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2001—2006年老区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3 22: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01年以来,我市老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及中央、省、市有关老区工作指示精神,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老区群众收入为目标,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有效推进了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预计2006年,全市56个老区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21亿元,比2001年增长61.3%;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829元,比2001年增长45%。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老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老区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市老区办先后被省老区建设委员会评为2000—2002年度、2003—2005年度全省老区工作先进单位。回顾六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狠抓“五通”攻艰,老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好改善
紧紧抓住省上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克难攻艰,全力抓好以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建设,努力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通”工作,交通、水利、电信、电力、广电、计划、财政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优先安排老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并予以重点帮扶。据统计,2001年来,全市老区新通车3个村,老区村道路硬化1346公里;完成村级供水269处;开通132个村程控电话;全市老区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开通130个人口较集中老区自然村的广播电视;老区村实现村村通电。老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阳市实行市领导挂点老区基础设施项目责任制,完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松溪县克服资金困难,举全县之力抓好农村公路硬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公路硬化“村村通”目标。武夷山市把老区自然村通机耕路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由市财政每年补助55万元,预计到2006年底可开通全市78个老区自然村210公里机耕路,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山林资源的开发,方便了群众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2、突出重点村帮扶,特困村面貌逐步改变
我们把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44个老区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村进行重点帮扶。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四结合”的办法,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即每个村由1个市直单位挂钩帮扶(省直部门帮扶的25个村除外),下派1个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助理),派1个科技特派员,安排1个乡(镇)领导挂点抓落实。2001年来,省、市直挂钩部门扶持项目422个,扶持资金3851.25万元。其中省上挂钩25个村落实项目267个,资金2797.38万元。市委组织部挂钩帮扶建阳市小湖镇秦溪村,选派得力的干部当村支书,积极帮助筹措资金,实现了进村公路硬化、卫生饮用水、光缆电视联网、移动电话等项目建设,带动村民发展竹业、养羊等生产项目。为了促进老区协调发展,2004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互动联动”工作,由两个市直部门(企业)挂钩帮带一个老区经济特困村,并选派得力的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市老区办认真抓好“互动联动”村延平区巨口乡横坑村挂钩帮扶工作,扶持建立300亩低改示范片,修通6.6公里水泥路,捐赠257册价值2000余元图书。通过凝聚力量重点帮扶,63个特困老区村,村级组织建设加强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着变化。
    3、建立示范基地,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培植,我市老区已初步形成畜禽、粮食、竹木、茶叶、瓜菜、水果、烟叶、水产、食用菌等重点产业。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到2006年,全市已建立45个老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种植业31个,养殖业13个,综合开发1个。南平成兴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政和铁山A级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延平南山正方养兔基地、建阳书坊黄花菜基地、邵武市豪顺兔业有限公司等示范基地在引导和帮助老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已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了“老区农业科技示范户联谊会”,发展了3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联谊会按照“交流信息、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宗旨开展活动,适时组织观摩、交流,互相学习,沟通致富信息,取得较好成效。坚持抓好技术技能培训,6年来,全市老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50期,受训近4万人次。培训内容涉及毛竹、中药材、锥栗、反季节蔬菜、养兔、养猪等种养业。市老区办与市妇联等部门在南平工业技工学校开办“春蕾”女童技能实验班,招收27名老区贫困女童入学。培训老区村主干,2005年开始与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单位联合在建阳农业学校开设乡村管理大专学历班,至今已招收88名优秀老区村主干入学。
    4、完善服务管理,“五老”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认真落实“五老”定补,各县(市、区)都按省定“五老”生活定补标准(无依无靠265元/月,有依无靠170元/月,有依有靠115元/月)补助到位,有的地方还超过这一标准。全市“五老”遗孀也都享受每月40元-100元的补助。建立了“五老”工作联络员制度,全市聘请30位身体状况较好、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五老”作为联络员,请他们对老区办的“五老”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反映“五老”的生活情况与要求。积极实施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工作,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建立“五老”医疗补助基金,减轻“五老”看病负担。认真组织春节老区慰问活动,送去党和政府温暖。关心“五老”后代成长,开展“真情助学”活动,对全市“五老”直系后代中因家庭困难原因而失缀学的少年儿童实施资助,帮助其重返学校,完成学业。与老促会一起认真做好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发放工作,累计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3372名,资助金额168.6万元。重视接待和办理老区来信来访,千方百计为老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5、抓好老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老区光荣革命传统,加快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指示精神,根据闽北老区实际,围绕发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老区建设舆论氛围。几年来,我们先后在《闽北日报》开设“青年记者老区行”专栏,在南平电视台“政府与百姓”的栏目中专设“老区行”系列专题节目,宣传我市老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反映老区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老区群众的呼声,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重视革命旧遗址修缮、保护和管理使用工作。武夷山市重新修建了“列宁公园”,恢复了“列宁公园”往日的光采;新建 “建阳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吉溪‘地下航线’纪念室”,维修了浦城县古楼乡坑口村红军标语墙、武夷山市坑口福建省委旧址、大安闽北红色首府旧址和上梅暴动纪念馆、延平区王台镇“东方军”谈判旧址、顺昌县洋口东方军政治部旧址和岚下古佛庵战斗纪念碑等的修复工作,充分发挥这些遗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武夷山“红色旅游”初具规模。坚持开展形式多样、老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市老区办联合宣传、文化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文艺轻骑老区行”、“真情献老区”、“优秀影片老区行”、“三下乡老区行文艺演出”等活动,给老区群众送去精神粮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组织《迎接十六大——闽北革命老区巡礼》图片巡回展,举办“为了庄严的承诺——老区新貌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和以“不忘光荣历史、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闽北革命斗争史知识竞赛活动,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6、开展创业竞赛,基层活力得到激活
组织全市老区系统开展以帮扶一批贫困村、扶持一批经济发展项目、培植一批示范村、抓好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完成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创业竞赛活动和老区工作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促进形成“老区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竞赛氛围,激发老区工作者的创业热情。在全市老区行政村中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竞赛活动。通过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老区经济、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教育、发展文化卫生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关心革命“五老”等八个方面的考核,总结推广了一批老区村先进典型,推动我市老区村三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积极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广泛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落实党委、政府下达的创业竞赛各项任务,任务分解到人,激发干部职工创业竞赛热情。2003年以来,市老区办共引进项目8个,累计总投资额3590万元,注册资金1503万元,每年都能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制订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明晰职能,落实岗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对涉及人、财、物的事项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积极开展创建。贯彻落实两个条例,认真组织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落实反腐倡廉“六个机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把老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县领导经常深入老区乡村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及时帮助解决老区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市老建委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及时研究老区工作。
    二是部门的积极配合。省、市直挂钩帮扶部门认真履行帮扶责任制,落实“四结合”帮扶措施,不仅给老区村带去项目资金,还积极为老区村的发展献计献策,给老区的脱贫致富以极大的帮助。市水利、交通、广电等部门把老区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工作盘子,优先安排老区项目资金,有力地促进了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   。
    三是老促会的有力促进。多年来,市、县老促会充分发挥“宣传、促进、协调、服务”的功能,从宣传老区、弘扬传统到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从多方呼吁、兴办实事到牵线搭桥、科教扶贫,都为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老区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生产条件还较差的老区乡村,老区的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尤其是在基础实施建设中,不等不靠,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改变家乡面貌, 但是,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一是老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加大,许多老区村集体经济薄弱,负债沉重;二是老区群众增收步伐不够快,部分老区群众生活仍很困难;三是老区的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全市发展水平,老区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努力去克服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