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为宏观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调控日趋灵活精准,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稳定,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日臻完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市场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等。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重要的金融大国,但目前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还存在多重风险隐患,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从国内看,金融风险源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畅。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风险集中体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加剧和失业率上升。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镜像,在经济周期、结构失衡、体制转轨等因素叠加共振之下,将面临杠杆率高位盘桓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资金脱实向虚既妨碍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恶化了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实体经济下行则会加大信用风险暴露,在经济周期和流动性收紧的催化下,侵蚀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金融与房地产循环不畅。金融资源过多集中于房地产,导致房地产部门呈现出高价格、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和高度关联性等特征。而高房价又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涌入,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扭曲。房地产市场一旦深度调整,必然影响相关行业,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地方财政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三是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不畅。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打擦边球”,存在套利行为;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体企业热衷于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这些金融风险隐患大都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有效加以防范并逐步化解。
从国际看,[hide] 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将形成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外部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货币增量中的相当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逐利而动,大量资本的国际流动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及随后的加息、缩表、减税政策将迫使其他主要经济体跟进,以避免资本流失和投资下降、失业加剧的出现,将有可能引发全球加息减税浪潮。强势美元叠加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构成双重减值压力;而美国政府加息、缩表、减税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也会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承受被动萎缩的压力。对这些外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足够警惕,妥善应对化解。
二、打好攻坚战要战而有策、战而有备、战而有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安全的金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做到战而有策、战而有备、战而有术。
“战而有策”,就是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指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部署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二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家战略推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的金融风险。更加有力地支持实施重大战略和培育新动能,更加精准地补足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短板,更加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要紧紧抓住三个良性循环的“牛鼻子”。实体经济一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一端要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金融体系内部一端要严防严控风险,三方面协同发力从根本上防控金融风险。
“战而有备”,就是要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做到胸中有数,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一是要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针对阻碍“三个良性循环”的风险因素,梳理排查每个风险点的成因、机理、传染渠道及外部性,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二是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完善会计审计制度,控制企业的风险承担倾向。加快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逐步增加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加快推进防范金融风险的立法工作,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完善有关资本配置的法律制度。三是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筑牢金融业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的根基,特别是针对“脱实向虚”问题,要通过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战而有术”,就是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密切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一是要形成风险防控的合力,充分发挥监管协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全面统一、基础设施共享、协调有效的监管框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hide]二是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突出功能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全面实施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持牌经营,规范产融结合,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三是要各个击破,做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有效运用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调节好货币供给闸门。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极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