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秘书 发表于 2012-11-21 23:03:59

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全文:立足人民幸福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一、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科学发展观已经讲了很多年了,当时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我们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到战略重点的时候有一个根本转移,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在小平理论的战略发展构想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到上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了。也就是说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叫带动论。一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这是一个大战略。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它的逻辑要求
  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它需要有一个本质性的转变。但是这个本质性转变的契机在哪里?在非典对中国的袭击。非典出现之后,给我们很多惊喜,唤醒了我们很多的现代意识,我们那种老土、粗放的发展受到了严厉的挑战。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只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了。精神文明实际上和文化建设有相联之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经济。
  在这个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政治文明,两者是从文化角度分离出来的。为什么把政治文明从文化里面分离出来?凸显政治在大文化中的作用。政治、经济、文化里面为什么要分离出社会?这就是非典对我们的警告。因为当时出现了所有问题,不是出在经济发展本身,而是出在经济发展的外部性环境。而这个外部性环境里面,第一是民主法制建设,这个属于政治领域。第二,社会建设这块短板。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化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浪潮。把我们在当初的好多优势都冲破了,包括全面普及的教育,虽然水平不高。强大的医疗网络、保健网络、爱国卫生运动的网络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冲掉了,还有社会保障等等。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仅仅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不能多,但是两个基本点不能少。不能少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要把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块短板补起来。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它的逻辑要求。所以说在非典之后,我记得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开始提出科学发展观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把它通过几次表述就很完整了,我记得是40个字,非常精辟。我当时对它的评价大道直简,蕴含无穷。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有人说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民本主义早就有了。我刚才梳理的这个过程,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我们可能已经对物的东西看的太重了,导致了物欲横流,不知道人要钱干什么。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发展的人性化回归。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奴隶。这就是以人为本提出的根本点。相对人和物的关系,不能丧失人的主体性,不能把钱看成一切的一切。在这个层面上提出主要是人和物的关系。
  至于说以人民为本,讲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政府为什么需要?为什么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它要为人民服务。人除了为自己服务之外,有些东西是属于公共事务范畴的,一家一户个人努力不能解决。那么这部分事务需要交给一个代理机构、代理人去做。那么这就是政府产生的原因。
  既然人民要求成立政府,它要求这个政府为它自己服务。既不能越权,也不能篡位。这是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这两个范畴不能混淆,不能说讲了第一个就可以不讲第二个,或者说毛泽东早就讲为人民服务了,为什么还要提以人为本?它有新内涵。从这个角度来梳理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是非常有理论基础的。
  到十七大的时候,又加了一个文明,在社会之外又加了一个文明,叫生态文明。我记得非常清楚,十七大的时候,社会建设目标起了五个标题,在序言里面提了五个标题。但是下面总论相对应的是四个部分,政、经、文、社。但是就是没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在帽子里面有。按照一般写文章的规矩,这个东西要么别提,要么提了后面得有一块,你提了以后,后面没有,这个文章就不对称。当时有这个议论。现在看来,提出来是对的,不提说明我们没有提出问题,提了说明我们当时就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只是没有回答,因为我们的实践不足以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理论积累也不足以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从学者角度提出问题,当然也有道理,但是你不是政治家的考虑,文章写得不对称也没有关系。
  我当时就说,既然提出来没有下面的支撑,那么等到十八大这五年,肯定这部分要充实起来的。而且生态文明这部分,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它要刷新前面四个文明的状态,有了生态概念、生态意识,那么你对政治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国外专门有绿党,你对社会的理解不一样,对文化的理解更不一样。生态文明概念提出是渗透在前面四个文明之中的,单独提出来是强调它的重要性。三位一体、四位一体,还有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战略发展布局、两个目标,夺取新胜利的两个百年目标,两个里程碑,这些都在科学发展观这一条线索之下来突出的讲这些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
  当初我们在原来基础上的表述,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一个实践的对象去看待。现在的表述变了,把它挪到前面去了,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它上升为理论,不是一个实践的对象,而是一个理论的阶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就是代表这个开放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有一个很准确的表述我就不念了。我只是把这个意思讲一下。
  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也有专家讲题目叫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翻开我们前几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十二大、十三大一直有这个标题,中间有一段不太用这个概念。后来到十七大的时候,又重新把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捡回来了,又放到标题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叫社会主义?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讲了几十年,为什么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了30多年,第一个是革命大概28年,建立新中国。第二,从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大概也是30年,后来到改革开放以后到2008年也是30年,三个30年比较好表述。当然第一个30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30年,是连接第一个30年和后面30年的中间环节。
  第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基础,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但是失败的教训也很多。所以我认为这个阶段,第一要承认我们那一代领导人的努力、用心和他的功劳以及打下的基础,但是也要反思,朝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行不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实际上说明我们的路径依赖有问题,迫使我们反思,沿着苏联模式行不行?后来证明不行,他们自己都倒台了。其次,那种崇高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老是大跃进、大冒进,搞了几十年我们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的理想和定位有问题,所以出来一个词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意思是什么?就是不要用完美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的那些东西来框定我们的思维,如果拿那个东西框定,我们很多东西不能做。我们现在又想做这个事情,怎么办?那么要把目标降低,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体模式。列宁创造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马克思只是一个理论观点。社会主义在理论层次上没有模式,只是在实践中有创造。我们原来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想一下这个概念表述,我们学中文的人都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下面一个层级的。后来为什么把有中国特色的拿掉,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列的成了古巴特色社会主义、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那都是社会主义,成了并列关系,就不是主副关系了。这就是承认每一种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社会主义,谁都不能拷贝谁,不存在拷贝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一些基本考虑。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一直在发展,包括这次提出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种概括,实际上这些思想,这些理论在我们原先的一些表述中都有,这些元素是有的。比如说报告提出的八项要求,刚才王书记也念到了,都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这个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不能说已经都完成时了,不是。它永远在进行时,所以要不断的理论创造,针对新的现实发展这个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它的方向指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什么叫高举旗帜,是一种发展进步的旗帜,团结奋斗的旗帜,你发展进步必须朝着这个目标走,团结凝聚共识必须要朝着这个目标走,而不是说改旗易帜,也不是走僵化的老路,这个不是翻旧账,只是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到今天,虽然有很多问题,当然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候全民振奋,粉碎四人帮,全民沸腾,共识非常高,激情非常高,没有很多分歧。但是现在30年之后,前进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就好像当时顺风顺水行船,现在走到了风高浪大涡流回旋的阶段,你是往前走还是退回去,还是说就地打转转,停留在危险的境地中,选择只有一个,继续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必须要朝着这个方向。
  现在争论多了,说明我们水平高了,分歧多了,但是共识也多了。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的方式去解决。所以说下面两个目标里面,不仅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建设、建成的目标,而且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是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是什么?在经济领域转变发展方式。改是什么?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目标放在一起谈,这是一个新颖的提法,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不管蓝图勾画的多美丽,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否定改革开放,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三、 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比如说第五部分,讲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上要求科学发展。这是一个新提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在实践中有偏差,认识上有误差,现在就把这两个东西统一起来。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均衡、可持续、统筹这些概念就掺入其中,速度、质量、效益要统一起来。原来我们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次把信息化提出来,信息化提出来非常有意义。我们讲现在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实际上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除了现实世界,还有一个虚拟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一个实体经济,还有一个虚拟经济,如果只有一手没有第二手的话,你会在战场上失败。
  所以说信息化意义非常重大。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都离不开信息化。工业化必须是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无论是中国发展的工业化进入了中期程度还是中后期程度,没有信息化,工业化实现不了,是完成不了的。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没有信息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也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也无从谈起。作为农村来说,在信息化浪潮中,我觉得受益很大。谁能想象一个农村的孩子可以同步看到世界,和世界最顶尖的精英同步看到一个新闻,同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构成交流平台。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对人才的挖掘。所以信息化加的非常好,从三化变成四化。
  报告还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个实际上在前面已经讲了这个意思。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话说的太好了,原来没有这样的表述。政府是干什么的?我前面说了,服务型的政府。主要提供什么服务?不是为某些集团和个人服务。是公共服务,是每个人都做不了的事情才需要政府去做。政府的服务首先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它的公共性越强越大,你的主题选择就越好,政府的威信就越高,获得选票就越多。政府有没有经济职能?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政府要去把控。但是这个把控不是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政府要赚钱,要运行,要有新的投入,但是即使是赔钱的方面,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命脉问题,赔钱也要做。这个不能交给社会,社会在市场经济中要赚钱的,在市场经济中不能做的事情,基础设施投入这些事情要靠政府做,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但是政府不是主要搞经济职能的,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给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它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里面有外部性因素,不能把政府当成一个公司,不能让它和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去竞争,这个是要搞乱的。外部性环境,除了我说制定规划,提供服务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民主法制建设。当领导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为,如果搞市场经济没有清廉的政府、清明的政治、清廉的干部去配套,没有民主和法制环境去配套,那会被某些人不幸而言中,这个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是坏的市场经济。这个也是为什么后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讲带动论,也要讲共富论。带动是没有问题的,不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因为不均衡才有动力,才有你追我赶,才有最大效益。但是不均衡不是我们的目标,不是我们的目的,它是手段。手段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在写这个报告之前,很多人问我,这次是不是把共同富裕拿掉了?我虽然当时没有参加这个报告的起草,但是我说绝无可能。它是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东西拿掉?关键是你怎么理解这个东西。很多人的理由,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误差。共同富裕,绝对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如果说最后我们都要同等富裕,那又成为一个新的乌托邦了。我们当初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拉开差距?这个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最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搞“一大二公”,制约了社会发展的生命力,所以才要拉开差距,先富,再后富。现在回到原点,要同等富裕,可能吗?这个社会又要完蛋了。
  在所有平等中间,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这些是平等和公正应该追求的基本放心。但是唯有一点不要做过分,就是经济平等。经济平等主要体现在前面三个方面的平等上,就是制定经济规则、经济权利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平等。但是经济结果不能讲平等的。不然就否定了我们的“多劳多得,不劳动不得食”这些基本原则。要让财富巨大涌流,你就要有保护财富的理念和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共同富裕,它永远不会丢掉,它永远会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上,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
  还有一点感兴趣的,报告对科技创新的新提法。现在无论是创新政治还是经济,没有科技创新一切都不可能。无论你的政治理念多么新,如果你在科技创新上落后,你就整体落后了,经济更是如此。我们原来依赖的那些元素不能说完全丢弃,但是你必须要有新的元素注入,包括人力资源大国。科技创新,要跟开放意识联合起来考虑,当然自主创新为主这个没有问题。因为在现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和政治格局中,依赖别人是依赖不住的,现代政治竞争基本上变化为经济竞争,经济竞争基本上转化为科技竞争。所以科技上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高端项目。但是这个东西不能说过分。
  这次创新提的多,除了自主创新以外,还有集成创新。集成就不光是一家,它是多家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首先是学习借鉴,更要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就有多种协同了,产、学、研、官,还有国内、国外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协同。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只要站在科技的前沿,你就是伟大的。
  这部分里面还有很多亮点,包括对实体经济的论述,对农民土地的论述,这个可能和城乡一体化有关系。原来我在外地讲要城乡统筹,不要提一体化。一体化有一点,现在如果提了要准确理解这个问题。人生有两大目标,第一个就是梦想在城市,第二,梦想在乡村。城市待够了想去乡村,乡村待够了想去城市。我不能因为城市化把另外一个梦想给彻底毁灭,这不行,建设美丽中国要有一个标准,一定要包含建设美丽乡村。刚才王书记讲了一个观点,他说要考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增加绿色。我说这个很好。像北京的盘子越来越大,如果老这么发展下去,绿色在哪儿体现?美丽城市,如果没有绿色,怎么是一个美丽城市呢?
  我到国外看一些城市,你好像觉得出城了,实际上没有出城,过一会儿又到城市了,这对交通,对人的心情,对空间的布局,各个方面的好处太多了。但是我们这种见缝插针的发展模式,将来肯定是一大问题。城乡统筹这个理念要建立,城就是城,乡就是乡,只是在享受社会提供的服务、公共产品方面要权利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点要体现。但是你不要把它的风格搞混了。当然在北京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趋势,那就是一体化,农民怎么分享这个蛋糕,农民在进城以后如何就业,如何提高文化素质,让他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他不仅仅在物质方面要获得,精神方面也要改善。这些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处理的问题。
  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这次报告首先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我们走的是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篇文章,就是怎么体现三个有机统一,这个需要有文章可做的,在此不多展开了。
  这次提到保证人民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自由概念和权利概念并列提出来。我刚才说了,作为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很重要的就是民主法制建设,但是民主法治建设,再往前推还有一个概念,至今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就是个人的自由。我们现在讲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很多时候这个东西不仅忽略了,而且恶化了。一个国家光追求效率行不行,没有自由行不行?没有饭吃的时候,大家说行,可以不要自由,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只要有饭吃就行了。但是现在还行吗?再发展还行吗?回答是否定的。
  别人用过了,我们也可以用。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自由。当然自由是有限定的。实际上个人的自由和政府权力是一对矛盾。政府权力对社会的管理,它会压迫个人自由。但是如果管理的好,可以释放个人自由,维护个人自由。自由为什么重要?是因为自由和民主、法制紧密相联系。因为只有以自由为基础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如果说大家都没有自由,我让大家投票,是真实心意的反映吗?如果说不是自由心意的反映,民主基础上的法制能够成为良法吗?能成为大家公认的一个法律吗?不可能。要讲民主法制建设,要承认这些价值就要承认个人的自由,要维护个人的自由。这不仅仅是在政治改革中是重要的,在社会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不要动不动就给老百姓扣上刁民帽子,还是我们的说服工作没有做好。政治最大的能力是说服,刁蛮由法制来管理。
  从这个问题上解读干部素养、执政能力和干部素质、清正廉洁和政治清明这些方面都是有关联的。当然三清,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但是实际上政治清明最重要。就是邓小平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政治清明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政治清明,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下面反腐倡廉做不到的,其中有一个指标。如果这个问题是个人问题,你搞掉了它,然后出来的人更多,今天搞掉一个,明天出来10个,后天搞掉10个,那么又出来20个。这些人都是牺牲品。回到制度考量那儿,因为在这个制度下,你到了那个位置,再走就走偏了。那么就改制度,不要再强调从严,再从严也没有用。严和明的关系,首先第一是政治清明,把规则先定好了。然后再从严。你没有明,你就讲严,只能越严越糟糕,就是庄子讲的法律重而违着越多。你制定的法律越多,违反的人就越多,那就进入恶性循环了。
  老百姓也不一定完全理解的那么深刻,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你这个意识要有,不能用传统概念给老百姓扣帽子。任何时候要想一想,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多所谓的“放虎归山,必定伤人、“什么斩草除根”这些东西都是文化的毒素。政治要讲妥协的,妥协是水平,有时候不能光讲政治,但是有一套观念需要跟着改变。
  这次在民主范畴有三个印象深刻的:
  第一,人民通过代表大会行使权利。很明确,就是要加大人代会在政治格局中的权利。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荣誉去看待,现在代表都说很高兴,我当上人民代表了,认为这是政治荣誉,实际上这个定位太低了。你是人民代表,你到底帮助人民解决了什么事情,这个才能解决你下一届能不能干。中国不是没有选举,宪法里面定的很好,但是关键在我们落实上有一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实践中去改。选举民主,真正实现人民的自由意志,真正选出能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这样格局会大大不同。
  第二,协商民主。这是和选举民主相并列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有人说政协都是吃喝玩乐说好话。我说不是。虽然政协不体现在直接结果上,我有一个体会,有时候大家说你说的都是白说。不白说。实际上包括这个报告也不是哪一个聪明人的手笔,这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就像中国改革发展一样,它是一个慢性过程,原因结果找不清楚,但是你只要努力了,肯定其中有贡献的。我们每个人对政治的议论,包括在微博上写的,觉得好像淹没大海里的话,但是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我们经常搞文字工作,对这些体会很深刻。很多人说我写文章,你们也不看。其实都看的。而且有的观点也吸收了。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大家,和人民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近平这次讲话讲得非常好,从历史讲起中国怎么走过来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民族复兴的责任重大。
  第三,虽然困难多,只要我们和人民在一起,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老有所养,什么学有所教,那些话都变成老百姓的话了。而且感谢记者,说你们传达了中国声音,以后你们的职责要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平实、深刻、准确。
  当然他这个讲话肯定考虑的很仔细,当然确实讲的很好,获得了国内外一致的赞扬。我前两天跟一个部长吃饭也说到这个问题,他说要我给中央上书,他说改文风、改会风、转作风,不要再念那些八股的东西了。大胆的说一句,确实应该改。八个人平均两分钟,天天这么报下去不行的。我相信会以此为契机,因为我们这代领导人,大多数是从农村下乡插队的,受过磨难,知道老百姓心里想什么,知道怎么和老百姓对话。治国、治家都是一回事,只要你有这个经历,不会把中国带到什么危险境地去,所以我们在这点上充满信心。
  五、 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我讲两个问题:
  第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关系。什么叫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乡土文化、本土文化的了解。了解是什么?第一,了解它的长处是什么,它的精华是什么。第二,同时了解它的糟粕是什么,它的缺点是什么?这叫文化自觉。丑陋就丑陋,哪个国家没有丑陋,我们挑他们也是一堆丑陋。我从农村出来,举一个例子,我说城里人也是丑陋的,他们笑话农村人,我从农村出来,我们老家洗脚不能和脸在一起洗的,他认为脸和脚是绝对两个层次的东西,洗脚在尿盆里面洗脚,城里人笑话。但是到城里以后,洗脸、洗脚在一起。这就是看谁嘲笑谁了,中国和外国也一样,不要认为我们都是老土,我们也有很多有优势。比如说北京话,因为你当上首都了,所以才定为官方语言。如果首都在另外一个地方,也可能北京人全学那个腔调,那个就是文化主导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叫文化自觉。你先要把自己分析清楚,不要盲目自信。然后自觉之后获得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我知道我那些毛病,我什么都知道,然后我还感觉可以自信,这个时候的自信就是真正的自信。当然自信在文化中的作用非常之重要。和人一样,你没有自信什么也干不成,你嘲笑某些人说简直是梦想,你能做到吗?第一,但是有人真的做到了,给你一个耳光。第二,他即使没有做到,他此生的状态比你好。你倒是聪明,而且你也想到了,天天愁眉苦脸,此生不能实现,怎么办?还是自信好。但是盲目自信也不好。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对自己真正的自信才是自信,只有这个自信才有文化强国的目标。
  我们老说美国强大,第一,经济强大。第二,军事强大。这个都是动物世界的规律,真正作为人类的规律是文化的制高点。美国先前创造很多词汇被世界所接受,所以成了普世价值观。我们有没有?我们东方文化有没有?事实证明有。随着我们国家强大,随着对外宣传增强,我们这些理念也会走向世界。我们的哲学,中庸、社会和谐,我们以民为本,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安慰不周到吗?精神生活不丰富吗?从这些方面来创造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中国也可以成为文化的强国。
  21世纪包括东方文化,强大和伟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伟大比强大要包含更多领域,强大就是那几项,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这叫强大。伟大,无穷的精神空间,要用不断的创造攀登思想的天梯。我们能不能在这个方面发挥中国文化的长处,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一个表述。实际上这三句话是从人民、社会和国家这三个层面来讲的。作为人民应该怎么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法治的。国家要是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层次很清楚。但是这里面有没有交叉?三者关系是一个什么关系?这还是一个课题。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他认为市民社会或者是公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状况,实际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有什么样的被统治者才会出现什么样的统治者。这是从文化角度,从社会素质的角度来判定一个社会的政治清明程度。当然有的人说,制度的改革对文化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不反对。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在文化。
  一个国家光有政治上层建筑的改革,如果没有文化的配套,这个改革是短命的。当然,没有政治的突飞猛进,文化也不可能得到强大的提升。中国历来这么多仁人志士,有的人跑到农村去,从基础教育做起。有的人就是直接的革命家,他说你搞了几千年也不行。各有各的道理。包括基层民主和顶层设计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基层民主,有人说基层民主我们搞了,就像实验室的东西一样,周围的大环境很快就把我们氧化了,搞不下去,任何改革不能脱离和别人的交流和交换。现在从基层做起,有一个问题,叫改革碎片化,想制造一个很好的改革,但是最后只收到一些碎片。
  现在思想库又提出一个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也不是没有问题,如何看待人民和实践的状态?谁来做这个顶层设计?你认为你是精英,你搞了顶层设计,很多人在基层没有待过,你搞一套让全国实行,行吗?顶层设计和基层民主怎么能够对接挂钩,这是一个问题。这就涉及到在政治上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精英民主的导向,一种是平民政治导向、草根民主导向。到底哪个路径可以把中国引到光明前途上去?我说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一定不能轻视平民政治,精英政治不能丢。为什么?这个国家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完全要民主投票不可能的。科学家的决策就是几个人决策,有一些书就是三五个人能够看懂。让你们草根去投票,你们能够投好吗?民主要划出范围,有一些专家要定,有一些东西要民主,涉及到民生的事情要民主,科学的事情就科学家说了算,要把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优势、特点要综合来考虑。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需要在我们理论发展过程中和实践过程中再深究。
  六、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包括教育、就业、收入、保障、人口、健康。这里面新亮点很多,包括人口问题,我觉得都有一些口径上的变化。提出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不一定都是行政之外的那些体制。我们中国现在应对灾难和危险局面的能力,除了政府比较强大,集中力量办大事之外,我们社会机制发展缺乏。所有事情都得我们的党政领导冲在最前面,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做不好。将来把社会机制各方面,包括社会团体各方面的作用发挥起来,让大家都有社会的主人公意识,不要觉得我在社会上可有可无,使我们的管理真正成为一种网络式的管理。这个网络式管理并不是网格化的管理。这里面也要防止对人权和个人隐私的一个侵犯问题。任何地方,有害的地方必须要标明。处理这些问题起码是一个意识,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能够照。还有夫妻俩人在家看毛片,也让给举报抓起来了,虽然不能说道德至上,道德就是底线,这个也不对,有时候隐私和兴趣也有关系。社会管理不能说所有方面都能管到。
  我讲一个观念,就是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哪个大?当然是服务大。政府之所以建立就是因为服务的需要。再进一步讲,只有因为服务需要而产生的管理才是需要的管理。不是因为服务而需要产生的管理都应该破产。
  题目里面没有分,但是论述里面分开了。我的理念是什么?加强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不要笼统的讲加强社会管理,你笼统的讲这个东西,容易使人回到严打、严管、严治的路上,社会实际上就是政府,如果政府作为一元化管理是管不好的。真正管理好这个社会,必须要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除了公共事务要有导向之外,在管理方式上要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更不是垂直管理,也不是一元管理,是社会多元管理。在每个节点上就是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在这件事情上,你可能是管理者,但是在另一件事上,你可能是被管理者,大家共同组织一个覆盖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间,大家不断寻找自己的幸福,寻找为别人服务的途径,也寻找自己获得幸福的资源,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个是将来社会管理的一个方向。
  在这个中间,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体面,等级制不是那么强,不像现在一个岗位几百个博士、硕士,大家觉得当官比干什么都好,当官需要综合性的领导能力,他的专业素质要很强,不是所有人都要当官的。一个人如果他当官了,他作为院士就不出成果了。
  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里面写的非常好,写了很多好话。不要把它仅仅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背景,应该把环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我们原来理解环境好了就是背景,实际上是一个目标,人类生活的两大目标:第一,有钱花,第二,优美环境。在现在发展阶段,环境应该往经济前面排,在有些地方是这样的,有一些地方环境应该排在经济前面。有一些阶段,经济往环境前面排,但是必须要统一看待。赚钱干什么?把这个问题要想明白。这一段写的非常好。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己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大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生态文明新概念、新时代、新方向。
  实际上不是说一定是自然不能破坏,这个概念要改变,自然是可以破坏的。为什么要破坏?要把自然变得更美,和人更相和谐。哪有什么纯粹的原初状态,没有。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纯粹的原生状态可以认为它不存在,只要和人发生关系的环境才是真正对人有效的环境,任何环境多是在变化过程中。你的设计是否符合未来的要求?实际上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相生关系,生生不息的关系。人在自然中获得发展,人的发展也使自然获得发展。这些基本理念在报告中有体现出来了。
  八、 港澳台和国际关系
  我只提一点,我认为胡总书记执政这十年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将来在历史上会留下一笔,就是两岸关系。原来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李登辉上台的时候,我们做的是相反的工作。陈水扁上台的时候,我们也是做的相反的工作,最后人家评价是大陆帮助他们上台。虽然我们外交上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也微辞很多,但是对台湾问题的处理不错。共产党和国民党,国民党也不能否定,历史上也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原来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刚开始把共产党写的多了,网上一篇抗议,后来总书记开始讲话的时候就把调子变了,承认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做的贡献,民族统一,祖国统一,这是大局。党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是小局。我们这届领导集体把握的不错。
  九、 党的建设
  1、提出“四自、三型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我刚才已经讲了。还提出了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还提出了“四自、三型建设”。四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我们原来也讲自信,但是很多是没有反省的自信。共产党伟大,最好让人民说,不要上来就说我们是伟大的、是正确的。这个是盲目的自信。四自讲的都是自己对自己反省方面的东西。这个搞对了。
  三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间断的文明,在共产党的阵营里面,之所以能够超过苏联存在的时间,还要永续发展,我们靠的是什么?学习。学习型政党、创新型政党没有问题。最可圈可点的是服务型政党。我原来在人大学新闻,我们长期争论人民性大还是党性大?我上学的时候就天天学这个。现在很清楚了,人民的幸福就如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性大还是党性大?不能做这个区分,但是理念就是这样的。如果不从忧民开始就谈忧党,忧党就是一句空话。谈忧党必须从忧民开始,提出服务型政党,党的领导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领导就是服务,而不是当官做老爷,让公仆为我们服务,现在为什么反对官僚主义?为什么改变作风?就是在这些基本理念上要正本清源。当然还讲了基层和人民相关的部门还要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首先一个基本理念要理解透了,不能说是社区党员都当家,这个也是必要的,但是停留在层次上。
  2、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运动
  下一步要在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运动,这个题目选的好。和我上面讲的基本概念完全配套的一个学习运动。为民、务实,这是我们最缺少的东西,还有清廉。这是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但是我的观点,也不要把它搞成形式主义。我们现在以文件解读文件,开会落实会议。形式主义还是太多。中国行政机关,一个是人多,还有就是很多人做了很多无用功,或者是做一些负面效应的功。这个涉及到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老是说,公务员工资太低了,社会上的贷款又买车又买房,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么大的一个行政构架,都像富豪一样,美国不干,大款也不干。这是不可能的。政府改革,第一是要小政府,不能要这么多人。当然有观点说,社会管理的范围扩大了,人少不行,但是必须是强政的。这是政府改革的课题,非常重要。
  3、党代会代表提案权
**** Hidden Message *****  第四个特点,报告的框架、涵盖面和容量都很大。就像有些法律政策自由裁量权很大一样。关键在抓落实。实际上有些东西不是说这次才提出来,很多原来报告里都提过的。但是我们现在看仍然好像没提过一样。下一步抓落实的问题非常重要。这么多事情,在领导眼中,在每个领导干部眼中,首先要把自己那一块找出来。然后针对这一块里面的事情排个序。这是第一项工作。包括我们研究也是一样的,这么多重要问题,我的特长在哪里,我管哪块,这块里面有几个问题,哪个问题是可能突破的,长期的,短期的,要做一个分布。这是抓落实应该有的东西,而不能就是搞搞形式主义。作者:薛宝生 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局副局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全文:立足人民幸福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