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何立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新征程新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实现这一战略安排,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抢占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制高点,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塑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实现“两个阶段”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应对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尽管过去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良性循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协同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要求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规模为重点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只有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主动求变,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 新目标新要求,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要坚持把提质增效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动质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矛盾尤为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供给侧上下功夫,向结构优化找出路,用改革的办法,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