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 发表于 2012-3-3 13:27:59

变旧闻为新闻的三种方法

变旧闻为新闻,有三种方法:

一、 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由头,把它与过去发生的同类事实链接起来

变的要点是,新闻由头的时间要素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最好是“昨天”或“今天”发生的,如果不是则最好点明具体发生时间。新闻由头非常忌讳时间上的模糊性,如“改革开放以来”,“年初以来”等等抽象的时间概念,时间久就不成其为新闻由头。

找好时间由头的同时还要找准事实由头。事实由头应与时间由头是同步关系,即作为新闻由头的事实必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再通过“最近”的时间由头来体现。

如《长沙:少儿书法上招牌》这篇综合报道,在时间由头和事实由头的选择上就非常准,特别巧。其新闻由头是这样写的:

在庆祝建国45周年之际,新建成的“多彩欢乐世界”为长沙市又增添了几分浓浓的节日气氛。记者来到这里发现:这家颇具规模的游乐场,招牌题字居然出自一位11岁的少年之手,而且字迹老道得令人叫绝。

店铺酒楼向来有注重招牌题字的传统,但请少年题字却是闻所未闻的。记者找的时间由头是“庆祝建国45周年”,抓的事实由头是新建成的“多彩欢乐世界”的招牌题字出自少年之手。同类事实的最新链接,把少年儿童题字作为长沙的一种新文化现象来报道,实现了变“旧闻”为“新闻”。

二、 以事件发展的新契机为新闻由头,把整个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 Hidden Message *****
三、 以特殊的新闻角度为新闻由头,在同质信源中寻找不同的报道亮点

当媒体在追求纯粹独家新闻而较难的情况下,更多的会转向对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的切入来展开竞争。

能从司空见惯、众人皆知的信源中发掘异常角度是新闻出奇制胜的法宝,而新的角度从新闻由头开始就要有明确的体现。

比如从2000年9月到2001年5月,大量媒体对“张君案”作了报道。当时,众多媒体都热衷于报道人民警察如何神勇擒敌、张君等人如何罪恶滔天、人们如何义愤填膺,等等。这类同质报道多了,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厌倦感。但是《南方周末》和《重庆晨报》报道此事件时,却能够通过与众不同的角度切入,令人耳目一新。

《南方周末》是一份周报,它所关注的新闻事实不少都是很多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按常理,报道别人已报道过的新闻事件很难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奇怪的是,很多人特别是高层知识分子对《南方周末》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似乎只有《南方周末》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关注欲望。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它对报道角度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新闻独特性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它能从众人皆知的信源中挖掘出众人皆不知的内幕信息,然后选用一个其他新闻媒体想不到的新闻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而揭示出别人没有的独特观察和思考。比如《张君案检讨》一文当时在社会上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把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善与恶中加以提升,让人们冷静对现实做出反思,进而去思考案件产生的社会因素。《重庆晨报》发表的《反思张君案》,则紧紧围绕“反思”这一主题来设计和选择新闻由头,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新闻追求。文/刘宝珍

一杯咖啡 发表于 2012-3-3 13:28:56

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打破常规报道角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 树立平民视角,贴近群众选择报道角度。

新闻首先是给广大民众看的,因此新闻要根据民众的需求来选择角度。现在的很多新闻都是围绕领导在转,围绕部门在转,尤其是县级电视新闻几乎是领导包场,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这就需要在报道会议新闻、部门新闻时,记者要学会从平民的角度思考报道内容。2005年3月,钟祥市召开城市建设工作会,记者从会上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信息,该市将对城区护城河进行改造。于是,记者从这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着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使这条会议新闻有新意、有看点、有影响,领导与群众都满意。

第二, 树立辨证视角,抓住事物本质选择报道角度。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选取新闻报道角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掌握了某一新闻事实后,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报道的新闻才有深度,有思想性。

环境保护是一个老主题。常见的这类报道,往往说某地或某企业污染环境严重,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与严重后果,没有新意,没有深刻性。但是《智广人为何难圆军旅梦》的报道角度却比较独特新颖。报道说,昨天,是乐清市今年最后一批新兵启程的日子,共有四百多名青年如愿穿上军装。然而对于柳市镇智广村的村民来说,却意味着他们的军旅梦再一次破灭了。原来该村400多户人家,办了铜业冶炼等各类小厂120多个,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尘烟、废气、噪音污染严重,许多应征青年因患呼吸道疾病、肝病等在体检关被刷了下来。这里,记者从智广人没圆军旅梦现象切入,层层深入,警示世人: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否则终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而自食其果。

创新新闻报道角度,还有一个选择报道角度的方法问题。

第一,要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情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去考察问题,从而发现顺向思维难以发现的新问题。2005年,钟祥市对城区“摩的”进行了多次整治,但效果并不理想。记者在报道时想:“摩的”过多反过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开“摩的”的人多数是下岗职工,为了生计他们不得已而为之。据此,记者发出了《整治摩的何不增加岗位》的报道,引起了钟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他们于是变整治为引导,较好地解决了这道难题。

第二,要善于抓特点。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要反复报道一些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人或事,这与新闻求新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善于抓住特点。2004年7月20日,昆山市一位怀有龙凤胎的产妇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生产时,因为严重失血,生命垂危,急需大量输血,但血从哪儿来?昆山市红十字会血站启动了一场紧急援救行动,一条求助字幕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后,引来上百市民深夜赶到血站无偿献血,从而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国内上百家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时,大多数只是就事报事。但有一位记者却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抓住了许多人所未见的事实:主人公夫妇是一对外地来的建设者,在上百位志愿献血者中有一位年龄最长的妇女与她的女儿同来献血,还有一对夫妇让年幼的儿子一个人睡在家里,驾摩托车赶来献血……正是有了不同于其他记者的报道角度和思路,这篇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

第三,要精于找亮点。新闻亮点要在比较中才能筛选出来。比较,是对比事物优劣、好坏的有效手段。新闻报道中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于增强新闻敏感,识别新闻价值,非常重要。这些年,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报道很多,但多数落于俗套,无非是某村党支部重视组织建设,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如今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了,等等。但同类题材报道中,新角度则引出了上乘之作。山西电视台报道的《南浦南原两村党支部作用不同结果不同》,没有老调重弹,而是从比较中找到亮点。报道说:在同一个山沟里,有两个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山村,一个叫南浦,一个叫南原,两个村天时地利基本相同,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一边是繁荣兴旺,一边是衰败不堪。记者通过现实生活的对比,深刻揭示出本质的东西:有个好的村党支部,一个村就会日益繁荣,反之必然衰败。

最后也要强调一点,创新新闻角度必须从新闻事实出发,切忌背离新闻事实,一味去追求“新、奇、特”的角度,否则就会出现虚假新闻。这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变旧闻为新闻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