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会通过的《建议》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责任担当。《建议》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所肩负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冲锋号,发出了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的总动员令。 二是民主决策。《建议》是民主决策的最新范例,文件起草组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建议稿,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文件起草充分发扬民主、数易其稿,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三是“高新精细实”。《建议》站位高,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崛起的高度,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建议》理念新,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议》文字精,全文共22016字,通篇文字极为精炼,想改动一字一词都不容易;《建议》指标细,确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议》措施实,确定了300项重要举措,从中提炼出50项新的重大战略、工程计划、行动清单,措施更实、更具操作性。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下认识和体会:一是关于“十三五”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二是关于“十三五”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三是关于“十三五”的基本理念和决策部署,四是关于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五是关于加强党的领导。 一、关于“十三五”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住房城乡建设上了一个新水平。 从全国来看,一是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13.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二位。二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5.5%,首次超过工业,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经济由服务业主导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城镇化率超过50%。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3%,2014年城镇就业超过农村,城镇就业占总就业比重达50.9%,比“十一五”末提高5.3个百分点,城镇化社会初步形成。四是外贸和利用外资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货物贸易达4.16万亿美元,成为第一贸易大国,2014年货物贸易占世界的比重为11.3%,比“十一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2014年利用外资居世界首位。五是城乡收入差距降至3倍以内。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此前已连续12年在3倍以上,2014年降到2.9倍,今年上半年降为2.8倍,基尼系数连续四年下降。六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最终消费率提高到5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2%,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份额升至25%,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占比重提高到14.8%。 在这里,我重点讲一下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按照平均汇率计算,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3.3%,稳居世界第二位,一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我国已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资本净流出最大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按照购买力平价(3.6元/美元)的计算方式,中国的经济规模(17.6万亿美元)在2014年超过美国(17.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十年前我们的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万元和1.1万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从这个起点出发,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将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推动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中欧关系积极推进,稳慎处理中日关系。牵头建立了金砖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机构,参与国际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受到了英国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这里面,固然有中英经济互补性强,英国迫切寻求经济合作的因素,也有其长期酝酿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其国际形象的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英国对中国经济、社会、人文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认可,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尊重。英国是世界上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之一,是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现代西方主流文化的发源地,是欧美传统意识形态的来源国,直到现在还是世界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原创性理念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所以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意义十分广泛而深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制度,遇到了重大的危机和挫折,也意味着我们进一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铁板一块,中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影响力全面上升。同时,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同欧洲、拉美、非洲的合作,解决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香港、台湾问题都有积极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全省来看,山东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2012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开始由5万亿元向6万亿元跨越,2014年达到5.94万亿元,今年预计达到6.4万亿。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12年的8.6:51.4:40调整到2014年的8.1:48.4:43.5;其中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2012-2014年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达到45.6%。先进制造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29.1%提高到2014年的31.4%,2015年上半年达到32.1%。 从东营市来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345.0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961.4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7:71.6:24.7调整为3.6:68.4:28.0。人均生产总值163982元,增长9.4%。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上升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9998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0%,低于2.4%的全年控制目标。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32万户,比上年增长21.8%;注册资本(金)2400.58亿元,增长29.7%;户均注册资本(金)232.6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2.94万户,增长25.9%;注册资本(金)2296.21亿元,增长29.3%;户均注册资本(金)780.54万元。全年新增各类企业6496家,比上年增长81.7%。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0.9%。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全国、全省还是东营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显著成就。 (二)国际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大势。当前,国际政治环境严峻复杂,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依然不少,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所抬头,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问题凸显。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良性互动,将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大势之下,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将在波动中平稳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主要大国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主导权的角力日趋激烈。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领域的竞争仍在加剧,与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始,面临双重夹击。但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多边和区域双轮驱动的特征没有改变,全球经济治理总体加强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自贸协定、投资协定、多边合作等加深了各国经济的融合渗透,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三)国内形势。一是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近两年多,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7%左右的增长,增速仍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增量比过去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大,而且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民生不断改善,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三是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个别人诚信缺失、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强化教育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情世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我们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科学制定和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十三五”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五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六是坚持党的领导。 (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要求。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这里,我重点说明一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的目标要求。《建议》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创新和务实的精神。这里有两张表格,大家看一下。 表一:2000年以来山东两部门城镇化率一览表 | | | | | | | | | | | | |
- x3 W; \. Y3 k& t* ~
| | |
% _5 H" ~$ u' c$ i( ]5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二、公安、统计两部门城镇人口比重与全国比较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我省2014年户籍城镇化率(43.96%)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01%)低11个百分点,全国低了17.67个百分点,可见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较高。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数量来看,全国约有2.5亿,我省有近1400万,在促进外来常住人口落户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根据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我省户籍城镇化率将达到52%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全国将分别达到45%、60%左右),重点要解决7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问题,这是落实中央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来看,小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04%,比2010年提高4.02个百分点。有7个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有6个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镇,有3个镇确定为省级宜居小镇,有4个村确定为省级宜居村庄,2个村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有2个社区获得省级农村新型社区示范社区,有23个社区获得省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13万元。广饶县、大王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编制印发了《东营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1至2015年,全市共计开工农村新型社区60个、5万户。启动了黄河南展区改造建设工程,建设了东营区龙居镇龙居社区、垦利县胜坨镇胜利社区和董集镇杨庙社区三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安置房168栋、3120套,建筑面积41.19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共计3120户将可搬迁入住新社区,占66个房台村总户数的33%(含自愿放弃宅基地进城镇购房居住的群众约11%)。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2-2014年完成6836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2015年,全市计划启动3860户改造任务。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里,我说明一下“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要求。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91平方米,比1998年提高了14.25平方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测算,目前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达到1套左右,城镇住房总量不足的矛盾基本解决,但仍面临区域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住房成套率和住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所以《建议》提出了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未来城镇住房需求将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住房的增量需求将主要来自于现有存量房(棚户区、老旧小区的拆迁改造等)的更新改造、城镇新增人口和家庭小型化三个方面。 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扎实推进,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要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进一步“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三、关于“十三五”的基本理念和决策部署 理念先行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和突出亮点。这次《建议》同以往有很大不同,就是突出了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谋划我国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建议》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指明了推进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创新是全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些都属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潜藏于13亿民众之中的智慧,释放经济增长新的活力和动力。 创新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要素驱动阶段,二是效率驱动阶段,三是创新驱动阶段。我国经济大致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比较明显弱点,我国已进入只能靠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新阶段。 首先,破解产能过剩难题靠创新。我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1/3到1/2。这是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所带来的结果。由于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70%左右。在落后产能大量过剩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却大量依赖进口。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汽车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在产能过剩的表象下掩盖着的是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实质。(要不要举例说明?譬如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如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破产事件。) 其次,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垄断靠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了工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现在,能够买来的一般技术差不多都买来了,剩下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是买不来的。从对引进技术的再开发上看,日韩用于引进和对引进技术再开发的投入比例为1∶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1,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打破外国公司对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除了靠自主创新,别无选择。 最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创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持续30多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经济增长就将停滞,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必然成为关键之举。此外,对比世界各高收入国家和长期在中等收入区间徘徊的国家,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是否大体拉平,城乡发展差距能否基本消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关键在于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通过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业集约化经营,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全社会平均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近一半,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3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进行体制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制度,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要求(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看,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全力追赶。 一是从科研经费支出来看,2014年我国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05%,首次超过2%,而发达国家一般是3%左右。2015年6月,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3%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二是从全球竞争力排名来看,今年9月30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7年排名首位,新加坡与美国分居二、三位。前三甲的排名与去年相同。中国保持第28位,近五年来一直在这个位次上下。竞争力排名考察的12项指标中(12项指标: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以及创新水平),中国的硬件优势和软件劣势“跃然纸上”。庞大的市场是中国的长期优势,竞争力排名高达第二位;相较之下,位列第83和第65的技术就绪度和高等教育构成了中国软件条件的主要短板。这也恰恰说明,相较于瑞士、美国、德国等国家,我们还不是一个创新强国。 三是从大学排名来看,世界前100强大学排名,大体上美国30所以上,英国10多所,德国、法国、日本5-6所,而我国只有2所(北大39名、清华67名),瑞士、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也是2所(据统计,近代约70%的科技创新是大学贡献出来的,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把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作为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5 P$ {2 m1 o* x
9 F+ C7 Z* C1 w7 G% T' o* _
3 \# U5 F9 h( t8 f1 O6 p
四是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来看,根据《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5年我国有106家企业上榜,数量上仅次于美国,高于日本,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中以能源、原材料领域和一般装备制造企业为主;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多。这样的结构,与美国上世纪初相似。与此相反,美国上榜企业,以服务业而且是高端服务业为主,有很多IT企业、网络公司。很多原来有名的传统企业都成功转型了,比如杜邦公司改为化学科学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由硬件制造商转变为信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通用电气公司(GE)专注研发和设计,把大多制造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代工。此外,还有很多新兴的科技公司,比如苹果、英特尔等。
+ Q! l9 E% O& t2 i f& L4 m7 G/ T! W$ b+ r: T' _
1 A! X- } `8 ]- I( d; e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创新引领发展的基本条件,逐步进入到研发投入增长最快、技术成果涌现最多的时期。我国年研发投入资金量已居全球第二位,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居全球第一位;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创新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公司,我国企业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同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国内申请的发明专利已经居世界第一位,每年提交的技术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以说,创新的形势令人鼓舞,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坚持创新发展,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比如业态创新,业态创新就是基于新技术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淘宝、京东等网店,还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众筹、微信、在线教育、3D打印、文化创意等,深刻改变了大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个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经济领域,谁能率先行动,谁就能占得先机,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和效益。(举例,今年11月11日购物狂欢节,天猫,创纪录912亿元)二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现新空间,主要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即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即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美国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1.在不同时期提出能带动科技进步的国家重大工程,动员各种资源予以实施。如历史上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带动了核工业发展;星球大战计划带动了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实施的新能源计划和制造业复兴计划,也将对能源产业和制造业产生重要影响。2.允许由财政资金资助研发的军工技术无偿转移到民用工业,带动民用技术进步。3.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竞争环境、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府设立小企业局,财政拨专款,帮助小企业转化科技成果。4.广纳全球人才。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加入美国国籍等制度,吸引各国优秀人才赴美留学和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在传统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3%以上;在高新技术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10%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这一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以致大批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被束之高阁,浪费巨大。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60%左右,而我国还不到20%)。四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五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2025》,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产业、遥控产业、基因工程、新能源、石墨烯、太赫兹等高新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大投入,迎头赶上;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改造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国每年进口精细化工产品达到2000多亿美元,说明我们在石油化工这个传统产业的技术上,仍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又如我国每年进口各种芯片2000多亿美元,如果能有效组织芯片产业技术的协同攻关,就有可能实现芯片的国产化。六要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这里我重点讲一下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各类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源泉。管理创新主要是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好的制度,可以使大家和谐相处,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好的体制,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智慧,把众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好的运行机制,可以使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乃至整个国家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灵活高效运转,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管理和科技被称为现代化的两个车轮,科技创新必须有管理创新予以支持。只有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才能把每个单位、行业、地区和国家管理好。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很大,社会发展这条腿比较短,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坚持协调发展,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二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这里我重点谈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里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人,一个是新。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城镇化,是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必须在“人”字上花力气,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人”字,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既要想法设法让一部分农民工落户城镇,也要努力向未落户的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突出“新”字,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新。从过去注重扩规模、增人口、偏数量,转变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质量;二是发展理念新。从过去城乡分割、粗放发展转变到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从过去忽视文化传承、贪大求洋转变到保护历史文脉、塑造特色风貌;三是发展形态新。从过去城市点状带动、空间分散布局,转变到以城市群、城镇密集区为主体形态、空间有序布局;四是发展动力新。从过去行政推动,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转变到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推动力;五是发展方式新。从过去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转变到绿色、低碳、集约、智能发展;六是体制机制新,从过去渐进式改革,转变到综合配套改革,人、地、钱、房等关键要素统筹推进。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首先,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靠规划来引领。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能够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经济发展是靠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自由高效组合生产要素,城市建设是靠政府推动,靠规划引导发展起来的)。新型城镇化规划,能够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总体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城镇内部空间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能够促进建筑空间优化、设施配套和环境建设,设计建筑精品,避免贪大求洋、新奇特怪、抄袭重复现象。其次,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靠建设来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居民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快推进住房建设,才能让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只有持续完善路、水、气、暖、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才能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只有不断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才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居民打造安全、舒适、温馨的生存生活空间。再次,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靠管理来保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管理在构建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的安全运行、整洁优美的环境、条理规范的秩序,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城镇管理。数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市政公用产品质量监测、工程施工现场监管等城管工作,都对城市正常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市情况来看,“十二五”以来,我市立足“大空间、大绿地、大湿地、大水面”的空间本底条件,坚持生态型、组团化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河海交融、独具特色、秀美宜居的生态水城。一是集中打造城市生态片区。坚持城市规模有序扩展,着力推进南部生态新城和北部金湖银河两大片区,集中打造生态城市核心区域。目前,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已经投入使用;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黄河文化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重大公益性场馆均已完成主体工程,这些场馆建成后能够有效满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建设完成了总面积47万平方米的奥体公园,实现了各大场馆与周边环境的有机整合;实施了东三路南延、胜利大街等道路及周边景观;大力实施金湖银河片区建设,开挖了东营河、东三路河等34.1公里的河道,建设了西湖和东八路湿地,构建起了大水面、大湿地、大空间的生态框架。二是全面抓好生态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五组团”的规划布局,把中心城与垦利组团的对接当成重点,及时搞好与垦利县、油田有关单位的沟通,加快推进道路贯通工程,为垦利融入中心城创造条件;着力抓好城市内涵提升,突出搞好重点区域绿化,对东青高速公路、南二路、黄河路等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建成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城市植物园和15.6公里的广利河沿河绿道、200公顷的滨河绿带,改造提升明潭湖、秋月湖等城市公园。三是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同步推进环卫、供暖、燃气、供水等市政公用设施完善工程,东城供暖、供水能力较前几年大幅提高,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公用事业运行安全平稳;加强城市道路改造完善,新建改造济南路、西四路、胜利大街、东三路、胶州路等主要城市道路,实施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在东城南部、北部分别新建12万吨、4万吨,在西城南部、北部分别新建3万吨、4万吨污水处理厂,有效保障了城市发展需要。 这里我再谈下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国家已确定“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让中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我省2015—2017年计划改造城镇棚户区110万户以上,其中2016年改造各类棚户区40万户,目前已全部分解至市县,落实到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市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76100户,期末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2013年组织编制了全市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规划改造棚户区22331户。“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97740套(户)。其中,廉租住房532套,经济适用住房9992套(含补贴688户),公共租赁住房13132套,限价商品住房40306套,棚户区改造33778户。实施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792户。竣工(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5069套,有效缓解了我市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预计到2017年基本解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目前的关键是要抓紧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做好征收拆迁、补偿安置等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和项目库,优先把具备开工条件项目纳入年度任务,保证改造计划顺利实施。 再谈一下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心城拆违治乱工作。城市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环境和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市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城市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各类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突出,并呈蔓延趋势,影响了中心城的功能和形象,影响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反响很大,群众反映强烈。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开展为期2年的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全面彻查中心城各类违法建设,构建良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秩序,是非常必要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三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四要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绿色发展,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二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三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四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倡导合理消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五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严格环保执法。六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同先进国家和地区差距还很大。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排名方面,新加坡继续蝉联榜首,其余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分别为新西兰第2,丹麦第3,韩国第4,中国香港特区第5,英国第6,美国第7,瑞典第8,挪威第9,芬兰第10。中国的排名上升六位,在189个经济体中位列第84位。
8 Y7 f. S2 Y$ G) N#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开放发展,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三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六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维护国际公共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我国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据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标。将世界各国依次分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高人类发展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和低人类发展水平四个组别),中国居世界第91名,比2011年前进了10个位次,首次成为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但同挪威、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相比,我们还任重道远。(2014年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有49个,前十名分别是挪威、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美国、德国、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丹麦,中国香港居第15位)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动力。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共享发展,一要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二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三要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四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五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六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救助体系。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八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四、关于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针对“十三五”发展任务,《建议》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我重点谈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问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建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 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第二,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建议》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对于我省来说,根据《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我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2%左右。按2014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96%计算,年均提高1.34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近100万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降低落户门槛,解决“进得来”的问题。去年省政府出台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门槛明显降低。要加快研究建立财政、土地同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平衡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关系,促进户籍改革意见落地。同时,要创新机制,解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要加快推进承包地、宅基地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城后继续依法享受各类惠农支农政策,确保在身份转换后收益不减少。 2.提高承载能力,解决“留得住”的问题。要让进城务工人员留得住,一方面,要有产业就业支撑,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或创业、兴业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大中城市要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为方向,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要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将其培育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小城市;农村新型社区要提高建设标准,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3.完善公共服务,解决“过得好”的问题。住房保障方面,要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和公积金制度,使其“住有所居”。社会保障方面,要做好城镇落户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建立农民工稳定参保、长期参保有效机制。教育方面,统筹安排中小学改扩建和新校区建设,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医疗方面,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满足分级诊疗需求,加快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就业方面,继续实施农民工三项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第三,关于扶贫攻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今年11月23日,五中全会后首次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在这次会上,中央不仅放出了狠话,也作出了具体部署。未来五年,中央确定5大举措,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 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近期,我省按照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省定标准,对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7000多万乡村人口进行全面识别,共识别出省定贫困村7005个、贫困人口519.5万人。 我市的情况是: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等多种原因,贫困问题在我市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目前还有60个省定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的3.5%;贫困人口4.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8%。贫困人口多数以务农为主,技能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增收致富难度大,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 我市的减贫任务目标是:今年5月18日,市委市政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专项扶贫扶持范围为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扶贫标准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全市精准识别出的60个省定贫困村作为市级扶贫村,精准识别出的21065户、42933人作为市级扶贫人群,自2015年起进行重点扶持。到2018年底,通过重点扶持,以户为单位贫困人群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市定贫困线4200元标准。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基础设施完善、致富产业优化、村容村貌整洁、综合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健全。 第四,关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1.5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跨越1.5万美元的门槛,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高收入国家并不等于是发达国家,还要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指标。比如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部分阿拉伯石油国家。 纵观二战后70年的世界经济史,许多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过程中触碰瓶颈,发展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亚洲的菲律宾、泰国,拉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但是也有一些成功的经济体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冰岛、希腊,以及近些年的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 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800美元,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未来五年,按照《建议》,我们有条件、有信心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的增长速度,假定汇率不变,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2万美元,这就会奠定很好的基础。从各方面的条件看,人民币还具备较大的升值潜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比较全面均衡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够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第五,关于收入分配。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也是共同富裕的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决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不能否认的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居民收入差别还比较大,这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切实得到解决。 让我们稍感欣慰的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而且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收入水平差距首次降至3倍以下。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10-2014年,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东部,东部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由1.47下降为1.4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率由1.84下降为1.82。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9年开始连续六年下降,2014年为0.469,收入分配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当然,这个数值仍然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警戒线”,处于较高水平。 “十三五”时期,必须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公平,调动各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创造财富,促进各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趋于一致,最终实现国民收入分布与人口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第六,东营在全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东营市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需要,于1983年10月成立的,现辖东营、河口两区,广饶、垦利、利津三县,面积8243平方公里,人口209.9万人。经过建市30多年的发展,东营市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30亿元。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山东省两大国家战略完全重叠的唯一城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和独特的发展优势。从自然条件来说,东营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另外,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34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万亿元,过百亿企业达到27家。强化财政金融支撑,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2亿元,增长12.2%;国务院批复设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是我省第四个综合保税区,正在加快建设;已有4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恢复征收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获得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批复。最近国务院批复《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明确东营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申报设立国家级农高区工作获得国务院批复;高速铁路争取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环渤海城际铁路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京沪滨海高速铁路已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显著增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救助标准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委、市政府团结油地军校,带领全市人民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关于加强党的领导 完成全会的重大部署,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坚持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全委会决策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第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第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 总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素质,更好地肩负起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职责使命。 6 J3 n4 f% B' ~3 U* m9 P, P# B8 u
2 p# h. m( U( s' k- V) U# G, W o: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