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谈谈自己对于文稿起草的点滴感悟

[复制链接]
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8-8-20 22:28:25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文 | 揽越凝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材料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必备的基础,也是通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之一,当然也是“望尽天涯路”“消得人憔悴”的苦差事。笔者接触文稿写作时间不长,但经历的岗位不少,每个岗位都多少有办文的体会,现在更是专门从事调研文稿的起草工作,谈谈自己对于文稿起草的点滴感悟,我姑妄说之,君姑妄听之。
 
一、文稿必须突出重点
 
重点不突出,取舍不恰当,这是我刚开始接触文字材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困惑。以前在基层工作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就那么几个,非常明确,对文稿的要求也不算高,把领导关注的事情说全说透就行。随着工作岗位和平台的变化,接触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重点工作也千头万绪,一开始就感觉所有的工作都很重要,写的时候都不舍得删掉。这样看似写的很全,但容易导致重点不明,主次混淆。
 
起草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我认为:
 
一是把握工作的关键点。
 
每项工作都有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才能做到以点带面。比如,市长的一个党课讲稿,我负责撰写的是开头部分,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感觉那里都不舍得删,最后经过科长、主任修改,删减到只剩下不到一千字,但是却非常吸引人。
 
二是领会领导关注的聚焦点。
 
领导的思想是一贯的、连续的,必须了解领导关注点,把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表述到位。比如市委书记看重壮大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观点,那么在撰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文稿时,一定要突出产业引领和推动转换工作,其他各领域的文稿也应该尽可能联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三是突出落实中的困难。
 
对工作落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并在文稿中作为重点来阐述。比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会议上,除了要强调创城的意义,还要点明城市卫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各级各部门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从而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相关问题。
 
四是理解会议的倾向点。
 
不同性质的会议,应该突出的重点和强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动员会应强调意义,调度会应强调下步措施,这种时候可以采用“双向思维法”: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强调什么,再把自己当作与会者,从与会者的角度,思考与会者需要明确什么,从两个方向去谋划起草文稿。
 
二、表述必须准确严谨
 
之前在基层,由于自己并不专门负责文字起草,所以对写材料得过且过,如今真正接触文稿起草工作,才体会到严谨和细致,各种表述必须准确到位、不偏不倚,要经得起所有人的推敲。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一是重要表述必须准确。
 
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类似表述,必须用中央最新、最准确的表述。再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述,都是讲政治的要求,想要做到重要表述准确,就需要及时学习中央重要文件精神,更新知识储备。
 
二是措辞必须准确。
 
比如,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明显进展”“实质性进展”等对工作定性的话,都需要好好思量,确保准确。再如我刚到政府秘书科工作时,需要为秘书长起草一篇表态发言,当我拿着一气呵成的初稿给分管主任审阅时,主任一眼就看到了一处错误,我定睛一看,原来我写了一句“为我们引导了方向”,主任讲道:应该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哪有什么“引导了方向”。一句话让我羞愧难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稿起草,措辞、搭配必须要准确,否则就会出笑话。
 
三是引用必须准确。
 
比如引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讲话,要明确出处,要明确讲话来自选编第几册、哪篇文章、何种背景下、在何时何地,甚至可以选用一部分当时的场景;引用古典名著,要明确作者姓甚名谁、哪个朝代、哪篇哪章,必要时可以说明写作背景等等。当然,这里说的是文稿起草过程中的准备和收集工作,并不是要求文稿中引用的内容都要详细标明出处,但是一定要认真了解,避免出现望文生义而产生的错用误用。
 
三、逻辑必须清楚明晰
 
好的文稿逻辑结构一定是清晰有序的。一篇文稿分几部分,如何划分,主线如何串联,思路如何展开,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文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比较突出就是材料更加平实、更加接地气。
 
从形式来讲,往往只有一级标题,没有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致辞、演讲类的讲话,甚至一级标题都没有,往往都是一段段的罗列。但是每段话要写什么内容却需要更强的逻辑串联,让整篇文章形散神聚,浑然天成。每段的段首很少再用一是、二是,而是采用更加自然、更加流畅的过渡和衔接。
 
从结构来讲,原本更多的是三段式,即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好。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三块式框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这种框架看上去虽然稍显僵化一些,但是易操作,如果把思想摆明了,形势写透了,问题找准了,措施写实了,写出来照样是好的文稿。
 
第二种是以所部署工作为依据的多块式框架,一项工作一个部分。这种框架的文稿,写起来好操作,讲起来很顺畅,听起来也很清楚明白。这种框架的结构,在领导讲话中用的比例大有提升的趋势,许多省市领导讲话都用这种结构。
 
大框架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分层次和拟标题的环节。把大框架下的几个部分做为第一层级的话,第一层级下面大部分会有第二层级,第二层级下面偶有第三层级。这就是说第一部分写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写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分层级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层级不能乱。不是一个层级的不能并列,比如:写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硬化、城市绿化、城市亮化、黑旧水体等是一个层级,不能把亮化放在绿化层级的下一个层次去写,这样就不对等了。
 
第二个是内容不能重、不能漏。讲话一共要写多少内容要心中有数,并一一罗列出来,既避免重复,也避免遗漏。有的文章,同一件事,在多处出现,就会显得絮絮叨叨。
 
四、内容必须服务工作
 
公文具有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是机关工作的专用工具,公文是为了更好推动工作而使用的。刚开始接触文稿起草时,往往是堆砌材料,把上级领导的讲话、出台的文件、部门提供的素材、网上搜索的材料堆砌起来,照猫画虎。主要原因是对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对很多业务工作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对工作的现状、问题和下步措施都没有掌握,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堆砌来形成初稿。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N( N0 Q$ M9 I7 ?: _0 `$ t: k) y2 @) @# ?/ r+ j / Y: n! n/ S0 J* t. G2 R # |5 G) Z; Q8 {5 i. d; G6 e# ^6 s3 y2 h ( m b4 B( {$ d. y" a1 ~2 `1 e. z # N* Y7 ?8 G1 {8 y: L8 z2 M ' p7 O4 y2 N p# E; R- S# ^: h# [* q8 P3 }1 D9 Q9 b+ q ( F8 ^$ h; H9 S6 ^' r 0 U8 Z3 o# n; h" [ ; X% |: U# W g# S 8 I+ O1 l b, @2 o% }4 r( j! @( p2 _: k6 H. D * S5 }$ W! Y& |* C4 z. U. X% E: V- b( h# d) a& k. b* M/ Q R P3 f) ]1 i! p) _- N ' x3 B+ f" }7 X! M" {: S4 e. O) E6 { ; j& a8 j0 v, T2 O! j 4 l' Q. ]% ?& s5 y& x4 @1 }. @ 3 s1 A( H: p( ^1 x! B* ~" d- l+ F' O% |6 H7 n, F+ `4 q8 D) v g- [. Z% C# k. U2 |% q3 L& S2 E' q 3 B8 x$ @' j8 V) P 5 H+ W5 ?% |' F/ i( @ [+ a8 c- d ( I6 A1 h1 p. k. ?* U/ H: u z3 f2 e) ]- M 5 M, F9 F6 S9 U& J; E 3 _/ P) L6 q4 J3 _9 u; u+ H2 ~3 }$ i& z5 P( c . g/ I5 U' r& y1 f: L* T Y) ]4 K. |) q# V* e7 u2 i$ s& a) o7 p: S 3 Z/ J2 L* J+ F. N, c% U: g6 X4 s- K* ?. V4 E! F4 v8 D4 C 0 D% v& `5 f" T2 g- [ ' P7 {0 v p! N Q {( W 4 n& K9 Y" j4 b8 j J) F% l/ f" N, `" S, j! ]- q1 g% }1 S! y* a" Y / z+ L. u% o. L- c 5 c5 e; @7 |" m7 ~$ \5 }# s( r4 g4 a ( Y. I7 F& |8 C F% s, r ; W2 \1 e+ `4 y7 f " {% _) I$ j5 r7 c ) {8 w( y+ @1 v" _( m- R / l* l7 H8 G7 O+ U5 s1 _5 V " Z/ y B4 u2 G U- H, [9 `0 V2 k 0 u, Z$ T! A3 J1 M5 Z) m- U . E- u' u x) K: D 5 H- T+ w# Z g# j2 D9 q' U: c8 Z6 d# p) P # \# O" N5 B! d: A/ e2 l , v, p0 ]8 Y; C& P; n1 T; ^ W3 m0 c * Z- q/ P# ?& O' Q7 p- t D7 I- d9 }3 L 9 g4 t T$ A, ` - n& b; Z; ]. S9 b! ~; ?8 v # |$ M5 r: c, }. v1 Z7 r6 q( y T6 q) d& \% O7 Z$ n2 l" Q" w0 L; I 9 X" V- d8 F" u- ~ 2 L P$ [) ^% H, [0 f3 g: \. C; V5 _4 [: M) ?/ Q ( G+ L7 ]) u( r: H1 P; Y $ U1 p! c1 O9 X1 a+ {5 y9 a3 @: Q" M% h3 m6 ?# b! z $ x. [, c1 g( ?) q! q" m / m& Y+ j. m/ A) } " v1 d6 ]" K, U& V( r, ?# e9 u& y - F" ]0 p7 b% U4 ` 5 J/ C" c! h* t5 i" V! Z* B! Z0 x) Q" S7 f0 Q 8 k" v" C7 ?( D9 p% A0 y + l1 L/ D* a1 e) \) k$ h ( r, `7 e; Q1 v# \& g% H* |0 g9 L4 P6 r3 C 6 D& j6 G% G' }# F$ n 9 N: L* } A- N F1 r4 B4 a1 \6 v; D* Z' I5 t! T % p: p: H! k* }7 T: X8 l% E1 E( K7 N* j3 H - G/ C8 u O* |- [' t ' ?% \) w v7 s # V! G( w6 z- S$ M: \) j2 b * A8 f! Z. s2 E$ u: n& a, D( U$ N , S. j" S6 V( x2 r& |8 U + v8 t, j& F s! s3 v) P& X 8 Z2 M: `. C5 [* U. j 7 Z% z$ c$ ~8 q 9 P- v8 E6 Z5 I( e7 {! `) E; ~' N8 X% s6 _; `, x ; t# j, ]% M+ ]7 Z% Y X& v* Y+ M( @* R8 p- L/ ?. Y : ^' R$ X7 B, p/ H$ r o8 u 4 {* G5 E7 H& y B8 p! `. g0 q5 c9 d; u6 o " b1 ]; m- i% w8 ~4 U2 V3 C& B- R4 B4 i) T( h2 n+ m j " e; W; ~! f0 U% T7 K% w6 _ 6 b" q, i' O) z' m0 I% G1 Z3 N9 E8 M+ M/ F5 A$ X" H ' _2 a0 r( X; M6 V- G+ i% ?# l/ \1 F% C% q 4 F' ]# {( c2 c9 g- ], d " O! ] H: ], d) p& _( {2 J' Z8 N: y0 m9 h2 f) _2 q 1 u6 ?. ^4 G' k3 X4 ] A 3 Y# O; f! u/ q$ J1 |' \6 ^4 m6 j. y5 O 7 B" D! K9 R& x4 U/ S # k4 v" Q, |1 V, }3 J& L6 ~4 }. a! x 4 X. l7 }% f y+ ]' a' {( _ ' h3 _# c3 F3 \ % }6 [! s6 E0 m# K. p/ K2 Z5 U7 I! u- r3 f ! w9 @" a- z; @: H1 h' C# v* s, d , [* z" `9 E7 W y+ g" U2 g 7 F& x7 K) s F/ C {( X9 @4 N4 j; P & u M( a* z4 v- F 8 _0 j W3 h4 \2 d6 |, \1 ~- F2 L' t4 \ & }% |1 w6 q3 `* e8 D , k) T3 o( R/ q% C) O' X8 Z+ S( L; z" o K9 k% B2 s3 r7 f+ Z% e b; [ 8 H5 X- X! o) o) h3 X6 w4 Y8 s# A, I2 p. u ; N3 a. u/ E8 r, t7 r0 M( K & m6 ~- i# x6 i; [( S6 @ ' R2 q% R" R+ S% b! ~) F% n4 b- w! F& u/ o6 C * j% t( @1 Z3 g |! F 1 e2 h. y# F% v ! _* b8 ]* S' f* e5 k2 N* y2 f6 O0 E8 c; ]) s' a* O5 U % `2 v2 E& V6 E# E 2 _( w0 R( y+ i7 f6 `% T& q. R % s$ M, C( S4 S& h& g" _ & l: A P0 @; s3 @3 t' {; R N* @! ~7 o, o! e2 y9 F$ n0 d ; D. [( f7 D( f$ C3 _" u4 ]" e 0 N/ O/ ~. | h# m% X' o! \6 }: l $ y' S% z7 j$ [( c9 c s, L3 K& G; Q" d ( U1 [' P4 T, h, b! s 8 e3 Y; d8 r4 V# [9 w) R 1 ?. H' j9 G$ I - Z& |5 E; i7 V8 R# y% N* S$ `4 N [) m& C2 A& W8 X$ D# o8 | / O& |$ j6 q- J 7 L0 @5 I$ `/ |" d2 c. f9 M! B; \. W. I / ` B# N2 P* x8 I9 P* |" ~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柠紫 发表于 2018-8-21 16: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刚开始接触文稿起草时,往往是堆砌材料,把上级领导的讲话、出台的文件、部门提供的素材、网上搜索的材料堆砌起来,照猫画虎。主要原因是对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对很多业务工作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对工作的现状、问题和下步措施都没有掌握,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堆砌来形成初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0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