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稿

[复制链接]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3-30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内容:1、学习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2、新《刚要》的知识关于幼儿园课程。3、要“教育爱”升华“血缘爱”。
  各位家长们好:
  我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幼儿教育的方法,我在这做个抛砖引玉的发言,如有不妥的地方,会后清各位家长提出。今天我从三个方面讲。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
  2、新《刚要》的知识关于幼儿园课程。
  《刚要》第二部分对教育内容和要求的表述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这里没有单独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或技能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教育内容涵盖于其中。
  这样的表述方式是服从并服务于当前幼教改革的目的和所倡导的新教育价值观的,使新知识的直接体现。
  一、关于知识观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他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传统上,人们一直把只是看作是对世界的表征,即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人类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包括客观事实、原理、规律、理论等等)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认知方式无关的客观存在。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它。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觉、记忆、理解它的过程。
  而新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关系体系,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知识),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个人的知识),“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钟事实材料之间的关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的意义锁链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因此,“各体诗`意义的创造者`,它可以把事实材料纳入他自己关于事物的组织结构中,并将这一结构与他的已有作为经验而独有的那些东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联系起来”。
  
  
  3、要“教育爱”升华“血缘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三个美好的心愿。第一个美好的心愿产生于少年时期,希望自己数年后上大学,进入高等学府深造,长大了有理想的成就。这个心愿有人实现了,有的人因种种原因变成了一丝遗憾。第二个心愿产生于青年时期,人人希望有个亲爱的、美丽的、有风度的、情投意合的理想爱人,组织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我祝愿大家都已经实现。第三个心愿萌发于结婚以后,每对夫妻都期望有一个最可爱的小宝贝,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幼苗,直到他成为栋梁之材。
  我以为第三个心愿,是个人生活中最美好的一个心愿,它与前两个心愿相比有以下一些特别之处。
  1)这个愿望最持久。前两个心愿都只持续数年,而教子成才的心愿与个人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从结婚时起到五六十岁经久不衰、持续数十年。即使向我们这样,二女已成家立业,但还是期望孩子有更大的出息,更有所成就。我们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看来这个心愿会保持到有了孙子、重孙,以至人生的终点。
  2)这个心愿的形成最成熟。.
  3)教子成才的心愿也是最幸福的。
  4)这美好的心愿,更是最崇高的心愿。
  教子成才的心愿是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而且并非要父母牺牲自己的奋斗和事业去专门执教,恰好相反,父母的理想、奋斗、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还是教育孩子必备的强大影响力。积极向上的父母,虽然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少一点,但他们的理想抱负、生活态度和实际言行,却是教好孩子的保证力量。所以父母教子成才的心愿与个人的理想追求能融汇一体。
  “向推动地球”的科学巨匠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希腊的爱国者,他看到灿烂的古希腊文化传到自己一代已经衰落下去,十分痛心,就盼望有个儿子振兴希腊文化,于适当儿子降生时就给他取了个不同寻常的名字—阿基米德,希腊语是“杰出的思想家”之意。孩子自幼受到父亲精心的培育,老阿基米德用理想和生命哺育孩子,可以想象,当孩子刚懂事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时,他上进、自信的种子就在心中发芽。
  有一天,父子俩到海边游玩。
  父亲说:“阿基米德,你知道大海的那边是什么地方吗?”
  “是埃及。”
  “对,埃及有个港口叫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有许多著名的学者,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你愿意到那里去学习吗?”
  “爸爸,我愿意!”小阿基米德兴奋地说。
  “要飘洋过海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你不怕航行中怒涛会把你吞没吗?”
  “爸爸,我不怕!”
  后来,阿基米德真的被送到当时闻名世界的学术中心深造了。父亲理想的种子开花结果了,阿基米德终于成了一代物理学天骄。
  无独有偶,当代中国有个叫施展的孩子,一天看科学家的故事时,突然挨近妈妈耳朵不好意思地说悄悄话:“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当科学家。”妈妈没有惊奇,也不羞辱孩子,而是高兴、平静而认真地说:“那当然罗!你知道爸爸为什么个你取了“施展”这个名字?就是相信你长大了一定会在建设祖国现代化中施展才华。”这孩子在理想和信任的鼓舞下,“自我意象”极好,在他父亲的带动下(父亲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积极上进,认真自学,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现在已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我们祝愿他将来也是中国的阿基米德。
  当然,育儿理想并不一定在给孩子取名字上下功夫,但是教子成才的心愿却要崇高。你知道吗,父母的远大理想和追求,会变成一种奇妙的力量,悄悄溜入孩子的心田,给孩子力量和勇气,在成才路上腾飞。
  一、要“教育爱”升华“血缘爱”
  奠定婴幼儿良好的性格基础,需要统筹安排,“综合治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
  有些父母千里迢迢前来咨询:“我的孩子特别任性、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非常胆小、爱哭、不说话,上幼儿园尿尿都不敢说,拉在裤子里怎么办?”我听了这样的提问,往往只好苦笑,不知怎样回答。因为孩子的弱点,他性格中的“结”,不是有一把现成的钥匙能打开的;性格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方法就能使孩子发生突变的。
  培养优良性格,还是老老实实地、及早地、长时间地、从根本上抓起。即使孩子已经有了不良的性格习惯,也要老老实实地从根本上改变养成不良性格的诸因素,创造新的条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半年、一年、两年或更长),抹掉坏的性格,重新养成良好性格好习惯。
  我们一定要牢记:培养人的优良性格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没有神奇的“速效药”和“特效药”。
  什么是从根本上抓起呢?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科学地爱孩子,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对孩子性格影响最早、最深、最强、最经常的因素是父母的爱。爱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足以调动婴幼儿全部心理活动,决定他们的状况和倾向。但是不是每个家庭都由正确的亲子关系,不是每一位父母、祖父母都会爱孩子。正确的爱是孩子良好性格的阳光雨露,错误的亲子关系则是儿童灵魂的腐蚀剂。怎样爱孩子,大有学问呢!
  亲子关系有3种,即有3种不同的爱。
  其一,我命名为“教育爱”,它的特点是:①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②讲究爱子态度、原则和方法;③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④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的关系。
  其二,另一种爱,可以叫“血缘爱”,它的特点正好与教育爱相反,是盲目的,只为了满足亲人心理需要的爱;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要和欲望;又是建立所谓“水往下流”的“单向”的爱。这种爱虽不失父母有高尚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由待升华的爱。如果爱子女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正是高尔基批评过的:“这是连母鸡都会的”,自然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儿童来。
  教育爱的内容极其丰富,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讲清楚。今天我着重讨论对孩子性格习惯产生影响的爱子态度和方法问题,因为爱子态度牵动着幼儿表现的最敏感的神经,能控制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之必然养成孩子的性格。不是吗?对性格还不定型的婴儿,往往父母温存平静,孩子就恬静愉快;父母暴躁发怒,孩子则胆却害怕;父母严肃认真,孩子就驯服听话;父母喜气洋洋,孩子则浮躁,而失去控制;父母娇惯溺爱,孩子则吵闹折腾……总之,如果说父母的爱子态度是气温的话,孩子的表现就是温度计的水银柱;有可以说孩子的表现是父母,祖父母们爱子态度的一面镜子。教育爱有四要素,分别是:
  1、建立快乐、安详的家庭气氛
  有劳动、学习的愉悦情绪,有教育在文明礼貌,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即反对死气沉沉,也不要热闹非凡,两者都不利于孩子的快乐活泼和情绪稳定。
  谈到一个家庭的教育气氛和情绪,绝大部分时间保持在愉悦、平静——这一“最佳情绪线”上。因为双方都处在这最佳情绪状态,父母们就能充分发挥出文明和智慧的教育力量,孩子就能最听话,最有效地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游戏。环境的气氛,人物的表情,有条不紊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感染。
  婴幼儿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往往外界一点干扰就阴晴风雨,哭笑无常。所以人们说:“春天,春天,孩子的脸”。而情绪起伏太大,太频繁,太多的动态变化,不但孩子的智力不能正常运转,而且会养成浮躁不安,经常折腾的不良性格和习惯。
  情绪是非常容易互相影响和感染的。父母处于教育者的地位,要少受孩子情绪的影响,而应当做到自己的最佳情绪去影响孩子,甚至控制孩子的情感和心境。尽量让孩子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愉快、平静的情绪状态下生活。如此,那就要做到:
  孩子情绪低落,啼哭、提不起精神的时候,教育者要高兴、快乐、谈有趣的事,进行有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
  当孩子快乐起来,教育者应立刻平静下来,显露愉快和安详。
  当孩子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嘻笑奔跑的时候,教育者应保持冷静和认真的态度。
  当孩子忘乎所以,吵闹放肆的时候,教育者则应严肃冷淡,甚至板起脸来……如果这是大人也高兴采烈气来,那么可能就要“了极生悲”了。
  让孩子有良好情绪,就如同给孩子穿脱衣服保持适当体温一样,根据孩子的冷暖来决定穿着的厚薄,视孩子的心理状态来适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使孩子在最家情绪线上,并不要求他整天整天是同样的心情,同一个面孔,同一种表情。当然生活中必须还有良好的信息,使孩子有非常快乐的时候,疯疯闹闹,唱唱跳跳,冲锋陷阵,高声叫喊。但这种情形不宜太多,并且要使孩子明白,这是爸爸妈妈有意跟他玩耍,玩耍过后就得立刻安静下来。有时孩子很伤心,要哭,也让他发泄感情哭个痛快,不去干扰他,尤其是不能讥笑他。
  对于太好动,太不安静的孩子,全家每天还须有20分钟到半小时静悄悄的生活。都不说一句话,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写字或做其他工作。也要求孩子跟大家一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专心做自己的事。家庭有了这个习惯传统,孩子自然就安静专注了。
  2.要保持“和蔼可亲、严肃认真”的常态
  爱的分寸要岁孩子年龄有所区别:对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爱而外露”,多逗其有天真快乐反应;
  对8个月以后的孩子要“爱而少露”,多伴随愉快和平静,这是常态,使他集中注意,爱发音、说话。而对三四岁以后的孩子则热烈的爱不变轻易外露,多给予平等、尊重、礼貌的交往,也要求孩子尊重、礼貌地待人。
  掌握好以上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婴儿最初的不听话,往往是因破坏了以上常态的结果。
  惯坏的孩子一般从半岁以后开始。我常常见半岁多的婴儿在保姆面前愉快地坐着玩,听老奶奶讲故事,看老奶奶择采、作反,还不是“嗯、嗯”的搭话。可是等妈妈一下班回家,由于母亲过分外露热烈的爱,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从那时起孩子就吵闹没完了,半岁多的孩子就会“看人打发”。中国有句话说:“细娃见了娘,无事哭三场”,这完全是教育者“爱态”不当所造成的,发展下去,孩子就宠坏了,他不能控制自己,总要等到打骂一顿,才“老实”几分钟,性格就扭曲了。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做到3个“表里不一”
  (1)心里把他当孩子,表面把他当大人,这样,孩子就不会“以小卖小”,故意撒娇,仍额、语言、行为都能健康成长,反不失天真活泼。
  (2)心里万分疼爱,表面要保持平静,并还鼓励和表扬孩子关心成人,这样的孩子不自私,以爱人为乐,爱人为荣。
  (3)心里非常关切,表面装的大意,不要老是问寒问暖,表现出怕孩子累了、饿了、摔了、冷了等等,婴偷偷地观察孩子,在他不知不觉中照料。
  这样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任性娇气,独立性较强。
  3.要避免把孩子当玩具和笑料。
  我常常看见许多小青年围着一个孩子疯疯癫癫地没有分寸地逗着玩,往往把婴儿吓哭了、把幼儿羞得脸红,这会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内向、自卑、怕交往的不良性格。
  我的朋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时未受羞辱,因而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文革期间因家中生活不安定,他转了七八次学,是买月票上小学的。有时它与公共汽车司机叫了朋友,把司机带到家里来玩。现在长大了,为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即可以与部长、教授、外宾谈判,也能与普通农民交朋友。可是小儿子话少,性格就比较内向。那十小时后被一群小青年没完没了地开玩笑羞坏的。
  还有一次,他们全家下放农村,“五七战士”们正为他们在农民家里安顿房间,可两个孩子第一次来到农村却高兴坏了。他们第一次看见广阔田野,第一次看到农家院舍,第一次见着猪呀、牛呀、鹅呀、鸭呀。院子里一阵母鸡叫,过了一会儿,突然4岁的小儿子兴高采烈飞一样跑进屋来,嘴里大声地喊:“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哪!那里有一只女鸡,生了一个蛋”。他的话音刚落,在场帮他们安顿住房的女同事们“轰”的一声爆发了大笑,本来3个女人一台戏,这一下围着我的小儿子就去笑开了。有的说:“那是只糊涂的女鸡,生的是糊涂蛋。”有的说:“你妈妈就是女鸡,生了这个糊涂蛋。”还有的说:“正证(真真),你是姑娘的名字,也是个女鸡,会生蛋。”
  孩子明白说错话了,在许多人面前出了丑,脸红到脖子根。从那以后,他明显地发现小儿子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无拘无束地大声说话了。
  人们只知道,生活上照料孩子,因一次不慎可能着凉,会的感冒、肺炎;但人们从来不懂得、孩子精神发育因一次不慎、会留下性格的伤痕、而且这种伤痕是难以弥合的伤口!
  (2)避免把孩子当“出气筒”打骂。
  大骂孩子从另一方面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它必然使孩子要么懦弱,屈从,无责任心(挨过打了,替错误还了债了,再也不会自责);要么倔犟、任性、学会粗暴,并产生仇视心理。这与培养同情心,关心人的性格是背道而驰的,常受打骂,还会养成自暴自弃,自甘落后的不良性格。
  那么在孩子犯严重错误或有危险举动时是不是也不打骂呢?是的,不能打骂,却要表示生气、愤怒、斥责或冷淡。仍然要尊重人格,在不使他受到侮辱和屈辱的前提下,令他觉得错误和责任就适宜了,要使他心灵感受和自责,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禁止数落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尤其要严禁在他人面前数落孩子。
  经常受数落的孩子开始或是感到害羞,或是因受人注意感到光荣,洋洋自得。
  而后他的耳朵磨起了“茧”,对缺点习以为常了,最后产生“认同”,缺点越来越发展。这样孩子的性格中决无上进心、自信心的品质,只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书怕剥皮,人怕死脸”这是人生最危险的不良性格。
  4.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真正把孩子当“小朋友”对待他,即平等,严格而又有礼貌,接受如此尊重的儿童都是快乐、上进、自信,有礼貌而其独立性很强的人。
  怎样尊重孩子?我想起印象很深的一部美国电视连续剧《草原小屋》。这部电视片像一首动人的田园诗,那里面有个普通的劳动家庭,一对夫妇带着3个女儿,真可算是教育孩子又尊孩子的典范家庭。
  父母是家长,但又是朋友,两个大一点的女孩又上学,有帮父母劳动,家里的事也都是七嘴八舌参加讨论,无话不说。吃过晚饭以后,父母和孩子们说说笑笑讲故事,最后妈妈说:“孩子们,不早了,该睡觉了,晚安!”,孩子们也说:“爸爸妈妈晚安!”他们愉快地爬上阁楼去了。
  有一天二女儿劳拉,忽发奇想地问母亲:“妈妈,你以前是怎样爱上爸爸的,你和爸爸是自由恋爱的?”在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母亲没有丝毫慌张,她仍然认真而平静地边做事边搭话,说:“噢,你问这事呀,那时爸爸妈妈很年轻,爸爸妈妈都很漂亮是吗?我们两家住得很近,常常在一起玩,慢慢有了感情了,有一天,爸爸约我到森林去打猎,我高兴地答应了,爸爸背着猎枪可神气呢,我们在森林里转悠,爸爸一枪打一只兔,一枪又打一只山鸡,我们还生起火来烧野味吃呢!味道真香,真好吃。我们野餐以后就唱起歌来,跳起舞来,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我们感情更深了,更相爱了,就这样,是吗,劳拉。”你看,母亲是这样尊重孩子,像讲故事一样回答女儿好奇的提问,像朋友谈心一般,使女儿沉浸在幸福的想象之中,更爱爸爸妈妈,又朦胧地懂得恋爱是怎么回事。
  但假如这个问题发生在一个普通中国母亲的身上怎样呢?当天真的孩子问明们以前是怎样谈恋爱的,首先母亲自己就脸红了,接着就羞辱孩子:“咦,这么小就问恋爱的事,真不害臊!羞死了!”还用手指按脸皮羞他。或者有的母亲就训开了:“走开,小孩问这样的事,没出息!不要脸!”,如果孩子受到如此奚落,那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受到侮辱以后再也不可能对母亲说知心话了。她的快乐天真至少在父母面前就告结束,,到了少年期就“闭锁”心灵的秘密,两代人的代沟机开始形成。
  中国的父母热爱子女,望子成龙远远超过西方,做父母的有极强的牺牲精神来养儿育女,这是中华名族的美德,不象西方许多当父母的只顾自身向受为重。但我们名族受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不尊重儿女确实通病,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轻也轻得,重也重得”,要怎样就怎样,可以当玩具,当出气筒,当笑料,更本忽视独立人格的塑造,以致形成我国民族性格的弱点。
  我国的名族性格优点很多,如勤劳、艰苦朴素、聪明智慧,不畏强暴等等。但是中国人普遍较内向,压抑自己的思想感情,想说,不敢直说;想笑,不敢大笑;想哭,偷偷地哭;有了爱情,不敢表白;想演说,胆小害怕,有了意见,在背后议论……,真是活得太苦了,处处怕别人议论,甚至逆来顺受,并且障碍创造性的发挥。这种名族性格的弱点,其根子就在儿童早期普遍未受到人的尊重。所以早期教育甚至是塑造一个名族性格的教育。
  从德国参观回来的医务工作者说:看到德国的婴儿没有开裆裤。商店也从不卖开裆裤。当我们差异问及此事时,他们很简单地回答:“孩子也是人,我们应尊重他,尊重他们也是尊重自己。”所以,我们从电影,电视里常常看到,欧美的孩子在成人面前一般都是落落大方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拘束感和害羞感。例如苏联的一个学生。上学时间到打扮讲究的女老师,小学生说:“老师,你真美,真漂亮!”老师则很礼貌地说:“谢谢你!”这在中国恐怕是不会有的事,即使有,前几年也恐怕要把这孩子当“小流气”了。
  总之,成年人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以外,还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礼貌而董事。
  正如斯特纳夫人所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因此威特的父亲曾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赫尔巴特说:不要把儿童当作大人的娱乐品,相反,提供严格规律的生活,可以看到父母给予子女显著的好处。
  郭沫若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使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儿童从小受到屈辱越少,长大以后才越懂得自己人的尊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粉丝

7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