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43 hspace=14 src="net0811/081112a.jpg" width=454 align=right border=0>毛衣女故事是新余的先人们留下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一笔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利用的“宝藏”。通过东晋干宝《搜神记》的传播,它传遍了中国,并与古老的牛郎织女故事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牛郎织女故事。而牛郎织女故事,又影响了董永与七仙女故事情节的演变。近几年,全国有20多个地方借助《天仙配》所带来的文化效应,争先恐后以“董永故里”之名积极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夺董永和七仙女文化“金字招牌”,提高地方竞争的“软实力”。新余作为古老的仙女下凡传说发源地,该如何挖掘、开发、利用好这一特色文化?
7月22日至8月3日,市仙女文化研究考察小组一行,先后赴安徽安庆、天柱山(潜山县)、当涂,江苏金坛、丹阳、东台,山西万荣,河南武陟、汝南,湖北孝感,追寻“仙女下凡”的足迹,在五省十地寻找开发、利用好毛衣女故事的“它山之石”。
一、五省十地研究、开发、利用董永和七仙女文化的情况
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故乡,一曲《天仙配》唱成了安庆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利用电影《天仙配》的知名度,安庆市以“七仙女的故乡”对外宣传和推介城市,积极以黄梅戏为龙头带动演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黄梅戏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安庆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风景区,为了以七仙女下凡传说带动旅游业发展,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七仙女的故乡———天柱山”的广告,天龙关风景区出资500多万元在此拍摄了新版《天仙配》电视连续剧,力图使此地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文化景点。天柱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川奇美壮丽,然而天柱山仍要对外打“七仙女的故乡”的文化牌,实在是因为七仙女的故事传遍中国,家喻户晓。可见,七仙女文化品牌是块金字招牌,各地争抢七仙女文化自有它的道理。
江苏丹阳曾经是较早申报董永与七仙女故乡的城市之一,他们的理由是:《天仙配》里介绍说董永是丹阳人。不过由于“董永故里”目前在与之相邻的金坛境内,丹阳申遗失败。于是他们转而积极鼓动金坛开展申遗工作。丹阳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搜集、整理、挖掘工作,是江苏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市,除了民间音乐、剪纸、绘画外,他们的申遗项目中甚至还包括了民间酿酒方法,丹阳大麦粥的做法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遗后,该市还准备建一个展示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60 hspace=14 src="net0811/081112c.jpg" width=342 align=left border=0>江苏金坛今年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申报获得了通过,这是全国继山西万荣、江苏东台、河南武陟、湖北孝感之后第五个申报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发源地成功的城市。金坛现保留有一棵500多年的老槐树,望仙桥桥墩等遗迹,《金坛县志》中也有关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记载。申遗成功后,当地打算将七仙女故事移植到茅山风景区,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安徽当涂县对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开发时间比较晚,在其它地方争夺“董永故里”已近尾声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他们的理由是:当涂县的丹阳镇才是《天仙配》里说的古丹阳,江苏的丹阳并非历史上的古丹阳。当涂县自古就有黄梅戏《槐荫记》在民间传唱,1953年,《天仙配》的剧作家陆洪非曾在此体验生活,因此《天仙配》应取材于当涂县的黄梅戏。同时他们还在民间找到了一些遗址、遗迹、传说和《董氏宗谱》,参与“董永故里”争夺战。目前,当地已把《天仙配》作为当涂县2008年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60 hspace=14 src="net0811/081112b.jpg" width=445 align=right border=0>江苏东台是全国较早进行董永和七仙女文化研究的地方,1956年民间学者就开始了文化挖掘工作。通过搜集整理,东台市已找到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有关的遗迹董永庙、缫丝井、舍子庄、东鞋庄、西鞋庄、董贤桥等50多处,撰写了大量文章在《新华日报》、《中国邮政报》等报刊上发表,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由于文化研究成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二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央视四套“万里海疆行”栏目、台湾东升电视台等都曾到东台拍摄过电视专题片并播放,中国电影家协会著名编剧刘浩东等也曾到东台采访董永遗迹。东台市先后两次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开展宣传推介工作,恢复了董贤镇、辞郎村等遗迹地名,成立了董永文化研究会并请外地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形成了较完整的传说与遗迹印证链条。目前,东台市正在规划把有遗迹的3个乡镇联合起来搞一个董永与七仙女主题公园,组织董永故里行等系列旅游活动,带动东台经济发展。
河南武陟县是董永与七仙女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地方之一。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武陟退休乡干部孙巨才花了30多年时间收集董永的有关资料,从史书和二十四孝的记载在当地寻找董永墓、董永庙、寒窑、傅家湾、落鞋台等传说遗址。他提出:全国各地上众多的董永墓都是董永后代迁徙后立的衣冠墓,武陟才是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发源地。他写了30多万字的研究文章论证了董永传说“成仙演变”过程和神化过程,准备于近期出版。河南武陟的说法得到了国家的认同,因此也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说,通过争夺董永,他们成功争夺到了董永和七仙女文化,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河南汝南也有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和遗迹,但未充分发掘和利用,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文化上。汝南是梁祝故事的发生地,对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在职博士研究生、驻马店市副市长张德轩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化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文化的保护、开发和申报国家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主编出版了《中国梁祝之乡文集》,为当地成功申报“梁祝之乡”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汝南县正在请河南省就如何开发利用梁祝文化作详规。
湖北孝感是中国著名的“孝子之乡”,孝感不论民间还是政府都高度重视董永和七仙女文化的挖掘工作。该市成立了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地点设在孝感,民间学者出版了《董永传说初探》、《董永故事探源》等书籍,城区内有许多街道被命名为天仙路、槐荫大道、仙女路等,董永公园目前正在改造之中。为了推动孝文化的研究,孝感市广泛开展了征集孝址工作,已找到遗址遗存近二十处,并按史志记载对一些古建筑重新建造。孝感市充分利用孝文化打造城市名片,举办了孝文化艺术节,“中华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孝感动苍穹”大型演唱会等活动,不仅以孝文化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力图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经济资源,如孝感特产麻糖和米酒上百家生产厂家打孝文化牌;开发了畅销的《董永与七仙女》、《百孝图》孝剪纸产品;建设了孝文化礼品市场;依托孝文化发展旅游业等。
在所有地方董永与七仙女文化遗产申报中,山西万荣县后来居上,这得益于山西省著名文艺评论家董大中。他完成了30万字的《董永新论》,认为:七仙女的原型名叫田仙,恰好与天仙谐音。山西河东地区是董姓的发祥地,到了董永生活的那个年代,董姓才开始向四面八方搬迁出去,发展到全国。同时,董先生又紧扣“父残子大孝”这个要害,得出董永不可能外迁,而是后代移民出去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口的迁徙,这个美丽的故事渐渐传到了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并出现了董永遇仙的各种神话故事及版本。由于中国民俗协会和中国文联有关负责人支持这一观点,申遗工作起步较晚的山西万荣后来居上,位列第一。
五省十地的“董永与七仙女的发源地争夺战”可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导致这场争夺战爆发的原因是因为电影《天仙配》在全国的广泛传播。由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几乎中国人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因此谁都想争夺这张文化名片,借船出海,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安微安庆、天柱山、当涂,江苏丹阳、金坛、东台等地走的是依据黄梅戏《天仙配》论证自己是“董永故里”的路子,河南武陟、汝南、孝感,山西万荣、山东博兴走的是依据《二十四孝》故事的路子,其最终目的几乎全是论证董永的发源地是他们的,当然七仙女也就是他们的———通过争夺董永来争夺七仙女。为此各地找到了当地的遗址、遗迹、地名、民间传说、地方戏、《地方志》和民间习俗等来论证董永是他们的,争夺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五省十地对我们的启示
考察结束后,我们对五省十地研究、开发、利用董永与七仙女文化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疏理,发现五省十地有以下共同点:
1、五省十地的领导都高度重视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工作。各地领导对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形成了共识,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对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都注重打造特色文化名城的投入,而且普遍认为,打造特色文化名城现在正是时机。可见,我市打造特色文化名城也正当时机。如:江苏丹阳认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外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指标介绍并不一定感兴趣,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外商所在地的经济更发达。相反外商对当地的文化倒更感兴趣,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打文化牌倒是一个很能引起外商兴趣的话题。江苏东台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到了中央电视台、台湾东升电视台前来做专题报道,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各地民间文化根基非常深厚,有大量的戏曲、口头传说、风俗在民间广泛流传,也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这得益于当地多年来深入细致的文化搜集、挖掘、整理、修复工作。相比之下我们除了干宝《搜神记》之外,民间文化积淀比较薄弱,这可能与我们开展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保护和发掘不够有关。
3、各地进行文化研究、挖掘都有较好的成果。有的地方已出版了相关书籍,如东台、孝感、万荣等;大部分地方成立了研究会,如汝南、武陟、东台、孝感等。有的地方正在开发和利用董永和七仙女文化,如金坛、东台正在利用董永与七仙女故事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湖北孝感已经利用这一文化品牌,实现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大提升,而且正在利用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4、各地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文化研究、资料收集、挖掘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江苏丹阳要求各乡镇文化中心(站)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工作;江苏金坛县文化局积极开展董永和七仙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河南驻马店市副市长亲自抓梁祝文化的申遗和保护、开发工作等。
5、五省十地都在推进特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但都没有形成巨大的优势,大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的地方正在形成规划,有的地方正在着手进行规划,有的在完善和修改原有的规划。目前比较做得成功的,以湖北孝感为最。
6、各地普遍认为:挖掘文化传统,开发文化资源,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带动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发展,使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7、五省十地都以在“董永故里”之名积极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夺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发源地的“金字招牌”,力争获得国家认可,为文化开发与利用争取“名正言顺”的优势。经过争夺,山西万荣、江苏东台、河南武陟、湖北孝感、江苏金坛五个地方申遗成功,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8、各地都在巧用特色文化打造现代城市。如安徽安庆在城市建七仙女雕塑,依托《天仙配》向外打出七仙女故乡的城市名片;湖北孝感以董永和七仙女文化命名董永公园、仙女路、槐荫大道、天仙路,建设特色礼品市场等。
9、各地都非常重视利用文化的教育熏陶功能,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如江苏东台以董永文化教育感召市民,董永庙附近一带民风淳朴,关系和谐;河南武陟董永庙一带村民自发出资建董永庙,周边一带婆媳关系融洽;湖北孝感通过“孝子评选”等活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使传统的孝文化蔚然成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余作为毛衣女故事传说的发源地,有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我市的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促进旅游、文化、城建和经济发展。我市应高度重视仙女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五省十地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新余要有紧迫感,加紧进行向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这场文化资源的争夺战中争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占据“有利地形”,推进我市的仙女文化开发和利用,打造特色文化名城,使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世上并没有真实的仙女,但是存在魅力四射的仙女文化,它的存在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之所以能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恰恰证明了它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七仙女传说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在世界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仙女文化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陆续投入、长期见效的工作,持之以恒,将形成我市巨大的无形资产,提高我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因此,我市要将七仙女文化打造成为一张递给全国乃至世界的名片,研究如何做大做强仙女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新余的“软实力”,利用仙女文化打造文化名城,促进新余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市政协、新余日报社,涂绪永系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单巍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