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07:29

全国各地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收集更新中)

<p><font size="3">各位代表:</font></p>
<p><font size="3">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font></p>
<p><font size="3">  一、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就</font></p>
<p><font size="3">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蒙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这一主题,坚持“工业立县”及“一招三化”战略,按照“更好、更快、更苦”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41.4%;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50.3%;外贸进出口总额9100万美元,增长5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增长11.6%。</font></p>
<p><font size="3">  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去年的121家增加到163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市“125”行动计划承担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新增中小企业786家,总数达到2114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许疃煤矿、金源化工、华威和兆鑫汽车产销两旺,东升食品、雨润宏健、全森木业、恒瑞面粉生机勃勃,大普服饰、船舶制造异军突起。特别是全国汽车制造业十强之一的江汽集团成功重组中能安驰,标志着蒙城汽车制造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淮安驰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我县第一支柱产业和核心经济增长点。</font></p>
<p><font size="3">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5亿元,增长65.8%;实际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增长43.8%,总量位居全市第一。11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37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1.2亿元。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34个,完成投资6832万元。金冠面粉、金峰财富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皖北汽配城、建材家居城、财富广场、中原箱包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扩区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全年新增企业25家,总数达到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font></p>
<p><font size="3">  “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总产139.6万吨,较去年增加14.7万吨,连续7年获得粮食生产大丰收。畜牧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规模养殖场(户)195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蔬菜生产快速发展。全县拥有省、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5家。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农机服务组织38个,农机总动力已达206万千瓦。林业生产成效明显。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150公里,义务植树200万株,顺利通过全省绿化模范县验收。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7.9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03%。全面完成县级农田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县。</font></p>
<p><font size="3">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启动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全年政府投资12亿元,实施十一项城乡重点工程,拉开城乡大建设的序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南新区建设日新月异。编制完成9.6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并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拆迁安置优先、聚集人气优先的原则,一期完成征地5845亩,拆迁房屋面积6.2万平方米,支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3.02亿元;投资6亿元的庄周、桂堰、六里农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2亿元的“三横七纵”22公里道排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实施绿化、亮化工程;6公里的水系景观和六中分校、亳师附小分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老城区改造初见成效。占地66亩的梦蝶广场建成并对市民开放;新建城区供水管网87公里,改造用水户1.3万户;修建道路10公里,安装更换路灯1200余盏,对小街巷、城市道路、万佛塔公园等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庄子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1.59亿元的涡河三桥年底前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审批中心村建设规划182个,开工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1个,争取建设用地置换指标8710亩;投资6100万元的61公里县乡道路畅通工程春节前后全部竣工;农村广播“村村通”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村“两委”活动室110个。</font></p>
<p><font size="3">  服务业呈现新繁荣。坚持把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积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入驻经销商达到35家,经营汽车品牌68个,建成汽车4S店18家,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继续实施“三下乡、两换新”工程,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万余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稳步推进,新建商品配送中心9个、农家店196家。编制完成《蒙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工建设商住小区10个,完成商品房开发3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安置房3100套。着力优化金融环境,县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稳步推进;漆园城投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累计争取贷款到位资金5.7亿元。</font></p>
<p><font size="3">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就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30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计生奖扶等补助、救助类项目资金全部足额打卡发放,12个乡镇敬老院、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5个村卫生室等工程类项目全部投入使用。104.3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4%。累计发放60岁以上农村老人新农保养老金8742万元、“亦工亦农”人员养老金634.5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金128.8万元。落实国家惠农政策19项,“一卡通”发放资金2.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82人,新增转移农民工就业18669人。工伤、失业、生育等各类保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font></p>
<p><font size="3">  “平安蒙城”创建迈出新步伐。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严打”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破获“4·09”特大杀人案等影响较大的7起现行命案。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我县被评为全省法制创建先进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专项检查和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高度重视市场供应、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商品生产流通保持平稳。</font></p>
<p><font size="3">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坚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财政支出20.9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支出达到67%。积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自9月1日以来,直接为农民节省药品费用支出500余万元。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霍乱疫情,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大打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霍乱疫情防控攻坚战,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了清洁、卫生、文明的城乡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争创第二届全省文明县城工作成果显著。高考再创新佳绩,本科达线突破5000人大关,达线率高出全省19.5个百分点,“学在蒙城”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强化计生服务县站、乡所、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管和计生“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顺利完成电影公司、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体制改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在我县成功举办。积极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民兵整组、训练工作深入推进。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工商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物价、档案、地方志、气象、人防、地震、老干部、共青团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font></p>
<p><font size="3">  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加强。按照建设务实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县政府及各部门办理人大议案2件、重点建议2件、一般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结率100%。按照转变职能、理顺体制、优化结构、强化职责的原则,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调整优化为24个。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效能得到明显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办理各类行政审批12.3万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出让“四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清理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小金库”135个、资金248万元。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font></p>
<p><font size="3">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历了低温冰冻、干旱风灾、霍乱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多变形势的重大冲击,也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成功喜悦。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这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55.1亿元增加到110亿元,连跨5个1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由1.92亿元增加到8.2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7亿元增加到5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在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我县取得了28个二类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这五年,是结构调整进展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末的42.9:23.8:33.3调整为30.4:35.1:34.5,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第三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4.4倍。以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煤炭开采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乡镇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稳步实施,行政审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37亿元,利用外资1.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4倍、19倍和23倍,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这五年,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城乡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7倍。县乡及通村公路由94.6公里增加到753.8公里。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净增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7%提高到35%,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国文明村镇。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实施民生工程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惠及13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1094元。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70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寄宿补助,累计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16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6.4个百分点。县二院病房大楼、疾控中心、18个乡镇卫生院和210个村卫生室相继投入使用。1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和13.4%。</font></p>
<p><font size="3">  各位代表,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令人欣慰,发展势头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蒙部队、武警官兵,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工程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蒙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font></p>
<p><font size="3">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201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全市三县一区排在第三,人均8333元,只相当于2009年全省平均水平的50%;人均财政收入621元,只相当于2009年全省平均水平的27.2%。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农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仍占较大比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带动性强的企业不多,全县1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3家。三是投资拉动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尽管近几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但由于基数小,2010年投资总量在全市低于谯城、涡阳,在全省28个二类县排名第15位,特别是工业投资不大,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此外,机关效能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中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执行不力、办事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font></p>
<p><font size="3">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font></p>
<p><font size="3">  各位代表,蒙城的发展即将迈进“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决战时期。纵观蒙城发展,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积蓄了强大势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增强了承载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应对金融危机和抗灾救灾、抗击霍乱等工作的锻炼,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政府的职责使然。</font></p>
<p><font size="3">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为主题,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开放互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着力建设“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奋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皖北率先崛起。</font></p>
<p><font size="3">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年均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41: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font></p>
<p><font size="3">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三大蒙城”建设:</font></p>
<p><font size="3">  ——以产业发达、社会富足、充满活力为目标,努力建设“工业蒙城”。</font></p>
<p><font size="3">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汽车制造、煤炭煤电和轻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建筑建材、船舶制造、纸品印刷等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整车制造、改装及零部件生产实现产值100亿元,煤炭煤电、煤化工及非煤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值50亿元,畜禽、蔬菜、粮食、木材等农副产品及服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传统产业实现产值突破55亿元;开发区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企业个数、工业投资翻两番。坚持以开放增活力,以招商促发展,积极抢抓“外资内移”和“东资西进”的机遇,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font></p>
<p><font size="3">  ——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目标,努力建设“宜居蒙城”。</font></p>
<p><font size="3">  按照“拉大框架、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水系景观建设,配套完善城区教育医疗、行政办公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城市商贸、休闲、住宅集中区,集聚城市商气、人气。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引领,科学编制集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优化新村布局,推进集镇和中心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经济发达、特色鲜明的中心集镇,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提高农民居住集聚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font></p>
<p><font size="3">  ——以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建设“人文蒙城”。</font></p>
<p><font size="3">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庄子文化园、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统筹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围绕庄子文化、楹联文化、民间艺术,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在蒙城”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保健等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县人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创建水平。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努力建设高效、透明的政风生态,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font></p>
<p><font size="3">  三、全力抓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font></p>
<p><font size="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向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font></p>
<p><font size="3">  全年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县上下必须振奋精神,全面加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font></p>
<p><font size="3">  (一)加快工业超常规发展,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坚持依托园区、扶优助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font></p>
<p><font size="3">  举全县之力加快园区建设。继续组织园区建设大会战,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扩区2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企业。全年新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制定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力争把功能区做专、做特、做精、做优。</font></p>
<p><font size="3">  以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产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以江淮安驰为龙头,加快整车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10万辆微车、华威公司年产5500台挂车及专用车、行地专用车和金峰财富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设。以雨润宏健、东升食品为骨干,加快建设肉制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支持雨润宏健公司市场扩张、东升公司由畜禽屠宰向肉食加工转型。以全森木业、金冠面粉、占元面粉、恒瑞面粉为支撑,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font></p>
<p><font size="3">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招商、内部挖潜、增资扩股、财政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生产,壮大企业规模,走品牌发展之路。</font></p>
<p><font size="3">  (二)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抓谋划、促招商,抓前期、促开工,抓投产、促效益,以大项目、大投入,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年完成招商引资75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font></p>
<p><font size="3">  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一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做好“引凤返巢”的文章。鼓励和引导蒙城籍在外创业、务工有成的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三是做好“创新招商模式”文章。整合招商引资资源,以企业、产业、园区为招商主体,抓好专题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以商引商。以工业招商为重点,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环保型工业。四是做好“招大引强选优”文章。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着力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好项目。五是做好“亲商安商”文章。进一步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以投资条件最好、投资环境最优、投资成本最低的优势,吸引八方投资者。</font></p>
<p><font size="3">  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全速推进列入省“861”和市“125”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赵集煤矿、中原箱包、国能生物质发电、蚌埠雪茄烟生产、新顺化纤制品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落户蒙城、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投向蒙城。三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四是围绕“十二五”规划,按照质量高、数量多、体量大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全年力争项目库容达到400亿元。</font></p>
<p><font size="3">  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部门跟踪服务制和一线工作法,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抓到底。建立完善项目联合审批、联合图审、联合收费、联合验收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font></p>
<p><font size="3">  (三)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font></p>
<p><font size="3">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住国家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农业提升“2345”工程,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全面开展“百万亩吨粮田”和“小麦千斤县”创建活动,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建设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实现粮食总产145万吨。加快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生产步伐,建设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新增甘蓝、食用菌、黄心大白菜等设施蔬菜1万亩。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继续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全年新增规模养殖场(户)2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font></p>
<p><font size="3">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优秀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升级。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争取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8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支持土地流转业主发展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00家。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力争每村培养3名以上农民创业带头人。</font></p>
<p><font size="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减灾防灾为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做好中小河流、洼地治理和立仓三圩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旱涝保收田3万亩。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9.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扩大造林面积,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成片造林1万亩,新增花卉育苗基地1000亩,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font></p>
<p><font size="3">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新城区、发展中心集镇、加强城乡管理的思路,县财政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十大城乡重点工程,掀起新一轮城乡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font></p>
<p><font size="3">  以民本理念改造老城区。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为重点,改造体育路、鲲鹏路、齐山中路、宝塔西路,抓好小街巷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及沟塘疏浚、护坡、污水截流工程,配套建设城区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启动两闸岛拆迁工程,建设生态公园,逐步建设涡河滨水生态休闲带。加快涡河三桥建设,改善城区通行条件。稳妥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老城区人居坏境。</font></p>
<p><font size="3">  以精品理念建设新区。坚持“社会事业的聚集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区、配套完善的居住区”的发展定位,抓好城南新区公共服务、教育医疗、行政办公建设。启动新区二期征地拆迁工作,新征土地5000亩。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新建道路11条21公里,抓好绿化、亮化配套工程。继续推进新区沟塘水系改造,实施城区沟塘综合治理和城南新区引水、补水工程建设,打造碧水蓝天的新城区。抓好庄周安置小区三期、六里安置小区二期和十里安置小区建设,妥善安置被拆迁群众。全面启动新区城市综合体、市民文体休闲公园、中心水体公园,以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民营医院、民办老年公寓建设。</font></p>
<p><font size="3">  以统筹理念发展镇村。以新农村规划为引领,坚持资金继续向镇村倾斜、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努力改善农村集镇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加快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撤并自然村、消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的特色中心集镇。继续实施县乡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县乡道路建设72公里、通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286座。稳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高标准抓好坛城、小涧10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和乐土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积极争取城乡挂钩置换周转指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5000亩。</font></p>
<p><font size="3">  以创新理念管理城乡。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行为,强力整治城区乱停乱放、乱设乱摆等“十乱”行为。全面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突出抓好集镇省道及县乡主干道两侧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镇村治安辅助力量,扩大农村视频监控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平安和谐、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font></p>
<p><font size="3">  (五)加快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以增加供给、吸纳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font></p>
<p><font size="3">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新型商贸业,抓好大型连锁经营,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重点建设购物休闲广场、仓储卖场和特色街区,积极引进名品名店和连锁企业,大力发展中介、创意、电子商务、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扩大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范围,新增农家店、连锁超市200个。大力推进“三下乡、两换新”等工程,扩大政策覆盖面,服务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加快皖北汽配城、建材家居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农资、农机、鲜活农副产品市场。强化食品、药品等消费品质量安全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物价管理,保持市场价格整体稳定。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font></p>
<p><font size="3">  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国有土地储备运作力度,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线,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年建设房地产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1075套,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font></p>
<p><font size="3">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蒙城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庄子故里”旅游品牌。启动九鼎灵山寺佛教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加快许疃、板桥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大漆园古城旅游区整治,启动国家“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积极融入皖北旅游经济圈,大力推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font></p>
<p><font size="3">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入驻蒙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步伐,支持徽商银行蒙城支行建设,争取淮南通商银行在蒙城成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保险、租赁、典当、担保等行业。定期组织银企、银政对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font></p>
<p><font size="3">(六)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在建设“和谐蒙城”上实现新的突破。</font></p>
<p><font size="3">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font></p>
<p><font size="3">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工程。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落实资金保障,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足额安排补助资金,提高参保、参合比例。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抚老济困机制,让困难家庭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建立完善村(居)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民组长补贴机制,逐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参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补助项目。</font></p>
<p><font size="3">  下大力气抓好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基层信访工作达标升级活动,抓好乡镇信访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健全领导包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落实中心户长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切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兵役宣传,推动双拥共建。</font></p>
<p><font size="3">  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狠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建立数字化广播输出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打造劳务品牌,年培训学员4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减排目标。继续加强科技、统计、气象、人防、地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人事、残疾人、外事侨务、工商联、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font></p>
<p><font size="3">  四、**** Hidden Message *****</font></p>
<p><font size="3">  建设心系群众、情系基层的服务政府。坚持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亲民、为民、爱民之风,在群众最盼望的地方安民心,在群众最急迫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细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建设让人民拥护的政府。</font></p>
<p><font size="3">  建设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流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切实落实“一站式”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行政问责,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失职渎职者,将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整治信用环境,坚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诺必践、一诺千金,树立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font></p>
<p><font size="3">  建设治政从严、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端正人格品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为政清廉的公仆形象,努力建设让人民放心的政府。</font></p>
<p><font size="3">  各位代表,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们正在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中共蒙城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的新蒙城而努力奋斗!</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  1.城南新区“三横七纵”道排工程:指2010年县政府投资2.2亿元启动建设的22公里道路网及给排水工程,共有“三横七纵”10条道路,即政通路、永兴路、仁和路、嵇康路、逍遥路、庄子大道、刘海路、尉迟大道、东四环、王冠路,近期可全面投入使用。</font></p>
<p><font size="3">  2.“三下乡、两换新”工程:“三下乡”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两换新”指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该工程是国务院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扩大农村消费、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决策。</font></p>
<p><font size="3">  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由商务部实施,旨在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一项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font></p>
<p><font size="3">  4.新网工程:指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旨在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该工程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font></p>
<p><font size="3">  5.双轮驱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轮驱动的重要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打造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平台体系,加速工业化进程,开创工业经济新局面;把城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和谐新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打造“一城两区互补、中心城镇联动、功能分区合理、土地利用节约、协调互动发展”的新型特色城镇体系。&nbsp;</font></p>
<p><font size="3">  6.两翼联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工业理念为引领,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服务业格局;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font></p>
<p><font size="3">  7.开放互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互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开放合作、互惠双赢”为原则,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有声势、有规模的招商活动;以“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链条延伸”为原则,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外向发展;以“比较优势互补发展、共同优势联动发展”为原则,着力加强区域合作,实施错位竞争,努力打造资源共享的跨区域市场体系,实现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发展。</font></p>
<p><font size="3">  8.农业提升“2345”工程:是“十二五”期间为强农富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实施的重要工程。该工程以加快农田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两项建设为核心,依靠市场、示范和科技三项带动,打造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经济作物、畜禽规模化养殖四大基地,实现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设施保护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一产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font></p>
<p><font size="3">  9.城市综合体: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2011年,我县将启动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该综合体位于城南新区政通路南侧,南华路和逍遥大道之间,规划占地236亩,主要由占地41亩的四星级酒店、占地85亩的商业金融购物中心和占地110亩的高层商住小区组成。</font></p>
<p><font size="3">  10.“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指为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而实施的治脏、治乱工程。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全面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行为,建设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 19:56:14编辑过]

fds_hs 发表于 2015-12-3 16:55:46

各位代表,蒙城的发展即将迈进“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老秘网县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决战时期。纵观蒙城发展,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积蓄了强大势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增强了承载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应对金融危机和抗灾救灾、抗击霍乱等工作的锻炼,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政府的职责使然。

  今后五年,我老秘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为主题,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开放互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着力建设“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奋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皖北率先崛起。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年均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41: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三大蒙城”建设:

  ——以产业发达、社会富足、充满活力为目标,努力建设“工业蒙城”。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汽车制造、煤炭煤电和轻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建筑建材、船舶制造、纸品印刷等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整车制造、改装及零部件生产实现产值100亿元,煤炭煤电、煤化工及非煤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值50亿元,畜禽、蔬菜、粮食、木材等农副产品及服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传统产业实现产值突破55亿元;开发区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企业个数、工业投资翻两番。坚持以开放增活力,以招商促发展,积极抢抓“外资内移”和“东资西进”的机遇,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目标,努力建设“宜居蒙城”。

  按照“拉大框架、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水系景观建设,配套完善城区教育医疗、行政办公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城市商贸、休闲、住宅集中区,集聚城市商气、人气。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引领,科学编制集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优化新村布局,推进集镇和中心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经济发达、特色鲜明的中心集镇,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提高农民居住集聚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

  ——以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建设“人文蒙城”。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庄子文化园、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统筹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围绕庄子文化、楹联文化、民间艺术,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在蒙城”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保健等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县人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创建水平。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努力建设高效、透明的政风生态,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三、全力抓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老秘网县向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全年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县上下必须振奋精神,全面加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工业超常规发展,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依托园区、扶优助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

  举全县之力加快园区建设。继续组织园区建设大会战,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扩区2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企业。全年新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制定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力争把功能区做专、做特、做精、做优。

  以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产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以江淮安驰为龙头,加快整车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10万辆微车、华威公司年产5500台挂车及专用车、行地专用车和金峰财富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设。以雨润宏健、东升食品为骨干,加快建设肉制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支持雨润宏健公司市场扩张、东升公司由畜禽屠宰向肉食加工转型。以全森木业、金冠面粉、占元面粉、恒瑞面粉为支撑,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招商、内部挖潜、增资扩股、财政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生产,壮大企业规模,走品牌发展之路。

  (二)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抓谋划、促招商,抓前期、促开工,抓投产、促效益,以大项目、大投入,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年完成招商引资75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

  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一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做好“引凤返巢”的文章。鼓励和引导蒙城籍在外创业、务工有成的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三是做好“创新招商模式”文章。整合招商引资资源,以企业、产业、园区为招商主体,抓好专题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以商引商。以工业招商为重点,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环保型工业。四是做好“招大引强选优”文章。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着力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好项目。五是做好“亲商安商”文章。进一步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以投资条件最好、投资环境最优、投资成本最低的优势,吸引八方投资者。

  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全速推进列入省“861”和市“125”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赵集煤矿、中原箱包、国能生物质发电、蚌埠雪茄烟生产、新顺化纤制品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落户蒙城、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投向蒙城。三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四是围绕“十二五”规划,按照质量高、数量多、体量大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全年力争项目库容达到400亿元。

  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部门跟踪服务制和一线工作法,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抓到底。建立完善项目联合审批、联合图审、联合收费、联合验收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三)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住国家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农业提升“2345”工程,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全面开展“百万亩吨粮田”和“小麦千斤县”创建活动,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建设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实现粮食总产145万吨。加快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生产步伐,建设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新增甘蓝、食用菌、黄心大白菜等设施蔬菜1万亩。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继续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全年新增规模养殖场(户)2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优秀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升级。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争取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8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支持土地流转业主发展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00家。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力争每村培养3名以上农民创业带头人。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减灾防灾为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做好中小河流、洼地治理和立仓三圩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旱涝保收田3万亩。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9.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扩大造林面积,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成片造林1万亩,新增花卉育苗基地1000亩,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的突破。

  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新城区、发展中心集镇、加强城乡管理的思路,县财政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十大城乡重点工程,掀起新一轮城乡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民本理念改造老城区。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为重点,改造体育路、鲲鹏路、齐山中路、宝塔西路,抓好小街巷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及沟塘疏浚、护坡、污水截流工程,配套建设城区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启动两闸岛拆迁工程,建设生态公园,逐步建设涡河滨水生态休闲带。加快涡河三桥建设,改善城区通行条件。稳妥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老城区人居坏境。

  以精品理念建设新区。坚持“社会事业的聚集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区、配套完善的居住区”的发展定位,抓好城南新区公共服务、教育医疗、行政办公建设。启动新区二期征地拆迁工作,新征土地5000亩。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新建道路11条21公里,抓好绿化、亮化配套工程。继续推进新区沟塘水系改造,实施城区沟塘综合治理和城南新区引水、补水工程建设,打造碧水蓝天的新城区。抓好庄周安置小区三期、六里安置小区二期和十里安置小区建设,妥善安置被拆迁群众。全面启动新区城市综合体、市民文体休闲公园、中心水体公园,以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民营医院、民办老年公寓建设。

  以统筹理念发展镇村。以新农村规划为引领,坚持资金继续向镇村倾斜、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努力改善农村集镇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加快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撤并自然村、消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的特色中心集镇。继续实施县乡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县乡道路建设72公里、通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286座。稳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高标准抓好坛城、小涧10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和乐土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积极争取城乡挂钩置换周转指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5000亩。

  以创新理念管理城乡。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行为,强力整治城区乱停乱放、乱设乱摆等“十乱”行为。全面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突出抓好集镇省道及县乡主干道两侧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镇村治安辅助力量,扩大农村视频监控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平安和谐、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

  (五)加快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以增加供给、吸纳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新型商贸业,抓好大型连锁经营,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重点建设购物休闲广场、仓储卖场和特色街区,积极引进名品名店和连锁企业,大力发展中介、创意、电子商务、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扩大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范围,新增农家店、连锁超市200个。大力推进“三下乡、两换新”等工程,扩大政策覆盖面,服务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加快皖北汽配城、建材家居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农资、农机、鲜活农副产品市场。强化食品、药品等消费品质量安全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物价管理,保持市场价格整体稳定。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国有土地储备运作力度,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线,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年建设房地产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1075套,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蒙城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庄子故里”旅游品牌。启动九鼎灵山寺佛教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加快许疃、板桥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大漆园古城旅游区整治,启动国家“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积极融入皖北旅游经济圈,大力推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入驻蒙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步伐,支持徽商银行蒙城支行建设,争取淮南通商银行在蒙城成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保险、租赁、典当、担保等行业。定期组织银企、银政对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

(六)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在建设“和谐蒙城”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工程。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落实资金保障,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足额安排补助资金,提高参保、参合比例。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抚老济困机制,让困难家庭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建立完善村(居)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民组长补贴机制,逐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参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补助项目。

  下大力气抓好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基层信访工作达标升级活动,抓好乡镇信访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健全领导包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落实中心户长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切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兵役宣传,推动双拥共建。

  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狠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建立数字化广播输出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打造劳务品牌,年培训学员4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减排目标。继续加强科技、统计、气象、人防、地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人事、残疾人、外事侨务、工商联、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淡定哥 发表于 2016-9-16 10:57:31

二、坚持以农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要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陆港、明康汇、三禾、冠龙4个大型农业项目的竞争力,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平东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汕尾市乃至粤东地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辐射作用。大力推进陆港千亩“花花世界”农业观光园建设,通过继续规划、种植不同季节的花卉,配套各种齐全的观光设施,力促该项目成为广东省内著名的农业观光项目。要规划设计好明康汇农业基地的农业科普中心,充分发挥明康汇农业基地领先潮流的农业科学技术、全球高端农产品品种、高标准的设施、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优势,积极向社会、学校推广农业科普,吸收更多的人群涌向平东,使平东镇成为汕尾市农业科普的重点基地。要进一步抓好冠龙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为冠龙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在为海亮、三禾、陆港、冠龙等四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扩大巩固、保驾护航的同时,鼓励上述基地加大与周边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合作力度,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农户按照基地的生产规范和要求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融入各大农业基地的销售网络,提高平东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继续引导和吸收其他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到我镇安家落户,开展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争取到2020年,我镇拥有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镇。
——要推进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化。我镇在稳定粮食产量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围绕市场需求,还要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发展壮大生姜、花生、芝麻、瓜类、茶叶等特色农业,通过引导群众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要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推进和完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的服务站建设,扩大宣传推介,发展“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提升平东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谋划农田水利新项目,积极组织项目上报立项,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继续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全镇的农田水利设施;同时,积极做好河道“三清”工作,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清障、清违、清淤“三清”工程,对全镇河道进行分期整治,提升河道防洪抗灾能力,优化水源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坚持规划先行,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休闲观光产业
我镇要利用我镇位于珠三角与潮汕经济圈之间,通过潮惠高速公路、省道335线、县道黄平公路、城平公路等交通网络进行连接,交通十分便利的区位优势条件,充分挖掘 “九龙峒”革命根据地旧址,山下钟敬文出生地,南门“吊涧”古代水利旧址,谷兜大茂楼近代建筑,平东凤翔观绿色生态茶园、大塘谷塘李花园、陆港油菜花观赏园及公平水库、南门水库、平龙水库等人文、自然旅游资源,通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突出“红蓝古绿”主题,打造独具平东特色旅游品牌。下来,重点要整合双墩5村连片新农村建设项目、陆港千亩花田项目、海亮名优果蔬采摘项目、平东千亩樱花项目、千亩李花项目等镇内资源,打造平东生态农业公园。通过规划建设,争取至2020年,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可直接带动我镇农业收入每年增加6000万元,旅游收入增加1亿元,着力将我镇打造成全省农业观光示范镇、度假休闲镇。
四、坚持建管并重,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建设步伐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围绕省、市、县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十三五”期间的规划,加大力度、抓紧抓好,扎扎实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扩容提质和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这三大基础建设,为我镇振兴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一是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快双墩至陆丰西南跨境公路各项手续的申报和招投标,确保今年开工建设;要积极向上申报S335线至九龙路路道改造,争取“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要全力以赴协助潮惠高速公路平东段建设,确保2016年底实现全线通车;要切实做好兴汕高速公路平东段征地拆迁工作各项准备工作;要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尽早上马城平公路公平灌渠桥建设,全力推动城平公路扫尾工程建设;要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在全面完成全镇自然村道硬底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自然村道拓宽改造升级进程。二是要加快城镇扩容提质。要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化的要求,加强对海陆公路、黄平公路及城平公路三大地方骨干道路进行建设,并由专业公司进行养护管理,下来,重点要抓好海陆公路平东段路灯亮化工程和风景树绿化工程、海陆公路违建清拆和美化绿化工程。同时,启动镇区烈士陵园广场续建工程及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不断优化镇区的宜居宜业环境。三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加强对全镇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打造平东新农村建设升级版。重点对双墩村委5个村民小组进行连片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新的示范点,全力推动全镇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此外,要加快推进220kv变电站项目的上马建设,同步推进全镇教育、卫生、文化和电信等其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一是持续开展城乡“脏乱差”环境整治。要不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加大环卫设施和人员投入,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形成长效性、常态化的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整治管理机制,严格控制镇区内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摆摊等行为,营造整洁宜人的城乡环境。二是持续开展生态治理和保护。要巩固公平水库库区水源地的环境污染整治成果,开展以双墩4个村、大塘村等村为试点的公平水库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截污净化,继续整治、打击库区范围内一切污染作业;大力实施桉树三年改种行动计划,争取省林业专项资金改种生态景观林。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加强防火护林工作,保护好青山绿水良好生态。
五、坚持突出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推进和谐平安平东建设。稳定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干事创业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按照市委确保“七个不发生”要求,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继续推进平安平东建设。一是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要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层级管理、辖区责任、领导包案等制度,坚持做到关口前移,深入排查,查早查全,特别是强化了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苗头的事项和相关人员的排查化解,确保各类矛盾都能及时了解和及时调处,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要继续抓好禁毒缉枪工作,坚持禁毒工作“经常念、脑常醒、脚常走、剑常亮”,坚决守住“拒制毒于县门之外”、“绝不成为毒品交易集散地”和“绝不成为聚众吸毒之场所”的“三条红线”,落实好禁毒缉枪排查管控常态化管理机制, 持之以恒地强力打击涉毒行为,坚决拒毒品于镇门之外。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要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建立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完善各类事故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水利设施、建设工地、森林防火和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教育“创强”、“创均”的成效,加大投入,完善中小学的规范化建设,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抓好全镇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镇文化广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创建卫生强镇,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义诊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要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委的精准扶贫政策,借助省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等帮扶单位的力量,积极谋划、认真实施好大塘、新平2个贫困村和7个非贫困村分散贫困户的扶贫工作,确保早日实现脱贫,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要按照最新的政策要求,切实抓好计生及殡改工作常态化管理,提供计生优质服务,倡导殡改新风。要以双墩、新东等村为示范点,实施好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项目,继续推进全镇其他移民新村建设美丽家园。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拓宽和提高群众参保覆盖面及参保率。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利用妇联、团委、社工等社团力量,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积极开展救济、救助、优抚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全面推动统计、审计、武装、老龄、残联、档案修志、妇女儿童、工会青年等各项事业协调同步发展。
代表们、同志们,未来五年,镇党委的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十分清晰。我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肩负起人民赋予了我们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地领导下,万众一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平东而努力奋斗!

1147062101 发表于 2020-2-15 18:15:55

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狠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建立数字化广播输出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打造劳务品牌,年培训学员4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减排目标。继续加强科技、统计、气象、人防、地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人事、残疾人、外事侨务、工商联、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hr13474772847 发表于 2019-3-12 14:37:02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工程。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落实资金保障,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足额安排补助资金,提高参保、参合比例。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抚老济困机制,让困难家庭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建立完善村(居)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民组长补贴机制,逐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参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补助项目。

笑品苦茶 发表于 2022-1-15 11:02:03

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细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建设让人民拥护的政府。

  建设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流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切实落实“一站式”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

理科生 发表于 2021-9-2 21:45:01

建设治政从严、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端正人格品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为政清廉的公仆形象,努力建设让人民放心的政府。

绝情坑主 发表于 2021-8-28 22:22:50

各位代表,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们正在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中共蒙城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的新蒙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城南新区“三横七纵”道排工程:指2010年县政府投资2.2亿元启动建设的22公里道路网及给排水工程,共有“三横七纵”10条道路,即政通路、永兴路、仁和路、嵇康路、逍遥路、庄子大道、刘海路、尉迟大道、东四环、王冠路,近期可全面投入使用。

zx123456 发表于 2022-3-14 09:15:50

。继续巩固提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打造劳务品牌,年培训学员4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

上官石龙 发表于 2015-10-29 10:57:06

建设心系群众、情系基层的服务政府。坚持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亲民、为民、爱民之风,在群众最盼望的地方安民心,在群众最急迫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细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建设让人民拥护的政府。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09:53

<p><font face="Verdana">各位代表: <br/>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十一五”是我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发展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实干攻坚,集中突破,全力实施五个“611”工作计划,“十一五”发展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项目、促发展,县域经济在应对挑战中实现了新跨越。五年累计实施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92个,完成投资122亿元,分别较“十五”期间增长了3.1倍和1.6倍;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73.7亿元,增长了4.5倍。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止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人均达到39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了4倍;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大关,增长了2.6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增长了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亿元,增长了1倍多。在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中,我县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全省69个县(市)的第9位上升到第4位,跻身全国2001个县(市)第880位。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人民满意城市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96项。</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建基地、调结构,产业开发在转型升级中迈出了新步伐。五年累计实施工业能源项目69个,完成投资67.7亿元,以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全面起步,建成了一批骨干矿井和大型选煤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迈出了优势资源转化增值的重大一步。华亭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园区。陶瓷电瓷、建材冶金、装备制造等非煤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1.5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抓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核桃、药材、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9.9万亩、6.5万亩和5.5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6.1万头,“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地理商标成功注册,建成了全国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县,农民人均从产业中增收1700元,农业短腿局面得到扭转。举办了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华亭”等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了华亭旅游的知名度。莲花台、玄峰山、米家沟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3A级旅游景点3处、星级宾馆4个,旅游辅助要素日臻完善。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3∶78.8∶12.9。</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搞建设、强基础,城乡面貌在统筹推进中呈现出新变化。五年累计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57个,完成投资24.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9%。全力支持天平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等级公路、通乡油路和通村水泥硬化路,形成了“七纵六横十四个出口”的交通路网框架,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5%的村通水泥硬化路和城乡客运站点全覆盖。完成了一批电源保障供给、城乡电网提升改造、移动通讯基站建设工程,用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通讯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实施重点水库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市水源地开发保护、城乡安全饮水工程,保障了重大项目的用水需求,提升了广大群众的饮水质量,建成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自来水化县。加快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采空塌陷区恢复治理、治河增地等项目,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连续五年实施县城扩建,深入推进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一城七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县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化水平达到42%,较“十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新村建设、旧村改造覆盖面达到68%。</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环境在和谐发展中得到了新改善。着力解决城乡群众就业、上学、就医、住房、社保等困难问题,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县政府承诺办理的50件惠民实事全部落实。五年累计办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15件。培训农民6.17万人(次),年均输转3.1万人(次)、创收9.9亿元。五年共招考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505人,帮助1686名下岗失业人员和298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普九”债务化解消零,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职教中心晋升“国重”,高考年均上线85.3%。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开展了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了数字电视平移转换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口计生“国优县”成果高标准巩固,村民自治工作在全国交流经验。建成了县福利院和一批标准化乡镇敬老院,实现了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和五保户全供养目标。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面由“十五”末的28.7%下降到12.3%。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采空塌陷区治理、移民搬迁等工程顺利实施。电脑宽带、家用轿车等享受性消费进入更多百姓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60元和3711元,分别增长130%和80%。</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改革、建机制,保障能力在创新实践中有了新提高。以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编制完成了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和7个子规划,出台了6个方面的经济社会管理考核办法、9个方面的政策性意见。坚持每年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建立了整合项目资金办大事、城乡结对共建新农村、季度督查打分排名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制度,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7250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确权55.29万亩,确权到户率达到100%。“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行,乡镇卫生院、畜牧兽医站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供给。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29个,成功处置了“5·12”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发展示范县建设、创先争优、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统计、审计、档案、侨务、气象、民族宗教、公安消防、防震减灾、爱国卫生、县志年鉴、人民防空、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较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齐发展、保障民生促和谐、创新机制抓班子的总体要求,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抢抓中央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战略部署,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了历年来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良好态势。全年争取上级投资2.2亿元,实施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0个,完成投资46.78亿元,同比增长48.9%。十大过亿元项目、十大上千万元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组团参加了“兰洽会”、“西洽会”等商贸盛会,衔接落实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1项,完成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长9.8%。</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二)大力延伸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建成试产。难采煤地下导控气化煤气发电项目建成发电。煤矸石制砖、安源公司工艺玻璃生产线、豫华公司二期扩建、兰煤公司矿用机械加工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华亭项目区规划完成初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至年底,全县生产原煤1540万吨,发电量14.3亿度,同比增长12%和1.3%。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利税20.1亿元、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2.5%、66.1%和113%,单位GDP能耗下降2.9%。</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三)强化示范带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列支财政支农资金4590万元,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亿元,全力建设“一城七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32个新农村示范点、7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建成,新建、改造农宅2230户。“一园三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快速推进,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新建日光温室17座、蔬菜小拱棚6140座,示范园面积达到1.2万亩。新建千头养殖小区3个、百头养殖场7个,新植核桃1.39万亩、药材6.5万亩、蔬菜5.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07万吨。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口粮田建设、河堤治理、户用沼气、卫生改厕等工程深入实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四)坚持建管并重,发展层次进一步提高。持续开展“三城联创”,国家园林县城正式命名。编制了西城区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城市交通、集中供热、绿地系统3个专项规划,完成了7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0个村庄建设规划。列支城镇化建设资金8943万元,拉动社会投资7.65亿元,实施路网拓建、污水处理、供热扩容、绿化亮化等工程20多项,华亭影剧院竣工投用,13条街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建成,西大街延伸、雷神山生态园续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廉租房649套,改造危旧房1650户。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安口、策底、马峡等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平华路沿线、小庄桥头等出入口形象有了明显改善。</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举办了全国知名摄影师走进华亭大型采风活动暨华亭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参加了“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等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开发瓷雕画、《多彩华亭》等旅游纪念品8种,华亭旅游的对外影响力逐步提升。《华亭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玄峰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初审。玄峰山景区开发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双凤山公园创建3A级景区通过省级验收。新建“农家乐”25户,黎明川现代农业、石堡子工业旅游观光带形成规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32%。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新增个体私营经济实体805户,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311万元。</font></p>
<p><font face="Verdana">(六)改善民生条件,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华亭一中、县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16个民生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市评估验收,高考三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顺利推进。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别控制在9.74‰和4.16‰以内。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建成投用。粮食直补、救灾救济、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为205名自主创业人员和1491名城乡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78.2万元。为22682名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64万元。为6个贫困乡镇新建了职工宿办楼。妥善处置“7·24”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紧急搬迁危险区群众1597人,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和生产自救,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各位代表,华亭五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这些都凝结了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优化思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统筹城乡、推动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园区带动、壮大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鼎立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及全体组成人员,向在各自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长期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领导,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在我县创业发展的县内外投资者、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各位代表,客观总结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煤炭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特色产业链条延伸不快,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紧迫而艰巨。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公共设施共享率不高,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仍很繁重。三是采空塌陷问题突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刚性约束不断增强。转型期社会各类矛盾集中凸显,各方面利益诉求明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建设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四是个别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发展理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战略重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十二五”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发展转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从发展规律看,全县以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为标志,整体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二产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工业内部结构会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将大幅提升,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兴起,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将会形成,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从发展机遇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各部委陆续出台了一批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条件改善、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布局,为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把平凉确定为“两翼齐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支持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华亭项目区建设。从2011年起推行财政“省管县”体制,为我们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特别是平天、平宝、灵华、泾华高速公路和天平、宝中铁路二线等重大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实施,有利于我们加强对外合作、实现跨越发展。从发展基础看,近年来全县相继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企业,在特色产业培育、统筹城乡发展、民生改善保障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好机制、好办法,各级各部门创建了许多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强县富民为主线,全面加快“一城五区”建设步伐,全力组织实施五个“711”工作计划,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努力把华亭建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font></p>
<p><font face="Verdana">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打造甘肃第一县,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和全国“五百强”行列。预期主要指标是:GDP年均增长20%,达到1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达到150 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达到1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1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达到2.5万元和7460元;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2%。</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战略布局是:着眼于进一步发挥华亭在全市、全省及西兰银经济圈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区域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坚持统筹安排、梯次跟进、重点突破、综合开发的原则,以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构建“一城五区”新格局。一是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以县城为中心,提升安口、策底、马峡等重点小城镇建设水平,构建集居住、商贸、休闲、旅游为一体,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城镇新体系,形成最具活力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二是建设特色鲜明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县城为中心,以10个乡镇和工业园区为支撑,以转型突破、中心辐射、城镇带动、扶贫攻坚为基本模式,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城镇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扩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民传播,加快产业集约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具有华亭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三是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按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储备和衔接争取,引进大企业,催生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向华亭有效聚集,推进煤电化产业延伸组合,提升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建成全省一流、西北重要和全国有影响的绿色能源工业基地。四是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以“一园三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努力把华亭建设成为汭河上游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区和草畜、核桃、药材、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区。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由分散基地建设向片带开发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增值转变,努力把华亭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五是建设独具魅力的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以关山原始森林为依托,以景区开发、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介为重点,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深入挖掘陇山文化、先秦文化、煤陶文化,将莲花台景区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避暑、商务会展为一体的休闲避暑胜地。六是建设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经济区。依托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改造提升生活型服务业,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会计审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物流企业,完善市场体系,着力打造陕甘宁交汇处重要的物流交通枢纽。</font></p>
<p><font face="Verdana">工作重点是:</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发展能力。坚持每年论证实施10个过亿元项目和10大上千万元工程。着力破除瓶颈制约,构建功能配套、高效安全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完成天平铁路华亭段建设任务,全力支持宝中铁路二线和平天、宝平等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城乡公路等级,形成贯通东西、连接南北、辐射城乡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实施配电联网工程,建成330千伏华亭变电站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8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河堤治理、供排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新建后河、红旗水库,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完成西华河流域、武村铺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不断增强供水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园区集聚、板块突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加快实施标准化矿井建设工程,建成2个百万吨洗煤厂,论证实施华亭工业园区180万吨煤制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项目,形成原煤—型煤—洗精煤—煤化工产业链。实施西华、策底2个200万千瓦火力发电工程,开发工业余热发电项目,扩大发电装机容量。推动陶瓷、电瓷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矿用机械制造、节能灯具等非煤产业。全力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以华亭工业园区为龙头,以石堡子高新技术产业园、东华煤炭产业园、西华电力产业园、策底建材产业园、安口陶瓷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工业化发展新格局,引导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到201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1800万吨左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扶贫开发攻坚、农民素质提升、生态家园建设、民生保障改善、强农惠农支农“六大助农增收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按照“四大产业齐发展、适宜区内全覆盖”的思路,加快建设“一园三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大关山林缘区、少数民族地区连片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推动贫困乡村繁荣共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落实帮扶共建措施,建设生态优美家园。到2015年,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实现全覆盖。</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四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三宜城市。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统筹推进,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着力构建联动发展、和谐融合、文明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依托县城总体规划和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市供水、电力、通讯等10个专项规划及安口、策底、马峡、工业园区4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发展的互促共进。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皇甫路、南环路等“四纵四横”街路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雷神山、仙姑山生态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推进城市交通、燃气网络、集中供热、绿化生态等系统建设。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小城镇和公路沿线中心村梯度转移,突出抓好安口、策底、马峡3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带动其它小城镇快速发展。到2015年,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全县基本消除土坯房,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以关山原始森林为依托,加快莲花台、玄峰山等景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着力发展以煤陶文化、军工主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以县城休闲旅游为核心、以省道304线为轴线、以西部关山生态旅游和东部绿色工业旅游为两翼的“一心一轴两翼”旅游空间结构。深度开发工艺陶瓷、活性炭、剪纸、核桃、药材等特色旅游纪念品,形成内涵丰富、层次多元的旅游产品集群,扩大华亭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加强县城特色商业街、综合超市、配送中心、乡村连锁农家店等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6%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六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民生。坚持每年措办十件惠民实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及校安工程,深化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事业,争取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继续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普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七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优美华亭。深入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加大重点流域治理力度,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从严控制煤炭、煤化工、陶瓷等高耗能企业污染物排放,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有效降低农牧业污染。建设工业园区、安口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县城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积极推广煤矸石制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快发展沼气、太阳能灶等新型能源,建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培育5个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大力推进建筑、交通运输、照明系统、商业民用、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推广先进节能设备,倡导适度、合理、节约的消费行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font></p>
<p><font face="Verdana">八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合理的部门职责体系与机构职位配置,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完善绩效评估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政务公开、行政问责、行政赔偿等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直接投资和财税补贴投入,提高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加大社会资金调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扎实推进农村户籍、土地经营、集体林权、金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优化结构促转型、统筹城乡快发展、创先争优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一城五区”建设,全力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一个“711”工作计划,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开门红。预期目标是:GDP增长20%,达到57.6亿元;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4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 %,达到1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6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11.2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达到172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4268元;单位GDP能耗降低2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出生率控制在6‰和11‰以内。主要任务是:</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以统筹城乡为主线,集中突破,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完成黄庄煤矿、华信煤业公司、华星煤业公司等矿井建设任务。加快实施20万吨聚丙烯、电熔锆刚玉等项目,全力做好华亭电厂二期扩建及烯烃、醋酸等项目前期工作,壮大煤电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工业“三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豫华公司余热利用、成秭公司窑具改造等节能技改工程。修编华亭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东华、西华、安口、策底4个产业园发展规划,争创全省高新技术示范区,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优势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不断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城乡聚集带动能力。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实施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93项,完成投资42.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5亿元以上。加快天平铁路、33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平天、宝平、泾华高速公路、宝中铁路二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环城公路新建、华石公路二级改建、农村联网路水泥硬化工程。协调发展输配电网,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布局。加强光缆传输网络建设,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实施城市供热及污水管网改造、皇甫山山洪灾害治理、县城街路补油等项目,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实现土地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完善城乡服务功能。</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三是强化园区带动,加快统筹城乡建设步伐。按照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5%列支支农资金,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省道304线、平华路沿线新农村示范带。持续推进“一园三区”建设,建成千头养殖小区3个、百头养殖小区9个,青贮饲草16万吨,牛饲养量达到16.54万头;新植核桃2万亩、药材7.7万亩;新建日光温室20座、大小拱棚2200座,种植蔬菜6万亩,建成茂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气调库、宏源公司肉牛屠宰分割及熟食品加工生产线,大力推广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良种小麦等实用技术,确保粮食安全。新建、改造农宅2000户。实施道路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沼气、村社道路硬化、河堤治理、偏远山区群众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荒山造林1.4万亩、面山绿化2000亩,建成一批生态示范乡镇、示范村。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输转农民工3万人(次)以上,创收2亿元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四是狠抓改造提升,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编制燃气、排水、综合防灾等城市专项规划,完成安口、策底小城镇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组织实施县城扩建“338”工程,完成西大街延伸、汭北路拓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雷神山生态园续建任务,建成上关路、神峪路和仪州大道、南大街街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西大街、北大街沿线城中村改造和城区燃气管网、供热提升扩容、皇甫山生态治理等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依托数字城管监控平台,加大城市执法检查力度,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加快安口、策底、马峡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43.6%。</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五是开发优势资源,促进旅游三产发展壮大。编制完成《华亭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关山旅游经济区(华亭片)建设性详细规划》。组建莲花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莲花台及玄峰山景区建设、旅游工艺品开发项目,完善盘龙寺森林浴场、钓鱼场等景点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黎明川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特色工业旅游观光带,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促进全县旅游业持续升温。深入开展“争A创星”活动,努力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亿元以上。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增长10%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六是繁荣社会事业,提高民计民生保障水平。实施华亭一中迁建和华亭二中、三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县医院迁建主体工程和中心卫生院附属设施、村级标准化卫生所等公共卫生项目,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多媒体信息卫星数据广播、农村无线广播安装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确保全国科技进步县、科普示范县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创建全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完成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建成安口标准化敬老院,全面落实新农保、新农合、城乡低保、临时救济、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力保障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七是深化专项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维稳力量联动、平安建设动态管理、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机制,实施公安业务用房、基层司法所、标准化综治室等建设项目,健全打击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提高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维护安全生产稳定形势。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百案评查”活动,妥善处置信访案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font></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10:06

<p><font face="Verdana">(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全力建设十大项目</font></p>
<p><font face="Verdana">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包抓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责任制,全力实施十大过亿元项目。一是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中煦公司年产20万吨聚丙烯项目;二是实施总投资3.8亿元的黄庄煤矿、华信煤业公司、华星煤业公司矿井建设项目;三是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电熔锆刚玉项目;四是实施总投资3.2亿元的工业园区330千伏变电站项目;五是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环城路新建、华石路改建项目;六是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华亭一中迁建项目;七是实施总投资1.4亿元的县医院迁建项目;八是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西大街沿线城中村改造项目;九是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华煤安全指挥中心续建项目;十是实施总投资2.1亿元的俪景御苑、煤业集团住宅开发项目。</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想方设法,努力办成十件实事</font></p>
<p><font face="Verdana">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2011年我们将全力办成十件为民实事:一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二是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华亭二中、三中教学楼及学生公寓楼等7个教育基础设施工程,提升办学条件。三是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中心卫生院附属设施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所改造项目,着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四是建成卫星数据及无线广播覆盖工程。在10个乡镇和工业园区安装多媒体信息卫星数据广播11套,在591个自然村安装无线广播,实现卫星数据广播乡镇全覆盖,无线广播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5%。五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216套1.1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实施农村计生“两户”百户安居工程,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六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县城街路提升改造、热电联营集中供热、生活污水处理厂续建、燃气站建设等工程,整治8条背街小巷,新建4座卫生公厕。七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硬化村社道路7条32.2公里,整修田间道路150公里;实施安口水质改善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争创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县;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座,新建、改造农村户用沼气900户。八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10个省列、10个县列整村推进项目,完成6类15个财政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培训农民4000人(次),当年脱贫3000人以上。九是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村干部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各类保险社会发放率、确保率均达到100%。十是加快生态建设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治理皇甫山流域山洪灾害面积6.4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260亩,完成生态造林1.6万亩、主干道绿化50公里,治理河堤13.88公里,治理塌陷面积3.8平方公里,搬迁安置群众656户。</font></p>
<p><font face="Verdana">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font></p>
<p><font face="Verdana">当前,我县正处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增强素质,真正把华亭18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转化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努力建设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阳光政府。 </font></p>
<p><font face="Verdana">坚持科学理政,加快建设民主政府。坚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听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重大决策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对办理不力、贻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font></p>
<p><font face="Verdana">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县政府班子及全体组成人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集体讨论制定、备案审查、登记公布、情况通报、监督检查、定期清理等制度,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确定执法权限,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font></p>
<p><font face="Verdana">坚持为民执政,加快建设服务政府。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执政之本、工作之要,增强服务意识,多办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到工作向基层倾斜、情况在基层掌握、问题在基层解决、实效在基层体现。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市场主体服务,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发展环境。</font></p>
<p><font face="Verdana">坚持务实勤政,加快建设高效政府。严格落实承诺办理、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创新工作机制,简化办理程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公开、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精减、管用的原则,改进工作方式,精减会议文件,真正把精力用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上,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上。强化言必行、行必果的责任意识,健全完善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凡是认定的事,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向群众、社会承诺的事,承诺一件,兑现一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font></p>
<p><font face="Verdana">坚持廉洁从政,加快建设阳光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办事公开,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健全完善招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大力推进阳光行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重大事项报告、质询、民主评议制度,坚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反对讲排场、摆阔气、虚报浮夸、铺张浪费等行为,以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赢得全县人民的信赖和支持。</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顽强拼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全面小康华亭而努力奋斗!<br/></font></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10:40

松原市宁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font size="3" face="宋体">各位代表:<br/>&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十一五”完成情况和“十二五”发展目标<br/>&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开拓性成就。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5亿元,是2005年的3.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0.2:67.6:22.2调整为5.9:62.8:31.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5.78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7亿元,年均增长5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00元,年均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年均增长12.1%。“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回首“十一五”,硕果累累,展望“十二五”,信心倍增。“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强区富民为目标,统筹“三化”发展,实施“三动”战略,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打造实力宁江、文化宁江、生态宁江、和谐宁江,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进程。具体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2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00元,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长18.9%。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减少。民生福祉日益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2010年工作回顾<br/>&nbsp;&nbsp;&nbsp;&nbsp;&nbsp;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全区人民战胜各种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br/>&nbsp;&nbsp;&nbsp;&nbsp;&nbsp; 经济稳步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区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8%;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引进资金75.1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50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6户,实现增加值 21.6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2个,完成技改投资29亿元。雅达虹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入驻企业达到1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8.4亿元。松原港工贸集中区成功实现打包招商,3个千吨级泊位和1个超5亿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沿江旅游开发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龙华风景区、滨江休闲区成为宁江旅游新亮点。全区旅游经济总收入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67.4亿元,同比增长30%。郊区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新建大棚500栋。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同比增长9.2%,粮食总产量达到46万吨。新建牧业小区20个,牧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年造林1300公顷,绿化村屯30个。争取农发资金835万元,开发项目3个。投资1560万元,完成民乐、向阳等节水灌溉及二松石桥护岸应急度汛工程,新打机电井120眼。争取资金3280万元,补贴农机具1563台(套)。投资1.6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50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19500个,新增就业18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00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了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五项保险政策。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80%。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力度,全年发放低保金4683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救助金104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为社区干部上调了补贴。继续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泥草房 3000 户,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0处。投资4800万元,修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改建垃圾转运站20个,改造公厕11座;投资9900万元,完成江南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为玉树、舟曲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近500万元。战胜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保护了全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r/>&nbsp;&nbsp;&nbsp;&nbsp;&nbsp;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全年推广应用科技成果45项。努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00万元,新建和维修校舍36000平方米,启动了第一中学综合楼、第二中学及北师大宁江附小教学楼、临江小学科技楼等建设工程。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教师20名,并选派65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农村文化大院14个,成功举办了“中国?松原第三届伯都讷端午文化旅游节”,开展了送戏下乡、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卫生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深入开展医疗市场整顿及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参合率达到88.6%。全力破解部分街道无办公用房难题,伯都讷街道办公用房已建成使用,石化街道办公用房正在建设中。全面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认真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以内。与此同时,审计、档案、武装、国防教育、地震监测、人民防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br/>&nbsp;&nbsp;&nbsp;&nbsp;&nbsp; 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了20余起重大信访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宗教管理,依法规范了宗教活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br/>&nbsp;&nbsp;&nbsp;&nbsp;&nbsp; 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办复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开展政府绩效考核,不断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政府机关作风明显改善。顺利完成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开招录司法工作人员37名,充实了基层司法队伍。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全民法律素质明显提升。<br/>&nbsp;&nbsp;&nbsp;&nbsp;&nbsp;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区各单位同心协力、无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帮助宁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不快,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工业企业运行不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财政增收乏力,且支出加大,物价涨速过快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区政府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三、2011年工作安排<br/>&nbsp;&nbsp;&nbsp;&nbsp;&nbsp;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为实现“十二五”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达到34亿元,增长32%;区本级财政收入力争达到2.8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增长11%。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坚持加快项目建设不动摇,努力壮大经济发展基础。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质量,坚持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角度谋划项目。在开发工业项目的同时,积极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城市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推进亿元以上大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大的中小型项目,努力形成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齐头并进,大项目支撑带动,中小项目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2011年,力争引资85亿元;储备项目150个,开发建设各类项目120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过15个。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0%。<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坚持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不动摇,全面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按照建设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建设雅达虹工业集中区,重点是加强道路、给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等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促进基础设施升级;加强园区内建筑物的规划布局,提高厂房和附属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统一化程度,促进企业建设升级;加强服务企业发展意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服务质量升级;加强园区管理,加快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速度,促进管理水平升级。2011年,雅达虹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33.3%;工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增长32%。按照建设新兴小城镇的思路建设松原港工贸集中区,重点是完成已开工建设的宁江大路等续建工程,启动集中区办公楼、松港大街等新建工程,提前谋划供水、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码头货场等项目,为尽早开工建设奠定基础。按照建设优秀旅游城的目标建设沿江旅游景区,重点是完成龙华风景区服务区、菩提大路等续建工程,启动龙华森林公园、三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沿江旅游开发水平。<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坚持推动企业发展不动摇,着力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对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千方百计帮助其突破资金、市场等瓶颈制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其尽快恢复生产;对复产无望的企业,积极动员其进行转制、转产或者挂靠,盘活固定资产,提高资产收益;对建成未投产企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运营难题,促其早日投产;对生产运营较好的企业,积极鼓励其增加投入,实现满负荷生产;对一些规模较小又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注重发挥其人脉优势,开展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实现优势互补,借力发展,逐步壮大。同时,要深入挖掘企业潜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扩大总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的发展目标。2011年,全区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增长26.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总数达到96户,增加值达到29亿元,增长34.3%;实施技改项目20个,完成技改投资24.4亿元,增长20%。<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坚持发展高效农业不动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恢复总量50万吨的水平。积极发展城郊高效农业,继续抓好棚膜经济,完善民乐、向阳、胜利、林家等棚膜产业园区建设,新建大棚500栋,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天天乐谷物、民乐农工商等龙头企业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发展观光农业,大力扶持集休闲、采摘、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加快发展牧业经济,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建设牧业小区20个,牧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增长 10.6%。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0万元,完成二松水毁工程建设。新打机电井120眼,扩大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面积。继续完善重点公益林建设,加大观赏性树木种植数量,全年造林530公顷。启动全程机械化试点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贴农机具1000台(套)。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打造和推广“民乐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造血”功能,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11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5亿元,增长10%。<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五)坚持扩大消费需求不动摇,切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宁江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城区服务业和旅游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商贸业,抓住金钻广场、中东市场和东镇国际商城等较大商圈全面建设的有利契机,推动商业核心向区域周边转移,形成上档次、成规模的商贸、餐饮、娱乐业聚集区。加大对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力度,引导和鼓励原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区服务业质量。依托区内现有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构建集货物配载、购销仓储、信贷交易等为一体的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通全国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壮大旅游业,重点抓好龙华风景区、滨江休闲区、三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打造精品景点、景区,提高旅游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努力培育新型服务业,大力推广家政服务、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9.5亿元,增长32.8%;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4.6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亿元,增长20%。<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六)坚持改善民生福祉不动摇,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全年推广应用各类科技成果50项。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投资800万元,改造薄弱校8所,建成标准化学校10所。优化教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均衡、持续、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投资420万元,建设民主、文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参合率达到90%。全面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继续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6000个。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积极探索国际劳务输出,全年输出劳动力60000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城区保洁水平,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各项任务。继续做好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作,改造泥草房1500户,解决2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855万元,新建农村公路53.8公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使公共财力惠及更多群众。<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七)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不动摇,积极构建和谐宁江。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努力做好稳定工作,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正确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理顺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矛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认真负责地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合理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大力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引导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八)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推动政府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强化素质,增强发展本领。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不断用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本领。弘扬勤奋刻苦、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倡导时时在状态、人人有激情、事事争先进的进取精神,努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施政行为。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坚持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强化政务督查,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行为。坚持清正廉洁,筑牢拒腐防线。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br/>&nbsp;&nbsp;&nbsp;&nbsp;&nbsp;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上下齐心的和谐局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前进势头,倍加珍惜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为谱写宁江科学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br/></font>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13:56

乡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nbsp;
<p>各位代表:</p>
<p>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  二〇一〇年工作回顾</strong></p>
<p>  <span lang="EN-US">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年。一年来,镇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次会议和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围绕“打基础、创环境,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求和谐,强作风、争一流”的总体要求,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强力推进“五区五镇”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率先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全镇完成地方工业总产值2553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764.24万元,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580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8万元,增长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增长 %。</span></p>
<p>  一、围绕科学转型抓经济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p>
<p>  <span lang="EN-US">(一)抓支柱求规模,狠抓煤矿整合兼并重组。按市、县审批方案,我镇由年初的7个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为4个。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工作,目前已完成3对煤矿的整合兼并重组,还有1对矿井正在进行协商。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以后,我镇单个煤矿的年生产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今年来投入2530万元,加大煤矿的技改投入力度,尽管受8月份以来停产的影响,我镇今年煤炭产量还是有望突破20万吨。</span></p>
<p>  <span lang="EN-US">(二)打基础创环境,努力打造经济转型平台。加快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把工业小区的建设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来抓,今年重点做好了打鼓岭、黄花水、肖家、乐塘一带工业小区的规划以及工业土地利用调标等基础性工作,有效地提升承接产业发展承接力。狠抓污染企业的整治,按照“关闭取缔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规范保留一批”的原则,对黄花水一带工业小区13家污染企业进行强制关闭或限期转型、转产,使黄花水工业小区污染现状得到了解决,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span></p>
<p>  <span lang="EN-US">(三)调结构保增长,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按照“稳稻、扩烟、发展特色农业”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今年,全镇种植烤烟2200余亩,完成5500担,山口凤、双珠两个村新种植桉树1100余亩,全镇桉树种植达8000多亩,水稻、生猪、等其它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的产量均比去年有所增长,农业产业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大。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村支两委主要干部到宁远、桂阳等地考察金银花产业,目前,全镇各村组织发展金银花产业热情高涨。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共核实山林面积5800余亩,加大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农村经济得到逐步优化。</span></p>
<p>  二、围绕基础设施抓镇村一体,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p>
<p>  <span lang="EN-US">(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一些的问题,镇政府全力以赴,举全镇之力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行肖公路的扫尾工程,启动并完成了肖周公路镇区段的硬化及下水道工程整修、乐塘大桥的改造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楼的建设,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在今年完成了。全力维护衡武高速建设施工环境,目前,肖家镇内段路基已成型。基础设施建设是近十年来镇财政投入最大、工程数量最多,且人民群众反映最好的一年。</span></p>
<p>  <span lang="EN-US">(二)以乐塘村新区建设为示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乐塘村新区的建设,年内投入600多万元,完成村综合大楼、新区水电路讯、绿化、广场、五保之家、休闲娱乐,旧村道路、线路、自来水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乐塘村新农村建设正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推介,工作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肯定。镇内各村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肖家村完成自来水工程建设,新队村启动了环村路工程,乐岭头搬迁逐步推进,坌头村通村公路正积极筹划。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肖家、乐塘等几个村配备了保洁员和环卫生设施。</span></p>
<p>  <span lang="EN-US">(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载体,农业基础有力夯实。今年,完成白茅等村山塘清淤1000余方、渠道维修1800米,水库大坝整修23处;为改善滑洛、乐塘、乔田三个村的农田灌溉,邀请专家对打鼓岭隧道进行了勘查、评审和设计工作。</span></p>
<p>  三、围绕改善民生抓和谐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p>
<p>  <span lang="EN-US">(一)打防结合保稳定。扎实开展“大下访、大回访、大调处”、“乡镇干部下基层”等活动,调处纠纷隐患58起,化解群体性矛盾2起,化解上访问题12件,严抓违法犯罪,协助公安部门捣毁赌博场所3个,抓获涉赌人员22人;发生刑事案件5起,破5起,治安案件22起,抓涉案人员36人,刑拘16人。加强对重点敏感区域、学校的监控,投入5万余元,在镇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一年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升,民调在市里调查中排139位,比去年前进了39位,在县里调查中排第4位,比去年略有上升。</span></p>
<p>  <span lang="EN-US">(二)综合治理抓计生。继续按照“底子摸实、阵地夯实、责任落实、工作做实、队伍建实”的要求,抓好基础性工作。突出宣传教育、三查四术、依法严惩违法生育这三个工作重点,尤其是注重依法行政,对乐塘村一计生对象通过依法行政一次性征收社会抚养费10万元,社会影响效果良好。同时严抓责任落实,继续推行季度考核预否决制、党员干部联系计生对象和有奖举报制、计生第一审批权制度,做到了方式方法创新,综合治理规范,形成了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计生工作格局。今年来,共召开计生奖罚大会3次,落实三查1325例、结扎109例、上环75例、引流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近70万元,在县里连续三个季度计生考核中均位居前列,在省检中作为样榜点为县实现年初计生工作目标作出应有贡献。今年我镇计生工作有望保“一类”。</span></p>
<p>  <span lang="EN-US">(三)勤征细管促征收。加强税收源头征管,对煤矿、煤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大对砖厂、石场等小额税费的征收力度,切实维护烤烟收购市场秩序,税费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镇机关开展了“创建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镇财政在项目资金投入巨大的不利情况下,确保了工资性支出、机构正常运作和专项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村账镇代理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开展两次财务大清理活动,推进了农村公共资产资源摸底工作,农村财务资产得到了规范,民主理财氛围日渐浓烈。到11月底,全镇已完成财政税收1388.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872.6万元,地税收入413.7万元,财政收入5万元,烤烟税收97.2万元,预计到月底,在煤炭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有望完成全年1840.3万元的任务。</span></p>
<p>  <span lang="EN-US">(四)强化措施抓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安全技能大比武等形式,分批次对煤矿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6期,参培人员达600余人次,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严格安全监察和责任处罚,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860余条,并及时督促进行整改,违法生产行为处罚金额达多万元。开展专项行动3次,严厉打击非法冶炼、洗锰、乱踩滥挖露头煤等各类非法生产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非煤矿山等安全生产工作。对镇内的加油站、烟花炮竹经销店、网吧、学校等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大督察活动和消防安全整治活动,配合县人大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大检查,通过整治全镇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基本消除。今年安全生产虽然发生了一起死亡2人事故,但全镇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平稳,没有出现较大安全事故。</span></p>
<p>  <span lang="EN-US">(五)以人为本保民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家电下乡补助资金、城镇及农村低保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全面完成了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完成了5个行政村“降氟改炉”工程,1460余户得到了实惠。2010年全镇8590名农户参加了新农合,新农合参合率达,共补助 人,补助资金达 万元,口 病、狂犬病、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十分关注 势群体,对五保、低保户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28户、五保户14户,新增低保128户、五保11户,发放救济资金4.5万元,增发低保资金9610元;加大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对11户民房进行重建,资金达8.6万元;规范社会救助济,完成镇民政办和5个村规范化建设,社会救助工作更加民主。</span></p>
<p>  <span lang="EN-US">(六)统筹协调促发展。文体教育工作蓬勃发展,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拨出几万元教育经费,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学校值班、值勤等防控保卫措施;整合教育资源,肖家镇九年制学校顺利通过省合格学校验收。肖家、新队、乐塘、山口凤等村建成农家书屋,且作用发挥得较好。组织开展“三八”拔河比赛,参加县里组织的篮球赛、“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比赛,均获得第一名,广场舞蹈、军鼓演奏等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全面推进 “五五”普法、残疾人换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工会、妇联、团委、老龄、武装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也得到了全面发展。</span></p>
<p>  四、围绕干部作风抓工作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明显提升</p>
<p>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廉政、高效、务实政府。以抓镇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工作推进的督促检查为重点,以《干部作风督查通报》为主线,狠抓制度落实和正反典型。今年以来共发《干部作风督查通报》<span lang="EN-US">15期,通报表扬镇村干部46人次,批评23人次,处罚金额2350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责任落实,严格绩效考核,出台了《村级工作绩效考核》《村干部考核暂行办法》以及《镇政府工作人员考核细则》等文件,镇干部待岗1人,评定基本称职村干部6人,不称职村干部5人。对不称职的5名村干部取消了工资,免去或调出职务,对6名违反计生政策的党员正在进行立案查处,震动很大,效果明显。</span></p>
<p>  前进的历程极不寻常,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汗水和心血,也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政府,向全镇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肖家镇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p>
<p>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政府工作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偏小,多元化发展格局还未形成<span lang="EN-US">;经济转型缓慢,招商引资进展不快;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财税增收渠道单一,政府自身财政建设还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此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  二〇一一年工作安排</strong></p>
<p>  <span lang="EN-US">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 “五区五镇” 建设,实现科学率先发展的关键之年。明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融入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继续围绕建设“五区五镇”的总体目标,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坚持项目引领,坚持镇村一体,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率先发展。</span></p>
<p>  主要预期目标:全镇国内生产总值<span lang="EN-US">(GDP)增长12.8%,达到3.5亿元;财政税收增长12%,突破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18%,农业增加值增长15%,人均收入增长6%,产原煤25万吨,种植烤烟2500亩,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提升。</span></p>
<p>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p>
<p>  <span lang="EN-US">(一)突出经济发展转型,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盘活镇内民间资金,积极引导煤矿老板转型、转产,全力建设投资平台,重点抓好打鼓岭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和出台支持鼓励我镇工业小区建设的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做好小区的规划、土地征用等基础性工作,工业小区建设要实现实质性的进展。组建专门招商小分队,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力争在年内引进5家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加工型企业落户小区。加强服务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水电、融资、周边矛盾等各种困难和问题,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span></p>
<p>  <span lang="EN-US">(二)突出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抓好支柱产业的提质增效。开展创建“最安全矿区”的活动,全力以赴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和技改扩能工作,加快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深入开展深化宣传教育、安全执法、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大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煤矿的规模生产能力,实现所有煤矿达到年产9万吨目标,力争明年无安全事故发生,煤炭产量达到25万吨,做牢做实“煤炭老大”的地位。全力巩固和壮大烤烟产业,确保面积新增600亩,产量增加1500担。</span></p>
<p>  <span lang="EN-US">(三)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巩固发展科技示范片建设。广泛推广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技术,以惠农政策扶持推广山口凤、新队、山垛村等金银花种植,实现年内种植500亩,力争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着力加强绿化造林。积极引资大力开发乐塘、新队、双珠等村荒山荒岭的桉树种植,实现种植4000亩。三是要加大规模化养殖力度。以新队村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年内发展2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20户以上,辐射带动周围初具条件的农户发展鸡、猪、牛、鱼规模养殖,并在全镇建立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span></p>
<p>  <span lang="EN-US">(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镇村一体。以乐塘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镇区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加大投入,完善好镇区配套设施,做好镇区内道路美化、亮化工作,大力发展镇区第三产业,助推小城镇经济发展,建设全县最繁荣的农村建制镇镇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面貌,突出抓好通村公路、水利设施以及人居环境等农村基础建设,力争在明年完成坌头村入村公路硬化、山垛、山口凤、白茅等村人饮工程,加快农村危旧房和旧村改造,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场和村内道路硬化、美化、亮化,推动农村大社区示范点建设,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span></p>
<p>  <span lang="EN-US">(五)突出抓好改善民生工作,全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重点抓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增收节支等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工作。维稳工作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把矛盾调解在基层,确保年内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98%以上,无群访、越级访和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民调工作大幅提升。计生工作重点要继续按照“底子摸实、阵地夯实、责任落实、工作做实”的要求抓好基础性工作,突出宣传教育、落实“三查四术”和依法严惩违法生育工作重点,创新方式方法,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进位保类。财税工作重点突出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重点财源监控,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和收支平衡,实现财政税收全面完成。民生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主动关注弱势群体,扩大农村低保救助面,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救灾赈灾等工作。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再就业平台,开展农民青年培训行动,抓好农家书屋、乡镇医疗卫生设施等工程建设,加快促进社会和谐。</span></p>
<p>  <span lang="EN-US">(六)突出运转规范高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不断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能力、推进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做好“十二五”、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务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领导干部定期联厂联村联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配强村级班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力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国防、民政、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和谐发展。</span></p>
<p>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争先,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span lang="EN-US">!</span></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18:53

旬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nbsp;
<p>各位代表:</p>
<p>&nbsp;&nbsp;&nbsp;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p>
<p>&nbsp;&nbsp;&nbsp;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p>
<p>&nbsp;&nbsp;&nbsp; 过去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铸就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率领全县人民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扎实推进“五化”进程,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全县经济社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p>
<p>&nbsp;&nbsp;&nbsp;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l亿元,较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4%。工业强县战略深入推进。蜀河电站、尧柏水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启动建设,骨干企业提质增效,预计今年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36亿元,年均增长23%,并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了全县工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落实“强烟、壮畜、扩桑、优姜、兴林、稳粮”思路的成效显著,劳务经济发展迅速,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9.7%。全县固定资产投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速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其中2010年将完成16亿元,是2005年的3.92倍;财政总收入达5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倍,年均增长22%。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亿元,年均增长17%;贷款余额17亿元,年均增长8.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7.9∶32.5∶39.6调整到18.7∶41.6∶39.7。</p>
<p>&nbsp;&nbsp;&nbsp; ——财政公共投入力度加大。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公共投入。五年来,全县教育支出4.2亿元,年均增长26.44%,其中:财政拨款3.78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0.53%。卫生事业投入9901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0.19%,其中: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1500多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投入2107万元,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累计达7142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132万元。财政累计投入城镇、交通等基础建设方面资金2.9亿元。化解县乡债务4000万元,其中:解决了拖欠乡镇干部的工资1254万元,消化两政一教债务2668万元。全县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p>
<p>&nbsp;&nbsp;&nbsp;&nbsp; ——全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交通“瓶颈”逐步缓解。县内的铁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及地方公路正在全面提等升级,全县新增通路里程1200公里,新铺油路368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约1000公里,新建桥梁860延米/28座、便民桥202座,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五年来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3.8平方公里,新增街道14条2.5万延米,相继完成了县城区祝尔慷广场、商贸街改造、宋莲景观公路、县城电力网改等重点项目建设,白柳、双河、赤岩、赵湾、蜀河等集镇扩容改造积极推进,城镇化率达到25%,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修水窖6.6万口,发展沼气1.2万户,解决了7万人饮水困难;全面实现电力村村通;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17个,搬迁安置1048户4047人;完成生态移民1132户4112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果。在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平方公里,造林60万亩。</p>
<p>&nbsp;&nbsp;&nbsp;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五年新建校舍17.2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两基”巩固工作顺利通过国、省复验。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步快速发展,高中校舍面积翻了一番,高中阶段升学率达75.9%,较2005年提高48.8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人口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5%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3‰以内。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先后完成中医院搬迁、县医院住院部、疾控中心、28个乡镇卫生院和120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基本建立了疾病医治、公共防疫、突发事件应急、食品药品监管四大体系,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广电、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文化中心、体育场扩建、广播电台、棕溪和吕河无线数字电视发射中继站等基础建设,以打造“动感乡村”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科技、气象、统计、档案、残联、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p>
<p>&nbsp;&nbsp;&nbsp;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比2005年净增6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比2005年净增2144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间享受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077户21557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552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5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2005年的31967人次增加到39388人次;农村并户帮困3265人,新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户集中安置点26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开展,年参合人数达38万人;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4404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五年来共解决了8774人的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380人。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p>
<p>&nbsp;&nbsp;&nbsp;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全面完成“四五”普法规划,顺利启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平安旬阳”创建活动,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1件,政协委员提案564件,满意率均达99%以上。努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00余项;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支持群众当家作主;加速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市率先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积极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稳妥地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活动,干部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p>
<p>&nbsp;&nbsp;&nbsp;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中央出台惠民政策最多的五年,是全县人民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旬阳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政府在组织落实方面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有四条:一是高度重视创建学习型政府。通过一把手带头,经常性、制度化的学习,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提高了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理论研究。通过举办“工业强县论坛”,作出了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准确判断,制定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加快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三是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工业强县论坛”之后,又相继举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和“太极城保护与开发高峰论坛”,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发出了“兴汉水文化,创旬阳特色,建文化大县”的号召,为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统筹部署。四是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在全县上下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四实”作风,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极大地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形成了实施率先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成就和经验既是县政府努力工作的业绩,更是全县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实践创造。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旬阳发展的各界朋友、各个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p>
<p>&nbsp;&nbsp;&nbsp; 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还处在初期阶段,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名优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条件较差,抵御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引导能力弱。二是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很大。一方面,城乡的交通“瓶颈”问题依然突出,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容量小、功能不完善,缺乏产业支撑,自身发展乏力,更无力带动乡村发展。三是政府工作效能不理想。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还跟不上突破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甚至还有少数部门的个别干部吃、拿、卡、要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p>
<p>二、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p>
<p>  未来五年,是我县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多于不利。一是中、省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我县被省上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为我县的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三是随着全县境内的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和水电站、火电厂、水泥厂等重大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将会极大地改善发展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县内主导产业正在提等升级,全县突破发展的思路明晰,全民创业思进的愿望迫切,动力强劲。这些因素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不仅是十分有利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我县的工业大多集中在矿产领域,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把握主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奋力夺取更加辉煌的成就。</p>
<p>  面对新的形势,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努力加快交通、城镇和新农村三大建设,继续提升烟草、畜牧、蚕桑、黄姜四大产业质量,进一步发展壮大烟草食品、矿产加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工业集群,不断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建设进程,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力争把旬阳建成陕南强县。贯彻落实这个思路,必须更加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更加关注农民增收问题,更加关注社会稳定问题。</p>
<p>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的奋斗目标是:</p>
<p>  ——县域经济发展更快。到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由18.7∶41.6∶39.7调整为12∶47∶41,产业化有质的提高,工业化向新的阶段迈进,商贸流通业更加繁荣活跃。</p>
<p>  ——人民群众受益更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比2010年增长5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2010年增长5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五保户集中供养“五个全覆盖”。</p>
<p>  ——城乡面貌变化更大。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33%。城乡交通“瓶颈”基本消除,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境内国省干线更加通畅安全,彻底消灭县乡沙石路,基本实现通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让更多的群众走水泥路、饮安全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p>
<p>  ——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义务教育实现“双高普九”,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卫生服务覆盖全县城乡,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达到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实现村村通;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大局安定和谐。</p>
<p>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p>
<p>  (一)兴办大工业,壮大县域经济。</p>
<p>  率先突破发展,工业首当其冲。全县工业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双五”企业为骨干,以“双百”企业为龙头,以“1350”工程为抓手,全力提等升级,五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翻番目标。</p>
<p>  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一要大力推进工业入园,坚持从布局上抓调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初加工向资源地集中、深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工业“两园三线”布局建设初具雏形。二要加快行业内部整合,坚持从规模上抓调整。矿产业以10万吨锌冶炼为龙头,加速重组整合,延伸链条,形成铅、锌、铁、镁、汞锑等优势资源的成龙配套开发;生物化工行业以黄姜皂素深加工为龙头,组建黄姜企业集团,关闭100吨以下的加工企业;建材行业以尧柏水泥为龙头,按照“上大关小、扶优去劣”的原则,关闭小水泥厂和粘土制砖厂,大力扶持尾矿砖生产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三要加快技术改造,坚持从企业内部抓调整。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节能降耗标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促使传统工业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升级。</p>
<p>  培育骨干,壮大实力。一方面,要着力壮大县域支柱工业。要通过加快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项目建设,力争10万吨锌冶炼、3000吨/日磁铁采选、5万吨纳米氧化锌和400万千瓦火电厂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以及烟厂的技改和产品结构调整、黄姜加工企业的整合等,做优烟草业,做强矿产业,做大电力能源业,振兴黄姜加工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烟草工业实现产值6亿元,矿产工业实现产值50亿元,水电工业实现产值6亿元,医药化工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建材业实现产值6亿元。同时,要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2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2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5个;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50个;组建上市公司2个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镇群体工业。以“两园三线”工业规划布局范围内的乡镇为重点,力争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新上1个产值过100万元的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大乡,形成县域骨干工业率先突破、乡镇群体工业梯次补充的发展格局。</p>
<p>  改进服务,优化环境。按照严格监管与热情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县内投资环境。一要依法严格监管。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群众利益和企业财务规范管理,是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的热点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各方合法利益。企业要在自觉接受监管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要热情提供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大厅功能,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坚持推行领导挂联、部门包抓责任制,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要加强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加强银企合作的推介和协调,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三要建立企业评定投资环境机制。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政府部门的工作由服务对象来监督评判,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p>
<p>  (二)培育大产业,建好新农村。</p>
<p>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具有旬阳特色的新农村建设。</p>
<p>  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强烟、壮畜、扩桑、优姜、兴林、稳粮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一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建好基地。粮食要确保全县年总产量不低于14万吨,农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以上;烤烟产业要稳固10万亩优质烟田,力争年实现产值1.2亿元;畜牧产业突出生猪规模养殖,力争年饲养量突破100万头;蚕桑产业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年发种突破10万张;黄姜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青竹产业继续按照“巩固成果,重点突破”的思路,扎实抓好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品开发;特色林业基地达到100万亩,水产养殖、大棚蔬菜、药材、苗木等高效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5万亩魔芋基地,大力培育狮头柑、拐枣、油桐等地方知名产品。强化劳务输出,重点抓好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年稳定输出10万人左右,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二是以实施“一村一品”为重点,培育龙头。促进生产要素适度向专业大户集中,加快构建产业大户→产业大村→产业大乡(镇)→产业带发展格局,力争到2012年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50%以上。切实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以科技推广为重点,搞好服务。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抓好科技示范乡镇建设。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主导产业的服务体系。</p>
<p>  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一是结合“东桑西移”、“烟水路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丹江口上游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天保工程等项目建设,捆绑资金,集中布局,配套建设田、路、电、水、沼、窖、渠、塘等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加快人工增雨、防雹气象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病害监测及防治系统建设,并积极探索农业产业保险的新途径,提高产业抗灾能力。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调动各个方面的资金和力量,科学合理地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总量。</p>
<p>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农户。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塑造新型农民和新型农户。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新型农户是经济殷实、家园优美、文明守法的农户。要通过加强培训指导,树立典型示范,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并在城镇周边、干线公路沿线、重大项目及产业园区周围,建设5000户经济殷实、家园优美、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户。</p>
<p>  (三)抢上大项目,统筹城乡发展。</p>
<p>  项目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集镇为支撑、一般集镇为纽带、新农村为基础的一体化格局。</p>
<p>  加快城镇建设,扩大城市容量。县城区建设要围绕打造生态太极山水园林城市,科学规划两河三岸(汉江南岸、旬河两岸),南提北扩分步实施。近两年内,以“一街、两路、三桥、四场、五堤、六区”为重点,建好城关片区,并完成太极城森林公园、旬河景观带、城区及周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后三年重点向白柳扩张,以旬河为轴线,拉大城市骨架,实施白柳─城关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与库区移民、扶贫开发、旅游开发、园区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有产业支撑、有地方特色的集镇。通过五年努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承载能力,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员在城镇安居,力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以上。</p>
<p>  强化城镇管理,建设文明城镇。一是加强规划质量管理。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城区详细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以及农村村庄建设规划。严格城市建设规划审批程序,严肃查处乱批、乱占、乱建行为。二是加强城市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收储制度,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快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改革步伐,吸引各类主体参与城镇建设与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开发的城镇发展机制。三是加强城镇公共秩序管理。以创建省级“山水园林城市”和文明集镇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城镇专业市场建设,严格实施划行归市管理,切实解决城镇“脏、乱、差”问题。</p>
<p>  完善基础设施,打通城乡“瓶颈”。重点解决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供电不足等突出问题。公路交通方面,要全力争取316国道旬阳过境大桥、西康高速小河出口至甘溪的二级路连接线等项目尽快立项和开工建设,并力争三年内完成全县县乡道路的等级化硬化建设,力争在国家扶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所有通村道路水泥化。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加快重点乡镇农村汽车站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养护体制改革,达到有路必养。电力能源方面,要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白柳110KV和330KV、棕溪110KV、赤岩110KV变电站,完成吕河变电站扩能改造,全县基本形成供电充足、布局合理的电力网络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建设,要查缺补漏,提等升级,特别要解决好新时期农村看电视难的问题,尽快实现村村通。</p>
<p>  (四)促进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p>
<p>  对欠发达地区来讲,扩大开放,是增添发展活力的主要渠道。要实现全县的率先突破发展,就必须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方面有新举措,有大作为。</p>
<p>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西洽会”、“龙舟节”、“常博会”以及杨凌“农高会”等平台,开展有准备、有质量、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要认真做好项目研究和储备工作,切实拿出有吸引力的项目;要合理设置准入门槛,切实把有实力、有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客商引进来。要实行优惠政策动态管理,对有特殊贡献的客商,在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给予特殊优惠;对不守规则、不讲诚信的,中止或取消优惠。要加强项目跟踪落实,确保引进一个客商,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方发展。</p>
<p>  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能直接带动经济增长,而且对宣传旬阳、推介旬阳,让外界知晓、了解旬阳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扩大开放的特殊途径。要抢抓西康高速公路即将贯通的机遇,以太极城景观和蜀河古镇开发为重点,打造旅游品牌,培育旅游产业,促进对外开放。要以规范管理为前提,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商贸流通等与旅游业相配套的行业,充分展示旬阳的发展成果、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p>
<p>  切实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开放,不仅要请进来,而且要走出去。要通过走出去与外界交流,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推介产品,扩大影响,促进更广领域的开放。要以经济交流为主题,以地方特色产品推介为重点,主动走出去,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进行密切联系与合作,以扩大销售促生产加工、带产业发展。要根据县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组织目的明确、准备充分、规模适度的外出考察活动,在增长见识、解放思想的同时,学习和引进县外和省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理念,促进县内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p>
<p>  (五)盘活大财金,提高保障能力。</p>
<p>  针对“财力不强、金融不活”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探讨金融支持机制,着力提高财政、金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p>
<p>  广开财源。一是壮大骨干财源。通过建立完善对“双百”企业的保护、支持、监管机制,促进骨干财源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多上税收贡献份额大、时限长的项目,不断夯实稳定增收的财源基础。二是要盘活国有资产。通过依法建立合理的政府与部门、个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实施土地统征储备经营制度,盘活国有资产,开发国家资源,增加财政收入。三是要强化非税征管。以矿产业非税收入集中征管为重点,依法规范资源开发、行政罚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领域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力促非税收入每年保持一定比例增速。四是要争取上级支持。要把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资金支持和重大项目税收分成等,作为扩大财源的重要途径,加强研究,加大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争取工作,不断增强地方的可用财力。</p>
<p>  优化支出。要在严格预算管理,坚持增收节支的基础上,拿出更多的财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方面,要确保基本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兑现干部工资和津贴补贴,逐步提高村级干部待遇,试行和推广村干部养老保险,确保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确保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保证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户生活救助等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不断加大对改善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投入。通过优化支出,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干部的为民意识。</p>
<p>  激活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突破发展的保障。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金融工作至关重要,金融工作大有作为。全县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手段,研发金融产品,合理防控风险,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传统业务,不断拓展中间业务,全方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融保障。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在积极推进银企协作的同时,密切配合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增强社会各界的守信意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旬阳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p>
<p>  (六)构建大和谐,抓好公益事业。</p>
<p>  统筹办好公共事业。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完成三所高中改扩建、职中迁建和危房校舍改造等基础工程,尽快设立安康技术学院旬阳分院。坚持以“兴汉水文化、创旬阳特色、建文化大县”为目标,着力抓好文化示范县和文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不断提高全民卫生健康水平。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抢抓上级项目扶持机遇,建好村级活动室。关心支持群团工作,进一步做好物价、工商、审计、统计、科技、气象和劳动人事等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p>
<p>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保障能力。一要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搞好“零就业”家庭帮扶,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二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健全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确保各类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三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应保尽保;四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健全助学贷款新机制和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五要坚持抓好扶贫工作,新建扶贫重点村120个,实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1000户4000人;六要加快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五年内建设廉租住房1万平方米以上,经济适用房5万平方米以上;七要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使他们干有希望,退有保障。</p>
<p>  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坚持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扎实搞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实施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深入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五年努力,基本绿化汉江两岸直观坡面,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建成白柳生态工业园区、3个环境优美乡镇、26个生态文明村,实现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初期目标。</p>
<p>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及防汛防滑工作,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不断深化“三排查,三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推进“平安旬阳”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努力维护全县大局和谐稳定。</p>
<p>  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把提高公民的道德和法律素质作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推进“五五”普法工作为载体,全面加强公民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法治教育,着力提高城乡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组织修编和完善符合旬阳社情民意的《社区居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乡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干部执法监督,坚持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继续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努力营造民主、法制、公平、清明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p><br/>
<p>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p>
<p>  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着重从四个方面抓好政府自身建设。</p>
<p>  第一,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着力强化全县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力;强化干部热爱旬阳、乐于奉献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同心同德实施率先突破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干部先公后私、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三创”精神的要求,大力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思想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突破发展的过程中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挑战一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履行好职责;大力弘扬俭朴整洁、健康文明的生活作风,减少客套应酬,杜绝铺张浪费,保持整洁的仪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三要加强能力建设。要根据“扩权强县”和突破发展的新要求,健全学习制度,加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工作落实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p>
<p>  第二,围绕激发“三创”热情,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一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权限,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推行决策评价,努力实施科学、民主、理性的政府决策。二要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马上就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坚决做到失职必究,渎职必罚。同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接受组织监督。三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正确处理贯彻上级精神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关系,鼓励干部群众创造性的抓好落实;加强落实工作的绩效考核,防止流于形式的以会议落实会议。四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大奖惩兑现力度,真正建立操作性强、公认度高、富有实效的激励机制,达到一人受奖全县思齐、一人受罚全县为戒的效果,形成政令畅通的良好局面。</p>
<p>  第三,围绕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府设施建设。健全完善行政设施,是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一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府网站体系建设步伐,借助电脑、网络等载体,力争三年内形成以政府网站为中心,联通全县乡镇、部门的互联网络基础平台;用五年时间实现政府系统网上办公,行业管理部门网上审批,建立便民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二要加快党政办公楼建设。面对县政府办公大楼迫切需要排危重建的实际,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管理程序,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建设简朴、庄重、实用的党政办公楼,实行集中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三要加强政务大厅建设。正确处理程序与效率的关系,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促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增强政务大厅功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要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并联审批、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为广大群众和投资客商提供高效便捷、优质规范的服务。</p>
<p>  第四,围绕塑造清廉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公生明,廉生威。要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树立政府威望和促进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破除影响公正的各类“潜规则”。一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廉政法纪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违纪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处理了之,要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帮助。要经常性开展对干部的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要完善防腐反腐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落实述职述廉、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要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从工程招标、土地出让、行政执法、资源开发、产权交易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着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通过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树立公正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形象,真正让人民信赖政府、拥护政府。</p>
<p>四、全力冲刺今年的发展目标</p>
<p>  今年是实现本届政府既定目标的总结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五年规划的奠基年,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前三个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完成生产总值21亿元,工业总产值28.3亿元,财政总收入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但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抓超补欠任务还十分艰巨。现在距离年终仅剩两个月时间,全县上下必须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大干60天,全面完成任务。</p>
<p>  (一)力促骨干工业增产增效。要加强协调帮促,使规模以上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旬阳烟厂、青铜沟汞锑公司、旬阳亨通矿业公司、鑫源矿业公司、秀山龙水泥厂、科达锌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要满负荷生产,力争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为实现全县的年度目标多做贡献。对完成年度任务有差距的企业,要落实包抓班子,加快生产,以超补欠。对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包抓单位要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帮助解决好道路运输、电力供应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各执法部门要严格控制入企检查,让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后两个月完成工业产值8.2亿元。</p>
<p>  (二)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列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69个项目为重点,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和包抓责任,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蜀河电站、大岭电站、大地复肥公司5万吨锌焙砂副产10万吨硫酸生产线、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通村水泥路、党家坝河堤、康华园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旬阳电站、中科公司1万吨纳米氧化锌扩产等重大项目,要加快准备,加强协调,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要进一步夯实包抓责任,把任务分解到周,责任夯实到人,确保后两个月完成固定投资5亿元。</p>
<p>  (三)扎实做好秋冬农业生产。认真抓好明年10万亩烟草面积落实,继续深入推进畜牧强乡镇建设,组织群众搞好秋冬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畜、沼、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推动29个新农村示范点、74个扶贫重点村、25个特困村和10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搞好退耕还林管护,加强森林防火,确保林业资源安全。抓住农民工年底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搞好劳务能人联谊座谈,开展劳务信息、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为提高来年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打好基础。</p>
<p>  (四)狠抓财政增收节支。财税各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调整后的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切实抓好重点税源、费源监控,严格依法征税,确保5亿元收入任务只超不欠。全力抓好矿产业非税收入集中征管和烟叶税入库工作,搞好各类财政资金统收统管,积极争取上级转补资金和各类项目扶持资金及时兑现到位。狠抓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年终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奖励支出,严格控制会议、招待、购置等,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追加审批制度,千方百计确保干部职工人头工资、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各类重点支出基本满足。</p>
<p>  (五)统筹推进社会事业。人口计生工作已跨入新的一年,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四级联责制度,扎实开展“三查两清”和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做好春节前后流动人口计生监管。扎实推进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做好农村危房校舍改造,积极做好安康技术学院旬阳分院筹建工作。扎实开展秋冬季传染疾病防控,认真做好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基金征缴工作。妥善安排好秋冬困难群众生活,抓好民政救济救助,加快灾民建房进度,确保春节前灾民顺利入住新居。加快县境内316国道、102省道沿线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管理,逐步健全旅游服务体系。</p>
<p>  (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开展平安旬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水上运输、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持之以恒地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非正常上访集中整治活动,依法严处非法上访、恶意缠访,坚决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p>
<p>  在奋力冲刺年度发展目标的同时,要及早着手研究明年的工作盘子,特别是明年的重点项目。要积极适应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的新形势,加强项目的研究与衔接,特别是与省上对口部门的衔接,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重大项目挤进省、市明年的计划盘子,为实现新一轮翻番目标打好基础,赢得主动。</p>
<p>  各位代表,旬阳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突破发展,构建和谐旬阳,是本届政府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期盼。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谱写旬阳率先突破发展的壮丽篇章而努力奋斗!</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24:08

西充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nbsp;
<p align="center">政 府 工 作 报 告</p>
<p>&nbsp;</p>
<p align="center">2011年1月X日在西充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p>
<p align="center">县&nbsp; 长&nbsp;&nbsp; 韩伦红</p>
<p align="center">(征求意见稿)</p>
<p>&nbsp;</p>
<p>各位代表:</p>
<p>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开拓奋进&nbsp; 迈出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p>
<p>&nbsp;</p>
<p>2010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打造“一区三地”,推进“四个跨越”,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开展“四大行动”,开拓创新,加速赶超,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p>
<p>——放大优势,培育品牌,特色产业提档升级</p>
<p>有机农业取得突破。按照“四带四片一走廊”产业布局,大力实施“10+1”优质生猪、“20万亩麻竹”等20个农业产业项目。新建有机果蔬基地1万亩、麻竹基地1.6万亩。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小区18个、世界先进的3000头智能化种猪场1个。3万亩基地、82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成立县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功申报“充国香桃”、“西充二金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品种保护,创建“百科牛奶猪”等有机食品品牌10个。西充有机食品的国际知名度迅速攀升,富硒猪肉、丰源禽蛋、竹娃娃竹笋被上海有机博览会评为最受欢迎产品。我县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授予“低碳中国行品牌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称号,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县。</p>
<p>&nbsp;&nbsp; &nbsp;新型工业快速成长。加快建设多扶食品工业园,新增工业净用地1200亩,园区道路、河道治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来一口食品、展登服饰等16户企业入园建设,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施企业成长“双十工程”,投资5.1亿元完成绮香纱高档丝绸面料生产线、天盛万吨干笋生产线等技改项目13个。帮助和指导企业申报项目,争取工业发展资金900余万元。引进阳光担保公司、南充市商业银行和美兴小额贷款公司,协调企业融资1.5亿元。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平衡,嘉陵江钢铁等重点企业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8%。</p>
<p>特色旅游强势开篇。围绕打造“中国西部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整体招商阶段。深入实施张澜故里4A级景区创建,核心景区民居改造和风貌治理有序推进。加快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建设,建成有机农业体验基地XX亩,河道生态治理、观光大道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扎实开展“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工作,农贸市场“三化一改”顺利完成。积极参加西博会、西交会等各类商品交易活动,外贸出口总额达3046万美元,同比增长233%。</p>
<p>&nbsp;&nbsp;&nbsp; ——科学统筹,重点突破,城乡建设乘势推进</p>
<p>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多扶场镇和九龙湖片区纳入城市第七次总体规划修编。依法拆除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切实维护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开创性采用“整体招商、BT运作”模式,招引业主投资10亿元进行北部新城土地整理开发,民房拆迁工作平稳顺利,谯周大道北段、安汉大道北段和还房工程加快建设。张澜路主体工程竣工,整治城区破损道路3.8公里。安汉大道等3条特色风貌街打造和迎宾大道、环城路改造全面完成,沁湖公园如期竣工,化凤山公园改扩建工程顺利启动。</p>
<p>&nbsp;&nbsp; &nbsp;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5个中心集镇和2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项目资金XX亿元,实施常林至义兴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民居风貌改造2373户,佛归寺新村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张澜故里五村连片扶贫开发进展顺利,仁和六村连片扶贫开发全面完成,杨家桥新农村建设创造新经验。多扶统筹城乡试点成效初显,双凤、太平等重点小集镇建设稳步推进。</p>
<p>&nbsp;&nbsp; &nbsp;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广南高速路基基本建成,巴南高速建设快速推进,成德南高速征地拆迁任务提前完成。国道212线常林至义兴段路面整治基本结束,新建通乡通村公路220公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快实施,整治病险水库X座、升钟渠系X公里,改造田土X万亩,新增耕地XX亩。</p>
<p>&nbsp;&nbsp;&nbsp; 环境治理纵深推进。西充河流域治理加快实施,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大型沼气池17口,青龙湖肥水养殖取缔工作全面结束,启动16个乡镇场镇污水生态治理,湿地处理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城市10公里生态圈建设全面启动,省级绿化模范县通过验收。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融资租赁购置1000万元环卫设备,新改建垃圾中转站9个、公厕42个,垃圾池90个,城区停车、广告牌位等管理机制逐步健全,5个省级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p>
<p>&nbsp;&nbsp;&nbsp; ——改善民生,促进公平,和谐构建进程加快</p>
<p>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XX人,输出劳务19.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8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20.57万人次。新增保障性住房6万平方米,烽火新村廉租住房投入使用。安全饮水、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39%。城乡低保覆盖XX万人。成功争取电价调整,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与国网直供区同价。</p>
<p>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推广科技兴农兴工项目30个,申请专利43项。城东职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示范幼儿园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校安工程3.57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医院迁建、人民医院多扶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大力规范计生行政执法,全县政策生育率达到83.35%。完成304个行政村“村村响”和250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顺利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第八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启动。成功列为全省人防工作试点县。档案、民族宗教、气象、通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民兵预备役、老科协、老体协、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p>
<p>依法治县创造经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向县人大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结率达100%。依法治县持续深入,全力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依法打击恶意阻挠施工等行为12起,依法处置出租车集体停运等突发事件。“两所一队”顺利搬迁。“五五”普法、新一轮“省级平安县”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普法和依法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省级法治县先进单位”。</p>
<p>社会保持安全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和“积案清仓行动”,化解信访老案26件,办结上级交办件138件,重信重访率下降15个百分点。完善“三大调解”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医患调解中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0余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全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p>
<p>——抢抓机遇,合力攻坚,项目推动成效明显</p>
<p>项目争取成效显著。认真研判国省投资走向,积极抢抓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东部产业加速转移等机遇,争取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等重大项目XX个,落实资金5.36亿元。九龙潭水库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审核,纳入国家西南五省(市、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高规格、高标准完成“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储备近千亿元。</p>
<p>&nbsp;&nbsp;&nbsp; 招商引资进入新阶段。围绕有机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基础建设等重点,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瞄准广东、台湾等重点区域,扩大与港台、东南亚等地区域合作,积极组织开展项目推介活动,成功引进项目41个,到位资金22.3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蓝剑饮品、荣迪兴鞋业等亿元项目7个。招商引资实现从“争”到“选”的转变,从量到质的提升。</p>
<p>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立健全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西充富联等X个项目落地建设。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对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牌督办,绮香纱二期、光友粉丝等XX个项目竣工投产。嘉陵江钢铁仅用100天就实现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新的“西充速度”。</p>
<p>——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体制机制活力彰显</p>
<p>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稳步推进。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创新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乡镇事权,乡镇自主发展能力较大提升。完善配合有力、监管到位的规划建设管理联动机制,城乡建管秩序更加规范。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五交化公司、环美丝绸厂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p>
<p>行政管理日益规范。突出重点工作,强化过程考核,加强单位内部绩效管理,目标考核导向更加鲜明、体系更加健全。修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审计,全年审减金额1.8亿元。规范国有土地管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3亿元,追缴土地出让金6390万元。</p>
<p>政务环境明显优化。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审批项目精减到178项,在全省率先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视频监察系统。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政务公开全面加强,行政效能提速50%以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政府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有效。</p>
<p>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大发展、快发展的“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全县上下探索开拓,同心图强,开创了西充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新气象。</p>
<p>——“十一五”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1.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2.86亿元(预计),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4020万元增加到1.6亿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X倍。2010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9.12亿元和21.43亿元,年均增长24%、2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40.9:21.5:37.6调整到35.3:32.2:32.5。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果蔬、畜禽、竹业、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XX户,成功创建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肉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省蔬菜生产核心县、甜橙生产核心示范区。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两个园区面积达5000亩。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工业增加值、入库税金增加到16.5亿元和220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7%、10%,农产品加工、丝纺服装、机械制造、烟花爆竹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乡村旅游高端起步,城乡市场体系逐渐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6亿元增长到20.2亿元,年均增长12%。</p>
<p>——“十一五”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三纵三横一环”的城市骨架逐步成形,九洲春天、纪信广场等黄金商圈相继形成,“南西输水”、“两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被评为“全省十大宜居城市”。小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达32%。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多扶西山井村被誉为“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争取到广南、巴南、成德南高速公路过境,完成国道212线境内路段改造,建成通乡通村公路995公里,区域快捷通道加快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39.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2%,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p>
<p>&nbsp;&nbsp;&nbsp; ——“十一五”是社会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国家专利137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西充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两基”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张澜诞生地、文庙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XX。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扶贫解困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326元、4247元。成功创建为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安全稳定。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灾后重建任务提前完成。</p>
<p>——“十一五”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大迸发的五年。水务一体化、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顺利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结束,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建成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完成,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成立安汉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行BT、BOT等多种融资模式,开放合作机制不断创新。项目争引屡创佳绩,成功争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国省重大项目XX个,被列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成功招引亿元项目11个,实现台资企业和亿元项目招引“零”的突破。</p>
<p>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受启发。</p>
<p>——五年来,我们放眼世界谋划发展,立足优势提升定位,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突破,探索出绿色崛起新思路,开创了突围发展新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思维定势,努力放大比较优势,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p>
<p>——五年来,我们主动对接国省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争分夺秒抢信息,全力以赴争项目,招引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取了一批夯基固本的好项目,为发展奠定了基础,给未来积蓄了能量。实践证明,只有敏锐发现机遇,充分把握机遇,敞开胸怀迎接机遇,才能打开合作新局面,创造发展新优势。</p>
<p>——五年来,我们倾情改善民生,强力依法治县,不遗余力促进公平,强势弘扬新风正气,促进了发展成果共享,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才能营造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p>
<p>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县中省市单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法干警、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充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在西充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p>
<p>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支柱产业规模不大,优势产业关联度不高、支撑性不强;经济总量小,财政自给能力差,收支矛盾突出。二是项目工作有待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统筹不够,效率不高,争资引项工作进展不平衡;项目管理不严,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水平不高、投资拉动效益不显。三是发展环境仍然不优。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社会歪风邪气还未根本扭转,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信访维稳压力较大。这些问题本质上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归根到底还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p>
<p></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展望未来&nbsp; 绘就“十二五”发展新蓝图</p>
<p align="center">&nbsp;</p>
<p>“十二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中央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步入深水区,南充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我们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全国新一轮竞争发展大幕已经拉开,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抢项目、抢资源、抢市场、抢地区影响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将面临不进则退、不争则衰的空前压力。我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已成功破题,交通路网、产业载体、城市发展、资源要素等瓶颈逐步破除,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坚定信心,扬长避短,加快赶超。</p>
<p>“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打造“一区三地”,推进“四个跨越”,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经济强县。力争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000元、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14%,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X‰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52%。</p>
<p>——全面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坚持龙头示范、基地带动,实现果蔬、畜禽等优势产业组团式、规模化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纵深发展有机产业。力争到2015年,建成有机食品核心基地2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0万亩以上,有机食品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成长性最强的有机食品生产供应基地。</p>
<p>——大力培育新型工业产业集群。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为主线,积极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关联配套产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丝纺服装、机械制造、烟花爆竹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拓展到10平方公里,培育上市企业5家,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入库税金过亿元,工业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p>
<p>——高端打造中国西部乡村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现代农业、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高标准建设九龙湖、张澜故里、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等标志性景点,开发集红色文化、农业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提升西充旅游吸引力和美誉度。力争到2015年,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收入达到7亿元,成为成渝南旅游圈的重要节点。</p>
<p>——统筹建设川东北山水田园城市。以北部新城为重点,稳步拓展城市规模,塑造城市人文品质;大力实施多扶等产业重镇整体开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加快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建设,构筑连接乡镇的境内环状通道,打造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生态治理,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X%,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p>
<p>——倾情构建和谐文明新区。大力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群众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依法治县,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努力建设社会安定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新西充。</p>
<p>&nbsp;</p>
<p align="center">乘势突破&nbsp;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p>
<p>&nbsp;</p>
<p>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X亿元,增长X%;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亿元,增长X%;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16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p>
<p>一、以有机品牌为依托,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p>
<p>强化基地带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兴、谭鑫、百科等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辐射面,大力实施“3万亩蔬菜”、现代农业生猪等农业产业项目,建成以中岭、常林等乡镇为核心的XX亩优质蔬菜基地,以义兴、凤鸣、常林等乡镇为重点的2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依托绮香纱、光友、天盛、红鼎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10万亩红薯”、“20万亩麻竹”、“10万亩辣椒”等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标准粮田建设。加快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力争新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4万亩、有机畜禽10万头(只)。</p>
<p>严格质量监管。启动有机农药厂建设,建成有机肥料厂。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坚持技术专员派驻基地制度,推行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参与考核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办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发挥县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作用,完善以县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县、乡镇、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制假、售假行为打击力度,严格退出机制,确保有机产品质量。</p>
<p>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行有机产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检后贴牌、统一授权营销的“四统一”模式,加快全县统一的有机产品品牌创建。力争“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获得国家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授牌,注册有机商标3件以上。积极开展产品推介,精心组织龙头企业、协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机产品旗舰店,逐步完善全国销售网点布局。运用电子商务、经纪人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销售渠道,构建方便快捷的营销网络。</p>
<p>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新型工业集群发展</p>
<p>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快速推进多扶食品工业园三期场平工程,力争园区规模拓展到6500亩。加快物流园区及园区道路、管网铺设、河道整治等基础配套工程进度,争取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招引业主建设职工宿舍、食堂及园区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功能。完成城东职业中学建设,为园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规范入园企业管理,加强协调服务,促成来一口食品、蓝剑饮品等新招引企业早日建成投产,力争园区产值突破50亿元。</p>
<p>全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招引农产品加工及关联配套企业。引进资本、技术,改造重组中小企业,促进烟花爆竹、机械制造、丝绸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招引业主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退城入园。支持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完成15个技改创新项目,培育壮大嘉陵江钢铁、西充富联、绮香纱丝业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力争5户企业新入围统计笼子。</p>
<p>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加快杨家桥10KV专线架设和多扶食品工业园配变电工程建设,全力争取35KV凤凰山变电站动工建设,积极争取工业用气指标,确保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平衡。帮助和指导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p>
<p>三、以特色旅游为核心,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p>
<p>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启动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编制景区详规与分项规划,完成景区整体招商,实施1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水库主体工程、拆迁还房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张澜故里保护开发进度,完成景区游步道和绿化工程,推进民盟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快速实施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建设,完成观光大道、园区道路修建及土地、河道整治。加强古楼香桃基地、常林梨花园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度开发,打造乡村旅游百里示范带。</p>
<p>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结合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品牌推广,对全县旅游产品进行集中推介、密集宣传。采取联合促销等方式,主动对接周边县市区旅游产业,精心包装宣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策划举办梨花节、桃花节等特色节会,积极参加各种大型商贸旅游会展,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力争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p>
<p>发展配套服务业。顺应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趋势,突出抓好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加快五星级酒店招引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和连锁经营企业,支持建设一批精品餐饮店,提升商务服务档次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强化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城北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工程,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p>
<p>四、以北部新城为重点,推动城乡建设统筹发展</p>
<p>强化城市发展功能。推进北部新城开发,精心组织土地出让,高标准建设道路、管网、还房等基础设施,启动文博馆、体育馆、会展中心、广场等核心区建设。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和改造,完成青春大道二段、天宝西路建设。启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推进城市供排水管网等改扩建工程。结合人防工程规划新建停车场,完成汽车物流中心建设。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积极争取新增出租车运力。大力实施城市10公里生态圈建设,加快化凤山公园改扩建,完成原公安局片区等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全县乡镇场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大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分类推进多扶、义兴等产业重镇整体开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集中居住点为核心,完成26个新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沿线民房风貌整治,推进张澜故里五村连片扶贫开发,创建国省级示范新农村3个,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p>
<p>深化城乡环境治理。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持续推进“五乱”治理和“七进”活动,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治理。建立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加强房地产遗留问题清理,维护公平正义的建筑秩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西充河流域污染治理任务,全面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彻底取缔网箱、肥水养殖,推广场镇污水生态治理经验,力争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污水治理。</p>
<p>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协调配合,快速推进巴南、成德南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广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尽早启动遂巴高速、射蓬公路建设,完成莲池至太和等断头公路建设,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90公里。启动升钟二期工程建设。高标准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农田水利示范片2个。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加大病险水库、渠系整治力度,全面推进田土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p>
<p>五、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p>
<p>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强就业促进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实现再就业1900人。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成果,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85万人。确保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加强敬老院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入住率和供养服务水平。统筹抓好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200套。继续实施扶贫解困工程,结对帮扶困难群众XX户。推进农村安饮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p>
<p>统筹抓好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兴农兴工项目30个,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全面完成西充中学多扶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校点布局,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加快人民医院多扶新区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成县计生指导站迁建。启动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完成316个行政村“村村响”任务。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抓好档案、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地方志、气象、残疾人、老科协、老体协、妇女儿童等工作。</p>
<p>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面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力争创建为“省级法治模范县”。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p>
<p>六、扩大开放合作,大抓项目求发展</p>
<p>着眼未来谋划项目。立足“十二五”规划,抓住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谋划一批国省重大投资项目。挖掘产业优势,整合周边资源,瞄准链条缺失环节,研判国际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发展布局和投资走向,策划包装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招商项目。加大项目前期投入,扎实做好论证、环评、编报等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省投资笼子。</p>
<p>突出重点争引项目。全力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先行先试试点县、全省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九龙潭水库等重大项目,力争到位国省资金6亿元以上。加大非政府性资金争取力度,继续从红十字会及各类慈善机构、基金会获得更多的捐赠资金。抢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港台地区的区域合作,着力招大引强,力争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实现世界500强企业招引零的突破。</p>
<p>精细管理建设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大力实施XX个重大产业项目、XX个基础设施项目、XX个民生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强化过程、质量和资金监管,严控设计变更和新增工程量,确保项目资金规范管理、有效使用。严格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加大问责追究力度,确保建一个、好一个,以良好的建设成效争取更多的项目。</p>
<p>七、深化改革管理,激发活力促发展</p>
<p>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纵深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目标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民主测评的考核权重,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p>
<p>加强财税金融工作。用足用好扩权强县试点政策,大力争取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坚持依法治税,规范征管程序,推行“以证控税”、“以票控费”等办法,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债务管理,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提升财政管理能力。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激活民间资金,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p>
<p>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建设,整理土地X万亩,新增耕地XX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新增城镇建设用地XX亩,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依法经营土地,提高土地收益;严格用地审批,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p>
<p>八、加强自身建设,凝神聚力抓发展</p>
<p>站在全新的起点,我们肩负更大的责任和期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敢于负责的责任感,务实创新抓发展,协力同心促跨越。</p>
<p>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推进发展上再有新作为。建设西充,每个西充人责无旁贷,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应率先垂范。要胸怀大局。积极投身大局,全力支持大局,增强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家园情怀,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比工作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索取的价值观,上下一心、团结奋进。要服从大局。对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毫不动摇,在推动工作中统一思想,在推进发展中提高认识。坚决破除部门中心、利益至上的观念,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软拖硬抗。要维护大局。加强协作配合,相互理解支持,凡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无论哪个部门、何种理由,都必须坚决服从,无条件支持,力求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落实同力,真正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p>
<p>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在依法行政上再添新举措。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健全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规范行政行为。坚持按规则办事,用制度管事,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p>
<p>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在推动落实上再求新突破。效率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生产力。要提升行政效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严格落实“三项制度”,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要注重统筹安排。把握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切实做到节奏上紧锣密鼓,速度上争分夺秒。大力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把时间用在推动落实中,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要严格督查督办。完善行政效能问责追究办法,层层负责定任务,环环紧扣抓落实。加大问责力度,正在落实的促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影响落实的追责任。</p>
<p>牢固树立廉洁意识,在执政为民上再展新形象。廉洁是政府的第一形象。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开展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权力依法而行、为民而用。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毫不手软地依法惩处腐败分子。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禁铺张浪费,时时以严律己,事事以廉为先,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p>
<p>各位代表,风好正是扬帆时,乘着“十二五”的东风,西充已鸣笛起航。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26:33

天水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nbsp;
<p align="center"><b>政 府 工 作 报 告</b></p>
<p align="center"><b>(征求意见稿)</b></p>
<p><b>——</b><b>2011年 月 日在天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b></p><br/>
<p align="center"><b>天水市市长 李文卿</b></p>
<p>各位代表:<br/><br/>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同时,根据《中共天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p>
<p><b>“十一五”工作回顾</b></p>
<p>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时期,我们既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5·12”地震等重大考验,也迎来了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等难得机遇。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br/>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br/><br/>  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94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br/><br/>  创新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工业经济“一区多园”格局初步形成,园区科技孵化和产业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坚持实施“10强50户”工程和“12341”行动计划,“工业强市”迈出新步伐。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4%,年均增长10.7%。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10.8亿元增加到17.4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12户发展到18户,华天电子公司成功上市。加大工业投入,组织实施工业项目402项,完成投资136.44亿元。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开发新产品300项,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8个,我市被评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br/><br/>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 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 %。在频繁遭遇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总产达到108.82万吨,比“十五”末增加24.88万吨。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建城郊南山花牛苹果、威龙集团有机水果、渭河川道设施蔬菜、张家川和清水肉牛养殖示范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秦州大樱桃等果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果品、蔬菜种植面积和畜禽饲养量较“十五”末分别增长86.6%、63.6% 和76.4% 。旱作农业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航天育种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7家,长城果汁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48家,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p><br/>
<p>  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8%。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双百、社区等市场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市场110处,城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大像山、水帘洞和清水温泉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全面加强,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第三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444.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1.14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3.04倍和4.2倍,年均增长24%和41%,旅游综合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5%上升到13.5 %。<br/><br/>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2010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年均增长23.17%;五县财政收入全部突破1亿元。全市财政总支出120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年均递增31.99%,有力地保障了机构正常运转、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需要。坚持举办“金融活动周”,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天水,商业保险、邮政储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br/><br/>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历史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引资金,交通、能源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br/><br/>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之大、开工项目之多,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共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2024个,总投资292.3亿元。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78个,完成投资819亿元。争取扩大内需项目397个,总投资51.91亿元,完成投资30.76亿元。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287个,总投资62亿元,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教育、卫生、交通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年均增长30.7%。<br/><br/>  交通、能源、信息建设方面,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开通民航,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东西公路主干道全部实现高速化。宝天高速城区过境段、天平铁路等加快建设,一大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所有乡镇实现了通四级以上公路。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覆盖范围和用户不断扩大。<br/><br/>  城镇建设方面,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城市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先后实施了藉河和渭河风情线、伏羲城、瀛池大桥、北山治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2个,完成投资27亿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伏羲庙、胡氏民居等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遗址得到保护性维修;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五县县城面貌变化巨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3%。<br/><br/>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农村能源、安全饮水、农田基建、水利水保等建设全面加强,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42.9万亩,兴修梯田74.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55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堤防101.3公里,建成户用沼气近10万户,解决了农村78.9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br/><br/>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br/><br/>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累计流转土地17.74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确权到户面积75.51万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纳入改制的463户市属企业完成改制460户,改制面达到99.4%,32户破产重组企业共核销各类债务44亿元。商贸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粮食购销企业由86户精减到13户。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入分配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区、乡镇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p><br/>
<p>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我市被列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为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按照“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思路,我市积极主动加强与关中及陇东南地区的交流对接,初步建立了经济区长效合作机制,产业配套、经贸往来和文化旅游合作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花牛苹果节、果品博览会,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重大节会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天水,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五年来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47项,到位资金166.2亿元。对外贸易在困境中突破,进出口总额由“十五”末的4189万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2.2亿美元。<br/><br/>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br/><br/>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普九”目标全面实现,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布局调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儿童美德工程等加快实施,五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2倍。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5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创新工作连续6年名列全省第一,授权专利量突破千件大关,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2.8%提升到48.6%。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快,创作了《麦积悲歌》等一批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新建乡镇文化站74个、农家书屋127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3198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不断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由“十五”末的70%提高到95.47%。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全面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人防、地震、消防、气象、档案、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br/><br/>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认真承办好省上惠民实事的同时,从2008年起坚持每年办一批好事实事,三年累计办理实事38件,解决了一些人本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医疗救助、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认真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以内。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工作,累计输转城乡富裕劳动力31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63.4亿元。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力度,农村贫困面由22.14%下降到14.1%。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改造农村危旧房260万平方米,建设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186万平方米。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5元,“十一五”年均增长9.2%和11.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性跨越。<br/><br/>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br/><br/>  强化社会管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5·12”地震和洪涝灾害等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承担并高效完成了支援陇南、舟曲等周边地区抢险救灾重大任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依法治市进程全面推进。加强“平安天水”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坚持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市、县区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充分利用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等问政平台,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信访工作连续五年全省考核第一。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对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br/><br/>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重大决策咨询、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电子政务加快推广,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制度不断完善,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38件、政协委员提案1369件,办结率均达到100%。认真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强行风建设,公务员廉洁从政意识显著增强。</p><br/>
<p>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大力推进“1135”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了“十一五”目标的全面实现。与2009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4%,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均在控制指标以内。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我市20个专项和7个县区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建立了陇东南四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合作机制,与关中各城市签订了20多项经济、文化、旅游、科教、卫生等战略合作协议。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共争取国家和省上建设项目206项,总投资23.96亿元。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50个,累计完成投资52.95亿元。一大批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34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8亿元。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总投资7.1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已入园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达47.26亿元。承办和举办了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和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组团参加了西洽会、兰洽会、西博会等活动,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80项,总投资213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35项,到位资金52亿元,同比增长27.4%。华天电子、星火机床产业园开工建设,中材水泥、甘谷祁连山水泥、娃哈哈天水生产基地、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酒钢西部重工制管基地等一批“引大引强”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和农村工作亮点频出,“一城两园一集团”启动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全面加强,秦州区被纳入全省“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建设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麦积山景区成功跻身国家级地质公园和5A级旅游景区,玉泉观、南郭寺、伏羲庙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32.2%。加大组织协调,省上确定的14件、市上确定的12件改善民生实事全面落实。<br/><br/>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五年,是我市历史上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一五”发展成就,既为我市“十二五”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做好今后的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勇于变革、勤于实践,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br/><br/>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结出的硕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驻市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属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天水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天水籍在外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br/><br/>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外向度不高,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压力与挑战巨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水平低,新兴产业发育不足,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缓慢;城乡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资源、环境与人口压力日益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单一,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管理中仍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环境还不优,政府工作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百倍的努力,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p><br/>
<p><b>“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b></p>
<p>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但也面临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市仍将面临国际国内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把天水作为我省“东翼”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把天水建成西部重要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全省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所有这些,都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br/><br/>  按照《中共天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历史机遇,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全力实施省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和我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br/><br/>  发展目标是: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保持较前位次,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省中等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条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和全省平均增速,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之内,努力把天水打造成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年均增长12%;大口径财政收入9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br/>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统筹兼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br/><br/>  <b>一、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b><b><br/></b><br/>  加快实施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努力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br/><br/>  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政策,积极实施省、市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大区域谋划、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强化工作措施,用足用活政策,千方百计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br/><br/>  大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提升以陇海铁路和宝天、天定高速公路为轴线的横向增长极,建成陇东南发达的城市连绵带和以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建筑材料业为主的经济带,培育发展以平凉—天水—陇南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为轴线的纵向增长极,建成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带;按照“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思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合、商贸联动和文化交流,积极构建“一核、二轴、四互动”发展格局。<br/>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功能,以“一区多园”模式带动重点园区发展,努力将其建成全市对外开放新平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做大做强航天育种产业,争取升级为国家级,打造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加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物流园区,做活通道经济,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br/><br/>  <b>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b><b><br/><br/></b>  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水平。<br/><br/>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引大引强”为突破口,深入实施“10强50户”工程,全力抓好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工电器三大产业园建设,壮大提升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风力发电、太阳能成套设备、新材料等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布局建设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天水建成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和西部工业强市。<br/><br/>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增粮工程,完善地方粮食储备、流通体系,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实施好“一城两园一集团”、“西菜东调”基地、“畜牧业倍增”等工程,推动林果、畜牧、蔬菜等区域优势产业及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旱作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br/><br/>  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围绕“羲皇故里”和“陇上江南”两大品牌,完善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加强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旅游合作,强化宣传推介和行业管理,推动地域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积极打造麦积山、伏羲庙、水帘洞等百万人次景区,努力建设甘肃东部休闲度假旅游圈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br/><br/>  完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促进城市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产业,积极培育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按照“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城乡综合市场和便民市场改造建设,完善城乡现代流通网络。</p><br/>
<p>  <b>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b><b><br/><br/></b>  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论证、争取和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跨越式科学发展基础。<br/><br/>  加强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天水—平凉、天水—十堰高速公路和天水—武都铁路、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实现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通铁路,市内所有国道、省道高等级化,通乡、通村公路全部实现三、四级路面,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陇东南交通运输枢纽中心。实施华能热电联产、清水火力发电、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750千伏输变电、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农村电网完善、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努力把天水建成西电西气东输、陇东煤炭加工及西南输出重要基地。实施“数字天水”战略,积极推进通信网、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三网合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br/><br/>  完善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按照两区相向、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发展思路,开发建设八大片区和四个卫星城,拓宽市区发展空间。加强城市交通、给排水、环卫、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城中村改造,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加大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修缮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完善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目标。<br/><br/>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强<br/><br/>  乡村公路、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兴修梯田、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经济互动、社会融合,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br/><br/>  <b>四、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b><b><br/></b><br/>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br/><br/>  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和行政体制改革。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以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培育发展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和企业互保融资机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管理改革。支持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投资调控和监管体系,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制。<br/><br/>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全国及区域合作组织活动,有组织地参加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坚持办好伏羲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按照“西出、南下、东进”的思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天水海关和建立天水出口保税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外资利用水平。<br/><br/>  <b>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b><b><br/></b><br/>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br/><br/>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全省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扶持清水县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管理,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带动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br/>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及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凯迪生物质能源等工程建设,推进秦州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北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br/><br/>  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建立城乡一体化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加大工业企业、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每个县区都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目标,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p><br/>
<p>  <b>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b><b><br/><br/></b>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br/><br/>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任务。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积极筹建天水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r/><br/>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实施“六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十二大科技”专项,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组织构架、创新机制、投入机制和产业体系,力争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人才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就业服务、绩效激励、市场配置、改革创新“六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br/><br/>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推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妇幼卫生服务,扶持中医药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br/><br/>  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大县和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加快建设三大园区、开发三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构建七大长廊,培育文化品牌,推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发展城乡电影事业,努力提高新闻媒体宣传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体育综合实力与水平。<br/><br/>  <b>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b><b><br/></b><br/>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r/><br/>  继续坚持改善民生办实事。集中更多财力和精力,在承办好省政府改善民生实事的同时,继续坚持每年办一批改善民生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br/><br/>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稳定就业形势。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提高组织化劳务输转规模和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力度,逐步缩小农村贫困面。<br/><br/>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联动调整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新格局。<br/><br/>  <b>八、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b><b><br/></b><br/>  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br/><br/>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狠抓“平安天水”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做好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防震、防洪、消防、人防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应急处理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安全消费。加大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双拥”成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br/><br/>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权限,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不断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坚持政府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促进政府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法院的依法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察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承诺、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政风的持续好转和行政效能的不断提高。</p><br/>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 18:26:46

天水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p><b>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b></p>
<p>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5%。<br/><br/>  <b>一、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b>抢抓政策机遇,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和对接争取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年内组织实施市列重大项目 个以上,完成投资 亿元以上。全力保障宝天高速过境段、天水至平凉铁路、天水至庄浪二级公路、华能热电联产、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等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天水机场搬迁、宝兰客运专线、十堰至天水和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洛门至礼县二级公路、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启动实施。全面落实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制度,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按照“引大引强、强强联合、强弱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加强与陇东南、陕西关中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实现到位引资65亿元,增长25%。<br/><br/>  <b>二、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b>坚持扶优扶强,大力推进“10强50户”工程,积极扶持华天、星火、海林、风动、锻压、213电器、长开等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星火机床、华天电子产业园和县区重点园区建设,启动建设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使园区真正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坚持引大引强,全力抓好酒钢集团、西电集团、上海汇慈公司等与我市企业合作项目。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靠大挂强、协作配套,不断发展壮大。认真实施《天水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工业锅炉脱硫改造,加强对高耗能和排污企业的监管,抓好电缆厂、红山厂等26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任务。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做好轴仪厂、焦化厂、塑料厂等企业改制收尾工作,妥善解决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提升国有资产公司经营水平。<br/><br/>  <b>三、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b>积极实施种子、植保、沃土、地膜覆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完成地膜覆盖140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106万亩,主要粮油作物良种率达到90%以上,力争正常年景粮食总产达到109万吨。以“一城两园一集团”项目实施为重点,新建优质果品基地35万亩,改造老果园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10万吨,新增果品贮藏量4万吨。加快武山、甘谷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新建“菜篮子”基地50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5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抓好张家川和清水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5个、养殖大场60个,新增养殖专业村30个、规模养殖户350户,创建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因地制宜,加快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发展重点龙头企业4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积极推进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航天育种研发进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新产品,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园区。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抓好武山县省级新农村和麦积区省级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快第二批市级示范村建设。以农村“六小”工程为重点,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528口,解决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抓好秦安、甘谷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秦安全国坡耕地试点县工作,兴修梯田25万亩,修建中小河流标准堤防工程40公里,完成5条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抓好藉河高桥头水库和引洮二期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生态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br/><br/>  <b>四、进一步强化城镇建设与管理。</b>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强化五县规划管理,加强村镇规划,完善规划管理体系。通过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和城镇经营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组织实施重点城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7.7亿元。启动成纪大道及防洪综合治理、赤峪路市政道路、麦积新城路网、社棠渭河大桥等亚行城市基础设施贷款项目,抓好市商务中心和马跑泉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麦积渭滨北路东延段景观整治等工程,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加强五县县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管网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16个试点镇为重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大力实施公共绿化、庭院和小区绿化工程,加快秦州北山生态综合治理、渭河城区段景观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地18公顷;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完成赵氏宗祠保护修缮,加快实施贾家公馆、吴家圪劳等民居保护项目;开展“和谐城管建设年”活动,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整治“八乱”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乡环境质量。</p><br/>
<p>  <b>五、加快推动商贸旅游业转型升级。</b>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加快实施麦积山景区世行项目、伏羲庙三期、大地湾保护与开发、南郭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扩建、玉泉观和卦台山景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桃花沟、云凤山、卧牛山、尖山寺等景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全市旅游景区品位。广泛开展与关中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我市旅游开发,抓紧做好“天水旅游集团公司”筹备工作。力争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创建成“百万游客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积极开拓城乡市场,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支持休闲餐饮、放心早点等大众餐饮发展,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加快秦州西十里、麦积甘泉、酒钢天水东晟、陇东南粮食、中国供销甘谷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和交通、仓储、信息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新网工程、退市还路等市场建设工程,抓好中心城区特色商业街、“菜篮子”工程和“新合作”连锁超市建设,加快秦安小商品、清水果蔬批发和甘谷冀城蔬菜批发等市场改造建设。全面落实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实现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认真筹备和组织好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第二十二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西部商品交易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培育发展会展经济。<br/><br/>  <b>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b>加强财源建设,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民生实事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金融协调服务,继续组织开展好“金融活动周”,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入。积极培育资本市场,有组织、有步骤地推动企业上市工作。<br/><br/>  <b>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b>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认真做好筹建天水大学相关工作。以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儿童美德工程、教育布局调整五项工程为重点,消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启动新建麦积区寄宿制高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六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0项,取得科技成果200项。深入开展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社会急需人才。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伏羲庙、南宅子等保护维修项目,建成26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45个农家书屋。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麦积山和水帘洞—拉稍寺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市广电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地面数字电视和张家川县“西新工程”等建设,大力开拓城乡数字电影放映市场。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公立医院等五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组织实施好公共卫生项目,建成市一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大楼、市三院和四院业务大楼、天水传染病医院灾后重建门诊楼,启动搬迁市妇幼保健院和麦积区中医院。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创建活动,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狠抓各项节育措施落实,实现计划生育年度目标任务。<br/><br/>  <b>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b>加强组织协调,倾力承办和完成好省、市确定的改善民生实事,确保按期全部兑现。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积极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工作,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5个,实现减贫5.4万人。以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工作,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20万人次、输转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9亿元。全面实施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认真抓好武山县和张家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及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和残疾人工作,提高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完成东十里、曹家埂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10万平方米。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启动秦州、麦积等县区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br/><br/>  <b>九、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b>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命案侦破、追逃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市县区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及时解决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上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行动,加大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力度,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物价调控监管,依法从重从严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实施“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酒”和“放心豆制品”等工程,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稳定。<br/><br/>  各位代表,我们走过了“十一五”不平凡的历程,踏上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天水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决心。市政府及其各级工作人员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集中精力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br/><br/>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及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p><br/>

xjszfb 发表于 2011-1-9 09:31:38

受益匪浅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各地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收集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