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共享绿色发展 杨星星 既然提到美丽乡村,就不得不提到我们陈集镇的丁桥村。丁桥村去年作为扬州市唯一乡村获得了“江苏省最美乡村”的美誉。那最美乡村到底怎么个美法,怎么样利用最美乡村的契机来使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我今天将和大家从三篇绿色文章来一起探讨。 第一篇要打造的是绿色经济文章。 首先了解一下绿色经济是什么?在百度词条中是这么解释的,绿色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经济形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推行绿色经济,带动富民惠民是我村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的有效举措。落户在我村的中矿建筑新材料、卓和医用材料等10多家企业,获得了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项殊荣,他们就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新技术新产业要产能。我们还精心规划绿色农业产业--春鑫农业生态园,发展经济林果及茶叶,种植面积近1000亩,结合交通便利优势,重点发展集垂钓、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三产旅游服务业。2015年, 4 ?5 u. c5 k/ F" ?1 g
1 A) G! ^$ K) u' N' I
全村实现工业产值930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650万元,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绿色经济,我要给丁桥村点个赞! 第二篇我们要打造的是绿色文化文章。 绿色是美丽乡村的主色调,建设绿色乡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现代人的新梦想。我们在绿色发展中,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奋斗目标,丰富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最美乡村的创建提供给丁桥村的干部群众一个发展绿色文化的契机。众所周知,丁桥村是块风水宝地啊,陈集旧有八景,中间的四景都坐落在丁桥村。正所谓:风光旖旎,特色鲜明,人文荟萃,宜居宜业。地藏寺晨钟暮鼓,梵音清越,响彻四方。神墩商周古文化遗址现存保护完好,一草一木蕴涵丰富,穿越历史,彰显地灵人杰。还有一口清澈明净的大背塘,润养一方,有诗云“币塘空阔隔秋烟,拟筑亭轩已废然。宛似江水一孤屿,四周秋水碧连天。”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现在正在打造的孔雀山生态体育公园,在设计上便展现出了鸟在林中飞,人在林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既不“涂脂抹粉”,又不大拆大建,而是依山就势、随形就貌,还原了乡亲、乡情、乡景,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非愁,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文化与生命、生存、生活这三“生”相系。乡愁需要有可以寄托的载体,那就是我们的美丽乡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大力发展绿色文化,使得原本就熠熠生辉的美丽乡村更有魅力,才能够留得住乡愁。 第三篇文章,我们要写的是绿色风尚。 绿色生活方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我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践行力。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也就是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发展,人人应为。这个“应为”,就是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丁桥村也正在不遗余力地向群众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坚持植树造林,提升绿化面积;坚持节约优先,强化节约意识,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的行动自觉;不焚烧秸秆,倡导秸秆还田;推行河塘清淤,加强环境整治,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其实可以说是“时时可做、处处可为”。大到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产品,小到减少塑料购物袋、餐盒等一次性用品使用,都是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都是在为绿色发展作贡献。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只要我们坚持知行合一、从我做起,坚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换来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天空湛蓝。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乡村之美,是一曲流淌着的田园牧歌。绿色是发展的底色,也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色。乡村里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只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田更肥、湖更美,人民群众才能更尽情地享受绿色发展成果,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