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论语》里曾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当前,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俗话说:“言由心生”,与人民群众说话的水平,展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境界和行事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要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
学会说精炼的话。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需要真功夫。领导干部要有把自己的工作归纳提炼成几句话、几个词、几个字的本领。列宁提倡讲短话,他主张讲话“愈简短愈好,愈有力愈好”。毛泽东喜欢讲短话。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垂范,《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名篇,虽短小,读起来却掷地有声,让人印象深刻。领导干部要想把短话说到要害处,不仅要全面掌握情况,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工作思路,还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学会讲短话,就要在认真思考、锤炼语言上下功夫。
学会说真实的话。有些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习惯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空话,开空头支票,给群众的承诺得不到兑现;有些领导干部信口开河,想到哪里说哪里,也不管有无政策或事实依据;还有的领导干部敷衍了事,只说高度重视,研究解决,但是何时研究,如何解决却语焉不详。群众喜欢听真心话、实在话,领导干部在和群众说话时,要诚心诚意地向群众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说能够引起群众感情共鸣的话;说能够付诸实践、解决问题的话,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学会说通俗的话。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应该简单、通俗,说人人皆懂、群众喜闻乐听、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即使是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最好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以便让群众理解。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增强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同度。原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用群众中流传的一段顺口溜“生不起,剖腹一万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谈民生问题,把问题说得深刻但不深奥,让人一听就明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作者系农民日报副总编辑。本文摘编自其著作《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