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8 20:06:55

八字桥乡农民发展佛手瓜的几点做法

<font size="5">八字桥乡农民发展佛手瓜的几点做法<br/></font><font size="4"><br/>腐翌湘</font>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4"><br/>&nbsp;&nbsp;&nbsp; 产自海拔600多米的“坑头十八坑、坑坑一线泉”的尤溪县八字桥乡佛手瓜,以“量多、质优、价好、畅销”著称于省内外。当地10万滕佛手瓜生产基地年产鲜瓜8000多吨,通过450名农民营销员协会队伍源源不断地销往福州、杭州、上海等15个城市,创产值和营销附加值达1000万元。这里农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要求,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培植基地,开拓营销,获得较大成功。<br/>&nbsp;&nbsp;&nbsp; <b>规模种植,瓜农受益</b><br/>&nbsp;&nbsp;&nbsp; 全乡佛手瓜种植百藤以上的有300多户,户均收入超过10000元;种植百藤以下的有1000多户,户均收入达4000元,每藤瓜产量120公斤,平均收购价格每公斤0.6元,每藤收入72元,全乡瓜农平均户收入达7000元,扣除生产成本2200元,纯收入达4800元。产瓜期7月初开始到霜降为止有4个月,瓜农务工平均约需100天,相当于一个劳力劳动4个月,平均月收入达1200元。这每月收入还不包括瓜农参与营销的股份分成。<br/>&nbsp;&nbsp;&nbsp; <b>股份合作,合理分配</b><br/>&nbsp;&nbsp;&nbsp; 佛手瓜营销协会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实行信用加盟、理事会议,团体运作、分工负责,风险同担、利益共享。450多名农民营销员中有一半以上年跑营销收入超过1.5万元,其中村头村营销小组12人去年人均收入达2.3万元。外派15名营销员的旅差、住宿、伙食费用等实行固定贴补,其标准依据城市消费水平高低确定50-70元不等,其他运输、电话等费用实报实销;后勤收瓜、装车、管理人员200多人每天每人享受汽油、伙食及误工补贴20元,每月工资开支15万元;盈余利润按实有股份分成。<br/>&nbsp;&nbsp;&nbsp; <b>参与流通,形成链接</b><br/>&nbsp;&nbsp;&nbsp; 全乡300多个生产大户入股联营经销,保证有75%以上的瓜在营销股份中运行,参与流通环节分配。瓜农成了营销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的瓜进入营销网络成为主营产品,形成有效链接,实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和各方面利益冲突,防止出现垄断,促进基地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协会为实现“自由买卖、保护瓜农利益”的根本宗旨,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佛手瓜每公斤最低收购保护价为0.2元,瓜农对此普遍满意。<br/>&nbsp;&nbsp;&nbsp; <b>精打细算,联合经营</b><br/>&nbsp;&nbsp;&nbsp; 受全国“反超载”行动影响,今年佛手瓜外调运费从去年每吨250元增加到500元,每公斤运费高达0.5元,这一价位比当地萝卜等一些普通蔬菜批发价还贵。协会积极应对“走瓜”压力,由13个营销小组合并为3个营销大组,外派驻点营销员由59人减为15人;全天候信息联络手机由48部减为7部,综合费用由每月55万元减为18万元,并将核减费用全部用于弥补运输成本损失和返还瓜农收入,保持薄利多销、低成本运营,每天有10辆卡车外运佛手瓜近100吨,形成一道独特的“千里走瓜,轻车快马”的风景线。<br/>&nbsp;&nbsp;&nbsp; <b>广辟销路,全程收瓜</b><br/>&nbsp;&nbsp;&nbsp; 营销大组先确定基本农户,从产瓜开始保证收购到霜降为止,质量要求除“老瓜”、“小瓜”、“带刺瓜”三种筛选掉,其他的全部收购,实行大规模包销。在市场滞销时,他们主要采取开辟新的销售点、合理疏导基本农户、降低收购价位、推移摘瓜时间等办法,确保正常运转。从这几年产瓜旺季来看,每年滞销时间大约在5-10天,其本上能够成功消化,未见遗留问题,销售市场反而扩大了。今年来,每天有1吨佛手瓜包装后进入杭州、上海超级市场销售,出现新的发展动向。<br/>&nbsp;&nbsp;&nbsp; <b>优化组合,信用加盟</b><br/>&nbsp;&nbsp;&nbsp; 协会按照“瓜量40%、人才30%、资金3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估,积极吸收佛手瓜生产大户、乡村经济能人和民间信用资金“三位一体者”来投股加盟。签订股份合作协议书;最大股东持股不超过1%,小股发展不限,保持相对平衡。营销大组内部通过缔约责任权利,交纳押金和有效民主监督等形式讲究信用,大组与农户之间通过吸收入股、户代表协议、承诺服务、包销到户、互惠互利等方式讲究信用;各大组之间建立 统一管理、分组经营、公平竞争、合理定价的机制。协会以信用为重,即使出现一时亏本也保证把所有的瓜收购起来,保护瓜农生产积极性,巩固基本农户。当地所有瓜农都自发地加入了不同大组的基本农户行列,谁都愿意成为营销网络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恪守协议,不因市场一时出现高价而趋利私卖。<br/>&nbsp;&nbsp;&nbsp; <b>积累经验,自主调整</b><br/>&nbsp;&nbsp;&nbsp; 该乡从1990年开始,利用小溪两岸、坑沟山边和房前屋后空地种植佛手瓜,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农民从中看到美好发展前景,主动参与经济结构调整,把水资源丰富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垅田和山地用来扩大佛手瓜种植,同时对现有基地按照绿色蔬菜的发展要求,实施以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提高鲜瓜品质和档次,每年发展新植数超过10000藤。佛手瓜以“占地少、产量高、收益快”为人称道,年创产值700多万元,占全乡农业比重30%,但占用耕地却不到8%。近年,这一数字正悄悄发生变化,瓜农认为只要效益好,占田也值得。<br/>&nbsp;&nbsp;&nbsp; 加强引导,深化服务立足于发展特色种植业,该乡把佛手瓜确定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点项目,加以正确引导,深化服务,促动发展。以农科教工作和“农家155”活动为依托,动员农业技术干部深入农户、田头,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办好技术培训班,设立技术服务信箱,每年印发生产技术材料2000多份,并在“八闽农网”上发布价格信息,同时着手申报绿色食品标志。当“反超载”行动给营销协会带来冲击,出现“产地抬价、市场压价”,可能导致协会散架时,政府派出工作人员,配合能人组织,促成各营销小组由分散经营走向联合经营,维护农民利益,保存营销实力。乡里还致力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发展户种百藤以上的佛手瓜种植大户50户;同时,努力把佛手瓜营销员协会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字桥乡农民发展佛手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