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喜:努力做个快乐的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有句名言:“人生在世,谁不寻觅快乐?”可见快乐是人人追求的目标,人人都想做快乐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并不快乐,这是为什么?我想,其原因比较复杂。实践证明,仅仅只有追求快乐的良好愿望,没有对快乐的全面了解是不行的。必须全面认识快乐特性,深刻剖析快乐障碍,大力构建快乐载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快乐的人。全面认识快乐特性真正了解快乐
什么是快乐?从心理学上看,快乐作为一种情绪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的反映;从哲学上看,快乐作为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是不同世界观的一种表露。自从诞生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对快乐的探求就一直没有停止。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人孔子便是我国人民最早追求快乐的代表。他在他的著名言论集《论语》中,就先后40多处使用“乐”字,其中包含快乐含义的不下15处。孔子自认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有人问他的学生子路,你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十分不满,告诉他应该对那人说:孔子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人。在孔子看来,快乐到处是有的:“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谊之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事业之乐;“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这是审美之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忱之,乐亦在其中”,这是清贫之乐,当然也有知足常乐的意思。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更显示了一种与一般人不同的更加伟大宽阔的快乐胸怀。
那么,快乐到底有哪些特性呢?
一是普遍性。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有需求就有满足,有满足就有快乐。因此,无论古今中外,快乐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快乐的存在。
二是多样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快乐也是多种多样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或许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所表达的恐怕是当时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的快乐愿望:有安定的住所和安定的生活。不过,就《红楼梦》里的苏州小 姐林黛玉而言,即使有了著缎食珍的优越生活,她仍然是不快乐的,因为“万两黄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难求。”—— 友谊和爱情的失落使那些生活满足所带来的快乐显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而发出感叹。然而如果我们读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那段铿锵有声、气魄宏伟的话,我们又会产生新的思考。方志敏烈士说:“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在方志敏看来,快乐又是具有何等不同的另一种涵义!
三是层次性。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快乐也便有了层次之分。根据马斯洛的分析,人主要有6种需要:①生理需要,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冷了要穿衣等等,就是人的生理最低级的需要;②安全需要。第一种是本能的安全需要,比如对火、对水、对一切可能造成伤害和死亡的环境的躲避,这种需要连孩童也有;另一种是主动的安全需要,包括稳定感、安全感等。③交往需要。人是群体的人,同谁都不打交道的人是难成其人的。就连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也得有个“礼拜五”陪伴他。人从呱呱落地之日起,基本的生理需要就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满足的,如果没有母亲和大人的抚育,婴儿的生命是很难维持的。随着日益长大,交往就成了主动需要。儿童的少年交往主要限于同龄伙伴之间,进入青春期以后,除了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学习、工作、友谊交往以外,还会产生恋爱、婚姻、家庭交往。④自尊需要。所谓自尊,就是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和赞赏。自尊需要也是有层次的,从人格的受尊重到对自由、名誉、地位的追求,都属于自尊需要的范畴,高级的自尊需要中已包含某种成分的成就需要在内。⑤成就需要。希望自己的内在活力和创造能力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的领域,取得明显的成绩和成就。⑥追求真理的需要。在中外历史上,那些为了科学真理而不惜献身的科学家,那些为了人类幸福而甘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他们都把这些需要放在自己人生天平的首位。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追求真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今天,追求真理就具体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http://www.chinanet.gov.cn/upload/Video/mrsb/254748803.flv
在上述6类基本需要中,越是前面的需要越低级,越是后面的需要越高级。一般的说来,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以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古人说“温饱然后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人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他的自尊、成新需要就难以产生。所以鲁迅在归纳人的欲望时说:一是生存,二是温饱,三是发展,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当然,每一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程度又是相对的。吃饱穿暖了,还会产生吃好穿好的需求。同样,在交往、自尊和成就需要中,都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同时,也应指出,人的高级需要的产生并不仅仅依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意识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而且,人对高级需求的追求也会自觉地以低级需要的某种牺牲为条件。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教授在回忆自己的治学生涯时说过这样的话:“我经常不分日夜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对成就需要的满足所激发的快乐使他忘却了少吃少睡少娱乐的不快,而且正是依赖于这种快乐,使他的行为成为自觉自愿的选择。
由此可见,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快乐的层次性。快乐同样有物质满足之乐与精神满足之乐;感官满足之乐与灵魂满足之乐,低级满足之乐与高级满足之乐,一时满足之乐与一生满足之乐等等;
四是可塑性。人的快乐受需求支配,需求又受人的观念支配,观念则受人的世界观的支配。世界观变了,观念就变了;观念变了,需求就变了;需求变了,快乐也就变了。如果能抵制物质上的过度需求和超前需求,扩大精神上的高尚需求和深度需求,人的深层次的快乐就会随时到来,甚至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了。
总之,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必须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快乐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快乐就能深入到自己的灵魂中去,让自己成为一个永远由快乐支配的人。
深刻分析快乐障碍不断亲近快乐
按照一般人的猜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人应该越来越快乐,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据有关组织调查,人类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快乐指数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不仅没有相应的上升,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得最快的地区和国家,不是在经济仍然贫困落后的亚、非、拉,而是在美、日、韩、西欧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特别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亚洲人们快乐指数最高的不是经济发达的日、韩、新加坡,而是仍然贫困封闭的不丹与尼泊尔,非洲快乐指数最高的是肯尼亚、坦桑尼亚,美洲快乐指数最高的则是加勒比地区的马达加斯加。外国是这样,我们中国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长高了,长大了,长美了,超市、地铁大批涌现,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手机、汽车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农村漂亮的楼房成片出现,更成了农村新的风景线等等。我们国家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走过的道路。国家经济总量、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与30年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前社会上的浮躁、焦虑、不安、牢骚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许多人平白无故满腔怒火,“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今天的中国人并不快乐,这是为什么?据我分析,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诱惑强烈、压力猛烈,给人们思想上和情绪上带来了三大不安:
第一是“聚集的不安”。今天的中国,人口高密度聚集,在北、上、广、重和省会以上的特大城市,乃至一大批迅速崛起的二、三线城市,如果你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往往要挤压在路上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交通工具跑不动,内心却挂欠上班或回家,心里便无比焦躁,想早点摆脱这个场景,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听天由命慢慢捱。还有职场、学校和其他公共场合,大量人员高度聚集,却因了解不够和隐私的保护而无法倾心交流,加上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传布着海量的犁头信息,真真假假,使我们变得既敏感又麻木,高度的聚集与高度的隔阂成为人心不安的源头。
第二是“上升与跌落的不安”。为了升学、升位、升迁,大量的学生、员工、农民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每年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庭。我们的教育制度还在改革中,我们的高考还在完善中。在现阶段,高考仍被称为是改变命运的战役,数百万、上千万青年学子为此奋斗乃至牺牲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广大的工薪族们则为了挤入中产阶级而拼搏,不惜牺牲健康、休息和家庭团聚。而已经先富或即将进入先富行列的人们,则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一刻也不敢懈怠,他们的不安也很普遍和深刻。数量不少的家庭破裂、职场淘汰已为此打下注脚。
第三是“孤立的不安。”中国历来是以传统的大家庭为主的社会,三代同堂、四世同堂是一种常态。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主要靠伦理、亲缘维系。而现在传统的大家庭基本打破,父母兄弟妻儿子女为了谋生而奔向四面八方,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三口之家、一人一家的现象大量涌现。人们如何适应这种家人分离、独立作战的生活模式,现在还远未真正找出头绪。许多人在异地异城单独生活,不仅紧张艰苦,而且举目无亲,生活孤独而寂寞,这也是产生情绪焦躁不安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则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心理调适能力的缺失。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一种先公后私、先集体后个人的态度迎接新生活,单纯而自信,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社会显得和谐安宁,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引入,大量西方思潮的侵袭,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一事当前,不以集体主义为荣,而是首先考虑个人得失,有的甚至变得唯利是图,斤斤计较。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往往也成为思想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任何社会不可能绝对公平,任何分配不可能绝对合理。私欲过重往往成为了心灵的枷锁。还有在人生征途上,苦乐相伴,得失相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要牢记一二、忘却八九,全靠人们内心的调适。而大部分国人目前尚未建立这种淡泊宁静的调剂机制。不少人喜欢攀比,爱钻牛角尖,甚至对芝麻大的事也计较不已,耿耿于怀,因而使内心的郁闷痛苦难以排解。
面对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应有清醒的头脑。对于客观现实,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千方百计地去适应,以减轻负面效应对快乐的影响。而在主观因素方面,个人则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快乐既然是内心的反映感受,也就可以通过内心的调节来改变。这里需要每个人努力来过好四道坎:
一是过好金钱坎。金钱既是人生活的必要条件,又是使人痛苦的重要渊源。没有金钱,人生存不下去,贪图金钱,又易使人误入歧途。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规律第一,价值规律又以金钱形式体现。处处都是钱的世界。人们不可能不追求金钱,但最重要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唯利是图。要破除“金钱万能论”,诚信守法,走正道,有节制。正道就是法制之道,诚信之道,有节制就是要可能可行,适可而止。如果不择手段,贪得无厌,则不仅不会达到自己的欲求,还会被金钱所害,甚至还会坠入万恶不劫的深渊。
二是过好权利坎。权利是个好东西,有权可办很多想办的事情,但也既要来路正当,又要与责任义务一致。在我们国家,一切权利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如果跑官要官买官,则为人所不齿。有了权力,不利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而为个人牟利,终将走向地狱。同时,要有自知之明,从内心上问一问自己的德才条件能否能够适应权力的需要,能否胜任权力,这也是争取权力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有的人素质太差,根本没有掌控权力的潜力,勉强爬上高位,是把自己送上火炉上烤,最终焦头烂额,得不偿失。
三是过好名誉坎。“人过留声,雁过留鸣”,有名声当然是好事。但好名声是奋斗出来的,是自己言行业绩带来的结果,而不是靠包装推介得来。本来形象不佳,业绩太小,硬要趁机起哄,“打腫脸皮充胖子”,把自己打扮成名人伟人,只能是名不副实,贻笑大方。在造名求名的闹剧里,且看过往客,称心能几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应为所有刻意求名者谨记。
四是过好美色关。“谁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爱美爱色之心人皆有之,男女一样,古今相同。问题是我们是人,美色关系同样受法纪和社会道德的制约,不可肆意妄为。遵纪守法,爱我所爱,才是正理。不受法纪约束,不顾人伦道德,胡乱施爱滥爱,只能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大力构建快乐载体 确保实现快乐
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既要立足当下,过好每一天、每一时,又要立足长远,大力构建快乐载体,使快乐有所依附,恒久弥新。
1、努力培养学习、特别是读书的习惯,这不但将使人生受益无穷,还将使人生快乐无限。
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西汉刘向曾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这是说书是精神旺盛的营养品,滋补身心,经常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心中充实。烦闷时,读书是安慰者,让你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
关于读书之乐,古人诗中涉及不少。明人于谦曾有七律《观书》写得很有情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把书比作多情密友,晨昏相亲,是一个爱书之人发自内心的妙语。张潮《幽梦影》中关于读书之议,更是动人:“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好书如明月临空,爱之亲之,便能被清光沐浴,身心皆亮。他还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生而为人,如果不懂得品尝读书之乐,实在是天大的遗憾。
享受读书乐趣,要克服不愿读、不勤读、不深读、不善读的毛病,需要从五个方面改变,一是变“不愿读”为“酷爱读”,多想读书的好处,想着想着,读书的兴味就来了;二是变“不勤读”为“经常读”,现代人确实忙,但再忙只要用心去挤,“少上酒桌多上书桌”,“少陪牌友多陪书友”,“少搞话聊多与书聊”,读书的时间自然还是有的;三要变“不真读”为“真正读”,不懂就学,缺什么读什么,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就会有所收获。四要变“不深读”为“深入读”,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坐得下来,沉得下去,认真思考,举一反三,必将由“外行”变“内行”;五要变“不善读”为“善于读”,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把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在应用上出成果。读书的甜头就会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就会越来越足。
2、热爱工作,全力付出,把工作岗位打造成出成绩出快乐的平台。
高尔基曾经说过:“当工作成为兴趣时,工作就是天堂;当工作只是任务时,工作便是地狱。”尤其是当今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的意义所在。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甚至对许多人而言,工作即快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语至今没有过时。当今社会的所有工作都是社会正常运转和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作为一个工作者,如果暂时没有得到你爱的工作,就要先爱上你已经得到的工作;如果你失去了你曾经深爱着的岗位,就要马上爱上已经得到的新的工作岗位。与其留恋你失去的深爱,还不如深爱你现在的既有。要破除一种迷信,就是人生只能爱上一项工作。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便是榜样。如果实在不喜欢你现有的工作,可以调换工作岗位,但在调换岗位之前,必须安心热爱。
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着必须付出。快乐学家刘兴汉说得好,“吃亏是福,吃苦是宝。吃亏换来的是机会,吃苦换来的是磨砺。加班和吃亏,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回报”。所以,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加班和吃苦不仅是一种境界,而且是一种聪明。做一个快乐聪明的人,就要乐于吃苦,甘于吃亏,争做最能吃苦最能吃亏的人”。
坚持可以积累经验,坚持可以多出成果。“终身奋斗,便成天才”。当一个人一生一心一意干一件事时,他的才能会就由平庸变为伟大,成果就会由一般变成卓越。不仅许多学者、科学家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许多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3、懂得知足,懂得放弃,不仅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快乐的真源泉。
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们说得最多,写得也最多,但真做到的不多。追求幸福,满足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因欲望太多,无休无止的追求,对人却伤害最大。有一首古谣对生活中那些见物忘我、身为欲驱的人做了绝妙的嘲讽:“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良田千万顷,叹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觉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死无期。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旧时又有《知福谣》曰:“小小房,低低屋。粗粗衣,稀稀粥。命该咬菜根,莫想多食肉。唯适意,怕甚的鬓斑斑。且开怀,为甚的眉蹙蹙。看上虽不如,比下当知足。日食三餐,夜眠一宿。随意家常,平安是福。也不求荣,也不招辱。待时守分,知机寡欲。”这首来自底层平民百姓的低吟浅唱,虽是他们无奈情绪下的一种心理安慰,但也引申出这样的道理:人在福中要知福。老子曾经说过:“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所以,又有人唱道:“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记小筹。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隐慢白头。”
如今的社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的贫富不均、差别悬殊,在一个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这难免造成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但也有人能随遇而安:“屋不在华堂,安住便为好;妻不在容貌,贤德便为好;衣不在华丽,温暖便为好;食不在珍馐,腹饱便为好。”便是他们坚守的生活准则。
懂得知足,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和修炼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一帖养生保健的良方。养生从“心”开始,知足则常乐,常乐则无忧,无忧则心不烦,心不烦则神不扰,神不扰则精保,此亦养生之道,所以不少有识之士这样认为:“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健康身体,无价之宝;知足常乐,憾事全了。”
4、同情弱者,帮助他人,多做好事,以心换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融洽,越和谐,人的心情便越快乐。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帮助、支持,因此,当别人有困难,有烦恼的时候,适时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能使别人顺利渡过难关,而且能使自己从心底感到愉悦、快乐。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讲感情讲互助的民族。在我们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明史上,曾有很多为朋友两肋插刀、舍己助人的佳话。这种优良传统传承到今天,不仅没有湮灭,而且还在发扬光大。道德模范郭明义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就已深入亿万人民的心。他几十年来,为了帮助贫困学子读书,在自己生活仍很拮据的前提下,拿出了10多万元资助300多贫困学生;为需要输血的病人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献血证书达54本……在他和一大批道德楷模感人事迹的带动下,全国各地乐于助人、争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自己得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多。我们要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心境,多助他人、常助他人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乐于助人,可以从孝顺父母、帮助亲人、发挥小爱开始,进而发展到关心帮助非亲非故的老人,素不相识的他人以及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展示人间大爱。当然,由于条件限制,这个帮助不可能没有止境,但能及时、尽力、恒久,以自己之智、之财、之力,默默无闻去做力所能及之事,快乐就会随之而来。
**** Hidden Message *****
快乐载体,还有很多。上述六条,仅作参考。作者:张端喜
值得一读。非常有价值的文章。 《泰坦尼克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叫”享受每一天“让我印象深刻,感谢王老先生传授的”快乐大法“。 分析快乐障碍,学会轻松生活,对寻找快乐特别重要。 能把快乐体会的这么深,又能让人获得真快乐真的很不容易! 以淡然的心态看世界,人生才会多些快乐。天使之所以会飞,因为把世界看得很轻。人生苦非苦,乐非乐,一念苦,一念乐,看重则苦,看轻则乐。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不争自然平安,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淡,化一切烦恼。... 我一直想做一个快乐的人,这点我必须努力做到 写得好,写得妙,快乐是人生之本 ,快乐是活力之源! 努力做个快乐的人,做个实在的人,做个敢做敢为的人。 不错,学习一下!!!!!!!!!!!!!!!!!!!!!!11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