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11-1-22 13:57:14

刘国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nbsp;&nbsp;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形成共识,但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哪些阻碍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推进的突破口在哪里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以驻马店为例,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br/>&nbsp;&nbsp;&nbsp;&nbsp;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驻马店地处河南省中南部,辖九县一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nbsp;860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驻马店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市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三项建设”(项目建设、作风建设、平安建设),努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nbsp;903亿元,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1.17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51.2亿元,增长1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nbsp;29.5亿元,增长14.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nbsp;GDP的比重为73.9%,比2007年提高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nbsp;225.7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利润55.24亿元,比2007年增加19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nbsp;130亿斤以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nbsp;4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8.7亿元,比2007年增加1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nbsp;320.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5%,较2007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075吨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9.56%;2008—2009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削减1.15万吨和2.24万吨;森林覆盖率超过20%,比2007年提高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改变,自身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驻马店人口占全省的8.6%,面积占9%,2009年GDP仅占全省的&nbsp;4.7%,人均&nbsp;GDP占全省的57.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nbsp;2.67%。二是产业层次低。2009年驻马店三次产业结构为26.1∶43∶30.9(全省14.3∶56.6∶29.1,全国10.6∶46.8∶42.6),而且一产大而不强,加工增值能力低;工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市场不活跃。三是需求结构不合理。2009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8.7亿元,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亿元,增长19.1%,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不协调。四是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由于过度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投入,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面临着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的双重压力。2009年,万元GDP能耗以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容量的制约日益突显。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较少。2009年,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比全省低0.67%、比全国低1.52%,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驻马店的发展现状表明,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难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立足驻马店市情,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以增强内生需求动力、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能力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民生改善、机制创新为主要着力点,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为基本途径,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br/>&nbsp;&nbsp;&nbsp;&nbsp;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驻马店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转变,但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从2009年驻马店的&nbsp;GDP构成看,一产的比重分别高于全省、全国&nbsp;11.8和15.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低于全省、全国13.6和3.8个百分点,三产分别低于全省、全国1.8和11.7个百分点。同时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不到9%,外贸依存度仅为1.1%,低于全省3.6个百分点,重投资轻消费、重内需轻外需的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把扩大投资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和支撑能力相结合,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育种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食品、轻纺、建材、医药、能源和煤化工、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突出产业特色,引导优势企业和产业入园进区,促进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部工业增加值占&nbsp;GDP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总量达到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nbsp;3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nbsp;250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农业合作组织、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十二五”末,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nbsp;1722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生猪、肉牛出栏量分别达到900万头和90万头。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专业配送、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冷藏、医药、汽车、家电、纺织、邮政、粮食等行业物流。同时,推进文化旅游业调整升级,积极引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支持企业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力争“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nbsp;GDP的比重达到35%左右,总量达到700亿元。<br/>&nbsp;&nbsp;&nbsp;&nbsp;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前驻马店的城镇化率为29.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nbsp;17.1和8.2个百分点,还有600多万的农村人口,而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是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壮大县城和重点中心镇,构建布局合理、集约发展、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机制,由原来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向“办多少事就筹多少钱”转变,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以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使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三是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强化城乡衔接互补,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力争“十二五”末,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城镇化率达到42%。<br/>&nbsp;&nbsp;&nbsp;&nbsp;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驻马店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仍没有摆脱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的状况。从科技发展水平看,驻马店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较少,科技人才匮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从劳动力素质看,实用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总人口的1.89%,中专以上的占1.38%,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不足10人,分别低于全省20人、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发展,积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一方面,要制定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并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煤化工、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搞好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逐步建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实现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br/>&nbsp;&nbsp;&nbsp;&nbsp;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驻马店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也得益于长期的招商引资和借力发展。但机制体制不活、思想观念陈旧、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低,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改革方面,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重要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着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开放方面,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以举办全国农洽会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同时,要瞄准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加强与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出口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br/>&nbsp;&nbsp;&nbsp;&nbsp;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近年来,驻马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经济欠发达的客观实际,严重制约着民生改善的质量和步伐,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是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多渠道利用民间和外来资金,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利、道路、安全饮水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好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统筹做好信访稳定、治安防控、应急处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br/>&nbsp;&nbsp;&nbsp;&nbsp;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驻马店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发展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偏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2009年,驻马店万元GDP能耗下降&nbsp;4.63%,低于全省&nbsp;0.3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始终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抓手,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和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对能源、土地、淡水、矿产等各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降低能耗、水耗和物耗,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加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提高林木覆盖率,持续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构建清洁、高效、稳定的现代低碳型能源体系。<br/>&nbsp;&nbsp;&nbsp;&nbsp;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往往伴随着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可以说目前很多矛盾和问题大都集中到政府转型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型,切实解决政府“服务缺位”、“角色错位”、“职权越位”等问题,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首先,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地方层面讲,政府主导经济增长还带有普遍性,以GDP为核心目标的经济增长与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有着内在联系。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重点是建立健全适应政府转型的绩效考评体系,既要看GDP和增速,更要看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科技创新、资源利用、节能减排、人均收入等,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其次,要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转变。就是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扶贫、环保、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工作,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其三,要从行政管理型向行政服务变转型。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都要从社会和公民的需要出发,并以此作为政府职能定位的依据,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切实通过健全政府的职责体系、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展环境,规范市场监管,逐步树立政府“服务者”的形象。<br/>&nbsp;&nbsp;&nbsp;&nbsp;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致使工业化进展缓慢,“粮食大市、财政穷市”、“粮食大县、财政穷县”是目前粮食主产区最大的现实,导致农业投入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结构调整滞后,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功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在安排项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教育、卫生、劳动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r/>&nbsp;&nbsp;&nbsp;&nbsp;逐步取消或减少农产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农产区的投入,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公共事业发展,但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时,为了增强地方政府责任和引导地方财政资金投向,要求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2007年,驻马店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nbsp;21亿元,而国家下达的农业项目需要市县两级配套资金&nbsp;6亿多元;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9.5亿元,而需要市县两级配套&nbsp;9亿多元。由于配套资金困难,往往出现项目下来喜忧参半的情景,有时甚至出现项目下来配不上套的情况。建议国家、省今后在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对一些专项资金项目的安排要给予倾斜,逐步取消或减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粮食主产区的自我发展能力。<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国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