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住“五个核心”。 (1)人:城乡合作共赢,乡村力量主导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始终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又种好梧桐树引进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加大培训力度,充分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等农村能人,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今天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及乡村走出去的工商业主、退休人员等回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2)景:注重空间品质,保留农业景观 自然环境是乡村的核心价值,要始终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互利共生。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电气网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以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建设为重点,开展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试点示范,以点成线、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另一方面,乡村景观设计要以提升村民生活空间的品质为出发点,以原生态的乡村田园风光为主,充分发挥和展现当地特色,确保能形成更持久也更独特的吸引力。以汉川为例,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河湖交错、沃野田畴,水乡园林,灵动秀美,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时刻注重保留汉川的水乡特色,让人“看得见汉川的山水,记得住汉川的乡愁”。 (3)文:延续地域传统,促进文化交流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各有千秋,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乡村所追崇的,而乡村宁静的自然环境、独有的生活习俗、丰厚的历史传承也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因此,才有农村人进城、城里人下乡的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开始加快,城乡关系正在重塑,城市与乡村的鸿沟逐步打通。推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拓展,也要尊重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注重挖掘与乡村自身产业特色相关的文化,将农业与农产品本身打造成了文化名片,向城市予以输送。通过以城带乡、功能互补、有机衔接,实现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融合互联、协同发展,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共存共荣、互促互进。 (4)地: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抓紧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土地合理流转,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认真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千方百计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5)产:农业产业化、品牌化 产业发展是重塑乡村活力的核心。汉川绝大多数乡村都是普通的农业村落,农业是农村的立足之本,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想推进乡村振兴,还须以农耕产业本身为核心产业,充分挖掘农业“接二连三”的潜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普通的农作物开发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产品,开展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业,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产业化、特色化。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名村。要通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设立“三农”发展基金,创新乡村投融资机制,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总之,乡村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下的乡村建设中,应当做到:鼓励“人”的参与,吸引城市力量与乡村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保护“景”的原生态性,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提升村落的空间品质;增强“文”的地域性,保护乡村文化的独特性,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注重“地”的可持续性,在保护地理环境与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开发;挖掘“产”的独特性,提升农村原生产业的价值,并保证村民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