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规范:浩瀚太空任我游
——记“神舟”系列
飞船研制和发射工作中的规范管理
梁东元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发射。27日16点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9月28日傍晚,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了近200万公里之后,披着五彩云霞般的光荣与骄傲自天外归来,重回祖国的怀抱。
“神舟” 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的一次次新跨越。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航天系统严格规范的管理,更离不开航天人注重规范的科学精神。
一
“神七”发射前,最早担任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现已满头白发的戚发轫说:“我们的飞船越来越完美了,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把普通老百姓安全送上天,健康送回来。”他说,我对这次“神七”发射充满信心,这个信心是建立在严格的规范之上的。
从 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科学家们形成了一整套十分严密、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规范工作程序、体现责任追究的“五有”制度:第一,不管办什么事情,你得有文件根据,文件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第二,办任何事情都必须实行“双岗制”,不能单干,必须是两个人以上才行。第三,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记录,叫做记录在案。第四,记录的任何数据都要和上次进行认真比较,看有没有变化。比如说,这个数据尽管同样合格,但要是比上一次偏上了或者偏下了,就要查找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第五,上面四项都做完了,最后还要签字确认,要有人为每一件事情来负责。
“神舟”飞船系统构型复杂,仅电缆网节点就有8万余个,各类元器件十万余个,计算机软件语句达几十万条。一个焊点、一根导线、一个元件、一条语句出了错,就会影响飞船升空,就可能酿成大祸。此外,参加飞船制造的协作单位众多,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指挥调度乱了阵脚,全系统就会瘫痪。面对重重困难,飞船系统的管理部门一开始就从制度和管理方法入手,从1993年研制工作刚开始就制定了《型号调度职责》,奠定了“神舟”飞船研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在“神舟”飞船的研制过程中,除了航天集团自身之外,还有上千家外协配套单位,因此,管理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和检测制度,每到关键阶段、关键项目,都要组织专家对整船元器件的所有原材料进行评审,遇到问题坚决按照归零标准彻底归零,确保不出现任何引发灾难性后果的质量问题。
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如此,对于队伍的管理更是严格规范。飞船管理与一般项目的管理不同,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进度要求紧,仅靠人盯人的管理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工程的要求。所以,飞船系统的管理部门从改革管理办法和运行体系入手,确立了全面、严密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单位的联络人和具体工作的责任人。还定期召开调度会、研讨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神舟”系列飞船的规范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代代航天人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形成的。2004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尚志被任命为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对“神舟”系列飞船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他的工作经历,我们能窥见“神舟”系列飞船规范管理的概貌。
1999年,尚志担任“神舟一号”总调度长,随飞船进入发射场。飞船第一次发射,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产品新、队伍新、协作单位多,飞船系统和其他大系统接口关系不明确,协调量非常大。他立即带领调度组编制了《神舟一号发射场-8小时工作程序》(-8小时:发射倒计时8小时),使各级指挥及工作人员对飞船试验队每个人、每辆车、每项工作内容和保障条件,以及在每个时间剖面里的位置、要求都一目了然,从而确保了发射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发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份工作流程也成为此后飞船发射现场组织的基础和范本,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尚志先后参加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飞行试验工作,“神五”、“神六”飞天时,他先后出任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和总指挥。之后,他又承担了“神七”飞天的重任。十几年来,尚志主持和参与编定了《发射场管理要求》、《发射场放行准则》、《 型号质量管理要求》等一大批系统管理文件,形成了“神舟”系列飞船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例如试验流程。发射场的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同时展开的,飞船测试、火箭测试、地面通信系统调试,等等,时间上都不能有冲突。怎么组织、安排、协调,都要在流程上体现出来。尚志带领工作人员不断摸索,完成了一大批试验流程管理文件,终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射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规范的试验秩序。在完成发射场试验任务期间,尚志将质量和安全责任细化为质量安全控制点,要求每一个点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规范。他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说:“规章制度定好了,就必须按要求去落实。”
在每次试验前,工作人员都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把仪表板各种开关设置及其位置、各种插件联接如何确认等列出一个详细的明细表,形成质量管理文件,每次船内工作时都一一比照检查,做到“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而每项技术状态的改进,都做到了论证充分、各方认可、审批完备、验证正确、落实到位。
航天人常说这样一句话:“载人航天,人命关天。99%的成功加1%的失误对载人航天来说都是失败。”正是严格规范的管理,使“神舟”系列飞船赢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
三
航天员的挑选和培养是载人航天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此,航天系统制订了周密、规范的训练计划和严格、公正的考核制度。航天员日常训练和选拔考核的规范化,达到了近乎苛刻的标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话,放在航天员身上,可以说是“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中国航天员的一日作息制度是这样安排的:
每天6点30分起床,7点吃早饭。上午训练从8点整准时开始,连续进行4个小时。中午休息,从下午2点到6点又要进行4个小时的训练。晚上6点晚餐,和早餐、午餐一样,航天员们吃的喝的也都不“自由”——一日三餐全都是严格按照要求制作的“标准”饭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是配制好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晚餐过后,除了一些专项课目,一般都安排自习,自习的内容包括几十门功课和各种训练科目,还要背记飞行手册,手册有70万字,都要求熟记在心。自习完之后,他们还不能回家,因为按照制度,航天员每周只能在周末回家与家人团聚。
航天员的考核选拔制度则更是严格。考试分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三部分。大小100多个科目,几百个必须张口就来的数据,大到飞行要素,小到航天食品怎么吃,航天服上的一条橡胶绳的缠绕程序和缠几道都要清清楚楚。虽说航天员们多年来经历了数百次考试,但是,每次执行任务时的选拔和考核,都是对这几年学习训练的总体检验,直接关系到对执行飞行任务人员的选拔。
考评委由十几名专家教授组成,分为政治思想、专业技术及心理、医学评价三个组。除了涉及专业各个方面的笔试,最见功底的就是口试,问题都是随机抽出,航天员不仅要对所抽到的问题做出详尽而准确的回答,还要熟练地画出流程图作讲解。正常飞行程序和应急故障程序的操作考核则是在模拟器上进行的。应急故障程序最富有挑战性,因为设置完全是随机的,要做出正确判断和准确操作,并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最终排除故障,都必须在一个限定的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点闪失,都意味着失败。
完成了专业技术方面最后的考核之后,再综合各科目几年来的每一次考核成绩,考评委员从14名航天员中挑选出最合适、状态最好的几名航天员进行强化训练。“神五”、“神六”的航天员以及“神七”飞行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都经历了千锤百炼,又都接受了千挑万选,最终踏上飞向太空的伟大征程。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