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21-1-29 0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综述潘理权 余立 张超 郭君  来源:学习时报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动指南。为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2020年12月30日,安徽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联合举办“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天津大学、安徽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
  高举思想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伟大思想转化为实践伟力,需要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辛向阳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而且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不仅是科学信仰,而且具有系统的方法论。《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钱念孙指出,《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根本遵循。该书一系列精辟论述,发前人所未发,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向宣传思想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待深入研究和回应的重大问题。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罗本琦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在哲学社会科学为了谁、谁领导、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回应时代呼唤。
  马鞍山市委讲师团团长李莉认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发挥理论宣讲的作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打通基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宣讲走心走深走实,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少红围绕建好用好学习强国阜阳学习平台,壮大理论传播网络阵地这一主题,介绍了阜阳市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传播的具体实践。通过打通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方位解读、全媒体宣传、全业态传播、全平台覆盖,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
  滁州市天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慧琳结合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实施“网格文明实践+”的工作模式,介绍了文明实践中心的“四向网格”做法,即重心向网格下沉、服务向网格延伸、力量向网格集聚、政策向网格倾斜,通过推动文明实践扎根基层,用情联系服务群众,用心宣传教育群众,用力组织凝聚群众,网出了信心,网出了民心,网出了新风,网出了和谐。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汪兴福认为,“举旗帜”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使命任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使命任务。要精准把握对象、深入讲透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举旗帜”的实效性。
  壮大主流舆论,汇聚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舆论工作,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紧抓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中心环节,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理论舆论同向发力、网上网下一体推进。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认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建设要与统筹两个大局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任务相适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符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相统一,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形势、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经验相一致,与中国共产党作为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举旗人、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承者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相匹配。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高级记者李陈续认为,面对新形势,党委机关报要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新闻舆论“四力”。要守政治责任之正,创履职尽责之新;守媒体融合之正,创遵循规律之新;守优良传统之正,创内容生产之新;守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之正,创良性发展之新。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沈正赋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和方针,围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忠实履行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邵晓晖认为,通过多维创新可以架起理论连心桥。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连续四年推出四季电视理论节目《理响新时代》,节目以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己任,锁定年轻受众,采用“理论+新闻”“理论+综艺”“理论+移动”等,在选题、模式、形式、传播等方面大胆创新,做到了季季升级、年年迭代,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媒传播上蹚出了新路径,成为全国理论节目中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品牌。
  淮北市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剑峰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认为面对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和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要求,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媒体融合,要展示主流媒体的政治性和权威性,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台、办报、办网站。在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发挥专业媒体的优势和特长,以专业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提升舆论引导的力度和效果。把新技术运用到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反馈等各环节,深度拓展传播领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推进经营改革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坚持实践取向的人民性和服务性,不断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确保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真正打造成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和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新型地方主流媒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教授周荣庭提出,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视角探索网络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运用与把控,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他建议,一是理念先行,锻造全媒体素养,动员政产学研用的优势资源,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培训,从全媒体意识、全媒体能力、全媒体伦理和全媒体知识等四个维度来提升个人的全媒体素养。二是内容为本,创造区域新文化,创建包括红色文化、徽文化、创新文化、科学文化、旅游文化在内的内容资源,在内容建设上既要“拿来”,也要原创,尤其是加强创意的策划,实现内容的“混搭”。重视全程媒体的积极介入、全息媒体的多彩呈现、全员媒体的主动参与以及全效媒体的精准评估。三是融合创新,打造传播共同体。通过组织、内容、技术、市场多方面的融合,借助一个复合的传播平台,或者可持续的传播生态,向不同的受众进行相应内容的传播。开展协同传播,构建一个为线上和线下受众服务的体系,并形成相应的社群文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思想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明确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润心田,办好思想政治课,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适应新时代要求。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佩刚认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宏观上要考量新时代“变局”,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微观上要认知新发展阶段“变化”,持续不断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潜移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同时还要在教育改革中增强系统观念,统筹抓好“五育并举”,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统筹抓好网上网下育人新格局。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吴家华认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转化上下功夫,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武装群众,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推进转化中,要注意价值认知浅表化、情感认同平淡化、信念理念摇摆化、价值行为偏向化等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和价值需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德育供给模式;做好利益调节,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节社会利益资源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自我约束和外界约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魏荣提出,高校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认为中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环境与社会需要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树立系统改革的创新理念、建强传播真善美的力量之师、打造课堂教学的模块体系、创建实践教学的个性品牌、统筹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搭建集体备课的互助平台、对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高校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持推动思政课改革,使其产生对青年大学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宝库,关键要用好文化资源,做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原生矿”变成文化发展的“富矿”。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邢军认为,推动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创新型文化强省,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安徽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品牌,打造中华文明安徽重要地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社科“皖字”品牌,打造出版发行高地,讲好安徽故事,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内在融合,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优异文化发展业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李春荣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文艺创作的根本,也是文艺创作的政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主旨和基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精神的传承,是新时代确立文化自信的利器和保障,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放歌时代,讴歌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文艺观,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努力开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钱念孙围绕近年来“君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认为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形象,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模式。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有助于对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势利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广泛价值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君子文化既是传统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又具有古为今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价值,亟待采取有效举措激活君子文化,在社会形成大兴君子之风、倡行君子之道、崇尚君子品格、争做正人君子的风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宣传,把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宣传好,把我国发展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宣传好,批驳各种针对我国的无端质疑和不实攻击,为国内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有力支持。”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主动融入国家外宣工作大局,“东南西北、线上线下”一起说、大声说、巧妙说,把中国故事讲精彩,让中国的“好声音”越传越远、越来越洪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周亚东认为,在国际层面上,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解决“挨骂”问题。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立场,分享中国经验,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猜忌和误解,塑造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国内层面上,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解决凝心聚力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帮助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底蕴,进而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讲好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故事,系统总结中国经验、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有助于稳定舆论形势,凝聚人心,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持;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提升人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在传播方式上,“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全世界讲自己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故事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距离,引发许多思考和共鸣。可以说,讲好一个好故事胜过讲千言万语,讲好一个故事胜过讲一打道理。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沈正赋认为,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让“地球村”也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对于中国主流媒体来说,主动寻求与世界对接,建立多元沟通渠道,实现共建、共治、共商、共识、共享、共赢这一新时代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价值和标准,就成为中国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新闻媒体人为此应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认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社会热点开展艺术创作,强调艺术创作植根人民、关注社会,大力推进现实题材创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安徽积极开展抗击疫情主题艺术创作,面向全省征集优秀抗疫主题戏剧作品,以文艺创作讴歌英雄、赞美奉献,为抗疫鼓舞呐喊,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医科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