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我市招商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尤其是以赛维公司为代表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对人力资源的旺盛需求,曾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招工难”问题在我市也逐步显现。正确分析问题成因,对症下药,解决好“招工难”,显得非常迫切。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33 hspace=14 src="net0812/081209a.jpg" width=500 align=right border=0>一、“招工难”的原因
企业用工短缺现象并不是孤立的。从大环境看,人力资源市场已经逐步地由“买方市场”转变成了“卖方市场”;“民工潮”演变成了“技工荒”、“民工荒”;“劳务输出”在中部地区也已慢慢地变成了“劳务输入”;“就业难”、“招工难”、“留人难”这一复杂的矛盾体相互交织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就我市实际情况看,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资待遇不够高。尽管我市企业员工工资待遇在近一、二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与周边市、县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有的企业不能及时发放工资,有的企业招工时所承诺的工资待遇与实际发放的工资待遇有较大的出入。这是造成“招工难”、“留人难”的直接原因。
二是劳保福利不够好。有的企业未能及时与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有的甚至不能按时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有的企业不能善待员工,福利待遇跟不上,劳动环境、劳动保护也有欠缺。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技能素质不适应企业需求。新一代农民陆续进入城市并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多年形成的外出务工潮流的影响,到发达地区务工,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新毕业的大学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将见世面、到大城市就业作为人生目标的第一步。目前我市各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到经济开发区及其它企业务工的人数还不到毕业生总数的5%。这是造成“招工难”的重要原因。
四是企业对招工的投入不足,企业文化缺乏。在“招工难”的背景下,企业对招工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有的企业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作些投入,但是,决策往往十分困难,陷入两难境地。另外,企业文化还未能良好地形成,企业精神还不能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里,这也是造成“招工难”、“留人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是由于员工需求激增,生活设施跟不上生产发展的步伐。由于企业的超常规发展,用工需求量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是生活服务设施的巨大压力。仅以赛维公司为例,公司员工去年才6000余人,今年,陡增至近1.5万人,净增了近九千人,后勤供应、生活安排、尤其是住宿条件的保障难度。
此外,以下因素也加剧了“招工难”:大量优质劳动力外流(我市常年在省外务工的有近10万人);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和组织体系不健全;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导致“种田热”;户籍壁垒;招工宣传不足等。
二、对策建议
对企业缺工问题,应从企业、劳动者、政府三方面同时着手,在劳动者就业、权益维护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系统深入、行之有效的破解这一难题。
(一)必须发挥企业招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工的主体必然是企业自身,企业必须像抓生产发展一样来抓招工工作,把招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机构、人员、职责、经费四落实。同时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规范用工,落实员工劳动待遇。企业应根据行业、产品的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而且在此基础上优化薪酬体系,适时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法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特别是要为危险岗位的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落实国家规定的工时休假以及劳动保护等的规定,大力改善生产工作环境,预防职工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改变内部就业环境。改变用人方式、降低用人门槛、调整用人结构、构建企业文化、讲求诚信、善待员工,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制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年轻的员工,企业除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外,还要努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做到以企业文化、感情留人,用待遇、环境和事业留人。三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用工结构问题。四是加大技能培训的投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岗前、岗中培训工作,可采取企校联合、企市联合、企业联合等方式,推行定岗培训,定向招收、劳务协作等措施,梯次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熟练工和技工。五是采取“以工招工”的方式招聘新员工。充分利用员工现身说法,以他们的实际经历动员其同乡、同学、亲戚、朋友到企业就业。“以工招工”企业可根据实际状况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和补偿,如给予假期和路费等。
(二)必须发挥政府在招工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政府是劳动力市场的调控者和管理者,为此建议政府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像抓招商一样来抓招工。在招商的同时考虑部署招工工作。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在立足本地资源的同时协助企业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招工。通过政府层面联络推动,解决好企业单独外出招工易受阻碍的问题。二是要像抓民生工程指标落实一样抓招工工作。把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加以重视。从舆论宣传、政策落实、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人文关怀等方面来增强我市对外来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出台有利于吸引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长期稳定在外省务工的人员有近10万人,只要吸引20%左右的人员返乡就业,就可以满足企业明年所需。四是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定向、订单培训,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尤其是各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提高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新余工作的比例。五是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六是整合有关就业再就业资金,将能够用于招工方面的经费保证落实到位。
(三)必须发挥市场在招工工作中的调节作用。人力资源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和完善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还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将全市37个劳动保障事务所、29个工作站、392个行政村与中心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动态登记管理系统,及时调整更新信息。三是加强市场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劳动力流动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引导。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公交车、短信、横幅、宣传册、网络等各类媒体和工具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五是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大会。尤其是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探亲的时候最为合适。六是推行一些新的招聘方式。如网上远程招聘面试、面对改制企业的定点招聘、小分队送信息上门招聘、以工招工等。
(四)必须发挥劳动者主动参与作用。广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帮助劳动者牢固树立“择业找市场”、“上岗凭技能”、“先培训、后就业”、“先就业、后择业”、“为家乡作贡献”等观念。劳动技能素养越来越成为劳动报酬的核心,是获得良好劳动待遇的重要筹码,技工、熟练工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应积极组织将劳动者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在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力争精通一两门技能;促使其认识到本地就业的良好机遇,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为家乡作贡献。
(作者系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李 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