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论领导班子团结
领导班子团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为什么总有一些领导班子搞不好团结呢?其根本在于权利的分配和决策。近一时期在读《史记》时对领导班子的团结能力方面感觉有一些新的认识应澄清,以消除一些影响班子团结的误区。一、团结是一种能力
在领导班子团结问题上,通常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凡搞不好团结的领导,大都是一些有“本事”、有“主见”、有“能力”的人。其实不然。劳动教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伟大事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是事关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这份崇高事业的领导班子,就是一个战斗指挥部,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一个人即使混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单枪匹马,即使本事再大,也难以成功。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当时,项羽、刘邦共同反秦。项羽武功高强,“力拔山兮气盖世”,拥兵四十万,“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其“本事”、“能力”和实力大大胜过刘邦。刘邦个人武功不高,兵仅十万,无力同项羽单独决战,但因善用“三杰”,能团结“一班人”战斗,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开创了汉朝基业。项羽虽武功盖世,兵力雄厚,但因“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不会团结“班子”成员,最终“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由此看来,团结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领导能力。它是匹夫之勇无法与之比拟的。
二、团结是一种境界
领导班子不团结,从客观上说,是工作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个人的经历不同,工作能力强弱不同等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个人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有矛盾是正常的。团结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的。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统一矛盾的人。胡锦涛同志指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都以党的事业为重,讲大局,讲原则,讲党性,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就能够统一矛盾,搞好团结。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明确,没有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关心,没有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个人本领再高,也成不了什么大事。一个班子犹如一艘航船,班子成员如同水手,只有分工合作一条心,互相补台不拆台,以诚相待不发难,才能顺利到达彼岸。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干部,人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学习;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处,要互相关心;瓜无滚园,人无完人,人人都有短处,要互相帮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有错处,要互相谅解。只要能以事业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办事按程序,遇事多通气,大事讲原则,用权不越位,会下多商量,平时常来往,就能同拉“一套车”,共跑“一股道”。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对蓄意羞辱他的赵将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廉颇,负荆请罪,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这一“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传颂。所以说,团结不是“和稀泥”,“和事佬”,团结是很强的党性原则,很好的大局观念,很高的精神境界。
三、团结是一种品质
领导班子不团结,从主观上说,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互不佩服,争功诿过,不以党的利益为重的私心作怪。有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同志,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宽,看别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朵花”,好像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如自己。有的一事当前,只为自己打算,不管事业受损,有了荣誉往前站,遇到利益想多贪,大事小事愿自己说了算,以致“驻一地,乱一片;走一路,乱一线”。还有极个别的领导干部信奉“斗争哲学”,感到“与人斗,其乐无穷”,到那里先找对立面,不与人斗,就怕显不出他的存在。一些领导班子不团结,常常同这些毛病有关。因此,领导干部要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与人处事,表里如一,与人为善,以德服人。领导班子要唱好“将相和”,防止“窝里斗”。成员之间,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珍惜“缘份”,做到工作上是战友,生活中是朋友,绝不能挑拨离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两面三刀。在团结上要像周恩来同志说的那样,要“划一个最大的圈子”,不垒“山头”,不搞宗派,不划小圈子,在维护党的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团结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