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居士 发表于 2013-3-1 13:15:41

关于公文核稿的12条心得

  最近,省分行办公室在审核公文文稿和对下级行来文进行抽查时发现,公文质量尤其是基础文稿质量亟待提高。为此,省分行办公室专门在省分行机关组织了一次公文实务培训。根据会议安排,我们又从上次培训的例文中精选了十余份有代表性的公文进行重点演示。这些公文有的是已发文件,有的是部门报送办公室审核的文件,有的是基层行上报的文件。有的文件较长,本次只选取了部分内容进行重点演示。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培训演示不是标准答案,有些地方还缺乏更仔细的推敲,但从大的方面基本可以揭示公文基础文稿中存在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同时,我们还结合这些例文对最近的审稿工作进行了归纳,向大家提示公文草拟和修改时应注意的问题。

  公文是应用文的一种,具有直接性、真实性、规范性特征。公文又是一种特殊应用文,表现为强制使用白话文并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表达方式。公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文头、正文和文尾。文头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件头,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和密级等组成;正文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送机关、成文时间、印章、附件、抄送机关等组成;文尾由主题词、发送栏、印发机关及印发日期、共印份数等组成。现在的公文构成要素大多都有程式化、规范化的要求,把它做规范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也容易控制。公文中的大多数问题实际出现在正文的表达上。归纳起来,有12个方面问题要引起拟文者和把关者注意。

  第一,标题贵在简洁、规范。拟定标题,最重要的是要简洁明了,主干清晰,符合规范。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多地加进一些定语、非主干内容或在转发文时过多地引用上级发文内容,导致标题过长(如企业授信数据),主题不突出。再就是一些习惯性的但却是错误的标题格式一直被引用,如“关于对……”、“关于申请……请示”之类。这类标题由于中介词影响较大,加之主干部分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容易形成病句,这里不可能一一举出,但有一点需要牢记,就是用最简单的话、把最重要的事情说出来就行了。举两个例子。“关于对某某同志拟任职务进行公示的通知”,这样的标题经常出现,显然不规范,但用了很多年,就是没人说。其实可以很简单,因为“公示”本身就是一个文体,只需说“关于某某同志任职的公示”就可以了。再比如:“关于对某某……公司授信某某亿元及贷款某某亿元的请示(或批复)”,公司名称很长,而且把几乎所有相关信息都放在了标题里,显然不合适,有必要进行约简处理。“某某公司”名称如果太长,可以使用简称,改成“关于某某公司授信及贷款的请示(或批复)”就可以了。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多参考上级行和政府文件进行理解和把握,相信会有所帮助。

  第二,抬头(主送机关)并不简单。这里说抬头并不简单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新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行文是否规范与准确使用抬头有很大关系。对大多数文稿来说,无特别指代,抬头一般都是格式化的,很简单,如“省分行营业部,各二级分行,各直管市支行”等等,抬头依据行文内容要求的主要对象而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行文抬头需要特殊把握,如在处理机关内部的党务工作、特定的业务工作以及在处理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关系需要行文时,都可能出现一些特殊要求,应符合公文规范。二是抬头一经确定,客观上就给出并限制了正文的表达方式或范围,也就是说,抬头一经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正文中就没有必要再出现抬头已经指代明确的对象,如“各行要……”、“各行必须……”、“全行……”之类的提示。我们注意到,在不少行的工作报告如行长报告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行长报告,本来就是讲给下级行听的,如无对特别对象的要求,没有必要重复指代或提示。当然,有些时候,这种提示可能是必须的,如:政策要求向下延伸或对管理部门有要求时,要提示“各级行要……”、“各部门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某一项特别重要的政策需要强调时,可以进行加重提示,但要尽量少用。这是做到行文简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导语应该是让人心情愉快的开场白。公文一般有三要件:“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回答文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干什么”是文件的主体,就是讲政策,导语则是要回答“为什么”。导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戴大帽子或废话较多、游离主题、轻重不明,让人看到以后别扭且无从下手修改。我们提倡:导语一定要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发文依据实际上很简单,不要人为地弄复杂了;发文依据还要分清主次,不能把上级行的文件依据排在了次要位置。也有这样的情况,为引导或便于下文分析,导语部分需要对有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但这种分析一定要简洁,不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儿都放在里面说一说。不少行办公室和省分行机关一些职能部门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习惯,什么事都想从根上说起,这样很不好。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在正文部分的一些标题下面,又出现一些引导性或说理性的语言,看似要引出下文,实际上没有必要。我们认为除非特别重要的政策出台时,或后面分层次表达需要一个总的要求进行归纳性阐述,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进行引导性的表达。导语是让人心情愉快的开场白,开场白过后就要谈正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在谈正事的时候,又把自己介绍一番。

  第四,小标题要认真提炼。一般情况下,小标题都要进行提炼,而且,经过提炼的小标题的表达方式要尽可能统一起来。有时候比较简单的、普通的事务性、技术性方面的工作安排可以用平铺的方式,就是直接讲出来而不使用小标题,但最好别出现平铺与经过提炼的小标题在一个大的部分混用的情况。小标题的提炼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上合主题。小标题不能脱离公文主题而存在,否则,这一部分的表述可能整体都不需要或只需要在引言部分点到为止。二是下盖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是做到文要对题。如果出现小标题后面的文字表达是必需的但已拟定的小标题又不能覆盖,这说明小标题还需要重新提炼。同时,小标题体现的是政策要求,一定要严谨,不能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如果小标题代表着比较重要的政策出台,一定要与上级行的“母文件”在提法上保持一致,不要轻易地改变上级行表达政策的词性。同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哪些先讲,哪些后说,相互之间有没有可能出现交叉,以及不同层次的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拟文者和公文把关者一定要心中有数。

  第五,正文表达要从基础做起。正文一般回答“干什么”,当然也包括“怎么干”的问题。这里面反映的问题比较多。容易出现的是:把“为什么”又放在这儿讲一通;政策不严谨;主次不明了,“干什么”和“怎么干”交织在一起,层次不清楚,看不清政策的着力点;兼顾不周全以及拼凑一些政策要求等问题;还有很多涉及写作基本功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文体语体不清和行文不流畅。正文表达反映的是拟文者的文字基本功。我们注意到,现在两级分行机关调整充实的年轻人较多,大多没有经过规范的公文基础知识培训,他们跟着前人走,学生气还没有退掉,又染上了不少坏毛病。问题虽然很多,但只要我们注意把握两点,其它问题就能够慢慢地解决好。一是尽量用短句直截了当讲政策,也就是“干什么”要一清二白。讲政策的时候不需要铺垫,一定要用词严谨,简单明了。二是分清层次讲如何落实这些政策,把“怎么干”的具体要求有层次地展开。讲落实政策要求时,要注意尺度和力度。尺度反映的是政策边界,在行文时要注意与上级行的要求和领导指示精神保持一致,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力度要阐述的是落实的具体要求,要用准确的词性进行表达。这是体现公文色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两条讲清楚了,每个小标题下面的正文表达就差不多了。

  第六,行文逻辑一定要严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文的结构逻辑问题。常用公文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结构模式,通常情况下还是按照既定的公文结构组织文稿较好,但也不是不能突破,但公文格式上的突破要根据领导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度、行文主题某一方面政策要求的重要程度、工作的指导深度等方面因素进行把握,把“为什么”、“是什么”和“干什么”说清楚就行了。因公文结构变化而影响到行文逻辑的,以不损伤主题和需要加重的政策关注度的表达为前提。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拟文者在工作实践中慢慢体会和把握。二是具体行文过程中的小逻辑。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可以说几乎大多数文搞都有类似的问题。文稿中的小逻辑问题更多地表现为文字工作技巧问题,是影响正文表达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一项基本功,办公室搞文字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好好练习。比如:哪些该在前面处理,哪些该放在后处理,哪些可能出现交集等等,要分清楚,处理要得当,不要给人前言不达后语、主次轻重不分、后赘不断特别是叠床架屋的感觉。只用一个标准就可以检验行文逻辑:读一下,看看流畅不流畅,如果感到别扭就再梳理一下。大家可以结合今天讲的这些例文在工作中慢慢体会。

  第七,政策依据贵在做实。这次例文讲解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确实非常重要,办公室文稿方面的事故往往因此而生。首先,我们的公文起草和核稿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专业政策和全行的大政方针,这是草拟或修改文稿的前提之一。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讲老话、用老词,甚至可能说与新政策相左的话,说与全行工作中心和对专业工作总体要求不合拍的话,说其它方面的错话或反话,或在修改文稿时看不出这些毛病。只有熟悉政策,在拟文或核稿时才能够用得方便,用得准确。再就是要督促职能部门在组织文稿时一定要把政策研究透,看一看:总行的政策依据是不是最新的,有没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总行的政策依据在本地化时有没有出现偏差,是不是符合全行年初工作会议对专业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我们注意到,省分行机关有的职能部门在引述全行年初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时,会出现词性不准导致政策尺度和力度不精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上级政策本地化方面,目前还很难检验,但需要引起各级行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而被外部取证,就可能出现不利的后果。最后是政策依据的把关问题。现在,省分行机关有不少部门经理提笔就签文件,把审稿的责任都推到办公室,要不得。政策把关办公室也有责任,但主责任人还是在专业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行长,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 Hidden Message *****

  公文是一个机关的脸面,反映着行文机构的工作水平,也记录着拟文者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秉承认真、规范、服务、效率的宗旨,各施其职,共同努力,提高办文质量。

gouzhiyong 发表于 2019-4-1 15:29:27

 第七,政策依据贵在做实。这次例文讲解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确实非常重要,办公室文稿方面的事故往往因此而生。首先,我们的公文起草和核稿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专业政策和全行的大政方针,这是草拟或修改文稿的前提之一。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讲老话、用老词,甚至可能说与新政策相左的话,说与全行工作中心和对专业工作总体要求不合拍的话,说其它方面的错话或反话,或在修改文稿时看不出这些毛病。只有熟悉政策,在拟文或核稿时才能够用得方便,用得准确。再就是要督促职能部门在组织文稿时一定要把政策研究透,看一看:总行的政策依据是不是最新的,有没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总行的政策依据在本地化时有没有出现偏差,是不是符合全行年初工作会议对专业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我们注意到,省分行机关有的职能部门在引述全行年初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时,会出现词性不准导致政策尺度和力度不精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上级政策本地化方面,目前还很难检验,但需要引起各级行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而被外部取证,就可能出现不利的后果。最后是政策依据的把关问题。现在,省分行机关有不少部门经理提笔就签文件,把审稿的责任都推到办公室,要不得。政策把关办公室也有责任,但主责任人还是在专业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行长,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x1 z9 j- E6 j, V

白马啸西风 发表于 2018-4-8 11:36:47

第七,政策依据贵在做实。这次例文讲解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确实非常重要,办公室文稿方面的事故往往因此而生。首先,我们的公文起草和核稿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专业政策和全行的大政方针,这是草拟或修改文稿的前提之一。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讲老话、用老词,甚至可能说与新政策相左的话,说与全行工作中心和对专业工作总体要求不合拍的话,说其它方面的错话或反话,或在修改文稿时看不出这些毛病。只有熟悉政策,在拟文或核稿时才能够用得方便,用得准确。再就是要督促职能部门在组织文稿时一定要把政策研究透,看一看:总行的政策依据是不是最新的,有没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总行的政策依据在本地化时有没有出现偏差,是不是符合全行年初工作会议对专业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我们注意到,省分行机关有的职能部门在引述全行年初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时,会出现词性不准导致政策尺度和力度不精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上级政策本地化方面,目前还很难检验,但需要引起各级行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而被外部取证,就可能出现不利的后果。最后是政策依据的把关问题。现在,省分行机关有不少部门经理提笔就签文件,把审稿的责任都推到办公室,要不得。政策把关办公室也有责任,但主责任人还是在专业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行长,这一点一定要明确。4

春天0三月0 发表于 2015-6-30 12:39:19

第七,政策依据贵在做实。这次例文讲解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确实非常重要,办公室文稿方面的事故往往因此而生。首先,我们的公文起草和核稿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专业政策和全行的大政方针,这是草拟或修改文稿的前提之一。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讲老话、用老词,甚至可能说与新政策相左的话,说与全行工作中心和对专业工作总体要求不合拍的话,说其它方面的错话或反话,或在修改文稿时看不出这些毛病。只有熟悉政策,在拟文或核稿时才能够用得方便,用得准确。再就是要督促职能部门在组织文稿时一定要把政策研究透,看一看:总行的政策依据是不是最新的,有没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总行的政策依据在本地化时有没有出现偏差,是不是符合全行年初工作会议对专业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我们注意到,

nanhaijiandui 发表于 2021-8-25 11:27:43

写得很好文或核稿时才能够用得方便,用得准确。再就是要督促职能部门在组织文稿时一定要把政策研究透,看一看:总行的政策依据是不是最新的,有没有“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总行的政策依据在本地化时有没有出现偏差,是不是符合全行年初工作会议对专业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我们注意到,省分行机关有的职能部门在引述全行年初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时,会出现词性不准导致政策尺度和力度不精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在上级政策本地化方面,目前还很难检验,但需要引起各级行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内容,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而被外部取证,就可能出现不利的后果。最后是政策依据的把关问题。现在,省分行机关有不少部

yy11300723 发表于 2021-8-9 01:09:39

公文是讲格式的,也是重内容的。公文十五大文种,种种有适用要求;十八个要素,个个有特定用意;十一条上下行文规则,条条很明确。一不小心、一不到位,格式就会出差错,所以,公文是最讲格式要求的。公文是指导、布置、商洽工作的,往小里讲事关拟稿人之形象,往中里讲关乎单位之门面,往大里讲涉及一时一地之发展,核稿马虎不得、差错不得。所以,公文又是最讲内容准确性的。

老财周 发表于 2015-9-3 14:56:24

有的文件较长,本次只选取了部分内容进行重点演示。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培训演示不是标准答案,有些地方还缺乏更仔细的推敲,但从大的方面基本可以揭示公文基础文稿中存在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同时,我们还结合这些例文对最近的审稿工作进行了归纳,向大家提示公文草拟和修改时应注意的问题。

wangke0612 发表于 2015-8-28 08:30:49

第七,政策依据贵在做实。这次例文讲解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确实非常重要,办公

龙行江上 发表于 2014-2-14 21:07:00

笔者真是用心,对公文感悟非常深刻,特别是政策依据贵在实,很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一级上士 发表于 2021-8-27 11:29:45

但主责任人还是在专业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行长,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江山多娇 发表于 2015-9-1 10:56:29

最近让核稿,可是很多注意事项都不知道,此文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小小秘秘 发表于 2013-3-1 22:58:41

多谢分享~~~最近要修改一批文章,正好有用处

时间飞鸟 发表于 2013-4-11 09:08:40

这篇心得确实难得,实在,有用!!!!!!!!!1

长沙一秘书 发表于 2013-12-12 15:02:18


这篇心得确实难得,实在,有用!

jiangxiaoyu1975 发表于 2014-2-14 10:11:03

总结得很全面,值得学习借鉴。

★洪嘉★ 发表于 2014-2-17 16:06:42

对日常的工作极有参考价值。

龙腾苍宇 发表于 2014-2-17 16:32:16

看到公文核稿就头大,经常一遍遍读下来自己都晕了。

学习学习啦 发表于 2014-2-17 22:50:10

写的非常详细,谢谢了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2-17 23:55:47

总结得很全面,很细致,谢谢收藏啦!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公文核稿的12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