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本帖最后由 县乡干部 于 2014-5-1 10:19 编辑过来人的话要听!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一、“没有没有”
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不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现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些,一般过手的材料都会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可能没想到领导会听他的看法。因为自己没有看法,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有表达看法的必要,或者说就不想有所表达,总之一句话,没有准备。而我们知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有时候,我和上级或者下属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事,如果上级问我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我都会认真中肯地发表看法,因为这时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通常不会随意放过。而我征求下属的意见和看法时,也是希望能有学习交流共享的意思,当然也包括有对下属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属没有准备,只是仓促应付或“没有没有”,我就会感到遗憾,并知道那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准备,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还需要历练。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景下,坚决不说“没有没有”,所谓的谦恭在领导那儿是不得分的;也不说“没有”,除非你没看过或不知道,这时你需要说明;即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创造条件。最好是你简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尽量具体清晰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或思考的东西,能够给你的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共享不亦说乎,何乐不为呢。
二、“我不行我不行”
有青年建议我,说我的“办公室无意识差错”,不如就叫“办公室36忌”,我觉得可以接受。36条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室的忌讳很多,我所说的,都是在无意识的情景下出现的差错,虽然可以说是犯了“忌”,但不应该给予批评和指责的,不知不为过嘛,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一些提醒,或者叫做温馨提示,仅仅是个参考,未必都对。下面我就说说“我不行我不行”。
有一次,委里要召开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八个发言有我们支部一个,希望我们重点讲一讲,有关青年干部成长的内容。要说青年干部成长,没有比青年干部自己讲更好的了,而且我们的青年干部个个优秀,任意请一位同志讲都没有问题。随后有一位青年到我办公室送材料,我就对她说:“委里要开党建经验交流会,你代表支部发言吧”,没想到她连忙说:“我不行我不行!”看她那真切甚至还有点惶恐的神情,我就不忍心给她压力了。后来另外一位青年党员很乐意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上台发言的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机关里,经常可以看到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情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为青年干部惋惜,许多带有一定压力的好事,本来是青年干部学习提高展示的绝好机会,只要努力,几乎没有做不好的,为什么许多青年都认定自己不行而推让了呢?
可能是因为家人朋友经常告诫自己低调谨慎不要出头,但凡在较大的场合都不露脸;可能是因为机关讲究层级秩序,上台露脸必须从上级先开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较大场合的锻炼,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自己一向自卑不自信,一直认定自己不行,就断了表达展示的念头,等等吧。
但上级领导往往不这样看,他推荐你,就是认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没有决心和信心,只要有决心和信心,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再说你只要在机关工作,迟早都要到场面上去,何不早一些就着手锻炼呢。我们的青年科员或处长,代表司局到基层或参加什么活动,都被叫做“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甚或被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都要经常在大会上发言讲话,这时候不行也得行。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青年干部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表现不得体,时有显露尴尬。如果勇于接受挑战,注重平时锻炼,有了自信和能力,往往都会有上佳的表现,堪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
自信,既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年个人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一些青年职工,自信在面试和就职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一次由我主持面试,一位应试的女青年进来后主动地与我们考官一一握手,眼神就充满着自信。我很坦率:“我们单位注重男女平等,目前女职工过半,我们想招一位男职工”,她说:“您们把我当男孩使就行了,论精力论体力我都没问题”,回答得自信有力,要想否定都难。我又问:“你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她说:“我的优势就是,无论领导交给我什么任务,我都能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我们的一位考官随口说:“那你把月亮摘下来”,她随口就接:“好,请领导给我准备一个天梯,我一定完成任务!”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得接这个“球”,于是我说:“那好,今天晚上就去网站直播节目实习,两天后交一份报告”。事实上,她的自信已经赢得了我们的认可,被录用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那位“我不行我不行”的主任科员,在看到同伴上台的积极表现后,也开始树立了信心,经过一些锻炼,她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迅猛提升,后来20多次受邀到相关部委和单位的大会上做演讲报告,而且都是脱稿演讲,很得听众赞誉。
三、“事毕不回复”
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轻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觉。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程度,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确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受,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你不用担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
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
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命运。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承诺和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四、“会前不到位”
有人说我前面说的那些,今天机关里的年轻人其实都知道,不过是明知故作或故意不为。我相信青年干部,很多是不用提醒的,但是无意识地犯错,还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明知故犯或故意不为的,我们以后可以单列一个单元讨论,我要说的还是无意识犯“忌”,姑且说之,仅供参考。下面我说说“会前不到位”。
“会前不到位”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我经常参加一些司局或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听取意见为多。通常我会提前10分钟到会议室,但有时还看不见会议主办方的人,其他部门的参会同仁来了以后还不见主人,我们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觉。有的只剩三五分钟了,才见到主办方有人到场,好像没有什么准备似的,会议显得松松垮垮,这种情形下,被邀请的人情绪很受影响,所以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是主办方的领导“掐着点”到会,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会前不到位,实在有点讲不过去。如果参会人员都是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提前15分钟到场,因为有种种原因,外部门参会人员很可能提前10分20分钟到会。
如果有邀请外单位代表参会,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时到场的,客到主不见,实在不礼貌,给参会者留下的,只是冷淡应付的印象,往重里说,就是不尊重邀请的参会者,反映出主办方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德。
有这么严重吗?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当然特殊原因除外。有一阵时间,机关里流行着“掐着点到会”的风气,参会时间以准为美。参会者倒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办会者也心安理得,那就让人感觉不好想不明白了。
可能是受国外的一些风气的影响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多次出访,在拜访对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到达时间上,有时就比较纠结。一方面,因为所在地区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我们担心迟到了不礼貌,所以都是提前出发,提前到达受访单位,另一方面,我们通常会被告知要准时到达,提前到达没人接待。
所以我们经常提前10分20分或甚30分钟到达,到达受访单位后,没有人接待,我们要么就在车子里呆着,要么就开着车瞎转磨时间,等到了时间了,才有人接待。主人心安理得,我的心里却很郁闷,这叫什么事儿呢?主人难道没有考虑我们可能提前到达吗?我们早到10分20分钟又有什么不对吗?难道主人们个个都那么精贵?安排一个工作人员接待我们,有什么难的吗?
有人解释说,这是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讲求效率,不浪费时间,而且也不论你是什么级别什么客人,都一视同仁,秉公办事。这种论调居然也会被我们的一些人所认可,而且效仿起来,还真像西方人那么回事。
岂不知这是无意之中,犯了待人接物的大忌了,至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只讲准时准点,不讲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捡了一些皮毛,丢掉了一些根本。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就是丢掉了我们做人的一些东西,丢掉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诚、热情,宁可自己辛苦一点、稍微付出一些,尽地主之谊,尽主办方之情。况且早一些到会场,接待提前到达的客人,还可以加强沟通,尽可能发现和解决会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这是开好会、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所谓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慢待客人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根本就是骨子里不把你当客人看,要是他认为重要的客人,比我们到位的还早呢,如果是在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是迟到懒散成了习惯,他自己就看不起自己,继而看不起别人而慢待客人,还是不尊重人。
但凡出现会前不到位的现象,都与办会方不重视有关,可能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会,所以大家都应付应付得了。会前不到位、办会不认真,就是不良机关文化或处室文化的表现。看看这种主办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表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因为做人做不好、而开会开不好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如果召开相关部门的会议,又都在同一个办公楼里,那么工作人员提前20分钟就要到场;如果有使用交通工具的参会者,那么工作人员就要提前半小时到场,往往我自己就会提前10分20分到会场,接待积极参会的先来者,以示尊重和重视。
近几年我和司里同志与五六十个部委单位学习交流,不论是在主场还是客场,我们都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场,会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多一分准备,就多一份成功。即使是司内的会,我本人也都提前到场,没有别的,心在会上而已。
参会者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提前到达会场,就不能苛求办会方提前接待,但办会方提前安排工作人员到会则是责无旁贷的,这些,就应该是我们的处长或科员们应当想到的了。会前的文章大得很。
五、“拖拉误事”
一次,我让一位实习生复印几本文件,因为材料比较多,复印需要一两个小时,我对他说:“你抽空复印一下”。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希望他能尽量快一些,但没有催他。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有交给我,那几天司里整理文件倒腾柜子,确实也忙,实习生很出力,大伙还夸他呢。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交给我,我以为他要给我复印出个“刮目相看”呢,或是复印难度太大?好在上级没有要,那就再等等吧。
足等了半个月,那天上级要材料,我问那位小伙子:“复印好了吗?”他说:“没有,这些天帮助处室整理文件柜,现在马上复印”。我说:“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这些天你很辛苦,但是你在这儿的实习恐怕不及格了,现在你就回去吧,不用再来上班实习了”。他懊悔,他道歉,但没有用,我对他毫无怜悯之心,告诉他这是他的一个教训,希望可以成为他的“人生财富”,请他好好记取。他悻悻走了,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是不是一件好事。
这位实习生错在哪儿?看起来是一个拖拉事件,其实他并不懒惰,那些天他干体力活也不惜力,怎么就“不及格”了呢?而且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就是我说的“无意识差错”,这就可悲了。照这样下去,恐怕他要谋一个好职业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他不知轻重,不大懂事,不知道许多事情是不能拖拉的。
我20多岁不懂事的时候,肯定也常常干这样的事。有些事以为领导说“抽空”,那就抽我的空儿;或者认为自己没闲着,也不偷懒,有些事拖延拖延没关系;或者自以为这件事不重要,拖拖不要紧;甚或压根就忘了这件事,都有可能。结果呢,经常感觉领导不信任、不重视或者不重用,还不知道为什么,等我自己当了领导,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才深有体会,很是扼腕。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处理,孰轻孰重应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安排。并不是说领导交代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许多事都有轻重和急缓的权衡,比如家庭的大事难事,比如突发的事件,许多时候都要及时调整,重新安排。
但领导交办的事,通常都是重要的事,虽然领导没有强调快办急办,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但凡我交代的事,除了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有人慢了点,我就着急了,其实不是我着急,是事情着急了,现在退居二线了,真的没有什么那么着急的事了,但是在一线,包括处长主任科员等,都算在一线,许多事都是不能拖拉的。
我交代的复印材料的活儿,即使有困难,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儿,应该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做好,怎么能拖了十几天呢?这件事在他的安排中放到了什么位置呢?你怎么判断这件事就可有可无呢?应该说,领导交办的事都很重要,急不急就要看情况,但也必须尽快完成,以免误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办好他人交代的事,不拖拉不误事,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还是更重要的事。即使不是领导,只要是和他人发生联系的事,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妥善安排,及时处理。除非你是故意的,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之列了。拖拉误事,不仅是误了他人的事,更要紧的是误了自己的事。
六、当场声辩
我用“声辩”,而不是“申辩”,意思是说当场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写个纸条,或者采用巧妙的方法,给予说明或者申辩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是有所准备,故意要当场声辩,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的范围了。
一次,我们召开全司会议,内容比较重要,结果有一位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当即批评他:“重要的会议怎么能迟到!”他当即声辩:“公交车出了故障,路上又堵,本来应该不会迟到的。”看到他自感委屈的神情,我的批评更严厉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迟到!你不要申辩。”结果很影响会议气氛。
但凡当场声辩,通常都有一些原因,有时还很有道理,但这个道理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我们很少考虑。关于迟到,堵车是一个原因,但如果会议重要的话,堵车就不是理由,更不是道理,除非大家都认同的特殊情况是例外。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那还是40年前我上中学的一件事。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相伴上学,感觉时间有点紧,我那位同学戴有一块手表,他说出门前刚对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滴滴报时,应该没有问题。紧走慢走,我们刚进了校门,上课铃声响了,等我们推开教室的门,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老师对我们说:“迟到了,你们就站到后面去。”我那位同学当场声辩说:“我们没有迟到,是上课铃早打了一分钟,我的表是北京时间!”老师更生气了:“迟到就是迟到,还狡辩什么!站到后面去!”
站了一节课,站是站了,心里还是不服,总认为我们自己不算迟到,上课铃没按北京时间响。事后老师跟我们讲了道理:“打上课铃可能有点误差,但打铃上课是全校的规矩,这是大道理,你们按你们的时间迟到了,这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道理,学习秩序不就乱了吗?”。我们的老师是大家很敬重的,我们也承认了错误,应该吸取教训更加注意。
有人会说,如果严格按北京时间打铃,我们就不算迟到了,还是校方犯错在先,不应责备我们。想想当年的条件,打铃的时间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证那么准时,即使准时了,迟到也不至于会被罚到后面站,但迟到的原因能成为当场声辩的理由吗?
有些人就事论事,认为只要有理由,就可以当场声辩,可能还没有想过,有没有理由和当场是否声辩不是一回事。迟到有一些理由,或着有充足的理由,那迟到就迟到了,没有关系,即使受罚也没关系。如果迟到很值得或者还要受到嘉许,它也和当场声辩不是一个道理,所谓道理有大有小,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当场声辩的本质是不服管理,而不是有没有道理。潜意识中的不服管理,就会在有一点所谓的理由时表现出来,除非你是有意识表达这种情绪,否则是既没有道理,又导致问题升级矛盾激化。这样的后果于事于己于人都是弊大利小,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有人当场声辩只想解释说明,语气没有那么硬,这时候我都会马上制止他:“不解释,不要解释”。为什么,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教训,除非领导让你解释,否则你的解释没有意义,批评你迟到,就是批评你迟到,影响会议就有错,有什么理由或功劳下来再说,不是一回事。如果领导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当场声辩的效果就更不好,把本来的迟到批评变成了对立矛盾,恐怕有违初衷和目的,也会影响会议效果。
除非你是想故意挑事。否则不要当场声辩,这是因为:一是违反会议纪律影响会议效果理当受批评;二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也有错;三是所谓的原因理由如果有,那也是小道理,遵守纪律开好会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你是大道理,那也用不着当场声辩,下来说明就好。四是当场声辩表现心胸狭隘,没有度量,说到底还是不服管理的心理作祟,不服管理就不是小问题了。
又有一次全司开会,一位青年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照例批评了两句,她谦逊点头表示接受,过后我问她,才知道早上她送父亲急诊,到了医院做了安顿,马上就赶来开会,开完会还要赶去医院。家事为重,她完全可以不来开会,发个短信就行,但她还是顾全大局,还接受我的批评,我由此对她更加信任,也会注意对她的批评,她没有当场声辩,是一个成熟青年和优秀公务员的良好风范。
对于批评者来说,把握好批评的分寸至关重要,这里也有一个小道理和大道理的问题,为批评而批评于事无补,动机不纯更是害人害己,那是针对批评者而言的。对于被批评者,我知道你有原因,甚或理由充足,但摆到眼前的事情没有个交代,恐怕交代不过去,至于你当场声辩不声辩,真是一个考察考验你聪明智慧的微妙境况啊。
七、开小会
**** Hidden Message *****
过来人的话要听!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一、“没有没有”
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3 t$ f4 s& x6 m' A# g6 @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不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现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些,一般过手的材料都会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可能没想到领导会听他的看法。因为自己没有看法,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有表达看法的必要,或者说就不想有所表达,总之一句话,没有准备。而我们知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 ?+ K5 q) T3 i5 V( M, P
有时候,我和上级或者下属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事,如果上级问我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我都会认真中肯地发表看法,因为这时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通常不会随意放过。而我征求下属的意见和看法时,也是希望能有学习交流共享的意思,当然也包括有对下属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属没有准备,只是仓促应付或“没有没有”,我就会感到遗憾,并知道那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准备,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还需要历练。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景下,坚决不说“没有没有”,所谓的谦恭在领导那儿是不得分的;也不说“没有”,除非你没看过或不知道,这时你需要说明;即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创造条件。最好是你简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尽量具体清晰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或思考的东西,能够给你的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共享不亦说乎,何乐不为呢。
' \) w5 SU6 q( pw
二、“我不行我不行”
有青年建议我,说我的“办公室无意识差错”,不如就叫“办公室36忌”,我觉得可以接受。36条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室的忌讳很多,我所说的,都是在无意识的情景下出现的差错,虽然可以说是犯了“忌”,但不应该给予批评和指责的,不知不为过嘛,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一些提醒,或者叫做温馨提示,仅仅是个参考,未必都对。下面我就说说“我不行我不行”。
6 J) v7 L) @0 U6 o; d& x) Z( p# S8 A
有一次,委里要召开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八个发言有我们支部一个,希望我们重点讲一讲,有关青年干部成长的内容。要说青年干部成长,没有比青年干部自己讲更好的了,而且我们的青年干部个个优秀,任意请一位同志讲都没有问题。随后有一位青年到我办公室送材料,我就对她说:“委里要开党建经验交流会,你代表支部发言吧”,没想到她连忙说:“我不行我不行!”看她那真切甚至还有点惶恐的神情,我就不忍心给她压力了。后来另外一位青年党员很乐意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上台发言的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机关里,经常可以看到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情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为青年干部惋惜,许多带有一定压力的好事,本来是青年干部学习提高展示的绝好机会,只要努力,几乎没有做不好的,为什么许多青年都认定自己不行而推让了呢?
5 ]4 O' K& u! T2 m( Z5 s3 v2 R
可能是因为家人朋友经常告诫自己低调谨慎不要出头,但凡在较大的场合都不露脸;可能是因为机关讲究层级秩序,上台露脸必须从上级先开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较大场合的锻炼,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自己一向自卑不自信,一直认定自己不行,就断了表达展示的念头,等等吧。
9 v- ~; u9 w; D2 f! y) i
但上级领导往往不这样看,他推荐你,就是认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没有决心和信心,只要有决心和信心,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再说你只要在机关工作,迟早都要到场面上去,何不早一些就着手锻炼呢。我们的青年科员或处长,代表司局到基层或参加什么活动,都被叫做“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甚或被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都要经常在大会上发言讲话,这时候不行也得行。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青年干部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表现不得体,时有显露尴尬。如果勇于接受挑战,注重平时锻炼,有了自信和能力,往往都会有上佳的表现,堪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
) W$ C% S6 Y, P1 |' w! X
自信,既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年个人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一些青年职工,自信在面试和就职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一次由我主持面试,一位应试的女青年进来后主动地与我们考官一一握手,眼神就充满着自信。我很坦率:“我们单位注重男女平等,目前女职工过半,我们想招一位男职工”,她说:“您们把我当男孩使就行了,论精力论体力我都没问题”,回答得自信有力,要想否定都难。我又问:“你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她说:“我的优势就是,无论领导交给我什么任务,我都能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我们的一位考官随口说:“那你把月亮摘下来”,她随口就接:“好,请领导给我准备一个天梯,我一定完成任务!”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得接这个“球”,于是我说:“那好,今天晚上就去网站直播节目实习,两天后交一份报告”。事实上,她的自信已经赢得了我们的认可,被录用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那位“我不行我不行”的主任科员,在看到同伴上台的积极表现后,也开始树立了信心,经过一些锻炼,她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迅猛提升,后来20多次受邀到相关部委和单位的大会上做演讲报告,而且都是脱稿演讲,很得听众赞誉。
8 J) ]I) O. k& G! n# _# M
三、“事毕不回复”
2 J$ q. W/ Q- d7 x: E1 A
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轻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觉。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程度,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确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受,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你不用担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
, J% h3 x3 h+ E9 ]$ {3 C
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9 s" r$ o6 g- v+ n* \4 p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
! J+ w) Q0 _% ^/ X/ E
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命运。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承诺和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
' [: u8 o( ?2 rf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四、“会前不到位”
+ H: m( I) b2 S! ]. \
有人说我前面说的那些,今天机关里的年轻人其实都知道,不过是明知故作或故意不为。我相信青年干部,很多是不用提醒的,但是无意识地犯错,还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明知故犯或故意不为的,我们以后可以单列一个单元讨论,我要说的还是无意识犯“忌”,姑且说之,仅供参考。下面我说说“会前不到位”。
/ }6 g; E1 y' F( X
“会前不到位”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我经常参加一些司局或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听取意见为多。通常我会提前10分钟到会议室,但有时还看不见会议主办方的人,其他部门的参会同仁来了以后还不见主人,我们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觉。有的只剩三五分钟了,才见到主办方有人到场,好像没有什么准备似的,会议显得松松垮垮,这种情形下,被邀请的人情绪很受影响,所以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
3 e5 w5 _' E6 Y" c7 ]
如果是主办方的领导“掐着点”到会,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会前不到位,实在有点讲不过去。如果参会人员都是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提前15分钟到场,因为有种种原因,外部门参会人员很可能提前10分20分钟到会。
如果有邀请外单位代表参会,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时到场的,客到主不见,实在不礼貌,给参会者留下的,只是冷淡应付的印象,往重里说,就是不尊重邀请的参会者,反映出主办方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德。
有这么严重吗?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当然特殊原因除外。有一阵时间,机关里流行着“掐着点到会”的风气,参会时间以准为美。参会者倒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办会者也心安理得,那就让人感觉不好想不明白了。
可能是受国外的一些风气的影响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多次出访,在拜访对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到达时间上,有时就比较纠结。一方面,因为所在地区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我们担心迟到了不礼貌,所以都是提前出发,提前到达受访单位,另一方面,我们通常会被告知要准时到达,提前到达没人接待。
所以我们经常提前10分20分或甚30分钟到达,到达受访单位后,没有人接待,我们要么就在车子里呆着,要么就开着车瞎转磨时间,等到了时间了,才有人接待。主人心安理得,我的心里却很郁闷,这叫什么事儿呢?主人难道没有考虑我们可能提前到达吗?我们早到10分20分钟又有什么不对吗?难道主人们个个都那么精贵?安排一个工作人员接待我们,有什么难的吗?
% r7 s2 D( s" |, x# U
有人解释说,这是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讲求效率,不浪费时间,而且也不论你是什么级别什么客人,都一视同仁,秉公办事。这种论调居然也会被我们的一些人所认可,而且效仿起来,还真像西方人那么回事。
3 K. G* ]\# {
岂不知这是无意之中,犯了待人接物的大忌了,至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只讲准时准点,不讲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捡了一些皮毛,丢掉了一些根本。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就是丢掉了我们做人的一些东西,丢掉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诚、热情,宁可自己辛苦一点、稍微付出一些,尽地主之谊,尽主办方之情。况且早一些到会场,接待提前到达的客人,还可以加强沟通,尽可能发现和解决会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这是开好会、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所谓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慢待客人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根本就是骨子里不把你当客人看,要是他认为重要的客人,比我们到位的还早呢,如果是在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是迟到懒散成了习惯,他自己就看不起自己,继而看不起别人而慢待客人,还是不尊重人。
但凡出现会前不到位的现象,都与办会方不重视有关,可能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会,所以大家都应付应付得了。会前不到位、办会不认真,就是不良机关文化或处室文化的表现。看看这种主办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表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因为做人做不好、而开会开不好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如果召开相关部门的会议,又都在同一个办公楼里,那么工作人员提前20分钟就要到场;如果有使用交通工具的参会者,那么工作人员就要提前半小时到场,往往我自己就会提前10分20分到会场,接待积极参会的先来者,以示尊重和重视。
近几年我和司里同志与五六十个部委单位学习交流,不论是在主场还是客场,我们都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场,会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多一分准备,就多一份成功。即使是司内的会,我本人也都提前到场,没有别的,心在会上而已。
: b8 t& D! L) C, H$ ]2 c8 m
参会者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提前到达会场,就不能苛求办会方提前接待,但办会方提前安排工作人员到会则是责无旁贷的,这些,就应该是我们的处长或科员们应当想到的了。会前的文章大得很。
五、“拖拉误事”
7 l; ?$ N2 NB' i: M$ P! x2 L$ U6 r
一次,我让一位实习生复印几本文件,因为材料比较多,复印需要一两个小时,我对他说:“你抽空复印一下”。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希望他能尽量快一些,但没有催他。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有交给我,那几天司里整理文件倒腾柜子,确实也忙,实习生很出力,大伙还夸他呢。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交给我,我以为他要给我复印出个“刮目相看”呢,或是复印难度太大?好在上级没有要,那就再等等吧。
1 T/ D' L' q! i3 b6 |0 V3 h/ U
足等了半个月,那天上级要材料,我问那位小伙子:“复印好了吗?”他说:“没有,这些天帮助处室整理文件柜,现在马上复印”。我说:“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这些天你很辛苦,但是你在这儿的实习恐怕不及格了,现在你就回去吧,不用再来上班实习了”。他懊悔,他道歉,但没有用,我对他毫无怜悯之心,告诉他这是他的一个教训,希望可以成为他的“人生财富”,请他好好记取。他悻悻走了,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是不是一件好事。
这位实习生错在哪儿?看起来是一个拖拉事件,其实他并不懒惰,那些天他干体力活也不惜力,怎么就“不及格”了呢?而且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就是我说的“无意识差错”,这就可悲了。照这样下去,恐怕他要谋一个好职业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他不知轻重,不大懂事,不知道许多事情是不能拖拉的。
0 V( ^+ c. @6 p8 @# v7 U! H- C7 H7 d, Y; B
我20多岁不懂事的时候,肯定也常常干这样的事。有些事以为领导说“抽空”,那就抽我的空儿;或者认为自己没闲着,也不偷懒,有些事拖延拖延没关系;或者自以为这件事不重要,拖拖不要紧;甚或压根就忘了这件事,都有可能。结果呢,经常感觉领导不信任、不重视或者不重用,还不知道为什么,等我自己当了领导,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才深有体会,很是扼腕。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处理,孰轻孰重应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安排。并不是说领导交代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许多事都有轻重和急缓的权衡,比如家庭的大事难事,比如突发的事件,许多时候都要及时调整,重新安排。
0 O- R: G+ y; Y/ C6 ^6 F( f4 F
但领导交办的事,通常都是重要的事,虽然领导没有强调快办急办,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但凡我交代的事,除了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有人慢了点,我就着急了,其实不是我着急,是事情着急了,现在退居二线了,真的没有什么那么着急的事了,但是在一线,包括处长主任科员等,都算在一线,许多事都是不能拖拉的。
我交代的复印材料的活儿,即使有困难,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儿,应该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做好,怎么能拖了十几天呢?这件事在他的安排中放到了什么位置呢?你怎么判断这件事就可有可无呢?应该说,领导交办的事都很重要,急不急就要看情况,但也必须尽快完成,以免误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办好他人交代的事,不拖拉不误事,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还是更重要的事。即使不是领导,只要是和他人发生联系的事,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妥善安排,及时处理。除非你是故意的,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之列了。拖拉误事,不仅是误了他人的事,更要紧的是误了自己的事。
~. Y! ?9 b7 Z8 m6 J
六、当场声辩
我用“声辩”,而不是“申辩”,意思是说当场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写个纸条,或者采用巧妙的方法,给予说明或者申辩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是有所准备,故意要当场声辩,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的范围了。
一次,我们召开全司会议,内容比较重要,结果有一位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当即批评他:“重要的会议怎么能迟到!”他当即声辩:“公交车出了故障,路上又堵,本来应该不会迟到的。”看到他自感委屈的神情,我的批评更严厉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迟到!你不要申辩。”结果很影响会议气氛。
但凡当场声辩,通常都有一些原因,有时还很有道理,但这个道理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我们很少考虑。关于迟到,堵车是一个原因,但如果会议重要的话,堵车就不是理由,更不是道理,除非大家都认同的特殊情况是例外。
/ e' K1 a- F$ `+ S( Y3 `$ _5 aT( o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那还是40年前我上中学的一件事。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相伴上学,感觉时间有点紧,我那位同学戴有一块手表,他说出门前刚对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滴滴报时,应该没有问题。紧走慢走,我们刚进了校门,上课铃声响了,等我们推开教室的门,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老师对我们说:“迟到了,你们就站到后面去。”我那位同学当场声辩说:“我们没有迟到,是上课铃早打了一分钟,我的表是北京时间!”老师更生气了:“迟到就是迟到,还狡辩什么!站到后面去!”
站了一节课,站是站了,心里还是不服,总认为我们自己不算迟到,上课铃没按北京时间响。事后老师跟我们讲了道理:“打上课铃可能有点误差,但打铃上课是全校的规矩,这是大道理,你们按你们的时间迟到了,这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道理,学习秩序不就乱了吗?”。我们的老师是大家很敬重的,我们也承认了错误,应该吸取教训更加注意。
有人会说,如果严格按北京时间打铃,我们就不算迟到了,还是校方犯错在先,不应责备我们。想想当年的条件,打铃的时间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证那么准时,即使准时了,迟到也不至于会被罚到后面站,但迟到的原因能成为当场声辩的理由吗?
3 z4 E6 ]- k$ c- F
有些人就事论事,认为只要有理由,就可以当场声辩,可能还没有想过,有没有理由和当场是否声辩不是一回事。迟到有一些理由,或着有充足的理由,那迟到就迟到了,没有关系,即使受罚也没关系。如果迟到很值得或者还要受到嘉许,它也和当场声辩不是一个道理,所谓道理有大有小,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当场声辩的本质是不服管理,而不是有没有道理。潜意识中的不服管理,就会在有一点所谓的理由时表现出来,除非你是有意识表达这种情绪,否则是既没有道理,又导致问题升级矛盾激化。这样的后果于事于己于人都是弊大利小,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有人当场声辩只想解释说明,语气没有那么硬,这时候我都会马上制止他:“不解释,不要解释”。为什么,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教训,除非领导让你解释,否则你的解释没有意义,批评你迟到,就是批评你迟到,影响会议就有错,有什么理由或功劳下来再说,不是一回事。如果领导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当场声辩的效果就更不好,把本来的迟到批评变成了对立矛盾,恐怕有违初衷和目的,也会影响会议效果。
除非你是想故意挑事。否则不要当场声辩,这是因为:一是违反会议纪律影响会议效果理当受批评;二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也有错;三是所谓的原因理由如果有,那也是小道理,遵守纪律开好会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你是大道理,那也用不着当场声辩,下来说明就好。四是当场声辩表现心胸狭隘,没有度量,说到底还是不服管理的心理作祟,不服管理就不是小问题了。
又有一次全司开会,一位青年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照例批评了两句,她谦逊点头表示接受,过后我问她,才知道早上她送父亲急诊,到了医院做了安顿,马上就赶来开会,开完会还要赶去医院。家事为重,她完全可以不来开会,发个短信就行,但她还是顾全大局,还接受我的批评,我由此对她更加信任,也会注意对她的批评,她没有当场声辩,是一个成熟青年和优秀公务员的良好风范。
; D9 ?3 A" ]- ?0 ?Z
对于批评者来说,把握好批评的分寸至关重要,这里也有一个小道理和大道理的问题,为批评而批评于事无补,动机不纯更是害人害己,那是针对批评者而言的。对于被批评者,我知道你有原因,甚或理由充足,但摆到眼前的事情没有个交代,恐怕交代不过去,至于你当场声辩不声辩,真是一个考察考验你聪明智慧的微妙境况啊。
2 o+ ]9 T- F/ r" O
七、开小会
本帖最后由 县乡干部 于 2014-5-1 10:19 编辑
# `& F* H; T" _% m
过来人的话要听!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一、“没有没有”
) x! p" m/ ^7 m. p
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0 _1 |9 P' d! a4 H& D% i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 CJ' S; n: u3 |: _$ {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 h$ l7 Q: }1 Y1 Q2 J( Q6 i1 z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8 x; `, w, C4 c5 l& r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 ^/ w& t+ X9 q: {: g% K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不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现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些,一般过手的材料都会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可能没想到领导会听他的看法。因为自己没有看法,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有表达看法的必要,或者说就不想有所表达,总之一句话,没有准备。而我们知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有时候,我和上级或者下属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事,如果上级问我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我都会认真中肯地发表看法,因为这时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通常不会随意放过。而我征求下属的意见和看法时,也是希望能有学习交流共享的意思,当然也包括有对下属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属没有准备,只是仓促应付或“没有没有”,我就会感到遗憾,并知道那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准备,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还需要历练。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景下,坚决不说“没有没有”,所谓的谦恭在领导那儿是不得分的;也不说“没有”,除非你没看过或不知道,这时你需要说明;即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创造条件。最好是你简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尽量具体清晰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或思考的东西,能够给你的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共享不亦说乎,何乐不为呢。
二、“我不行我不行”
3 d' c$ f! v: l5 l! I6 [; [
有青年建议我,说我的“办公室无意识差错”,不如就叫“办公室36忌”,我觉得可以接受。36条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室的忌讳很多,我所说的,都是在无意识的情景下出现的差错,虽然可以说是犯了“忌”,但不应该给予批评和指责的,不知不为过嘛,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一些提醒,或者叫做温馨提示,仅仅是个参考,未必都对。下面我就说说“我不行我不行”。
% {! _1 D% b. A, Y3 e; E3 e$ M. K' ]
有一次,委里要召开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八个发言有我们支部一个,希望我们重点讲一讲,有关青年干部成长的内容。要说青年干部成长,没有比青年干部自己讲更好的了,而且我们的青年干部个个优秀,任意请一位同志讲都没有问题。随后有一位青年到我办公室送材料,我就对她说:“委里要开党建经验交流会,你代表支部发言吧”,没想到她连忙说:“我不行我不行!”看她那真切甚至还有点惶恐的神情,我就不忍心给她压力了。后来另外一位青年党员很乐意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上台发言的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机关里,经常可以看到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情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为青年干部惋惜,许多带有一定压力的好事,本来是青年干部学习提高展示的绝好机会,只要努力,几乎没有做不好的,为什么许多青年都认定自己不行而推让了呢?
可能是因为家人朋友经常告诫自己低调谨慎不要出头,但凡在较大的场合都不露脸;可能是因为机关讲究层级秩序,上台露脸必须从上级先开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较大场合的锻炼,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自己一向自卑不自信,一直认定自己不行,就断了表达展示的念头,等等吧。
但上级领导往往不这样看,他推荐你,就是认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没有决心和信心,只要有决心和信心,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再说你只要在机关工作,迟早都要到场面上去,何不早一些就着手锻炼呢。我们的青年科员或处长,代表司局到基层或参加什么活动,都被叫做“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甚或被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都要经常在大会上发言讲话,这时候不行也得行。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青年干部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表现不得体,时有显露尴尬。如果勇于接受挑战,注重平时锻炼,有了自信和能力,往往都会有上佳的表现,堪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
自信,既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年个人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一些青年职工,自信在面试和就职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一次由我主持面试,一位应试的女青年进来后主动地与我们考官一一握手,眼神就充满着自信。我很坦率:“我们单位注重男女平等,目前女职工过半,我们想招一位男职工”,她说:“您们把我当男孩使就行了,论精力论体力我都没问题”,回答得自信有力,要想否定都难。我又问:“你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她说:“我的优势就是,无论领导交给我什么任务,我都能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我们的一位考官随口说:“那你把月亮摘下来”,她随口就接:“好,请领导给我准备一个天梯,我一定完成任务!”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得接这个“球”,于是我说:“那好,今天晚上就去网站直播节目实习,两天后交一份报告”。事实上,她的自信已经赢得了我们的认可,被录用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 K0 K: C/ r0 L
那位“我不行我不行”的主任科员,在看到同伴上台的积极表现后,也开始树立了信心,经过一些锻炼,她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迅猛提升,后来20多次受邀到相关部委和单位的大会上做演讲报告,而且都是脱稿演讲,很得听众赞誉。
: ~" n$ n% f' g. B+ N8 w% f
三、“事毕不回复”
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轻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觉。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 DP" A- c5 G( \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程度,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
/ |6 M9 H; y! D% p, @2 S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确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受,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你不用担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
9 ?* Q; l1 G! [5 [9 S
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 {6 k! e7 F$ ^, R' _* K- F/ b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
: D( ~" x7 M! Q9 E4 ~R
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命运。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 i8 x/ h/ p3 ?; ~* Y6 ]1 \: r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承诺和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四、“会前不到位”
有人说我前面说的那些,今天机关里的年轻人其实都知道,不过是明知故作或故意不为。我相信青年干部,很多是不用提醒的,但是无意识地犯错,还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明知故犯或故意不为的,我们以后可以单列一个单元讨论,我要说的还是无意识犯“忌”,姑且说之,仅供参考。下面我说说“会前不到位”。
“会前不到位”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我经常参加一些司局或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听取意见为多。通常我会提前10分钟到会议室,但有时还看不见会议主办方的人,其他部门的参会同仁来了以后还不见主人,我们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觉。有的只剩三五分钟了,才见到主办方有人到场,好像没有什么准备似的,会议显得松松垮垮,这种情形下,被邀请的人情绪很受影响,所以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是主办方的领导“掐着点”到会,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会前不到位,实在有点讲不过去。如果参会人员都是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提前15分钟到场,因为有种种原因,外部门参会人员很可能提前10分20分钟到会。
2 r7 D$ C! l& Z3 R
如果有邀请外单位代表参会,只要使用了交通工具的,很可能就有提前半小时到场的,客到主不见,实在不礼貌,给参会者留下的,只是冷淡应付的印象,往重里说,就是不尊重邀请的参会者,反映出主办方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德。
有这么严重吗?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当然特殊原因除外。有一阵时间,机关里流行着“掐着点到会”的风气,参会时间以准为美。参会者倒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办会者也心安理得,那就让人感觉不好想不明白了。
. j, G7 z3 z* X4 {7 j& J
可能是受国外的一些风气的影响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多次出访,在拜访对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到达时间上,有时就比较纠结。一方面,因为所在地区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我们担心迟到了不礼貌,所以都是提前出发,提前到达受访单位,另一方面,我们通常会被告知要准时到达,提前到达没人接待。
( M" w2 j`: M! K# S
所以我们经常提前10分20分或甚30分钟到达,到达受访单位后,没有人接待,我们要么就在车子里呆着,要么就开着车瞎转磨时间,等到了时间了,才有人接待。主人心安理得,我的心里却很郁闷,这叫什么事儿呢?主人难道没有考虑我们可能提前到达吗?我们早到10分20分钟又有什么不对吗?难道主人们个个都那么精贵?安排一个工作人员接待我们,有什么难的吗?
有人解释说,这是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讲求效率,不浪费时间,而且也不论你是什么级别什么客人,都一视同仁,秉公办事。这种论调居然也会被我们的一些人所认可,而且效仿起来,还真像西方人那么回事。
! y2 I' B( ?6 E2 T, @# G1 v! R
岂不知这是无意之中,犯了待人接物的大忌了,至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只讲准时准点,不讲待人之道,恐怕只是捡了一些皮毛,丢掉了一些根本。丢掉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就是丢掉了我们做人的一些东西,丢掉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待客方面的真诚、热情,宁可自己辛苦一点、稍微付出一些,尽地主之谊,尽主办方之情。况且早一些到会场,接待提前到达的客人,还可以加强沟通,尽可能发现和解决会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这是开好会、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所谓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慢待客人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根本就是骨子里不把你当客人看,要是他认为重要的客人,比我们到位的还早呢,如果是在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是迟到懒散成了习惯,他自己就看不起自己,继而看不起别人而慢待客人,还是不尊重人。
0 S6 @% _- a# w2 |
但凡出现会前不到位的现象,都与办会方不重视有关,可能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会,所以大家都应付应付得了。会前不到位、办会不认真,就是不良机关文化或处室文化的表现。看看这种主办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表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因为做人做不好、而开会开不好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如果召开相关部门的会议,又都在同一个办公楼里,那么工作人员提前20分钟就要到场;如果有使用交通工具的参会者,那么工作人员就要提前半小时到场,往往我自己就会提前10分20分到会场,接待积极参会的先来者,以示尊重和重视。
. z- R5 [+ T! e& u/ d+ I
近几年我和司里同志与五六十个部委单位学习交流,不论是在主场还是客场,我们都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场,会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多一分准备,就多一份成功。即使是司内的会,我本人也都提前到场,没有别的,心在会上而已。
) s3 A7 a* j+ S+ A) K- f
参会者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提前到达会场,就不能苛求办会方提前接待,但办会方提前安排工作人员到会则是责无旁贷的,这些,就应该是我们的处长或科员们应当想到的了。会前的文章大得很。
( O. r" @: P, H- F! `) g$ E
五、“拖拉误事”
一次,我让一位实习生复印几本文件,因为材料比较多,复印需要一两个小时,我对他说:“你抽空复印一下”。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希望他能尽量快一些,但没有催他。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有交给我,那几天司里整理文件倒腾柜子,确实也忙,实习生很出力,大伙还夸他呢。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复印件还没交给我,我以为他要给我复印出个“刮目相看”呢,或是复印难度太大?好在上级没有要,那就再等等吧。
足等了半个月,那天上级要材料,我问那位小伙子:“复印好了吗?”他说:“没有,这些天帮助处室整理文件柜,现在马上复印”。我说:“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这些天你很辛苦,但是你在这儿的实习恐怕不及格了,现在你就回去吧,不用再来上班实习了”。他懊悔,他道歉,但没有用,我对他毫无怜悯之心,告诉他这是他的一个教训,希望可以成为他的“人生财富”,请他好好记取。他悻悻走了,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是不是一件好事。
这位实习生错在哪儿?看起来是一个拖拉事件,其实他并不懒惰,那些天他干体力活也不惜力,怎么就“不及格”了呢?而且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就是我说的“无意识差错”,这就可悲了。照这样下去,恐怕他要谋一个好职业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他不知轻重,不大懂事,不知道许多事情是不能拖拉的。
我20多岁不懂事的时候,肯定也常常干这样的事。有些事以为领导说“抽空”,那就抽我的空儿;或者认为自己没闲着,也不偷懒,有些事拖延拖延没关系;或者自以为这件事不重要,拖拖不要紧;甚或压根就忘了这件事,都有可能。结果呢,经常感觉领导不信任、不重视或者不重用,还不知道为什么,等我自己当了领导,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才深有体会,很是扼腕。
7 Q4 l: _4 g" \: T9 _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处理,孰轻孰重应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安排。并不是说领导交代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许多事都有轻重和急缓的权衡,比如家庭的大事难事,比如突发的事件,许多时候都要及时调整,重新安排。
但领导交办的事,通常都是重要的事,虽然领导没有强调快办急办,那是需要你自己斟酌掂量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但凡我交代的事,除了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有人慢了点,我就着急了,其实不是我着急,是事情着急了,现在退居二线了,真的没有什么那么着急的事了,但是在一线,包括处长主任科员等,都算在一线,许多事都是不能拖拉的。
% C6 j$ g' |8 x- i1 W$ Z
我交代的复印材料的活儿,即使有困难,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儿,应该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做好,怎么能拖了十几天呢?这件事在他的安排中放到了什么位置呢?你怎么判断这件事就可有可无呢?应该说,领导交办的事都很重要,急不急就要看情况,但也必须尽快完成,以免误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办好他人交代的事,不拖拉不误事,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还是更重要的事。即使不是领导,只要是和他人发生联系的事,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妥善安排,及时处理。除非你是故意的,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之列了。拖拉误事,不仅是误了他人的事,更要紧的是误了自己的事。
六、当场声辩
我用“声辩”,而不是“申辩”,意思是说当场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写个纸条,或者采用巧妙的方法,给予说明或者申辩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是有所准备,故意要当场声辩,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差错”的范围了。
一次,我们召开全司会议,内容比较重要,结果有一位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当即批评他:“重要的会议怎么能迟到!”他当即声辩:“公交车出了故障,路上又堵,本来应该不会迟到的。”看到他自感委屈的神情,我的批评更严厉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迟到!你不要申辩。”结果很影响会议气氛。
但凡当场声辩,通常都有一些原因,有时还很有道理,但这个道理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我们很少考虑。关于迟到,堵车是一个原因,但如果会议重要的话,堵车就不是理由,更不是道理,除非大家都认同的特殊情况是例外。
- L/ [) M% G2 K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那还是40年前我上中学的一件事。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相伴上学,感觉时间有点紧,我那位同学戴有一块手表,他说出门前刚对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滴滴报时,应该没有问题。紧走慢走,我们刚进了校门,上课铃声响了,等我们推开教室的门,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老师对我们说:“迟到了,你们就站到后面去。”我那位同学当场声辩说:“我们没有迟到,是上课铃早打了一分钟,我的表是北京时间!”老师更生气了:“迟到就是迟到,还狡辩什么!站到后面去!”
! ]/ i! q: A( }# t% r# h5 e3 P
站了一节课,站是站了,心里还是不服,总认为我们自己不算迟到,上课铃没按北京时间响。事后老师跟我们讲了道理:“打上课铃可能有点误差,但打铃上课是全校的规矩,这是大道理,你们按你们的时间迟到了,这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道理,学习秩序不就乱了吗?”。我们的老师是大家很敬重的,我们也承认了错误,应该吸取教训更加注意。
. N; I! Z8 Y3 X: ~! s
有人会说,如果严格按北京时间打铃,我们就不算迟到了,还是校方犯错在先,不应责备我们。想想当年的条件,打铃的时间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证那么准时,即使准时了,迟到也不至于会被罚到后面站,但迟到的原因能成为当场声辩的理由吗?
& F9 X; g6 O. D, g2 {3 z/ S
有些人就事论事,认为只要有理由,就可以当场声辩,可能还没有想过,有没有理由和当场是否声辩不是一回事。迟到有一些理由,或着有充足的理由,那迟到就迟到了,没有关系,即使受罚也没关系。如果迟到很值得或者还要受到嘉许,它也和当场声辩不是一个道理,所谓道理有大有小,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当场声辩的本质是不服管理,而不是有没有道理。潜意识中的不服管理,就会在有一点所谓的理由时表现出来,除非你是有意识表达这种情绪,否则是既没有道理,又导致问题升级矛盾激化。这样的后果于事于己于人都是弊大利小,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有人当场声辩只想解释说明,语气没有那么硬,这时候我都会马上制止他:“不解释,不要解释”。为什么,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教训,除非领导让你解释,否则你的解释没有意义,批评你迟到,就是批评你迟到,影响会议就有错,有什么理由或功劳下来再说,不是一回事。如果领导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当场声辩的效果就更不好,把本来的迟到批评变成了对立矛盾,恐怕有违初衷和目的,也会影响会议效果。
除非你是想故意挑事。否则不要当场声辩,这是因为:一是违反会议纪律影响会议效果理当受批评;二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也有错;三是所谓的原因理由如果有,那也是小道理,遵守纪律开好会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你是大道理,那也用不着当场声辩,下来说明就好。四是当场声辩表现心胸狭隘,没有度量,说到底还是不服管理的心理作祟,不服管理就不是小问题了。 <center style="max-width: 100%;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line-height: 23.2727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pan style="max-width: 100%; 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0,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pan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为什么上报构思不能越级?</span></strong></span></p></center><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小刘跟我说,他写了一篇对全局工作思考的文章,想直接送给局长看。我问他为什么不先送给处长看呢,他说处长可能不会欣赏他,如果被否定了就不好再送局长了。</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我认为这样做有问题。</strong>小刘怕处长否定他,就想越过处长直接寻找上一级领导的支持。如果他越过了处长,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就算局长赞赏他的文章,批给处长,或告诉处长,处长会怎么看这件事,又会怎么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一般来说结果都不很好,即使处长不计较,但越级行事违反了机关行为的规则,必然加深相互间的不信任,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也会影响青年干部的成长,这是一些青年干部容易出现的行为现象。</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还有一种越级行事,是上对下的。小赵是主任科员,接到局长电话,要他到局长那儿去,他就去见了局长。原来局长要准备一个讲话,想当面跟小赵说说构思,让小赵执笔起草。回到办公室,小赵如实跟处长说了,就写讲话稿去了。</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如果局长事先和处长打过招呼了,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打招呼,处长的心里会怎么想?上级领导反向越级,也是越级行事,同样是破坏了机关的规则秩序。<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既然领导带了头,那可以断定这样的机关是不太讲规则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正常,不是好的机关文化。</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越级行事的问题,跟个人的好恶和意愿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明白了政府机关的性质,就知道为什么不能越级行事。</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政府机关是依照国家法律设立的,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过程中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套明确的目标分工和工作程序,各个层级各个职位组成庞大复杂、分权管理的体系。如果各层级的职责不清,范围不清,直接影响行政的效率。越过某个层级,意味着这个层级的多余,就打乱了正常的秩序,必然带来管理的混乱。</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科长越过了处长,局长无视处长的存在,那要这个处长做什么呢?说明这里的管理有了问题,首先是领导有了问题。<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有的领导喜欢一竿子插到底,在个别场合和特殊情况下未尝不可,但在政府机关日常工作中是为一害。</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小刘跟我说,局长经常经过办公室就直接叫他跟上一块走,处长看在眼里。小刘问我怎么办,我认为一方面小刘要及时向处长报告,一方面要适时提醒局长注意,否则于公于私都是弊大于利。</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为了在更高领导那儿得到一点信任和重用,越过自己的领导去建立关系,主要的原因还是功利思想在作怪。越级行事可能会给有些人带来实用的功利,但风险也是非常大的。<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在机关里,你应该履职尽责按规矩办,还是跟人入圈搞投机呢?我们从许多仕途不廉洁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越级跟人、不讲规则往往是错误的开始。</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越级行事本身不很复杂,但要妥善处理也不容易。有一个青年说:“我想了半天,我要向我的直接领导报告,我得跟他说清楚,不要让他怀疑,同时要把事情共同来做好。”这样就变成他和他的直接领导一起来做,这也算一种办法。</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192,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功利思想带来无意识的越级现象,违背了我们机关工作的规则,后果通常是不好的。</strong>及时的沟通、报告和解释,可以把问题和错误减少到最小。</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ine-height: 25.6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5.6px;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blockquote style="padding-left: 10px; max-width: 100%; border-left-width: 3px; border-left-style: solid; border-left-color: rgb(219, 219, 219); color: rgb(62, 62, 62);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ine-height: 29.25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line-height: 25.6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本文作者张建是高级编辑,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司长、党支部书记,国家卫生计生委监察专员,现任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p></blockquote><p></p> 不服管理就不是小问题了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显身卡
sen2oo9 sen2oo9 当前在线
积分652 威望264 点 文银86 两 请柬90 张 人气50 投稿13 窥视卡雷达卡
3
积分652 威望264 点 文银86 两 请柬90 张 人气50 投稿13
收听TA 发消息推荐发表于 2014-7-19 21:38:52 | 只看该作者
除非你是想故意挑事。否则不要当场声辩,这是因为:一是违反会议纪律影响会议效果理当受批评;二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也有错;三是所谓的原因理由如果有,那也是小道理,遵守纪律开好会是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你是大道理,那也用不着当场声辩,下来说明就好。四是当场声辩表现心胸狭隘,没有度量,说到底还是不服管理的心理作祟,不服管理就不是小问题了。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1、 没有没有—在领导面前过分谦恭,不敢发表想法 2、 我不行我不行—不够自信 3、 事毕不回复—任务完成要汇报 4、 会前不到位5、 拖拉误事—领导交代的事不要拖拉, 6、 当场声辩—领导批评不要当场声辩,要先认错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1、 没有没有—在领导面前过分谦恭,不敢发表想法 2、 我不行我不行—不够自信 3、 事毕不回复—任务完成要汇报 4、 会前不到位5、 拖拉误事—领导交代的事不要拖拉, 6、 当场声辩—领导批评不要当场声辩,要先认错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1、 没有没有—在领导面前过分谦恭,不敢发表想法 2、 我不行我不行—不够自信 3、 事毕不回复—任务完成要汇报 4、 会前不到位—主办方要提前到会场接待 5、 拖拉误事—领导交代的事不要拖拉,都要重视 6、 当场声辩—领导批评不要当场声辩,要先认错 概括准确,这些确实也是在机关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无意识错误。我感觉在机关工作自信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自信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前人讲:“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儿”我理解的金刚钻就是在工作中想办法得到的解决问题的钥匙,那么前提就是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想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别提解决问题了。我所在的机关,有一位同事无论领导交办的大小事,先接下来在说,在回去慢慢想办法,求帮助,而每次都能完美通关。这就是自信和能力的表现。 概括准确,这些确实也是在机关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无意识错误。我感觉在机关工作自信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自信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前人讲:“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儿”我理解的金刚钻就是在工作中想办法得到的解决问题的钥匙,那么前提就是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想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别提解决问题了。我所在的机关,有一位同事无论领导交办的大小事,先接下来在说,在回去慢慢想办法,求帮助,而每次都能完美通关。这就是自信和能力的表现。 借调公务员,是指从各个单位被临时“借”到上级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即被借调的公务员还是原单位的人,其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等仍保留在原单位;等这些借调上级机关在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表现优秀的借调干部才有机会“转正”。在某种程度上说,被借调者与原单位都是“受害者”:被借调人占有原单位编制但不干活,新人就进不来,原单位还要给不干活的人发工资;同样,被借调人员累死累活,在借调单位不仅没有工资,也不能得到编制。 太经典了,应学习,增强悟性 早就想看这个了,一直找不着,非常感谢! 实用、精辟,人人都适用,谢谢!! 又有一次全司开会,一位青年干部迟到了十几分钟,我照例批评了两句,她谦逊点头表示接受,过后我问她,才知道早上她送父亲急诊,到了医院做了安顿,马上就赶来开会,开完会还要赶去医院。家事为重,她完全可以不来开会,发个短信就行,但她还是顾全大 都说到了点子上了 很实用的机关办事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啊,收藏了 对于才参加工作的我们来说比较实用,多学习学习 没有没有,我不行我不行,事毕不回复,拖拉误事,当场声辩。这些就像作者说的大家都是不经意间犯得,也不知这些,以前就有认识到这些毛病的弊端,不过觉得没有这么严重。今天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谢谢作者,也谢谢老秘网。 写得太好了,看了几点真是深有感触,刚好最近有个座谈,给了我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