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8 J8 F! R% B3 U; D8 P6 {' A
公文审核是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做到“出手即精品”。要达到工作标准,笔者总结,必须做到“六戒”。 , E; E3 q" h3 Y/ j$ d
2 B: ~! a: R3 |# z9 l) Q/ m9 k
% r* U4 ~6 F! V) r- k- H5 O8 |0 z3 b
戒粗枝大叶
# k! Z) C+ j, A4 r1 u6 e2 E0 K% O1 m) b3 D. ^/ Y
6 N! h1 P) l+ S( Z3 o
- q4 W2 Y$ n# ]3 g3 t4 Z" t' ^粗枝大叶在公文审核中最要不得,其表现有三:
, X* F" b# @: { z# k: }' C( x# ^3 y" U7 Z7 L$ L
1 D; U8 C9 t; V1 s( t/ ~
; j7 p& o' N7 B! J5 G$ [: y
一是文字审核不细致。比如有错别字,把“场地”误写成“厂地”,把“拨付资金”误写成“拔付资金”,把“仲裁”误写成“仲栽”,等等;又比如标题序号隔山跳海,由“二”直接到“四”,或者出现两个同样的序号等;更有甚者把发文机关名称写错,主送单位张冠李戴,等等。 6 f5 E' H8 O- L9 y4 t" }0 ^; N2 J
' \% J" o: s6 q0 d: ?" I
( J& v1 h5 b: N& V
! `7 M0 Y# t+ _# R" z5 @$ c8 n7 M二是行文不规范。常见的有请示与报告不分、漏掉受文单位、有附件却未标注、公文印发日期早于成文时间等。
& B- F& o$ B' E* q9 L; s& r6 Z* w) n- ?6 t. E
' T: ?+ S( Y) T" E) B& M" U0 I& x5 W2 N0 b; j" N5 v, H! G
三是出口把关不严格。如有的公文未经有关会议研究,有的公文未经涉法审核,有的公文没有定密,有的公文未经协商等,这类公文在有关手续未履行的情况下运转,结果都会导致公文回流重补手续,白白浪费时间。
) d& V! ^. P% d3 `, d, R9 N8 P# E! j: Z/ w* g$ M6 [
6 d) E1 H' e. \! O: {3 v( U2 {" e! u6 b" J
戒盲目修改
' x5 y- ]; U8 I/ }: X( h# H. @7 k6 T( w3 F8 [$ P F
! B- a& @$ `* [' T! x
# t% g* b% n( }. F其表现亦有三:
3 H; A( Q K+ U& `( I0 K& x$ ]: q
5 T7 i8 z d$ p5 `' l1 K0 l# ^ 6 ~1 ~4 L; Q' a
6 s: d4 L5 x" Q0 x) W
一是不通读全文。有的公文审核人员工作习惯不好,不是从头至尾统观公文大意后再动笔,而是拿来就改,看一句改一句,导致文字前后表述不顺畅,文中数据口径不统一,内容之间不衔接,只好再改回来,反复折腾。
# _1 O* |3 H" b6 O$ J! X' s: d7 `7 W+ {3 n$ ^. w7 R
. } I0 a( w! q9 l, Q. n( J) {: x! n# J8 F
二是不问来龙去脉。遇到读不通或有疑问的地方,不询问起草部门或起草人,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修改,而是主观臆断,草率修改,导致产生歧义,甚至背离原意。 + B% I* ]+ z7 }% g2 T) ^! H/ n$ ]
+ ~2 M# |3 n' j" r6 W3 q$ w 4 @0 {7 {/ m( P# X; T [# ]4 }! c
& A! |: z" Q5 D! E ?三是不懂装懂。有些公文专业性强,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专业性术语,自己缺乏专业知识也不问准吃透,自以为是,盲目修改。
9 C" V$ l; }; w" l; b! S% P) Y+ P. `4 m$ }. @8 Q" h# Q" ^' u
+ s6 t; @ Q' e( P- [/ u- u4 I* a& D. ~& ]( |. o, Z, q
戒经验主义
4 _1 \' Y8 i9 U3 F. {' ^, J. K- j* L, I
( u# R% _& F/ U; X1 G# t+ |) }, W9 K; I! O
其表现也有三: # o% F( f, P, j( K1 g, ]# ]6 \% n
7 P) x4 v4 e+ G4 Z
8 u/ \6 t9 s% Z# S6 ]; `4 @9 u7 H
1 l" S: J/ x* Q; m+ M- X一是迷信起草者。有的部门或起草者起草公文质量一贯较高,略作修改即可运转。久而久之,公文审核人员就会放松警惕,下意识为其开通“免检通道”,以信任代替审核,导致错误发生。
0 u$ F, X) `) U% I$ q) `2 j0 j N/ H1 y9 Y. W! k& J: Y
6 r* E$ k3 E T( K9 M4 Z5 y3 L1 L8 e3 P! x' `* G" d5 q1 Y
二是迷信上级机关。整体来讲,上级机关公文质量较高,但这并不代表上级机关公文就永远不会出错,因此不能“照单全收”,对有疑虑的地方要敢于发问。 7 n' X* Y6 G# c4 z+ @
5 j. |5 y6 U \ 5 a% _2 { g b/ o) ~
+ P7 E, H$ x) a4 E+ q
三是迷信本级以往公文。对有些例行周期性公文,公文审核人员特别是新手都习惯看以前是怎么表述的,参照执行,省时省力。但是,时过境迁,许多情况发生变化。有的说法以前合适,现在恐怕不合时宜了;还有的公文当时就有不足只是没有发现,如果不加辨析拿来就用,只会以讹传讹。因此,最简单最正确的做法是对每一份公文都认真审核修改,不能有丝毫大意,更不可图省事偷懒。 , @ }! u4 P& D# F
5 G2 }/ n/ y2 Z* M i8 P5 j7 O# J7 f
% T# v3 `' s; B' p+ q* w( y6 c: G, s) m' ]
戒忙中出错
' r5 T/ K% ^0 f& E. [+ c9 ? a. a( a5 s E6 w: R& @$ n4 R: p/ k' R
9 L6 e6 T o) a2 w
. i: X- f# X" j; n O" \
此问题通常发生在办理紧急公文时。如何避免忙中出错?要做到三点: & @% x' O7 R' T( U' ~, |
& m* \! V% c+ N/ T 6 B9 Q1 i# `- D3 m
& w8 `7 M+ s/ Q5 s一要“大员”上阵。紧急公文大多立等结果,应安排审核经验丰富的同志办理,不是万不得已不宜让新手单独承担,必要时公文处理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操刀”,确保公文质量和办理效率。
: d! S4 a7 t0 D8 {" Y0 B8 `5 E$ @) |2 i. M2 X6 \
& y G2 B% ^ f- W# T/ w/ R, }7 u: p
# f; r% f& j$ B, k! _- s: c. U2 |
二要突出重点。紧急公文审核时间有限,容不得通篇仔细推敲、修改,因此需要打破审核常规,重点对标题、开头、结尾以及重要章节、重要表述等进行审核,保证“门面”“重要部位”“关键地方”不出纰漏,在此基础上再抓紧时间对其他部分进行修改。这个“秘诀”一定要牢记在心,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条死板贻误工作。
4 ?* [5 T" q+ ?- B( N
4 }/ n- F7 ?: e, X4 b# n
; d! v7 k) v# ~) t: b5 W" u9 D( b3 H2 e
三要把握程序。紧急公文的“特事特办”仅指加快办理速度,绝不是不请示、不汇报直接印发。即使领导不能现场签发,也要征求其意见,作好记录,事后补签。这是责任问题,不可大意。以前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一位新来的同志缺乏经验,一听说是急件,急忙审核后直接印发了,结果公文出了差错,反倒受了批评。 : L! Q2 ]: ~& x( _
6 _8 z' H @: k& T
) g. L% I; u7 D. h5 I8 w7 ?$ j: r% A1 v% f9 \1 b w0 n
戒前重后轻 2 B1 J; A1 k6 j4 F
& \! U; [6 N* D!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