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写材料苦,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苦?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利刃关于文字工作的感悟。徐利刃在中共牡丹江市委政研室工作长达十三年之久,是一位妥妥的大笔杆子。从笔杆子到市委常委,在写材料的人眼里,徐利刃无疑是成功的,但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有如鱼儿在水,冷暖自知。让我们从他这篇先进事迹报告中,一起品味写材料人的苦与乐,感悟文字工作者的舍与得!
0 C% Y7 l I# c$ d
; o: X2 z2 p" Q2 o! [# E/ Q
. e5 c3 S$ W- u+ R在清苦中品味甘甜 在耕耘中感悟收获 , i, N% \) Y% C
: x7 T8 k9 t& N$ l/ L# X7 Q, p
) P5 x! c0 l) P. n- R+ u0 i: \; t% w* b1 H2 C% |( y2 ]$ o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5 V9 E! x3 W+ z/ I( f1 t$ e3 n9 M& \
大家好!我叫徐利刃,在市委政研室工作。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在清苦中品味甘甜,在耕耘中感悟收获》。说实话,与刚才发言的同志相比,我没有什么感人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一些应该干的、而且应该干好的事。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当中,比我事迹突出的有很多。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代表我个人,而是代表政研室、政研战线。 2 B i3 ]$ {, n6 W
我们这个行当俗称“写材料的”,是机关中公认的最苦的差事,被戏称为四大“憋屈”之一。憋屈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嘴起泡、尿黄尿、睡不着觉”。有位老政研工作者总结了一套嗑,叫“一支秃笔、两袖清风、三餐无味、七(妻)子埋怨、九(酒)没喝着、十分无奈。” ) o! v6 H8 B4 w1 @# B: B9 k; \
都说政研室苦,但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只有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才感受得到。我在政研室工作了十年,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体会,政研室的苦是从里到外透心的苦。我概括了一下,主要有四种苦: 第一是辛苦 我们的工作量很大,节奏很快,而且要求很高。我给大家说一组数字:政研室每年要撰写各种文稿300多篇,每篇文章要经过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修改,全部加起来每年的文字量超过1000万。政研室写材料的同志算上主任也就10个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写30篇文章、100万字,每个工作日要写4000多字。写4000字的材料,至少要查阅4万字的资料,至少要思考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而且材料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至少要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加班根本干不完。所以加班是政研室的家常便饭,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在政研室有“两个几乎”:几乎没有5点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满节假日的时候。我每年要参与撰写材料100篇左右,多的时候超过130篇,平均两天要写完一篇材料,有好几年加班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半年的工作时间,一年365天有350天在写材料。
* n: P/ d3 e1 R8 Z: m6 ~ ^
' H$ S% G2 g. ?0 n. P路遥有一篇文章叫《早晨从中午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从中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上午,中午休息一会又开始工作,到下一个上午。我记不清在办公室里看过多少次日出,最多的一次三天两夜只睡了一个小时。有时睡觉成了我们第一生理需求。 ! n: d) x2 Q0 N8 F. p" B9 K
我有位同事由于连续加班困得实在撑不住了,领导口述材料的时候他竟然趴在键盘上睡着了,那情景看着让人心疼。常年超负荷工作使我们在透支健康、透支生命。在大楼里看到灰头土脸的人,基本都是政研室的同志。一夜熬下来人的脸是青的,像得了一场病。很多时候来不急补觉,洗把脸又投入新的工作,几年下来体质明显下降。
8 a* C: \$ D& V7 D$ X( S3 X我从小喜欢运动,体质比较好。但长时间加班,加上着急上火,也常有累倒的时候。有一次连续十几天加班到后半夜,紧接着去哈尔滨出差,由于疲劳过度,坐上车就感觉浑身发抖,汗像水一样往下淌,到站连车都下不来了。
0 [( q: p r& _6 \政研室工作突发性很强,随时可能有材料,一年到头没个淡季。即使没有材料,也不敢懈怠,必须始终保持临战状态。我经常或是刚刚到家、或是半夜三更、或是陪孩子学习的时候被叫到单位加班。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害怕电话响,一响心就发紧。心里总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透不过气来,无形中增加了疲惫感。 第二是清苦 政研室是一个清的不能再清的清水衙门,在机关中待遇基本是最低的。由于工资低,很多同志生活的很清贫。
9 H& N" B' d( |! o) E; K2 X" Q$ ?
# K! T& P& d* {2 f; G* G我们有位老主任,因公逝世后市领导到他家去慰问,出来的时候潸然泪下,他没想到一位正处级领导居然会清贫到家徒四壁,家里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21寸康佳彩电。
. d+ T. E' z1 o1 j$ ]! r我的同事中,有的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工作,有的爱人下岗,有两位同志是困难党员。我爱人是1999年下岗的,她知道我没什么能耐帮不上忙,工资又低养不了家,为了不拖累我,下岗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打零工,直到现在也没有稳定的工作,看着爱人每天从早累到晚,我常常心里很愧疚。 8 q1 V9 r# G5 @8 y# Z( l" D9 j T
我们加班的时候经常不是吃方便面,就是盒饭,一是赶时间,二是单位太困难。我们总是开玩笑说自己吃的是盒饭,挤出来的是文章。 第三是孤苦 干我们这行,没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精神,整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写出好文章。面对纷繁的时代,面对精彩的世界,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很难。晚上加班的时候,大楼里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办公室亮着灯;节假日加班的时候,大楼里一片寂静,只有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有时候站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看着满天星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老市委对面晚上有一个大馇子摊,有时加班到半夜饿了,就去喝碗大馇子粥,老板总以为我们是打麻将的。我的一个朋友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同样是经常半夜回家,人家是吃喝玩乐到半夜,你是加班干活到半夜,吃喝玩乐的比你拼命干活的待遇还好,挣钱还多。” 第四是心苦 最让我们难过的是,由于长年加班,根本顾上不家,欠了很多的亲情账、感情账。
, v" w0 E! H& K ?" g: s% M
6 ]& v( D q3 x政研室的同志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事业上处在爬坡阶段,家庭中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负担都很重。都说养儿防老、嫁汉穿衣,可是很多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应尽的责任,我们都没有尽到、没有尽好。家对我们来说就是旅店、洗衣房。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包括节日都不能跟家人团聚。
; B% K) |+ ]# h) Q3 c10年来,我在单位过了6个元旦、2个元宵节,五一、十一基本没休全过,有一年大年初二就开始加班。 & N/ y3 q+ a$ L; }" |
我们有一位领导,由于没时间关心孩子,父子产生了隔阂,只要他在家,孩子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本来是个很聪明孩子,结果大学考的不理想,欠孩子一辈子的账。我的父母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本想他们辛劳了一辈子,晚年我来照顾他们。可是直到现在我不仅没有照顾好他们,反而还需要年迈的父母来照顾我。家里缺什么、少什么、办什么事,从来不跟我说。换煤气、修水箱、买粮买油、辅导孩子,这些本应我做的事,父母和我爱人都默默的承担了。
0 H+ z: m4 ^3 Y( n+ K' W# C有一年冬天,父亲顶着大雪推着自行车去煤气站换煤气罐,平时走到煤气站需要半个多小时,那天雪太大了,父亲来回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下班正好遇上,看见老父亲满身是雪,推着煤气罐在雪地里一步一滑地艰难地走着,我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那一幕我一生都不会忘,每次想起来都很心酸,感觉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母亲身体不好,经常住院,都是父亲、姐姐和我爱人照料。母亲为了不让我分心,我去看她的时候,总是强打起精神,不让我看到她难受的样子,总跟我说,“我没事,你忙去吧,不用来看我,过几天就出院了。”2006年冬天母亲做手术,不巧的是父亲、岳母、爱人也都病倒了,我第一次因为家事请了假,那时候我真的体会到人到中年的疲惫。 ; O$ U6 d; E4 d- K# Z: j, w3 ?+ i l
说心里话,面对清苦的条件我们也有怨,但从来没有怨气;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压力很大,但从来没有被压倒;面对精彩的世界我们心里也不平衡,但从来没有失衡。 t& w6 W! X" V7 M4 ^9 Z
方永刚讲:“人的工作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强迫的感觉;第二种是讲职业精神;第三种是快乐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什么动力让我们这么努力的工作。我不否认这其中有功利的因素,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拼来一份前程,也算是对家人有一个交待,对自己有一份安慰,这也是人之常情、人间正道。但是如果仅仅是为当官,那么当上官动力就应该没了。事实上,无论是政研室现在的领导,还是走出去的领导,都始终不倒架,始终保持着进取精神。我现在也算走上领导岗位了,但工作的劲头没有减、心态没有变、斗志没有褪。所以为前程而战只是我们前进的一个动力,但不是最根本的动力。我觉得,根本动力有三个: 第一个是价值的体现、人生的追求 & @1 c- ^5 Y5 b, ]6 z1 m# c
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做几件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不枉此生。很多人都认为政研就是写材料,其实材料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是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研究问题。我们的文章有决策建议,资政谏言、经验总结,我们从事的工作是谋划、是策划,所以人们都称政研室,是“智囊团”“参谋部”。
/ Z i( T L! Y) Z0 `$ J
' \* P) ^$ _ D/ M冯巩有个相声说,一个点子能救活一个厂子。政研室的一个建议,可能会变成市里的一个决策,转化成发展的一项成果,带给群众一份利益。每年确定全市发展大计的党代会、市委全会的报告都出自政研室,很多事关全局的重大调研也出自政研室。
+ K, W* N6 C8 b# o% R3 w大家熟悉的工业立市的四大硬仗、优化环境的“十个一”工程,今年全会提出的六个新城建设、行政问责的“八不”等等重要思想和措施都是我们按照市委领导的思想、思路,根据牡丹江的实际,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的。2003年针对市直和城区发展慢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城市发展规律和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施牡丹江区划调整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向城区下放事权,第二步合并现有城区,第三步将海林、宁安并入牡丹江。这个建议完全符合新一届市委班子的思路,符合徐书记提出来的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战略。 % {- P3 Z/ j, H1 _
去年我们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我老秘网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旅游业打造成推动追赶跨越发展的第三部引擎的构想,这个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公园免费开放的建议也是我们提出来的。类似这样的建议我们提了很多很多。 $ F' x [3 k8 j! l2 X5 i
古人讲“文以载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认为,政研室的工作是在探索求新、是在释放知识储备,是在挑战智慧极限。当我们的建议被领导采纳、转化为市委决策的时候,我们感到很欣慰、很自豪,感觉自己活的挺有价值。受得那些苦、遭的那些罪,跟这份成就感相比,都无所谓了。 第二个是环境的影响、榜样的力量
, s' Y; M9 M8 h. |《亮剑》中李云龙讲,一支军队是有气质的。其实一个部门也是有气质的,这种气质是这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的,是这个部门每一代人精神品质铸成的。5 P' ]2 q0 v2 w, A: A; y
* b. L. U7 M- z+ ^* y政研室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耕耘,锻造和树立起了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淡泊宁静、清廉自守的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竞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四种精神就是政研室的气质,就是政研室的DNA。她培养着、影响着、激励着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同志。我们提出,政研室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是,“平时工作能坐下来、服务水平上能看出来、急活难活能干出来、工作生活冲突能豁出来。”我不是一个天生能吃苦的人,但在这个团队中,感觉有一种气场在推动自己去拼搏、去奋斗。更幸运的是我的每一个直接领导,都是全市机关中公认的能力、人品、敬业精神出众的同志,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天道酬勤”,什么叫“不须扬鞭自奋蹄”,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他们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我、感染着我、触动着我。 第三个是奋斗的心态,战斗的意志 / U( O# u0 F: Y+ I* J9 u
我觉得,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凭得是一口气,靠得是一股劲。其实材料是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应付着写,还是用心去写,透过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
) w3 f5 R- j1 A; o ( {0 e. f, h& t; ?2 L! ?# y3 u
小时候我们那的农村有一句谚语,“人糊弄地皮,地皮糊弄肚皮。”意思是说人不好好种地,地就不好好长庄稼,人就得饿肚子。干工作也是这个道理,糊弄着干虽然少受累,但会失去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最后把自己耽误了。有个新同事问我,“怎么才能写好材料?”我说,“写材料文字上具备初二水平就行。但要写好材料,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储备,有比较强的领悟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要有激情、要有责任心。”
( P* W( y5 y& E5 T 3 u! G% E7 Y& U; @8 Z$ K+ b: c
在我眼里,文字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写公文也像创作文艺作品一样,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才能出精品。我们很多同志经常会为写一篇材料,吃不下、睡不觉。有的同志晚上睡觉想起一个好建议,马上爬起来记下来。
% R! c0 h: r+ j: O去年党代会后,我写一篇社论,写了好几稿也没写出追赶跨越的气势来,回家怎么也睡不着,半夜两点来灵感了,爬起来重写。还有一次写一篇学习汪洋湖的体会文章,2000字足足写了一个月,汪洋湖的事迹读了无数遍,一字一句地用心感受,为了写好这篇文章,连《四书五经》都看了,这篇领导署名文章在全省2万多篇征文中被评为5个一等奖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获一等奖的地市级领导。
- ]1 d8 ^+ Q+ A我总觉得,写材料横竖是个苦,既然干了就得拿出精气神,干出样子来。在我看来,写材料就像打仗,得有点亮剑精神,早上8点交稿,就是要在8点前拿下高地。政研室的同志就是和平时期的李云龙,天天在攻阵地、天天在拼刺刀,就是靠这股劲顶着我们,让我们迎着困难往前冲。
6 Y' t3 N- U" m5 }( i' b5 n政研工作虽然很清苦,但苦中也有甜,苦中也有很多收获。在政研室工作过的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特别锻炼人、磨砺人、提高人,有了这段人生经历,到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都不打憷。从政研室走出去的同志,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初步统计过,建室30多年来,政研室出了1名副部级,近10名正厅级,近20名副厅级,近60名正处级干部,一个小部门能培养出这么多领导,应该说是一个奇迹,所以政研室有“人才摇篮”的美誉。
# G7 M& J1 P ~" p5 k# P* F" U* X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政研室工作忍受的是清苦、付出的是辛苦,但收获的是知识、是思想、是能力,这些收获可以受用一生。市里成立重点工作推进组,都愿意抽政研室的人;社联每次评奖政研室得奖最多;党校培训班只要有政研干部参加,论文答辩第一名很少旁落。
. X8 I6 d8 A7 `! I这说明,我们这伙人太有才了。政研这个行当为什么这么出人才?因为“政研干部不是领导,但要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不做决策,但要拿出决策的建议。”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要求,促使我们不停地学习、不停的调研、不停地创新、不停地思索,日积月累,素质和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离决策中心很近,能最直接、最清晰、最快速地听到、学到、领会到高层领导的思想脉络、工作方法、领导艺术。
/ a. l' ]- P5 r: s& B : I, l5 {. p1 t2 T* h
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是在处理无数次重大问题中锻炼出来的。就像一位将军,他的作战思想、指挥艺术,是身经百战打出来的,这些是在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本教课书上都学不到的,这是我们的偏得,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特别是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这一年来,我们收获特别大,真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徐书记的思路非常超前,思想非常活跃,提出了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楼宇经济、回归经济、注意力经济,治庸治懒、城市人文精神等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思维、新措施,在领会和研究这些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新的提高,按照徐书记的要求,政研室的功能定位、工作方式、思维方法、文章风格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思想和视野更加开阔了。
( \( J! n' ?% ]' I0 |$ H' l1 K0 O对我来说,在政研室的十年,是学习的十年,励练的十年,虽然很苦、很累,但很充实。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荣誉,得过省劳模、市劳模、三等功、优秀党员;在这里,我收获了成长进步,去年被市委提拔重用为副主任。 ( B1 U. w+ d- G) u
古人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环境、特殊的性质,使政研室具有造就劳模的阳光雨露,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同志都有资格当劳模。我很幸运,活是大家一起干的,累是大家一起受的,夜是大家一起熬的,但是同志们把荣誉让给了我。这份荣誉不是奖励给我个人的,它属于这个光荣的团队,属于在这里工作过的每一个同志。我非常珍惜这份荣誉,因为它太重了,这里面浸满了几代政研人的汗水与苦水、智慧与心血,是一茬一茬的政研人,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个字一个字的堆,垒起了政研室的形象,搭起了我成长的台阶! 6 a3 L( q( w% N" \) l
我感谢这个光荣的团队,感谢那些清苦的日子,在政研室工作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最美好的记忆,它让我体会到了耕耘的艰辛,更让我品偿到了收获的甘甜。面对清苦与艰辛,我无怨无悔! : m9 J. [; }9 q7 q7 h#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