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对 X 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认真落实《优 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要求,坚持市场化、国 际化、法制化原则,持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深化改革, 聚力攻坚,突破创新,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深化“三个分离”体系和“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 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攻坚行动,做到四个全面、四个转变,即: 全面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重点政务服务事项 “一窗通办”、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机制、全面推行“好差评”制 度,推进政务服务从“并联办”向“套餐办”转变,从“一次跑” 向“不见面”转变,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从“大厅 办”为主向“网上办”为主转变,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让服务更有效率和温度,打造“定好办”服务品牌。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持续压减政务服务事项。承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
调整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业务 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事项承接能力。持续压减市县区政务服务事 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减 X%,适时公布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基本 目录。对审批变备案、计划、年检、登记、注册等情形进行清理, 整治各类变相审批。 2.持续推进简证便民承诺制改革。研究制定全市全面开展证 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在持续梳理压减部门单位证明 事项、证明材料的基础上,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焦点,由公共企事 业单位、服务机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梳理水、暖、电、气、网 及银行、保险等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证明事项、证明材料,推 进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和网上指上 大厅,简化办事流程、公布办事指南。 3.梳理“秒批秒办”目录清单。持续推进减事项、减层级、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五减”工作,提高“一网通办”及“最 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事项比例,梳理“秒批秒办”事项清 单并分批次向社会公布。 4.编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突出与企业生产经营、 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相 关单位参与,梳理编制“套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 重点聚焦项目审批、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出行、医保社保、
生育收养、户籍办理、就业创业、设立变更、准营准办、职业资 格、婚姻登记、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司法公证、知识产权、质 量技术、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等领域,按照“我要开 X”“我要 办 X”“我要领 X”等角度梳理编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清 单,固化业务流程、明确办理程序,加快实现一张清单告知、一 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推动更多政务服务 事项“一链通办”。 (二)全面提升网上服务能力 5.构建“一网通办”智慧门户。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 台建设要求,构建统一网络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 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的“一网通办”支持体系。持续完 善 X 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板块,支撑大厅、网络、手机多 渠道受理反馈,丰富政务服务知识库、优化服务导航,建立智能 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填表、智能审批等服务模块,推出一键搜 索、智慧交互、辅助填表、自助办理等智慧应用。 6.建设“一码通行”服务平台。建设“X 码”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集身份识别、政务服务、公共管理、民生服务和移动支付为 一体的应用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从受理、审批、交费、办结全过 程闭环管理。梳理加载全市公交出行、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 共服务事项,整合各县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手机 APP, 实现公共服务“一码通行”。
7.打造 X 政务“指尖大厅”。聚焦企业群众聚集手机网络, 把手机办事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定政通”APP 服务 功能,联通“X 码”公共服务平台、X 政务微信公众号及应用小程 序服务资源,整合涉民涉企手机 APP,打造 X 政务“指尖大厅”。 突出需求侧“我要办事”和供给侧“政府能办”,细化颗粒度, 推动高频事项手机办理,针对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功能, 打造手机端“我的证照”电子档案,推进“一企一档,一人一档” 建设。 8.加大系统对接力度。全市涉民涉企办事服务系统全部链接 到 X 政务服务网 X 子站,统一政务服务办事入口。依托数据交换 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各部门单位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深度对接,研究解决数据共享、事项办理“二次录入”等问题。 9.加快数据共享应用。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管理、谁 负责”原则,推动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化建设,逐一明确 各部门单位政务服务资源共享交互方式,编制网上办事政务服务 资源需求目录和政务服务资源共享目录。 10.加大电子证照应用交互。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子证照、电子 公文、电子印章、企业电子登记档案与非电子证照、公文、印章、 企业登记档案具有同等效力规定,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证照、 电子文档、电子印章互动应用,实名认证用户通过各级实体大厅、 政务服务网、APP 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能够调用电子证照,
不得要求用户上传或提交相关材料。 11.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依托 X 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加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在不 同医院间互通共享,方便居民线上追踪查询个人就诊信息。简化 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集约网上指上服务,研究将 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整合到“X 码”公共服务平台。 12.推进“全市通办、异地可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建设,统一县区、乡镇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流程、申报 材料、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 系统服务能力,建立“多点受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服务体 系,实现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区域“全市通办、异地可办”。 (三)整合优化线下服务资源 13.持续推进“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建设。持续推进“只去 一栋楼、只进一扇门、受理一个窗、办理一张网、群众一趟跑”, 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 设,压缩优化市县乡村办事大厅服务窗口、功能布局,融合线上 线下服务资源,大力推行“一窗受理、综合代办、一网通办、集 成服务”。 14.全面推行代办帮办。持续健全规范市县乡村代办帮办方 式,完善项目建设团队化帮办代办制度,围绕省列、市列重大项 目特别是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建立项目清单,做到一个项目、
个团队、一抓到底,项目建设从签约、征拆、审批、开工建设、 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营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年办 件量较少,非项目审批事项托管代办;商事服务、不动产登记、 房产查询、医保社保、公安交管、人事服务、公积金办理等业务 综合受理。乡村便民服务大厅(点)分领域设立跨部门综合窗口, 推动窗口工作人员由“一专”向“全科”转变。 15.规范乡村政务服务。梳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 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不动产 登记、社会救助、户籍管理、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古村 (屋)修缮、改水改厕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按照“应进 必进、凡进必办”原则,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 X%进驻线上 线下办事大厅,编制公布事项目录、精简优化办事流程、规范编 制办事指南,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加强村(社 区)便民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逐步 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范围。 16.建设便民驿站。创新市场化运作方式,投放自助终端,推 进民生服务事项向银行网点、社区镇村延伸,建立“家门口”办 事大厅。 (四)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攻坚行动 17.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 目审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将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压缩到 X 个工作日以内。
(1)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在 X 经济开发区、各县区经 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保 姆式”代办帮办、一站式工商财税托管等主动服务。 (2)推进区域化评审评估。组织对 X 经济开发区、各县区经 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等特殊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节能评 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等事项 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 (3)压减环评事项。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压减环评审批事 项要求,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 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一律取消环评审批。 (4)联通项目审批系统。按照“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 表单、一站办理、一个系统、一套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投资项 目在线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多规合一”系统与 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项目线上审 批和线下办理业务全程协同、电子监察全程监管。 (5)推行工改项目网上审批。全面实施施工图网上审查,实 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 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积极推进“一张表单”整合申 报材料,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通过审批管理系 统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6)提速用水接入。涉水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 事大厅,整合优化接水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公布办事指南。实 施并联审批、联合勘验,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 缩至 X 个和 X 个工作日以内。 (7)提速用电接入。涉电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 事大厅,推行用电申请“一窗受理”和信息共享,推行电力工程 行政审批并联办理和限时办结。对低压小微企业用户,提供“零 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接电服务,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 装表接电”X 个环节;不涉及电力接入工程的,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涉及电力接入工程无需行政审批的,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需行政审批的,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其中 行政审批时限不超过 X 个工作日。对 X 千伏普通用户,取消设计 审查和中间检查,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 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X 个环节;电力接入工程无需行政审 批的,电网企业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需行政审批的,办 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其中行政审批时限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8)提速用气接入。涉气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 事大厅,整合优化接水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公布办事指南。实 行并联审批、联合勘验,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 X 个工作日以内。 18.商事服务效率再提升。
(1)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市县区政务大厅企业开办服务 链条,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申领税控设备、 社保登记等企业开办材料一次性领取,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 理”。梳理固化“我要开餐馆”“我要开超市”“我要开药店” 等“套餐”服务场景,大力推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网上办税, 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 X 个工作日内办结,简易商事服务“即来即 办”。 (2)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借鉴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证 照分离”改革和 X 新区试点经验,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 清单管理,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 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 19.不动产登记服务更便利。 (1)构建不动产登记“一张网”。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改革,按照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改革要求,不动 产登记窗口统一收取申请材料,房管、税务并行完成交易、缴税。 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成市县区不动产“一张网”,实现跨 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历史存量数据整合汇交,推行“外网申请、 内网审核、当面查验”。 (2)实现“一窗式办结”。推动公积金、银行与不动产预告 抵押登记、抵押登记跨部门协同办理和网上办理,减少群众负担。 以不动产登记数据为基础,深度共享民生部门数据,实现水、暖、
电、气、网信息化流程的“一窗式办结”。除大宗和特殊情形外, 一般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全流程压缩到 X 个工作日以内。 20.网办能力大提升。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对照营商环境指标 体系,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政务服务满 意度、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深度作为核心指标,聚焦医疗卫生、文 化体育、交通出行、医保社保、生育收养、户籍办理、就业创业、 职业资格、婚姻登记、社会保障、司法公证、知识产权、质量技 术、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分类编制“一网通办”攻 坚行动计划,分类公布效能提升对比表,加快实现所有事项办理 “网进网出、无纸运行”,全市 X%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 办。 (五)创新优化服务方式 21.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应急机制。巩固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期间“网上办、指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网上办理、不见面 审批工作模式,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系统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符合 单位自身特点的应急工作规范。 22.开展“局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活动。市县区全面开展“局 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活动,窗口单位负责人每月进驻大厅现场 办公,了解窗口建设服务情况,集中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23.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 业支持、各方参与、互利多赢”的银企融资对接新机制,创建“信
息+信用+信贷+风控”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健全完善金融综合服 务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 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稳定、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24.对接落实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推 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 企业负担,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发挥中 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 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转贷服务。 (六)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监测体系 25.推行“好差评”制度。进一步深化审管、监审、管监“三 个分离”体系建设,构建接受评价—受理—整改—反馈—信息公 开—结果应用的“好差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办事人可对跑腿次 数、网上体验、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线下一次一评、 线上一事一评,将“好差评”结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督考 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考评、通报问效力度。 26.建立效能监督员制度。健全规范全市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员 聘用、监督、沟通、反馈、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作用。 27.规范政民互动。强化“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 X 政务服务网、X 民生平台等政民互动平台的协调联动,扩展诉求 处理反馈渠道,对事项上线、政务办件、证照共享、结果送达等 服务,开展全程监督、评价、投诉、协同处理并及时反馈,让群
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28.加强第三方评估。委托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 (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定期对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 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评估评价,提出意见建议,保障评价工作的 独立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结果作为深化改革、改进工作 的重要依据。鼓励各县区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 29.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标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组 织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精准发现短板不足和共性问题, 找准深化改革目标方向,推动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相关企业研 究制定各领域优化提升的措施办法。 (七)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监管机制 30.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 X 省“互联网+监管”系 统,建立完善全市“互联网+监管”体系,汇集政府部门、社会投 诉举报、第三方平台等数据,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运用大数 据技术,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31.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 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将更多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到 X 年底,实现全市市场 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市县区市场 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抽查结果通
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X 省“互联 网+监管”系统等全面进行公示。 32.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实施信用监管,规范认定 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 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 结果互认,加快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 信用管终身”的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机制。对失信主体在行业准入、 项目审批、获得信贷、**领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费等 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鼓励 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责任意识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和突破口,作为市委、市政府交办盯办的硬任 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特别是将“一网通办”攻坚 工作作为重点任务,组建攻坚小组,抽调专职人员,研究制定专 项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任务书、攻坚措施路线图、任务落实 时间表。各县区、各牵头部门实施方案于 X 年 X 月底前报市政管 局备案。 (二)强化市县协同
针对大量政务服务事项在县区办理、审批主体持续下放前移 的实际,市县区要协作配合、协同推进。各牵头单位要负责统筹 协调和牵头抓总,加强与责任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困难问 题,各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通力协作,尽职尽责完 成工作任务。县区要压实服务企业群众第一线责任,积极探索创 新,全力改革攻坚,让县区、乡镇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 营商环境的政策落实地和成效展示地。 (三)强化监督考核 市县区政管办要成立专项督导工作组,实行一月一统计、一 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实时跟进改革进程,各县区、各牵头部 门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事项办理要实行超时默认制,对审批部 门超过承诺办理时限的事项,一律视为同意,由此产生的后果由 审批部门承担。要严肃查处事项办理“体外循环”“部门截留” “暗箱操作”等问题,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电子监 察、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估作用,保障各项改革任务 全面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工作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分层级、分系统开展业务知 识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统筹推进疫 情防控和改革攻坚,积极探索总结各自在“网上办事”“不见面
审批”方面的经验成效。要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大力 宣传各自工作成效、亮点特色,积极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事、手 机办事,凝聚全社会力量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协同推动、改革创 新、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