;余兄是授课,为写作教程。口吻不同,才不会百口一调;同谈口吻,也算是异口同声。这正是口吻的魅力所在。是为读后感。
2014.5.7中午于长安茅庐
看老耿与张兄文来文往、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佩服之至,羡慕不已。 老猫 发表于 2014-5-7 15:42
看老耿与张兄文来文往、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佩服之至,羡慕不已。
老猫抬举了。没有老秘网这个大会场,哪来头脑风暴啊。 老猫 发表于 2014-5-7 15:42
看老耿与张兄文来文往、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佩服之至,羡慕不已。
老猫抬举了。没有老秘网这个大会场,哪来头脑风暴啊。 口吻,要与我们担任的不同社会角色相适应。初入机关,因为毕业不久,又从事过客服工作,学生气、生活化、过于礼貌的口吻直接体现在给部门打电话时的口吻上,有时因此碰壁。现在慢慢感觉到,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要分开。工作语言要体现出相应的职业角色特点,符合身份定位。生活语言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