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深度。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就是新闻背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新闻背后的新闻”。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加背景材料;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须交代新闻背景。重视背景写新闻,虽然不是新闻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背景运用得好,可以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以烘托、深化新闻主题,揭示新闻价值,提升新闻质量;可以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满足受众对信息容量的需求,让受众看得懂,了解得更多,是一个为受众服务的问题。因此,在新闻实践中,要善于巧妙运用背景。- }% Q# i" m. J" o
背景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根据新闻事实巧妙使用不同形式的背景往往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种,用于单篇新闻中,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种,用于主体新闻之外,以“新闻链接”的面孔出现。第三种,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这种新闻背景类似“新闻链接”,但用于主体新闻之中,独立成段,并明确标明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为主体新闻服务的,通过不同视角、不同资料客观全面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意义,让受众从时空上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深刻认识。第四种,是指组合报道中,各个新闻之间互为背景,相互映衬,实现信息增值。对于单篇新闻来讲,背景的存在形式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背景穿插于新闻标题中。二是将背景穿插于导语中,与新闻事实本身的叙述紧密黏合在一起,黏合到导语中的背景常以词语、句子成分或分句的面貌出现。三是将背景穿插于新闻主体中。背景在主体中的出现是最为常见的,主体中的背景既可独立成段,亦可与新闻事实融合在一起。运用背景材料,总的要求是真实、实在、自然、贴切,紧扣新闻主题。只有紧扣主题,精选精写精拍精编新闻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也才能扣住观众的心弦。怎样才能巧妙运用背景材料?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将背景材料化整为零,灵活穿插于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之中,使之一点一点地自然呈现于受众面前。第二,将背景材料融会到新闻人物的情感之中,借抒情来交代背景,使之生活泼,饶有兴趣。一个好的新闻背景,往往能够实现情与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无论是借景、借物还是借事抒情,都能以情动人,塑造特定鲜明的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让读者“恋”上你的标题。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方面都是重点,缺一不可。标题是文章的“泉眼”、“灵魂”,所以标题一定要出奇制胜,但这绝不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揣摩。我喜欢在平时看杂志、报纸的时候留意一些感觉不错的题目,记录下来,仔细揣摩它们出彩的地方,从中找出规律,总结在一起。 三、新闻写作的三个“绝对”。第一个,绝对的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逮一定义,界定了新闻的基本特性。但是,记者从通讯员提供的线索中,很少见到真正的新闻,大都是“年年都在发生”的老生常谈,甚或是数年前就报道过的事件。新闻要绝对的新,事实要新,新闻展示的精义、主张也要新,而且要更新,这才叫新闻。而精品新闻,就是上述第一个“三”中的第三条所说的高层次新闻了。第二个,绝对的精。到什么程度算“精”?就新闻自身来说,应该是独家报道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能触及社会的“灵魂”、“神经”和“弊端”,是社会前进的“先声”;就新闻写作来说,如果时问允许,应反复修改,改到“字字千金”为止,尽量不给编辑留下一丁点儿麻烦,而要给编辑留下更多“锦上添花”的时间。第三个,绝对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要义。不真实的“新闻”,再出彩也是废品、垃圾。现在有的通讯员很大胆,堂而皇之地制造假新闻,这样做不仅是人品问题,还会让自己身败名裂,让新闻媒体为之蒙羞。而且,就一个单位的通讯员来说,写本单位的新闻,一是为社会上各行各业或者相关行业提供借鉴,二是也起到表扬本单住的目的。如果本单位没有发生新闻,诌出一个“新闻”来,对本单位有何意义?不是空对空吗? 四、新闻语言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语言提出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是一个很精辟的说法。它包括了对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这个排列的次序也是正确的、操作性很强的。首先的要求是准确,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离开了这一条,后边的要求都无从谈起。不准确的语言,越鲜明、越生动,不是越糟糕吗?有了准确还不行,还要鲜明,鲜明的语言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吞吞吐吐的语言是不能准确反映内容的。生动是为了增加文字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语言的效果。这是对一切语言的要求,也应该是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新闻语言更应该这样要求。这些看来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做起来就那么困难呢?这不能不涉及到新闻语言的某些特殊性问题。为了加深对新闻语言的特殊规律的理解,需要研究新闻语言的内在矛盾。 五、消息是“完成时” 消息既然是报道已经发生事件结果的,那么它的语言时态必须是完成时的。请看这段导语:本报讯10月20日,随着一辆金橙色解放J6驶下生产线,今年我国的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一汽诞生,中国就此迈进千万辆级的汽车生产大国行列。 六、通讯是“过去时” 通讯是写人的。写人必须有故事-主人公做过或者经历过的故事。没有故事的通讯,是不成功的通讯,或者根本不能叫通讯。当然,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能是作者虚构的。这一点,是新闻通讯跟报告文学的根本区别所在。什么叫故事?“故”者,“旧”也;“过去”之谓也,故事就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通讯在讲述、重温这些故事时,必须使用“过去时”。表现“过去时”,常常像上一个例子那样,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明确标示出来,或者用“当卧”之类的词,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 七、写新闻作品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文风,文字。新闻语言讲究的是所补精当。质朴的语言,精当的论述,是好的文风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养法好的文风最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平时写作中要注意多运用群众语言,个性化语言,通俗易懂的语言;要讲实在。实用的话,讲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亮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不说心口不一、是非混淆的假话,不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的谎话,不说虚情假意、不合实情的空话,不说可有可无、絮絮叨叨的废话。 二是标题和导语。第一,开门见事法。即开篇就讲事实,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新闻事实,首先在导语中披露出来,收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第二,开门见景法。导语中有画面,有形象,自然不会枯燥呆板。要写好这类开门见景式的导语,一是语言精练,二是紧扣主题。第三,开门见比法。比,就是对比。开门见比,就是在导语中写进背景材料,起到突出中心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八、通讯的特征及写作技巧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真实性: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患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真实性,可以说是通讯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以有一点马虎。二是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三是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急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四是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九、常用通讯。 (1)人物通讯: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2)事件通讯:报道新闻事件。以事件为中心,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3)工作通讯: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旨是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4)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反映社会生活、风上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概貌通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通过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写通讯稿“三步走”法。1.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2.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3.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九、新闻评论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论式: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按照引论、正论、结论来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组织文章,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点:逻辑上比较完整严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论式(点睛式结构):在小型言论中使用较多,分为两层意思。前一层是关于基本事情的介绍,后一层是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常常是叙事多于说理,其论述和结论往往连在一起。优点:结构简单、灵活、生动、活泼波澜起伏式:新闻评论文章各层次间波澜起伏、正反结合的形式。优点:比较吸引读者,可以避免论证中的片面性,把道理讲得比较透彻,常常是有疑问、迂回、变化递进式:主要使用在文章论证部分,按事物的逻辑联系来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优点:逻辑严密,论证性强并列式(平面展开):用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又互相紧密相连的论据(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些论据(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3种并列方式:并列事实;并列分析;逐项反驳。优点:能扩宽论述的广度,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条理清楚。 - p- ~9 k' {9 l0 y3 j$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