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是机关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看似司空见惯,实则做好不易。公文的种类很多,也有着特定的套路和语言风格,它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体裁。
多年的公文写作实践,让我深深懂得,缺乏政治头脑和眼界,没有深厚的综合性积淀,不去下大功苦功笨功和用心用情用力地实做,是很难写出质量上乘文稿的。为了切实达到共同提高和抛砖引玉的效果,我仅就公文写作的基本功,谈谈必须坚实走好的“五个步骤”。
就是围绕着什么主题来写,一定要搞明白,做到有的放矢。有时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一个事项,直接点明围绕哪个方面怎么办,提出具体要求,有时交办的事项,比较笼统,或仅是个方向、有个想法,或处在摸索阶段,有时是面上的工作或点上的工作,有时是上行文、平行文或下行文,这里都有个角度问题,有时是讲话、意见、方案、报告、规划等,这里是个体裁问题……所有这些,实际上就是主旨,这就是着眼着手着力把握住的核心内容,对这些必须学会破题,必须领会到位、上位到位,这就需要理性,需要综合爆发力,需要真知灼见,否则如果吃不准、搞不明,写出的文稿就会偏离中心、不着边际,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推倒重来。
就是利用多种方式找到与主旨关系密切、关联度高的基本材料。搜集的过程,必须要解决“从哪里搜集、搜集什么、搜集后怎么运用”的问题。从哪里搜集,首先是从自己占有的情况入手,开动脑筋,原来是不是经历过、写过、看过或收集过类似的东西,其次是向领导或履历长的同志、甚至写作高手讨教,弄清从哪里找到相关素材,再次从文件、书刊、报纸、网上进行寻找,最后是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搜集什么,主要是搜集上情、中情、下情和外情,就是以自己所处的层面为立足点,搜集上级的对应观点和要求,把握本级和本部门做过和将要做的情况,尤其是重点和特色性的工作,了解最前沿和最基层的动态,看看外地有哪些经验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搜集后怎么运用,要认真学习,快速浏览,将有用的拿笔划出来,将想到和受启发的用笔记下来。这样就能围绕主题,占有大量的可用素材,既充实了头脑,增强了底气,也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就是列出一个主旨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凝练、耳目一新的提纲。公文的种类很多,是什么文体就搭出什么样的框架,这是最基本的。搭架子惯性的套路,首先考虑的是标题,有时只有正标题而没有副标题,有时两者都有,正副标题一定要做到不重复,要相互补充,正标题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几句话,但是必须高度概括,尤其是把主题呈现出来,有时涵盖方向原则、方法举措、实质效果,副标题多数用一句话,很少用几句话,往往是直接展示出文体,正副标题实际上就是文章的题眼,与正文相互贯通、紧密相联,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立得住”,一看标题就明白写什么事了,很醒目,很叼人,更容易吸引人们必须看下去;其次考虑的是正文,究竟分几大块写,每块又分几小块,也就是列出大标题和小标题,或者是一类标题和二类标题,哪块在前哪块在后,是按主次、轻重、大小排列,还是按并列、递进、因果组合,一定要层次分明,有逻辑关系,就文字而言,有时一类标题的字数是相同的,二类标题的字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显得工整和干脆,有时也不尽相同,只要因文因事因理切实妥当鲜明,就能达到实质性效果。搭架子还必须做到出彩出新,排列组合必须到位,要体现出高度、宽度、厚度、深度、实度和精准度、创新度。只有把架子搭好,才能胸有成竹,也等于这篇文章完成了一半,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
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和心无旁骛地行文。这时,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公文过程中,要牢牢扣着主旨这条主线,按照搭好的架子,去填充为文所用的实质内容,这就需要对相关素材进行取舍摆布和提炼归纳。有的公文是上级要求怎么做,起草时就得怎么做,这是规定动作,用语必须保持一致,但应注意角度,必须结合当地和单位的实际,决不能上下一般粗,这是上级写公文三令五申坚决禁止的,联系实际要往细处、具体处写,真正写出创新动作和优势所在;有的公文是创新型的,必须要有独到见解,要从搜集到的素材中进行挖掘,学会抄思想,而千万不能原原本本、机械性地抄语言,这也是公文的大忌。就通篇而言,开头部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扣着主题,用高度凝练的语句去概述,中间部分按照提纲去填充实实在在的措施和结果,结尾部分要收得住、拔得上去,另外要考虑发文机关、时间,对着哪些对象发文,有没有附件等等。总之,在撰写过程中,是什么文体就用什么样的语言,一定要凝练、准确,能用一句话说清的不用两句话,要始终神情专注,饱含感情,有一股子劲和气充盈其中,多用大白话、实打实的话、有哲理性的话,少用修饰性语言。
就是进行多频次、多层面地修正完善。实际上,写一篇公文,从立题、搭架子到撰写,都在进行着修改,有时边写边改或边改边写,初稿完成后还要进行全方位的修改。写时感觉不容易,但改材料必须要超脱一些,要站得更高一些,力求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来重新观察和审视,改材料就是挑毛病,真正找出问题,如果问题明明在那里摆着,都发现不了、透视不到,何谈改。改有时动大手术,有时动小手术。大改必须从全局着眼着力,从主题的准确和深化,到结构的调整、材料的取舍,该添得添、该删得删、该调得调、该换得换;小改就是局部的问题,每一个事实、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都必须准确、真实。自己修改这仅是一个方面,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毕竟有局限性,许多情况是上级要求和领导交办,就是自己主动立题写的也必须经领导把关,也可以征求不同层面的意见,实际上这就是修改的过程。另外,写公文都有时间限制,如果时间短,就得立即修改,多紧张也要通篇看看,如果时间长,写完初稿就搁置下,换换脑子,沉淀沉淀,也可能会涌现新的灵感。改材料非常体现能力水平,只要改得比原来好就必须改,直到改得不能改了为止。
总之,正如写这篇文稿一样,我也是用了这“五步”,但这“五步”是一个大致的思路,是贯通的,是互融的,并不是孤立和机械的,只要肯于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勤学苦练,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对待写公文材料就会越来越不怵头,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就会越来越有底气,写出的材料虽然达不到“最好”,但是一定会“更好”。 ■作者:李西标(河间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编辑:梁雨 贾金钢 ■校对:刘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