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4月底到的咱们单位,到今天也有一年多了,接触材料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以前在乡上主要从事的是包村工作,对材料可以说是“目不识丁”。因此,刚进办公室时我近乎用一种拼命的方式在学习,看杂志、看报纸、抄笔记、背讲话,一有时间就跑到328,给他们当徒弟,他们写我看、他们写完了我念,就这样逐渐上手了材料,就开始写,有时写不出来真想打破自己的头往进灌。在这个过程中,我恐慌过、对自己失望过,也无数次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年多的实践,对于材料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概括了三个方面:
- K; a0 A9 g. ~3 h/ F- j7 a 首先,材料这个东西很大,对于“怎么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很多人,也有针对性地阅读过一些书籍,答案是五花八门,但不外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上意”这句话的概括,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正儿八经操作起来是难上加难。为此,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把自己接触材料以来的一些想法同大家作一交流,同时自己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希望能够尽快进步。, h7 v: q* N, N- U8 D4 Z1 r
其次,材料这个东西很细,对于“如何产生一篇好的材料?”这个问题,我经历过一些事,也很幸运地收获过一些经验,过程中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苦中有乐,泪中有笑”这句话的意思,或许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个中滋味非材料写作者不能理解,实事求是地讲,要打磨出一篇好材料,真要实实在在的下一番苦功夫。为此,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收获同大家作一交流,同时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希望能够尽快弥补。
7 o4 s, Q" H' E) l 再次,材料这个东西很严,对于“材料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我听到过一些话,也在平时多番地思考过,用途十分广泛,但准确说就是“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这句话的精神,往大里说,今天的XX经济要转型、改革要深化、贫困帽子要摘掉,这支“笔”很重要。但问题是我们这些“办公室的娃娃”能不能把握机遇、发挥好这支“笔”的重要作用。为此,我想把一些理解同大家作一交流,同时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 A0 _7 e6 s) c8 l, q4 c" o! T 也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我把今天交流发言的主题定为“确立材料写作的高标准”。当然写好材料有很多方面,包括平时要学、写前要想、事后要总结等等,但我觉得重要的是从受领材料任务到领导点头满意这个过程中需要突出注重的一些东西。因此,我今天“掐头去尾、只说当间”,主要谈谈材料写作过程中如何确立一个高标准以及必要性。
) C- C; \' C3 E9 V4 h2 H 首先,态度是前提。我们经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材料来讲,态度就是写好材料的先决条件。在自己从事材料写作和看材料的过程中,经常能体会到这样一些现象,就是一
% ~/ L, E3 T: S, j5 t0 y! l6 ~本帖隐藏的内容9 j5 O$ w8 L8 m6 m+ T1 c# v
些材料粗枝大叶、粗心大意,一些心浮气躁、照搬照抄,一些信手拈来、胡拼乱凑,甚至层次不清、文理不通、表述不当,以致观点失误者有之,以偏概全者有之,挂一漏万者有之。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在一接手材料时就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材料怎么可能会写好呢?因此,我觉得,对待写材料的态度是确立高标准的根本,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就无从谈起。
/ E+ E9 L$ R- r# @* b" ^: [2 I 这个态度,来自于对材料用途的清醒认识。“材料是用来干什么的?”,说到底是给领导、给区委用的,我们所着手起草的每一篇材料,代表的是安定区委、代表的是区委领导,与我们个人毫无关系。这就决定了,在材料起草过程如果自己想到啥就写啥,这是完全不对的,背离了写材料的初衷,我们用键盘打出了的每一个字都是区委和领导对工作的指示、要求。为此,这项工作是严肃的,还记得前几天起草区委领导党课讲稿时,我和办公室几位同事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要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牢牢记着这是区委书记给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讲的话,不能胡拼乱凑复制网上的话、更不能随意任性讲自己的话,要从态度上对自己严起来,同时写完每一篇材料都要细之又细地看几遍,有没有层次不清、讲的不到位的地方。实在地讲,一篇200多字的材料,没有两个小时地认真打磨是上不了台面的,用我们经常的话说,就是“改都没处改”。6 l) u2 @3 T! d4 t& _
这个态度,来自于对材料标准的执着追求。每件事情都是这样,不爱就做不好。对材料写作不热爱,没有思想,懒于动笔,是永远也写不出好材料的。我们不需要“为人性僻耽佳句”的情怀,但必须确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准;不需要“不到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但必须有“不出精品不罢休”的态度。不热爱,怎么能做到这些?为此,材料写作要建立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限热爱的基础上,这不是一句空话,相信一些经历过材料写作的人都有体会。" a0 }2 Y. N( G2 Q) G! T8 b
第二,角度是核心。记得我刚刚来办公室时,当时的主任就经常讲,材料核心是角度的问题。平时我们起草材料,种类很多,有汇报、报告、讲话、理论文章,找准角度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一篇讲话材料,不同的领导讲要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听众又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合更是不能千篇一律。比如,一篇讲党课的讲话,区委书记讲就比较宏观、更注重思路、方法,分管领导讲就更注重具体工作;给全区乡镇、部门负责人讲要注重理论高度、讲清一些当前的关键问题,给基层党支部讲就要更注重用通俗话语、讲明一些道理;在大型会议室这样正式的会议上讲要更注重形势分析、提要求,在党校课堂讲就要更注重理论阐释、谈体会。真正要把握好一篇材料的角度,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我一直在琢磨探寻,但很多时候,面对具体一个材料时,始终很难找到有效途径,这个问题真得大家多探讨,给予我一些帮助。这里分享几个具体的实例,希望大家听了之后多指导。
: s# F( J0 ]5 j6 y3 W: o: } 第一个例子,是一次副主任安排我写一个领导在常委会上听完安全生产汇报后的发言,不多两页纸足以,我当晚起草了初稿,但总觉得有些不合适,又说不出到底是哪里不合适。第二天给副主任看,副主任说再完善一下,感觉像分管领导的讲话。当时恍然大悟,就是在起草时没有把准角度,把书记的讲话用分管领导安排工作的思路去写了。# Q/ a+ L! B7 y& H- J
第二个例子,是一次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时领导的讲话。当时我刚刚上手材料,起草了初稿给主任看,看完之后他的原话是,讲话是一篇好讲话,但不能这么写,角度不对,与领导的风格也不符合。当时很诧异,“材料好着哩,但不能这么写”这是什么意思?之后慢慢深入接触就懂了,就是这个道理啊,我感觉现在自己写材料很多时候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 O" w+ N6 | V: n 第三个例子,就是上次咱们开全区工作会议时领导的讲话。一开始我模仿省、市领导的讲稿在写,但过程中领导说让区长讲工作,他主要讲抓落实。当时一个头两个大,因为这个材料考虑了很长时间,自己的头脑里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现在来个大转变,短时间内感觉自己很难做到。但是说到底还是一开始就没有把准领导的意图,没有弄清楚材料的角度。0 @& I1 T O* Z5 b
第三,质量是关键。标准是相对的,材料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材料写作中,我们往往对材料的高标准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层次清楚,把问题说明白了就是高标准;有的认为字词准确,没有病句、没有错别字就是高标准;有的认为思路的展开和标题的表达深刻、思想性强就是高标准了;还有的认为领导签上“同意”二字就是高标准了。总的来看,这些都有片面性、不完整。我觉得,一篇高质量的材料一定要同时符合6句话:主题明确、层次清楚、观点鲜明、详略得当、语言生动、紧贴实际。主题明确,就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每一句话都要为主题服务,比如党代会报告,就是紧紧围绕着“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XX”这个主题来写的;层次清楚,就是要让看的人一眼能看清材料主要写的哪几个方面、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让听的人能听清主要要做哪些事情、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观点鲜明,就是要突出准确二字,是什么就是什么,尽量避免用“大概”“或许”“可能”等的词语,即使要用,也为为了更加准确的表达意思;详略得当,就是哪些重要就长篇幅,比如我们谈到县域经济,那么产业发展一定是最核心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浓墨重彩;语言生动,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比如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新年致辞,我们都记住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话;紧贴实际,就是要紧紧围绕当前的实际来讲,比如写全面从严治党,就要点出当前一些关键性问题,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A3 f0 w# \7 e: M; O
第四,习惯很重要。在平时注重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样对材料起草帮助会很大。一是虚心请教的习惯。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一些材料在自己手中感觉已经无可挑剔,但送主任审阅修改时,却总觉得还欠“火候”。材料写作就是这样,时间的积累很重要,换句话说“人家写过的材料比我们见过的材料都多”,那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经常虚心地请教呢。二是反复修改的习惯。“材料不厌改”“好材料是改出来的”……这些话我们经常听到,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有不断地修改,标准才会不断提高。我经常的习惯是,每写完一篇材料(也可以是一段、一个观点)后,先放一放,去外面转一圈,回过头来再看一遍,然后该“取长”的“取长”,该“补短”的“补短”,反复几个回合,材料的标准自然就上去了。三是“回头看”的习惯。材料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传下发或者领导画圈吗?我觉得不是,我总结出了一个基本经验:凡是出自自己手中的领导讲话稿,都一定去现场听、认真记;隔一段时间就把以前的材料拿出来看一看,好的好在哪里,差又差在哪里。四是“较真”的习惯。我们的语言博大精深,有时多加一个字、去掉一个字、顿号用成了逗号,整句甚至整段的效果就大相庭径了,更别说一句话写的不准确了。这样的失误我经历了很多。所以,我觉得材料写作要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须较真,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忽略,要反复推敲、反复论证。/ s1 n+ |) Y$ h" x# f+ x8 r9 N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交流发言,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多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