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本来无大巧 只争日逐用功多
7 _ D! I) K) |" ?0 K+ @ J6 d k& S9 X6 W& ?" |1 T
——党政信息写作交流材料
" h5 X- l3 K" V9 n( C
5 H8 o. V' j: d, ]8 |9 u 0 c, O! n7 D; Z2 Q+ i
5 }6 y& R% s) k* M9 D; `
, N D0 k7 N# a今天,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作个交流,发言的题目是《此事本来无大巧 只争日逐用功多》。鉴于是“散打”出身,肯定有很多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3 m- n+ `* k- B& g$ _6 o" |/ \6 M
一、个人学习信息写作的历程 ! T0 j+ b. P; P" W; _7 m( B+ g5 L
- O- I K$ u4 w5 D/ s0 [! l
个人于2015年初开始学习党政信息写作,当时到环保水务局工作有两年多,加班特别多,工资卡被老婆收着,投机一直亏损不止,没有额外收入,经济负担比较重,人生一眼望得到尽头,年过35岁又不敢轻易跳槽,工作不汤不水。开始发心写信息,主要有两个意愿:一是期望有点额外收入,改善一下父母及女儿生活质量;二是期望能提高能力素质并证明自己,换个轻松的岗位。
$ ^- t1 d8 a, n% P- V$ R Y& t b6 Y
当时环保水务局没有信息奖励政策,同时信息工作在“三定”方案中划给宣教中心负责,每年全局采稿4篇以内,总是完不成任务。党政信息写作无人指点,投稿信箱都是找老同事要来的。个人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学习资料,主要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信息科编印的《政务信息培训资料》,打印出来反复琢磨,结合平时的核稿、公文写作等主动实践。第一个月就在市里发稿1篇、区里3篇,初步建立写作信心。5月份办公室换主任以后,建议出台奖励政策,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年初区里增加快报编印频率并且排名次,发愿年度完成100篇,5月份开始尝试上报信息以及跨行业专业信息。
- D! l6 w2 V( H, {
. _% c0 d) U; q* E; O+ M从2015年初发心写信息到目前快满3年,相继走过新手、熟手、老手三个历程。2015年市区采稿19篇,在区直单位排名第4;2016年市区采稿45篇,在区直单位排名第1;今年截至11月27日市区采稿123篇,其中省级2篇、市级32篇、上报信息22篇,市区领导批示22次,市以上得分约800分,约占全区总量的七分之一。与此同时,当初的两个意愿顺利实现。今年月均信息奖励基本可解决父母和女儿每月生活费,9月初跳槽至文体旅游局,实际收入虽然差不多,但周末及下班时间基本可以自主。 0 O+ U% e* z3 s% [* p
5 |* N5 u$ `& T8 o+ N6 V二、党政信息写作的几点体会
& L& ~6 o8 P; Q% Z, Q
# w5 I8 |3 y3 q0 w/ ^( A关于个人党政信息以及公文写作心得体会,5-7月份在微信公众号《业余亦可精彩》、《情况通报有乾坤》、《公文写作:菜鸟如何一年成骨干》等中基本都讲到,有心的人学会顺藤摸瓜,能够真正每天研究一篇好信息、每天写一篇信息或一千字,坚持100天完成任务是小意思。有的同事坚持三个月就成长为全区骨干信息员,有的第一篇打卡就上了市信息快报,十分高兴想请我吃饭。“此事本来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如果说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多看多写多琢磨。
# E% J" X! M& Z& O- _( n: U x
(一)把握“三上”培习惯。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说得很形象,也很实在。大部分信息员都属于兼职类型,日常业务工作本来就十分忙,必须学会忙里偷闲写作。因此,当走在路上或坐车时,我们完全可以理清一下写作的思路;睡在枕头上时,可以看看书,寻找一点写作的素材;蹲在厕所上时,也可以构思写作的架构。由打工文学平台成长起来的作家陈再见的写作经历十分值得借鉴。陈再见是广东陆丰人,当年因家庭困难都没有报名参加高考,零几年到宝安打工时,在工厂流水线工作工资很低,几次写稿中标后信心大增,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写作,甚至把业余5分钟都用上,电脑中存稿超1000篇后,感觉得心应手,参赛频获大奖,数年时间写成国家作家协会会员,成为省委宣传部签约作家,靠笔杆子改变了命运。5月份市优秀信息员培训期间,龙岗的陈展眉、贺松平、涂启智等老信息员,上课、晚上都在琢磨写稿、改稿,十分让人敬佩,其中涂启智还是全国知名的时评作者,高峰期每年发表时事评论400多篇,跟他聊天也主要得益于日常点滴用功。“少性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个人单日信息写作最高量为9篇,工作不忙2-3篇,快的时候半小时1篇。
. V6 v- D7 Q' O. h6 R7 l3 F3 S/ ~, x" l4 c! i3 f8 q; f* j
(二)把握“三多”练慧眼。宋朝诗人陈师道提到:“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经常有同志反映,身边眼前都是平平常常的业务工作,哪有那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呢?信息线索从哪里来呢?其实,留心处处皆题材,关键在做有心人。2015、2016年个人写作的素材没有刻意追求,都来自于平时上行文的核稿,以及平时的日常总结、汇报等,遇上合适的题材就切出来,发现有价值的题材就随手记下来,有时间再修改。比如,撰写一份治水提质汇报,就切出3篇问题建议类稿子。近期写文体旅游工作总结,也整理出数篇经验类信息。5月份尝试写跨行业跨专业稿件以及上报信息后,每天第一时间翻看重点报刊,掌握时事政治、热点事件,9521开头骚扰电话、泳池卫生安全问题、“溶栓地图”推广、工业4.0智能生产线、首个移位左转路口启用等信息都是读报整理出来的。 1 f/ U$ {6 l; Y2 }* z9 B5 i- I
% m* r' i4 Y2 [) R9 m+ Q3 e0 ]# g(三)把握“三易”练妙手。南朝诗人沈约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目前,全市骨干信息员就有1000名,每天投稿量高达120篇,选稿只有6篇,只有精雕细刻,接地气、扣热点、出精品,才能入编辑法眼,提高命中率。具体而言,要做到“四要一除”:标题要亮,“文章要好,标题要巧”,仔细研究每天采用信息题目以及小标题并做好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途径。角度要新,比如高温、流感、地陷、溺水、火灾、交通等信息隔一段时间就有,但每次写法都有些不同,就是角度及深度上有所区别。数字要准,“用数据说话”这个始终是有用的,但数据的取舍上很有技巧,要善于突出纵向、横向对比,挖掘变化及亮点。对策要实,信息特别是问题建议类信息是供领导决策的,建议写得明白、职责分得清楚,领导批示后即可执行,情况不太清楚必须搜寻依据或询问业务部门。除掉废话,有领导称信息是“每天早晨的政治快餐”,写作语言要求准确、朴实、洗练、明快、提神,避免套话和空话,砍去废话,主动瘦身,字数尽量控制在400-700字以内。当然,上述文字功夫不可能一步达成,这也是我强调每天坚持学习研究一篇好信息的原因,只有坚持每天学习,才能紧跟形势、不断进步、推陈创新。文字功夫练达了,上稿率自然会水涨船高,个人今年单月发稿最多为24篇,单月市快报采用最多为10篇,单月上报信息最多为6篇,单月领导批示最多为7次。 . Z" y! D$ X' U2 E5 x* @
* q4 P. ?5 S. A' e7 \, P$ M三、对新手、老手、高手写作的几点建议
. _. w1 z: B& h. n7 J4 U* }2 d/ ^ [# K. [, |8 X-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