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面对贫困面大、不通高速、没有铁路、干部思想保守等现实情况,他决定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对宁德整体面貌作深入了解,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总体思路,将因地制宜与扶志扶贫相结合,并将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等重要思想形成扶贫思想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
“滴水穿石”蕴含因地制宜的哲学智慧。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时,发现想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面临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为了让大家增强信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他提出了“滴水穿石”的总体思路。用这个出自《汉书》的成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扶贫路线智慧地结合。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中,曾任原宁德地区宁德市委书记的谢作民说:“我们当时以为‘滴水穿石’是不要急、慢慢来,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慢慢悟到,‘滴水穿石’是建立在闽东当时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客观而深远的发展思路。”习近平同志在主政宁德期间以高远的立意,锤炼实干的作风。“滴水穿石”是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哲学思想,因地制宜提出的总体布局,也成为一直以来推动宁德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弱鸟先飞”体现扶志扶贫的精神内涵。志气与底气是做成一件事情的根基,只有昂首挺胸,才能及锋而试。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主政时,当时的宁德是一个“老、少、边、岛、穷”的地区,想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绝不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习近平同志对于宁德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提出“弱鸟先飞”的智慧路线,将管理学与哲学思想的内涵完美结合。
扶贫先扶志,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贫困问题,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淡化“贫困意识”。这大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是在困难中寻找突破的智慧。“弱鸟先飞”正是囊括了这种扶志扶贫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中,曾任地委副书记的钟雷兴回忆道:“这两种精神,对闽东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全国举办第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我们宁德也抽调了5个人,为参赛做准备。这些同志虽然都是做司法工作的,但并不是科班出身,大家心里没底,觉得我们这种‘小地方’出去的,得奖希望不大。恰好,习书记在那段时间刚刚提出‘弱鸟先飞’的思想,大家有信心、有决心,经济穷但志不穷,在这种精神鼓励下,奋发向前。一个月后,我们在这场全国大赛中获得了冠军,真是振奋人心啊!我们闽东虽穷,但只要肯努力,一样可以振翅高飞。”
可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思想不仅成为推动宁德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已不止于一种摆脱贫困的指导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精神内涵更是成为一种思维源泉,已然融入闽东人的血液与思想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摆脱贫困是我们迈向幸福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参与下乡时,亲历村民的极端贫困,摆脱贫困的初心早已形成,在福建工作期间,也是他扶贫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时期提出,并一直作为脱贫工作的精神砥柱与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将扶贫扶志相结合,从深远立意的发展视角出发,掌握客观规律。这其中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外因永远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哲学智慧,也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