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改革在“空转”中“打了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出台上千项举措推进改革,改革浪潮势头正好。然而,大势之下仍然有不少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延用“文山会海”“抓铁留痕”“推诿扯皮”“上传下达”等土办法,让改革工作在“空转”里“打了滑”。 造成改革“空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是思想“抛了锚”。当下,不少的领导干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基层打拼经历,然而这样的丰富阅历不但没给他们带来贴近群众生活、解决百姓所需的劲头,反而让长期面临繁杂、琐碎基层工作的他们放低了工作标准,产生了懈怠情绪,形成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歪曲心态,使得改革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则是因为行动“变了样”。虽然国办早已发文明确“严禁照抄照搬照转上级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但“公文旅行”却依旧在基层大行其道,最终具体工作无人问津;有的领导干部依旧整日围着“文山会海”打转转,今天接到要求抓好落实,明日经验材料就已形成准备上报,大秀了一把“纸上功夫”,却忘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的则是因为责任“错了位”。部分基层干部养成了习惯性的本位主义,遇事不是先想解决措施,而是先尝试能不能“推”出去,满足于当“二传手”“留声机”,认为只要文件不压在自己手里,责任就落不到自己头上,最终造成改革任务像泄了气的皮球,在你来我往、推诿扯皮中落了空。 车子一旦打滑,就容易偏离正常行驶的路线;机器一旦空转,就容易磨损正常运行的零件。当上级的部署在文山会海中“空转”而流于形式,削弱的是政府战斗力;当大量的群众诉求在部门之间“空转”而无人问津,伤害的是政府公信力。然而,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欲兴其势,必先固其本。一旦因为机关“空转”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失去了向上输送“养分”、向下抓牢“地基”的壮硕“根茎”,势必会深深影响国之根本。 要想让改革深入推进,不再继续“空转”中“打滑”,首先就得把准改革的“导向标”。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决定方向,把握好改革行进的走向,是落实好政策的前提,而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则是落实改革的根本。因此,在出台政策、制发文件之前,不妨先到基层走一走、俯身调研看一看,真正了解群众所需,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避免文件一到基层就变成天方夜谭、落不到实。其次是要蓄足改革的“活水源”。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天时地利皆备,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人和。要充分动员好我们的党员干部,让改革在基层落地落实,思想作风建设是避免“空转”、提质增效的保证。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起为中华谋复兴的使命,自觉抵制“懒、散、拖”的旧作风和各类形式主义,将“空转”之风阻隔在机关门外。最后就应织密改革的“机制网”。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阻碍就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会越多,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踩紧油门、挂好挡,拿出敢爬坡、能上坎的勇气。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主动为敢于拍板、敢于较真的领导干部负好责,进一步完善激励容错机制,坚持刚柔并济,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干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也要加强监督,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内外力并举,推动改革在基层真正地落地落实,杜绝“空转”与“打滑”。(作者:李欣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