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19 08:13:33

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实践与探讨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height="596" width="75%" border="1">
<tbody>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0">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font size="3"><b>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实践与探讨</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height="561">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毛振洲</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2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b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Times"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Times"New="New"Roman">&nbsp;&nbsp;&nbsp; </span><font size="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已势在必行。如何适应新形势和加入WTO的要求,探索行政审批集中形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沙县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实践,就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问题作些初步探讨。<br/>&nbsp;&nbsp;&nbsp; 一、沙县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实践与成效<br/>&nbsp;&nbsp;&nbsp;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探索建立服务型政府,沙县于2001年12月组建沙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2002年2月揭牌运行,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公,公开运作,全面揭开了“进一家门办成、盖一个章办好、在限时内办结、收规定费办完”的新序幕。中心总投资220万元,使用面积1700 m2;现有入驻单位28个、服务事项200多项;工作人员73名,其中管理层5名,窗口层68名。去年共办理各项服务事项7.6万余件,代收税费1027万余元,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95%以上,取得较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办事实现了从繁琐向简化、从拖拉向及时的转变,避免了办事群众的奔波之苦、部门间推委扯皮等现象。二是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实现从“老爷式”向“宾客式”、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转变,克服了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难问题。三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了腐败问题,解决了以往“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不良行为,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四是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共办理企业登记194家。<br/>&nbsp;&nbsp;&nbsp; 1、加强领导,明确职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纪委、县委办、物价局选派3位同志为成员,具体负责中心筹建和管理工作。二是确定中心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正科级单位,定编5名,并赋予较大的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能。三是县委办、县政府办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联审联办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县政务服务窗口辐射网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中心职能,对县直部门支持中心建设提出要求。四是入驻单位也都按照县里的要求,重视窗口建设,确定了窗口分管领导,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大力支持中心建设和发展。<br/>&nbsp;&nbsp;&nbsp; 2、深入调查,积极协调,全力抓好项目入驻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入驻项目调查。深入单位调查拟进驻服务项目及其存在问题,认真梳理、汇总拟进驻项目,并报请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二是合理确定入驻部门和项目。坚持经常性、关联性、合理性的原则,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办事频繁、关联性大、事项重大的项目确定为入驻项目,先后共协调入驻单位28个、项目200多个。三是严格管理入驻项目。各单位入驻项目统一报备中心集中管理,由中心统一编印审批事项告知单,并把项目编印成《服务指南》一册。县委办、县政府办下文规定:入驻中心的单位和服务事项,由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入驻中心的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在单位办理;能在中心办理的服务事项,要入驻中心办理,有效地避免了项目“两头办理”现象。<br/>&nbsp;&nbsp;&nbsp; 3、创新机制,提高效率,构筑政府行政快速通道。一是推行“五件制”运作机制。所有办件按即办件、承办件、联办件、补办件、退回件五件形式进行操作和管理。去年办件共76029件,其中即办69775件、承办6151余件、联办18件、补办78件、退回7件。二是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对涉及2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每个联审项目一般在3-20天内办结,比过去可缩短7天-1个月以上。三是改革部门审批机制。要求入驻单位简政放权,把审批权限逐级下放,委托交给窗口,并试行和启用窗口审批专用章,使窗口成为办理站、服务站。目前,已有环保、交通、建设等部门启用窗口审批专用章。四是实行集中统一缴费制度。设立“窗口单位收缴税费处”,各窗口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在中心收缴,实现由分散缴款、群众多跑向集中缴款、群众不跑的转变。<br/>&nbsp;&nbsp;&nbsp; 4、深化服务,提高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办事需要。一是严格执行“六公开”制度。将办理项目、程序、依据、申报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六项内容,统一印制成告知单向群众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二是实行延时服务制度。根据群众需要,坚持每周二、周四晚上、周六上午照常上班,方便白天和工作日没空的干部群众办事。三是延伸政务服务链。建立县政务服务窗口辐射网络,把县政务服务机制的触角延伸到乡镇、部门,实行“网络辐射、联动服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县各单位服务窗口(科室)的服务机制。目前,全县13个乡镇、30多个部门单位普遍建立了政务服务制度,并作为辐射单位纳入县政务服务网络管理,全县政务服务网络基本建成。<br/>&nbsp;&nbsp;&nbsp; 5、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双重制”领导、“二旗制”管理、窗口考核及联审联办等制度,并编印成《政策制度》发至各窗口,使中心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县效能办、中心及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县效能办在中心设立效能投诉中心,直接督查中心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事项;中心实行上班签到和查岗制度,并开展服务对象评议窗口、中心考评窗口等活动;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及网上投诉平台,鼓励社会群众参与监督。三是初步探索审批失误责任追究、被诉查实通报、待岗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员。到目前,中心未收到群众投诉件。<br/>&nbsp;&nbsp;&nbsp; 6、以人为本,提升文化,努力树立中心崭新形象。一是重视窗口工作人员的选配工作。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配到中心工作,窗口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或科室负责人。二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县委、县政府关心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和生活,把中心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去年已从中心提拔干部5名;窗口单位给其工作人员发放每月不低于50元的延时服务补贴。三是抓好中心窗口、中心文化和中心队伍“三项建设”。在窗口建设上,把窗口建设作为部门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并积极引导交通局、国土资源局等窗口争创省级文明窗口和青年文明号活动;在文化建设上,开通中心网站,建立学习园地,编创政务之歌,制作徽标徽旗,编发工作简报,有力提升了中心文化品位;在队伍建设上,注重加强干部的政治和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每周一学习、两月一评比、每季一竞赛”三项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br/>&nbsp;&nbsp;&nbsp; 二、行政审批集中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br/>当前的行政审批中心,是改革传统行政审批制度的新事物,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br/>&nbsp;&nbsp;&nbsp; 1、中心体系不够明确。当前各地中心多数都是当地党委、政府研究出台的改革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的一项措施,国家自上而下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有关机构设置的法律法规也未见有明确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心建设和发展。<br/>&nbsp;&nbsp;&nbsp; 2、窗口单位办公费用增加。入驻单位要分摊公共费用(绿化、卫生、保卫、水电等)月均220元,最高的600余元,最少的近百元,对于经费困难的窗口单位来说,增加了入驻单位的费用负担。<br/>&nbsp;&nbsp;&nbsp; 3、入驻项目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目前,我县进驻中心单位28个、服务项目200多个,约占全县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70%。还有交警、水电、国税、地税等条管部门的项目,受中心现有场所、服务设施、条管部门自上而下管理要求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入驻中心,无法全面满足群众需要。<br/>&nbsp;&nbsp;&nbsp; 4、个别单位简政放权难到位。客观上,由于我国现行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部门法规条款多,各自占领山头,一涉及到交叉审批,往往被卡壳,很难畅通无阻。主观上,个别职能部门领导思想不够解放,审批的权力意识较浓,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不够;有些审批项目受审批权限和条块的影响,未能及时办结,给推行“一站式”服务产生了阻力。<br/>5、管理制度有待探索和完善。由于窗口人员工资和组织关系均在原单位,中心对窗口人员的管理缺乏力度;还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联审联办的机制效益、窗口与单位间的用人矛盾等问题,审批运作、项目管理、监督考核等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br/>&nbsp;&nbsp;&nbsp; 三、完善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对策建议<br/>推行行政审批集中形式,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绩效政府的重要突破口。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议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解决。<br/>&nbsp;&nbsp;&nbsp;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中心体系。各级要把中心发展壮大,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应形成一套体系,并把它纳入机构设置范围内,给予规范名称、明确规格、赋予职责。首先要打破旧观念,解放旧思想,形成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第三要做好与机构改革的配套和衔接工作,并赋予中心的职能,使中心有较强的组织和法律保障。<br/>&nbsp;&nbsp;&nbsp; 2、打破权力垄断,充分简政放权。组建“政务超市”,实行“一站式服务”,真正把政府职能和部门权力变为服务,关键要突破权力垄断,精简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环节和手续,使政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领导机关赋予的职权,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把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二是制定严格的、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法规和制度,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方式;三是通过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要求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按法律、政策、规律和程序办事。<br/>&nbsp;&nbsp;&nbsp; 3、科学调整项目,满足群众需要。项目是中心生存的根本。科学合理抓好项目进驻要在选择位置好、空间大的场所作为办公地点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最大化”的原则,把工作量大、办事群众多的项目纳入中心;二是坚持“能进则进”原则,强化协调,抓好项目进驻工作,确保中心内项目数量多范围广;三是坚持“相关联”的原则,尽可能把一些关联度大的重要项目纳入中心,如涉及企业登记办理的消防、环保、工商等相关联的审批项目,涉及房产登记办理的建设、土地、房管等相关联的审批项目,应纳入中心。<br/>&nbsp;&nbsp;&nbsp; 4、不断开拓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是对传统行政审批制度的冲击,也是探索政务服务的新模式。这种探索要真正形成一种体制,必然要求有一套新型理论和机制给予指导。因此,在管理机制上,要引进推广全新的管理理念,注重民主管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在服务机制上,要抓好审批项目的清理和审批程序的简化工作,缩短审批时限;抓好项目进驻工作,增加项目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服务链,建立健全县政务服务中心与乡镇办事大厅、县直机关服务窗口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在审批机制上,要积极推行和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建立紧密的协商机制,做好中心、部门、窗口三者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切实形成政务服务“左右联动、上下互动、共同推动、相互促动”的新格局。<br/></font></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政审批集中形式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