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某省省委机关工作,如今已是厅级官员的李亮曾回忆起一桩往事。多年前他在省委办公厅负责文字工作,省委书记要出席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写作班子精心准备了讲话材料。开会前一天上午,李亮拿到了材料,发觉其它方面都不错,只是缺少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容。 9 ^- A7 N; }% M' c
2 T' U: ]* z, a# P! B' L4 Z7 o2 ~
* ^3 c! z, \6 \8 ~
$ ^( W3 M# N! Z- O
李亮打听了一下,原来准备的材料里有一大段关于党建工作的,结果让书记直接给删了。他思前想后,觉得书记讲话稿里只字不提党建工作确实不妥,便找到省委办公厅主任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名主任是跟着省委书记从北京过来的,与领导的关系非比一般。主任认可李亮的意见,在办公楼走廊上拉住书记反映。没曾想,省委书记大发雷霆,把材料揉碎了直接扔在地上。 8 t+ s2 B9 }5 B5 V
8 D5 W3 ~$ B3 ~9 r1 P; M% W
- {7 P n i! z3 N
8 x1 h$ h$ g9 ]7 x c l! A% n办公厅主任捡起材料,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从一楼吵到了二楼。工作人员都躲在办公室里不敢出去,唯恐撞见领导争论,场面太尴尬。
( \/ _" A$ D$ Y! W% h. m3 a0 F H: ]! w
补错误也要分轻重缓急 ( d ~! s# B. L1 g# ?
; J% o$ L/ G8 \- h) H2 }王刚退休前是副厅级官员,他告诉笔者,大多数领导都是勤于思考的,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明显有误的决定,下属在工作中不妨“留一手”,帮领导留出思考的时间,也是在替领导补救错误。 5 O" v7 ]* K$ G$ W4 R& N% v3 {' Z
( J1 Y% Y' q. ~) p
+ m3 K1 b2 j# j; ^# B9 v1 o
) X1 C4 F7 X5 F% ]王刚任某市副市长时,陪同市委书记调研,在旧城区里看到一栋低矮建筑。书记问这栋建筑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周围人回答不是。书记立刻说,既然不是文物,周围的房子都拆了,为什么它还留着?“拆了!赶紧拆了!” 0 Q$ I0 u* h' U, ]( a6 b
: a0 N8 o% P& v, l + c/ f* P% w) T; L" ^; Y0 D
& q" v: d. n& y1 @) S8 {王刚说,书记刚来不了解情况,这栋建筑虽未被评为文物,但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冒然拆了,未必是上策。见书记发了话,区里领导和相关局处负责人摩拳擦掌,有人甚至提出当晚就施工。王刚却说别急,先做一个工作方案。
( \' n, J2 o" q4 z D# O7 V6 d, v% p/ U' n
* [' Z4 b3 u+ C r. @0 q8 I& e
7 p# e' }2 u* B# p, a I+ F2 i0 E
工作方案报给书记时,已经是一周以后,书记从其它渠道了解到了这座建筑的特殊含义。他有些犹豫了,主动提出再想一套更完善的工作方案。 7 `+ ]4 T; h9 v, e7 x4 j. r, u3 ?
( p3 ]/ M3 B; W( z4 w " P0 t. K$ e9 c9 t8 o0 t2 H2 A) H# E
2 e6 e- S6 }8 P# X9 W* @( v“如果当晚就拆了,那就是眼睁睁看着领导犯错。让节奏缓一缓,有利于领导更全面地思考决策。”王刚这样说道。 % t6 V; V* C( _' N' U4 y& A$ u
h J \7 D+ S/ B. D! k
3 {. B4 M. z$ l& Q
7 ~% j& w; P$ ~9 ^王刚还说,补救错误也要分轻重缓急,有些并不会马上执行的错误,可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甚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提醒领导。有些立即会显现的错误,也不妨直言相告。身为下属,只要是出于推动工作的目的,同时态度诚恳,去补救领导的错误并非是什么大忌。(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系化名 文_张铎 廉政瞭望) ; K- s# P$ {" D
# v' J+ v% c0 ?3 m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