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
发表于 2019-11-19 08:28:01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形象要阳光朝气。
472327069
发表于 2019-11-19 10:15:32
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结果只会摔跟头。
稿求不来
发表于 2019-11-19 14:24:57
总结的很到位,谢谢楼主分享。
坐北朝南
发表于 2019-11-28 11:30:56
心将每一件事情做好的同时增强“灵气”。二是要学会总结。年轻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总结对于促进工作、提升能力的重要性。总结产生经验,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理出思路,
15297138970
发表于 2019-11-28 14:50:43
很好很不错收藏了学而不思则罔学习
yangyangdang3
发表于 2019-11-28 16:20:00
我们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工作的阻力、领导的批评、群众的要求等等,压力很大,个别干部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压力太大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我调整,挺住一些事情,看得开、想得通、悟得透,培养心灵上的承受能力。
子洋
发表于 2019-11-28 17:50:22
文稿写的太好了,值得收藏、学习、品位、研读、提高
秘书小张
发表于 2020-4-20 17:02:45
形象要阳光朝气。对年轻干部来说,形象就是发展的潜力、成功的希望。
何小道
发表于 2020-4-26 16:35:18
“写作要吃透两头”,这是我们初学写作时听过不少人的教诲。后来又照本宣科去教人。说的是要吃透上头的方针政策和下头的实际情况,这并不错。但吃起来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吃透。往往是吃上头的某项具体任务而不是吃政策,更不是吃总政策。下头呢,又往往只吃某个具体事件,某些枝节问题,而忽视了具有典型性和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将这种肤浅之见去指导写作,会把初学写作者引向小胡同。何也?9 p4 Z2 h& j! t
这种吃法造成思路狭窄乃至闭塞。文学创作中将这种吃法推向极端:理论成了领导观点的注释;文艺成了某项具体任务的图解。将理论研究囿于现成的结论之中。社会前进了几百年,现代的研究成果还只能证明几百年前的观点是正确而又永垂不朽的,毫无新的创见。9 d, B$ C3 Z1 P
而文艺创作呢,某项中心工作来了,或某项具体任务下达,便由有官单位安排文人们去作一番图解,颂一番正确便称为“时代精神”了,还有什么个人创作可言呢?这些都是过来人记忆犹新的事。
那么,这种“写作指导”的影响是否已经彻底消除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君不见,时下一些言谈理论,不过是某份文件的注释或缩写。文艺创作稍好些,但也时见图解政策的幽灵在游荡。如此说来,写作是否就可以不需要吃透两头了呢?也不尽然。吃是需要的,但吃法须讲究:要大处取食,小口咀嚼。吃上头,要深:要吃总方针、总政策,不能只吃何时搞严打,何时调税率之类的具体工作。这些小菜只能佐以大餐之调味。吃下头呢?要细:某个故事、某个案件都要吃,而且要细嚼慢咽,从其特殊风味中品出其普遍味道。从若干盘小菜中总结、提炼出粤味、川味、京味等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不要像为某个具体案件写申诉、某项具体任务写总结那样钻牛角尖。要做到研究、创作不失方向,作品又不是某件事的说明书。搜集素材不怕琐碎,写作又要从琐屑中跳出来,既站得高看得远,脚下又有扎实的基石不落空。7 d7 y" R& i+ i3 V. B
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才能接近真理,亲身实感的创作才能出佳篇。
仰平
发表于 2020-4-26 21:33:34
年轻同志一定要慎重交友,不能被一些“小”所包围,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结果只会摔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