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3-24 08:31:50

坚持“六用六加快”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p>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我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珙县按照“经济要继续领跑全市、继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质量、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
<p>一、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p>
<p>以工业理念为指导进行农业开发,把农业生产的各种活动通过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种养和加工,使农业生产活动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第一,应用精确农业技术。加速普及农业机械化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应用到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和精确收获等各个环节。近三年来,共购置农用机械1041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6.9万千瓦;新增机电提灌机械562台套/2115千瓦;实现机械化抛秧1.12万亩,节水灌溉面达2万亩,机收作业12.7万亩。第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速建立健全农业标准、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建成珙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农业检测检验站,形成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建成以王家镇-玉和苗族乡为中心的3万亩烤烟基地,以孝儿镇-底洞镇为中心的5万亩蚕桑基地,以石碑乡-下罗乡为中心的1万亩茶叶基地,以王家镇-孝儿镇为中心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以巡场镇-上罗镇为中心的生猪、肉牛产业基地。第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以蚕桑产业为依托,按照桑-蚕-菜-苕-禽-路-沼-水-坝为一体的综合示范模式,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p>
<p>二、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p>
<p>坚持运用现代工程手段和工业装备来强壮农业的“筋骨”,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设施基础和装备保障。一是推进耕地良壤化建设。在稳定耕地数量的基础上,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和集约利用程度。同时,重点抓好“金土地工程”实施,共整理土地13767亩,新增耕地2731.8 亩。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微并举,新建、配套与病险整治并重,开源与节流并行”的思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进程。近三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入17.2亿元,实现交通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农户、活动阵地联村民“六个联”目标。三是加快村道通达化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在前、资金保障为先、规范管理为要、责任落实为重、营造氛围为势,实现全县100%的镇乡通水泥路(油路)、100%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公路,镇乡客运通达率达100%,村客运通达率达90%,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71公里。四是加强农业环境生态化建设。继续巩固我县8.6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改造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1.5平方公里。以农村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共修建沼气池16440口。</p>
<p>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快引领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p>
<p>坚持推行“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是完善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县财政每年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在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乡镇科技经费达到本级预算支出的0.5%以上,企业科技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2—5%,为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应用提供经费支持。二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农技站改革,增强基层农技站服务功能,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的技术推广平台。加快实施“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科技富民推进行动”、“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生物技术产业”<font face="宋体, MS="MS"Song"> </font>等工程,大力推广“工厂化养蚕”、“水稻大三围”、“玉米软盘育苗”、“脱毒马铃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应用;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完善专利支持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县上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对申报专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5000—10000 元经费奖励。大力支持智溢茧丝绸、金鹰、金园、鹿鸣茶业、林海集团等龙头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2010年,新组建禾康生物药业科技研究工程技术中心;成功的将珙县智溢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格为宜宾市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省蚕业民营企业唯一市级中心;全国第一家“竹荪健康产业研究院”落户珙县,将为竹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完善院县科研体系。强化同宜宾市农科院的合作,加快“宜字头”优质粮油产业化发展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示范推广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食用菌、蚕桑、茶叶、茶花、水果及其他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及各类农业成果,建立联系科技示范户,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显现度。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产品新品种的展示基地、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基地、高产繁殖种研究基地、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基地、培训教育基地等的建设进度。</p>
<p align="left">四、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的特色产业</p>
<p>由于珙县呈现典型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终年少雨寡照,不适于精耕细作。如何突破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效率低、产业链条短、比较效益差和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发展现代农业?珙县在立足粮食平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0-52万亩,粮食总产量14.5-15万吨的基础上,坚持走因地制宜,特色富民的路子。利用全省21个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蚕桑)规划县的政策优势、国内特色独具的岩桂资源优势、适宜多竹生长的区位优势、全国大林业开发试验区和全国绿化“先进县”、“百佳县”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烤烟、茶叶、林业、畜牧等五大特色产业。一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机制和思想意识,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蚕业,用先进适用科技设备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蚕业,用现代农业要求培育蚕农主体,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蚕业,逐步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工厂化管理,扎扎实实地推进传统蚕业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推动整个蚕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优质桑园8.65万亩,全面实行小蚕共育到三龄达100%,重点村的消毒防病达100%,省力化养蚕面达100%,工厂化室外蚕棚养蚕面达100%,优质蚕茧工程覆盖面达90%以上。二是坚持把烤烟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促进特色农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要素资源向特色产业集中、基地生产能力向大户集中,依托科技兴烟,强化对烤烟生产实施自然灾害保险,着力打造以玉和苗族乡、洛表镇、王家镇、曹营乡为中心的4个万亩烤烟特色走廊示范带。三是以参加早茶节和国际茶业大会为契机,叫响珙县早茶区域品牌,积极推进石碑乡红卫村、洛表麻塘村、下罗乡兴隆村等三个茶叶生产专业村建设,力争优质茶园突破3万亩,产茶突破2000吨。四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依托申宇木业、观宝山林业、盛世金潮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同时,积极推进林权、林地流转,集体林权通过转包、租赁、拍卖和转让4种方式流转林权面积19.2万亩,林木纯收益达到1000-1700元/亩,与林改前相比提高了5-10倍。五是大力发展巡场镇三元杂交生猪、上罗镇优质肉牛、王家镇特色水禽等,着力建设无公害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产值10 亿元,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p>
<p>五、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加快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p>
<p>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基地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一是狠抓龙头企业集群化培育。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和竹荪、香精香料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发展“旗舰”。全县已培育出“林海竹荪”、“智溢茧丝绸”、“金鹰食品”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市级企业9 个、县级企业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员2223人。二是狠抓专合组织多元化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中介组织为核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协会,通过“支部帮协会”、“专家+协会+农户”、“能人+协会”、“农村服务组织+协会”等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专合经济组织。使专合经济组织在产供销、技术服务和培训、规程、标准化生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全县累计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初步形成了以蚕桑、烤烟、蔬菜、水果、花生、生猪、土鸡、肉兔、水禽、渔业、岩桂、竹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体系。辐射带动农户4.5万余户,社员人均纯收入7678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增加2850元,高出59.03%,入社农户增收逾2.5万元。三是狠抓特色品牌市场化打造。初步形成了林海竹荪、上罗岩桂、下罗土鸡、底洞高山蔬菜、孝儿花生、洛表鲜果等特色农产品。集中精力打造品质优、叫得响、喊得亮的特色农产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协会申报注册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商标,目前我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个、“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四川省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认证1个、“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认证1个,注册完成了珙县“老寨土鸡”商标。</p>
<p>六、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储备</p>**** Hidden Message *****

周国双 发表于 2015-6-17 23:32:10

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增加2850元,高出59.03%,入社农户增收逾2.5万元。三是狠抓特色品牌市场化打造。初步形成了林海竹荪、上罗岩桂、下罗土鸡、底洞高山蔬菜、孝儿花生、洛表鲜果等特色农产品。集中精力打造品质优、叫得响、喊得亮的特色农产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协会申报注册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商标,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个、“四川省无公害农产

早干嘛去了 发表于 2017-8-23 09:35:21

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基地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一是狠抓龙头企业集群化培育。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和竹荪、香精香料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发展“旗舰”。

丁阿毛 发表于 2020-12-14 09:06:22

“智溢茧丝绸”、“金鹰食品”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市级企业9 个、县级企业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员2223人。二是狠抓专合组织多元化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中介组织为核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

沉默不语 发表于 2022-5-16 20:42:19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增加2850元,高出59.03%,入社农户增收逾2.5万元。三是狠抓特色品牌市场化打造。初步形成了林海竹荪、上罗岩桂、下罗土鸡、底洞高山蔬菜、孝儿花生、洛表鲜果等特色农产品。集中精力打造品质优、叫得响、喊得亮的特色农产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协会申报注

以西鹊 发表于 2022-12-19 13:58:22

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基地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一是狠抓龙头企业集群化培育。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和竹荪、香精香料等优势产业

zdh198811 发表于 2015-5-6 19:36:08

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基地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吕晓峰 发表于 2021-12-29 15:25:20

4828元增加2850元,高出59.03%,入社农户增收逾2.5万元。三是狠抓特色品牌市场化打造。初步形成了林海竹荪、上罗岩桂、下

490285103 发表于 2022-12-19 01:40:06

注册完成了珙县“老寨土鸡”商标。

六、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储备

18798017644 发表于 2020-7-21 17:13:14

规模化种养、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加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化发展。

杨四爷 发表于 2020-10-29 15:40:23

经济要继续领跑全市、继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3-24 08:42:55

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p>屏山县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经过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茶叶、烤烟、水果、白魔芋、林竹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扎实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如下粗略的见解。</p>
<p>一、屏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p>
<p>屏山县界于东经103°37'--104°23',北纬28°26'--28°51',全县幅员面积1523平方公里,有耕地15677公顷、林地72000公顷。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0.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8万人。2009年底,全县茶叶、水果、烤烟、白魔芋、林竹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2.3万亩、10.5万亩、1.6万亩、4.12万亩、110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发展到4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达103个,百万元以上专业村达93个,专合经济组织达到100个,市、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的较快发展,助农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实现农业总产值126331万元,增长6.33%,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增加402元,达到3578元,增长18.73%。</p>
<p>二、屏山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p>
<p>(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极有利于农特产业发展。屏山县大部分海拔为300<font face="宋体, MS="MS"Song">—</font>14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降雨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日照975.4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8.4℃左右,降水量909-1097.6mm。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土和紫色土壤为主,土壤PH值5.5<font face="宋体, MS="MS"Song">—</font>7.0,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和氯含量均有利于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历史种植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屏山种植茶叶、水果、白魔芋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生产技术、科技推广等方面易于普及。另外,近年来,由于屏山农特产品独特的品质优势,市场价格看好,大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三是优势农特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通过近年来整合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加大基础实施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特产业基地稳步发展壮大,产业区基础实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一车间”造血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四是龙头带动作用逐步舞活。柯瑞马林竹加工、旭茗茶业、龙湖翠、兴隆魔芋、凯丰核桃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与农户间利益连接机制更加紧密,市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屏山农特产品独特的内质,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已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屏山炒青”、“龙湖翠”、“水中韵”、“金屏牌”水果等区域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能引领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逐步发展壮大,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明显提升。</p>
<p>(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影响,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二是经营分散,规模小,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权过度分散,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需要。三是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加工,重发展轻市场的观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产业发展走入大而不壮,企业多而不强的误区,导致销售市场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还相对滞后、整体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农产品附加值增值空间未能得到真正释放。四是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虽然优质良种、设施栽培、柑桔留树保鲜、病虫绿色防控、机制名茶、白魔芋“三推八改”等技术推广成效明显,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技术研发薄弱,农技服务体系推广手段落后、队伍不稳、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五是因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库区优质水果产业带将被全部淹没,急需培植以沿江第二优质水果产业带为主的农村移民接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内安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压力异常艰巨。</p>
<p>三、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p>
<p>(一)理清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最终实现目标,理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科技支撑、政策保障等各个领域着手,通过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分析,合理确定产业的规划布局、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利用、市场综合开发、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配套政策的落实等,打破以往规划中只注重产业发展,而忽略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制定详尽的目标,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各类因素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p>
<p>(二)合理布局,继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根据屏山特色产业适宜区域,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好特色产业基地。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特产业,坚持合理扩大规模,高标准推进建设,发挥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作用。一是在茶叶基地建设上,以西宁河流域、龙溪河流域和宜屏公路干线3大片区为重点,每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亩。到2015年,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面积新增1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6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建成无公害标准化安全优质高效茶园10万亩以上。茶叶产量达到1万吨,实现茶叶产值3.5亿元,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二是在魔芋基地建设上,以西宁河流域、中都河流域和金沙江流域3大片区为重点,用5年时间,魔芋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其中白魔芋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全国“白魔芋之乡”。三是在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建设上,以金沙江流域为主,在海拔381-550米之间,以新建柑桔基地为主,辅以适度发展龙眼、枇杷生产,建设沿金沙江特色水果带,实现水果产业结构重构,水果面积达到13万亩,产值达到1.8亿元,成为全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四是在烤烟产业基地建设上,以中都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西宁河流域、宜屏公路干线4大片区为主,2011年启动基地单元建设,到“十二五”期末,烤烟产业稳定在2个基地单元,实现年产烟10万担的目标,成为全省“优质烟叶基地县”。五是在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上,以“二江、二河、二路”周边为重点发展区域,即在岷江和金沙江流域发展獭兔、生猪和土鸡,在龙溪河和中都河流域发展蛋鸡、杂交肉鸭和肉兔,在宜屏路和国道213沿线发展山羊、生猪等,确保畜牧产业值每年在6%以上递增。六是在林业基地建设上,每年新发展林竹3万亩以上,巩固9.6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县有林地面积保持在11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依托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每年保证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在10万亩次以上,打造了向家坝水电站蔬菜后勤保障基地。</p>
<p>(三)舞活龙头,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现代市场营销和建设龙头企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而龙头企业建设则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立足屏山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牢固树立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采取谁有能力就支持谁、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措施,围绕龙头发展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好县城新址良好的用地条件和靠近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新县城石盘工业区、中太工业区载体,新引进3—4家引领发展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深挖开发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导扶持旭茗茶业、柯瑞马、兴隆魔芋、龙湖公司、水中韵茶业、新叶茶厂等现有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户间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切实发挥好龙头企业主力军的作用。</p>
<p>(四)拓展渠道,加大农产品流通市场培植。农业增效是通过市场这个环节来实现的,应围绕市场来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一是研究开拓销售市场。认真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千方百计拓展市场。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及各类流通队伍在带领农户闯市场的同时,巩固好现有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有效与整个农产品销售市场接轨,稳步开拓大、中城市和国际销售市场,逐步建立稳固的市场渠道,确保全县农产品产得下、销得出、卖得好。二是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队伍。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在拓展市场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是巩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引导、统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防范和内部运行“五大机制”,大力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切实发挥其信息员和推销员作用,巩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提升品牌效益。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区域品牌的引领。大力推进品牌带动战略,积极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商标创品牌。保护和利用好“屏山炒青”、“龙湖翠”、“水中韵”、“旭芽”、“玉屏春晓”、“雁羽”等屏山炒青系列绿茶品牌,依托茶叶协会培育“屏山炒青”品牌。利用好“金屏牌”水果、“兴隆魔芋”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优势,逐步建立以名优品牌为引领、以知名商标为依托、以特色包装为载体的精品农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效益。</p>
<p>(五)突出示范,以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示范带动是抓好农村工作重要力量源泉。一是以“百村春风工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春风村”示范村建设,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下功夫,以此辐射带动屏山特色产业大发展、农业结构大调整、综合效益大提升。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做好样板。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深入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坚持把科技直接指导到户,把良种良法、实用新技术直接推广到田间地头,真正把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带到农村,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四是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开展好“县校合作”,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利用好机改契机,用活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发挥好农村“土专家”、“土秀才”作用,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p>
<p>(六)夯实基础,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基本思路,突出“围绕产业建设施、建好设施促产业”,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移民接安产业培植有机结合,突出工程质量、建设规模、工程亮点,抓点连片整体推进,大力兴建一批民生工程。以“百村春风工程”示范村为建设重点,实施好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千万元扶贫连片开发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基础设施工程”、“烟基工程”等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p>
<p>(七)深化改革,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好信贷担保公司等职能,有效利用农业小额信贷和民间资本,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激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以奖代补力度,落实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发展;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租赁、入股等融资新模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宣传、动员、引导农民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有效提高农业抗风险抗灾能力;继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成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屏山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b></b></p>

xiatianjilai 发表于 2011-4-23 15:02:11

<p>看看································································</p>

bcdzb 发表于 2011-4-26 08:47:38

文章好,有帮助,谢谢

一个人的搁浅 发表于 2015-5-4 16:14:09

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只得借鉴的好文章

xywujx 发表于 2017-3-23 23:49:01

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储备

pandamx 发表于 2017-3-30 11:09:54

xjnso;rueomhbcnejow4bpgmfe ;

剪刀糨糊 发表于 2017-4-4 11:05:28

六用六加快,这个总结很精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坚持“六用六加快”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