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是为了表达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启发而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人因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学习体会有哪几种 经常要写的学习体会主要有三种: ( w6 `: Z' q# f" h7 |* d2 y' J
>>>>>一是关于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学习体会。这种学习体会比较常用。认真学习文件出台和领导讲话的背景、意义,深刻理解文件和领导讲话中的新要求、新精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对指导做好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
9 a: H4 C- t+ \6 W>>>>>二是关于工作实践的学习体会。这种学习体会注重对工作的思考总结,以发现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工作实践的学习体会一般分为对自身工作的思考和对他人经验的借鉴。
, j0 H9 g. M, c/ f/ c3 k>>>>>三是关于文章书籍的学习体会。阅读文章书籍是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工作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撰写文章书籍的学习体会,重在找出文章书籍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加以消化吸收,以便对工作、生活有所指导帮助。 & c o5 Y) c, `; u9 {
学习体会写作原则
$ j4 |" g3 ?. q学习的深度决定了体会的厚度。写好学习体会的前提是学深、学透,同时联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进行评价和论述,叙议结合,亮明观点,给人以启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学习体会的写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 \: v) ^/ f, J>>>>>一是行文方式要“形散神不散”。学习体会的行文方式灵活多样,篇幅可长可短,但是主题一定要鲜明。写作体裁上,可以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也可以是抒情写意的散文,还可以是言简意赅的诗歌;写作手法上,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乃至比兴、联想等表现手法都可以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自由选用;内容上,只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观点、感受和思想的表达,从时代的发展到自己的一段历史、一点悲欢,无不可写;主题选用上,既可以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也可以作者自己思想认识和感情的变化为序,把材料串联在一起,以确保主题鲜明。
& m5 n' ^, o0 `1 Q) i>>>>>二是写作目的要“务实不务虚”。学习体会不能写成干巴巴的“新八股”,其生命力在于“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即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思考和关心的问题。只有贴近现实生活,学习体会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才能鲜活有分量,才能由表及里、言之有物,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要善于联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真情实感。
3 b7 m4 C& c. _" j! k( o>>>>>三是主题切入要“在精不在多”。“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写学习体会时,应细读深思,盯住一点,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阐述。不要贪多,用一篇学习体会就想把所有的感受写完。多中心即无中心,面面俱到就面面难到。不要看到一地珠宝就眼花缭乱,一下子就要全部一手抓来,那样反而一件也抓不住。只能是一件一件地拿,一件一件地装,才能有条不紊地全部收入囊中。 & \4 X" J* [. c' J
>>>>>四是语言风格要“朴实不虚夸”。套话、空话难以引起共鸣,让人信服。学习体会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真实感受的反映,实用性强。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学习体会应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在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q; R- o& M# _; v, n s) x
学习体会写作方法
: E, j" Q# L2 V# k( ]学习体会的写作方法非常灵活,每种写作方法呈现出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学习体会的写作方法包括引、议、联、结四个部分。
& A3 R: G, z) u" o: A7 T8 z! T>>>>>一是“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学习体会重在“体会”,是由特定的“学习”产生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体会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 / I: p/ C" H% I: N% j7 T9 l% t- |
>>>>>二是“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亮明基本观点。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而对寓意深的材料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学习体会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8 f3 u5 D7 p: C7 R, A' m《热爱生活,关心集体——有感于〈愚公移山〉的献疑精神》一文在“引”之后接着作出“议”:“一、‘愚婆’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的态度值得我们肯定……二、愚婆勤于思考、诚恳务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愚婆献疑’的精神可以使我们的决策更科学、更合理……”通过展开的议论,文章得出了自己的论点,亮出了全文观点句:“愚婆为什么有勤于思考的态度、诚恳务实的作风、积极献疑的行动,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有一颗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的滚烫红心。”
{7 d! b; k8 I+ M7 K>>>>>三是“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学习体会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而要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文章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是对基本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9 t o0 v$ N* x- u4 U: s
在亮明观点之后,《热爱生活,关心集体——有感于〈愚公移山〉的献疑精神》一文进入了“联”的环节,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
; d) g% J i8 K! ?3 I4 g>>>>>四是“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学习体会始终要受“学习”的约束, 开头要引“ 学习”,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学习”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呼应“学习”的内容进行升华。《热爱生活,关心集体——有感于〈愚公移山〉的献疑精神》一文在最后提出:“今天不热爱生活,明天就无法生活;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今天不关心集体,明天就要脱离集体。愿我们多发扬‘愚婆’精神,少效仿‘智叟’作风,做一个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的人。”将“愚婆”精神升华为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了感点,点亮了主题,并向读者发出了号召。 来源: 秘书工作
% a* C& r- d4 s9 e1 Y& {+ M
$ Y! L- r( B" P/ _ | J" }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指明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完全赞同并坚决拥护这个报告。
; X! \# W8 O1 e% j3 W% Q% C过去五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民族复兴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大手笔谋划国内国际大局,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力度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政治清明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持续繁荣前所未有,文化自信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前所未有,强军建设前所未有,大国地位前所未有。 : X* \5 c0 P) q+ f$ E* l# ]: I
这些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是深层次、根本性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的历史意义在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它的时代意义在于,真正拿出民族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付诸实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它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 U$ C, W! z: {5 z- b9 N
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与坚定信念,他站在历史的高点,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引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爱戴,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c) w8 }0 Z2 |8 m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全民族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当前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个新时代的起点,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新时代之“新”主要体现在: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与时俱进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增强“四个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n6 W, U7 ~2 M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行动指南。这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又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既是在过去长期的实践中孕育,又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形成的。报告概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它产生于社会主义中国这片广阔土壤,其目标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其影响是长期的,日久岁深、历久弥深,必将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整个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将它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指引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 I- `4 F8 m; Z" c, g) q. `
在大会之后,我们将在全市立即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 }; y% t7 I$ S+ `报告气势恢宏、高瞻远瞩、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篇章。 : q! U6 W3 f) Y! q
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继承、是创新、是开启、是奠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非凡的基础,最根本的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
4 D* x; N; W$ r( ?; M7 r! O! R& o实现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根本的保证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政治建党摆在首位,践行“四个意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报告确定的宏伟蓝图作出贡献。综合网络整理
( A: T3 A0 [8 C) K( |: Z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