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有雅俗,志向有远近
《论语·阳货》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简明的语句,如今细细想来,感悟良多。 譬如,人皆有记性、忘性与血性。这“三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近的。但记什么、忘什么、胸脯内的血向哪个方向流,却因人的习惯不同而差异甚大,有时,这个差距甚至有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那么远。 生活中有人喜欢记自己给别人的好处与帮助,即便是自己职责内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事,也时刻挂在嘴上,时不时地提起,生怕别人忘记;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忘记,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不足挂齿,不值一提。不仅如此,他们更注意的是自己还有哪些事做得不到位,说过的话还有哪些没兑现,而且一直念念不忘,乃至心存愧意,还要设法补上。 有的人一旦遇到关乎个人名利、升迁的机会,即会瞪大双眼、血脉喷涌,甚至不惜闹得天翻地覆,也要为自己争得点什么;有的人却对此心存静气,不愠不争,顺其自然。可是,当遇到那些有损国家、民族利益与人民福祉的事时,他们反倒会热血沸腾、拍案而起,不吐不快,甚至挺身而出。 无论是记性,还是忘性,或是血性,都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复习,三靠践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表面看,是习惯的不同,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差异。习惯,并非天生,而是一种思维和行为长期、反复训练的结果。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各自的习惯不能强求,但是,当一个人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后,记什么、忘什么,还有没有血性,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趣,更可以检验出一个人的志向。志趣有雅俗,志向有远近。志趣雅的,定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志向远的,定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为天,甘洒热血写春秋。 在社会生活中,人之七情六欲,都差不多,并无伟大渺小之分,正所谓“性相近也”;而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种种样貌,则是“习”的表现,此乃“习相远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通过长期、不断的思维训练、行为训练,使其行为更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关乎党员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关乎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这决不是小事一桩。【“何为友?”】禅师示:“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