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理论武装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但是,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理论基础薄弱的群众,如何在一场10-15分钟的宣讲里让听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就很考验宣讲者的讲课水平和控场能力。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如何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持续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对我们所讲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甚至印象深刻,经过不断宣讲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吸引听众注意力。
一是用形式吸引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打通实际工作“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任务落实的最后环节。广西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积极探索,将宣讲内容融入戏剧、小品、歌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如百色市探索开展“板凳圈”宣讲,宣讲员和群众搬起小板凳,在田间地头演一段快板、拉一拉家常,这些举措看似平常,却能使讲的过程轻松愉悦,让听众觉得亲切自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乡土话”,让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时,在宣讲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变换多种形式的方式,不断吸引听众的注意力。15分钟的宣讲,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把普遍应掌握的政治理论简明扼要地向听众讲清楚;用5分钟的时间讲案例,用具体的事例解释抽象的概念;再用最后5分钟的时间开展互动,在趣味问答中强化听众对宣讲主题的记忆。
二是用故事吸引人。以故事为载体的理论宣讲最有感染力,也最能吸引人。宣讲不是演讲,不需要慷慨激昂、词藻华丽,只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把自己定位为老百姓的身边人,为老百姓讲述身边的故事,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越是平实质朴的语言,越是平凡真实的故事,就越能打动听众。我们在撰写宣讲稿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注意挖掘自己身边真实的事例,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比如笔者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宣讲的时候,就和听众讲述了自己的阿姨是怎么从一个只会种红薯的农村妇女转变成百香果种植能手,还学会了电商销售实现脱贫的真实故事,以身边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来诠释“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得到了现场听众的认可。
三是用幽默吸引人。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在抗大讲党课。他授课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发,而是从抗战的现实讲起,或嬉笑怒骂,或当头棒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员们听了他的课,思想豁然开朗。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会议上发言、调研时讲话,还是在出访时演讲,都喜欢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传达深意、感染他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许多这样的金句都生动而风趣、形象且深刻,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回味无穷。普通的宣讲员没有办法像毛泽东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金句迭出,但是我们在宣讲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来为自己的宣讲增色,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可以拉近宣讲者和听众的距离,让我们的理论更加容易入脑入心。原创: 朱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