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写作参考素材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王卫国同志先进事迹

五年来,在省人社厅党组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王卫国任处长8年中,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立足平凡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服务,交出了一份组织放心、老同志满意的答卷。2011年来,省人社厅老干处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省公务员局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厅机关离退休干部第一、第二党支部先后被省直党工委、厅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厅老体协先后被评为“省直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厅机关老干活动中心被省体育局、省老龄委、省老体协授予首批“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都离不开王卫国的努力和奉献。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并得到全厅离退休老干部的高度赞扬。2014年省直机关工委《党的生活》专刊第1期以“助梦夕阳添重彩”专题报道了王卫国同志的先进事迹。

        始终坚守,从未改变,把信任当责任

        身入方能心近。8年来,在与老干部们的日常接触中,王卫国看到老干部政治生活中的党性原则、文化生活中的高雅情趣、公益活动中的炽热爱心……他打心里觉着,这是一群既可爱可敬又充满活力的老人。因此,在老干部工作的点滴实践中,他时时刻刻倾注着敬意,投入了感情。感情决定态度,责任鞭策行动。为此,王卫国把工作标准定位在:老干部的需求是第一信号,老干部的满意是第一标尺。他始终把老干部当作父辈亲人来关心,了解老年人的特点,理解他们的心情,排解他们的忧虑,让他们感到他就是亲近的人、贴心的人、可依赖的人。王卫国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三个一步”:考虑精细一步,工作靠前一步、服务延伸一步。老同志中既有普遍性需求,也有个性化需求。普遍性的事,他想办法集中解决;个性化的事针对性解决。比如就医就诊联系专家名医,老干部第三代子女上学、升学等。只要能做到的,王卫国一定努力做到。超出职责范围的,他会想方设法帮助协调处理,确实无法解决的,也把政策和努力过程上门跟老同志说清楚,取得他们的理解。

        2012年7月,厅里唯一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离休干部秦泽甫不幸去世。由于2次婚姻,儿子又患有智障,给后事处理带来许多问题。为此,他一面安排厅领导看望、慰问;一面以治丧小组名义发布讣告、整理生平、联系其生前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省市有关单位。并根据其家庭特殊情况,主动靠前帮助解决山东亲属等来榕悼唁的接送、餐宿等事宜。并就善后财产、抚恤金分配等问题,积极开展协调工作,最终使多方达成共识,避免了一起家庭纠纷的发生。2012年2月,离休干部林少顷同志的大儿子因公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林少顷夫妇精神几乎崩溃。接到情况报告后,他第一时间靠前,和处里的同志上门陪护、安慰,协助做好善后工作,连续几天几夜帮助林少顷夫妇挺过了难关。93岁的离休干部沈复曜病危抢救时,王卫国患肺炎住院,得到报告后,他二话不说,暂停挂瓶请假出院,迅速赶往沈老病房,尽力协调有关抢救等事宜,并一直伴随抢救,直到沈老暂时脱离危险后,才头顶夜色离开病区。这就是他的态度—全心全意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完美,满怀真情地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尽心尽职地把简单的事务做到一流。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服务当要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王卫国甘于吃苦、甘于平淡、甘于奉献,坚持以老同志需要为根本、以老同志满意为目标;坚持把管理当服务,用服务促管理;坚持诚心,用心,细心为老干部服务。

        一是不忘初心,在管理服务上求精求细。日常服务保障是具体、实在、琐碎的。虽然事情都不大,但最能体现服务质量。为此,王卫国将工作法的“三个进一步”贯穿到实践中。老同志用车,他要求驾驶员一定要把车停到最靠近家门和医院门诊的地方,老同志上下车一定要搀扶一把,每辆车上备有特大号晴雨伞;老干部外出活动,他给每位老同志配发一个保温壶,让老同志能喝上热水;对进入“双高期”的离休干部,他和处里同志定期将文件和学习材料送上门,让行动不便的离休干部及时传阅学习;老同志生病住院,他及时到医院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台风、暴雨、降温等突发天气变化,他与处里同志及时给老同志们逐个打电话提醒,老同志一致称赞:“事情虽小,却暖人心。”他在老干活动中心设立了干部值班制度,做到第一时间了解老同志的想法、第一时间掌握老同志的动态、第一时间答复和解决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同时,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制度,及时听取和采纳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从大处着眼,王卫国还从小事入手,如加装活动中心台阶扶手,配备百宝箱、铅笔筒、血压计、血糖仪、电子频谱仪等日常用品,方便老同志随时需要,处处体现爱老、助老、便老。

        二是秉持爱心,在解困帮扶中求真求实。随着进入“双高期”人员的逐年增多,老干部的家庭困难、个人健康状况等,都要求服务工作必须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入耳、入情、入心。2015年11月,退休厅级干部骆烟良从厦门到福州住院,接到情况报告后,他亲率处里同志及时赶到医院,在安排和陪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确定为骆老进行腰椎滑脱手术,手术当天上午,他带处里的黄慧同志一直陪护在手术室外等候,由于病情原因手术延迟,一等就是5个多钟头,直到骆老手术成功,平安推进病房后,他和小黄才离开医院,直到回到家中,才想起午饭还没有吃。偏瘫在家休养的黄勤芬,因出门不便看病困难,几次拖延检查,王卫国得知后,主动联系好医院门诊专家,派车接送,并亲自推着轮椅车楼上楼下陪同就诊检查,黄勤芬感慨万分地说:“有这样的老干处长,我们知足了”,事后还专门给厅里写了表扬信。有一年除夕夜,正当他和家人吃年夜饭时,突然接到厅退休职工周壮庆家属电话,告之老周胆囊炎发作,急需住院手术。病情就是命令,他二话没说放下碗筷,迅速联系了三甲医院,并落实了具体的床位和主任医师,手术成功后,周壮庆一家感动地说:“王处长没得说,对我们普通职工一样的关心。”无论是享受离休待遇的省部级、厅级老干部,还是最普通的退休职工,只要他们挂通了王卫国的电话,他们就找到了主心骨。老干部把王卫国当成家人,依赖着他,依赖着老干处。不论深更半夜,不论什么事情,王卫国接到电话第一句话总是说:“您不要着急,我马上联系、我马上到、我马上去处理……”在王卫国担任老干处长8年中,先后有20位离退休老同志去世。在他们病重、病危期间,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刮风下雨,接到电话后,他总是全力以赴,亲率处里同志迅速到场。善后大量具体工作,件件周到细致,老干部的家属感慨:“就是孝顺的孩子也不过如此”!

        三是坚守用心,在满足需求上求诚求新。老同志的需求是多方面,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为了让老同志政治生活更丰富、文化生活更多彩,他主动作为,想方设法,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年二次形势通报会、三期读书(培训)班、四次参观见学。还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授课辅导20余场,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2011年,当听到老干部想不上电影院也能实现看经典影片的愿望后,他马上研究方案,及时报请厅里追加投入,专门购置了一套投影仪、家庭影院功放系统和高背靠椅,建立了一个小型投影放映厅;为了满足一些老同志上网查资料和及时了解股市信息,他想办法专门配置了两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并举办了两期电脑知识和操作培训班;为方便老干部开展健身活动,他特地在活动中心安装了两米高、八米长的落地镜子;为了满足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还组织成立了学习、健身、歌咏、书画等8个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满足了老同志精神和娱乐的需要。

        近年来,他紧密结合在老干部中开展“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广大老同志参加了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中国老年报社组织的“喜迎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获先进集体奖;在中组部老干局和福建老年报社组织的“喜迎党的十八大书画摄影竞赛”活动中,四位老干部的作品获二等奖;在省委老干局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革命歌曲大家唱等重大活动中,组织老干合唱队参赛,屡次获得好名次。

        当你走进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虽然看不到高档的陈设、昂贵的设备,却能从每一件物品的设置摆放上看到贴心、周到;从每一天浓浓人气中看到和谐融洽;从每一块奖牌证书上看到充实快乐。

        恪尽职守、行于点滴,把压力当动力

        面对党组的托付,领导的厚望,老干部的期盼,王卫国同志把压力当动力,全身心投入,真心实意为老同志服务。他更是以身作则,给全处同志做出了表率,以实际行动把厅党组、厅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传递好、落实好。

        2014年机构改革,人社厅与公务员局整合后,厅机关离退休人员一下子由108人增加至190多人,面临摊子大、人手少、且不少老干部进入“双高期”、情况复杂、工作量倍增的实际压力和考验,在困难面前,王卫国没有退缩,没有辜负党组的重托与老干部的期盼,他一面迅速凝聚团队力量进行分工负责,一面马不停蹄挨家走访看望离休、“5.12”和厅级退休干部、慰问住院人员不下170多次,(包含异地居住在沪、厦人员),面对面了解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召集全体老同志,安排由厅领导通报机构改革相关情况,以及积极组织开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题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两厅(局)整合后老同志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促进了深度融合,树立了“大家庭”的观念,确保了老干部工作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老同志在快乐的活动中高兴地称道“我们是一家人”!

        2012年,两岸关系交往频繁。有许多老同志,特别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同志,想在有生之年能去祖国宝岛台湾走一走、看一看,是他们的心结。王卫国想方设法,多方协调,在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他与处里同志精心安排,认真准备,终于使老同志的心愿得以实现。看到老同志满意和欣慰的笑容,王卫国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一年的上海博览会,同样给王卫国出了一道大考题,正值盛夏,盛况空前,又面临着排队辗转等实际情况,如果怕承担责任不组织就是上策,但一想到老同志的期待,感情压倒了一切,王卫国选择了想老同志之所想,反复认真制定了周密的参观计划和保障方案,向厅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出发前成立了医疗保障小组,为每位老同志配备装有水壶、雨伞、遮阳帽、小马扎和矿泉水的“百宝袋”,定制了胸牌,印上联系方式、酒店信息,以防老同志万一走失方便联系。在沪参观期间,每天晚上王卫国带着随队医生给老同志巡诊问药、测量血压。认真周到的安排,确保了博览之行的安全、顺利、圆满。王卫国还将博览之行的掠影制作成相册发给每位老同志作纪念,大家一致赞扬:这次博览之行我们享受的是“五星级服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卫国带领着老干处的同志们,坚守在老干服务工作的平凡岗位上,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勇于担当作为,乐于耕耘奉献,继续谱写“八闽夕阳红,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十年来,林木粦同志立足岗位职责,深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务实的好干部。“勇于开拓创新、甘于无私奉献”是他多年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了服务好全县离退休老干部,加强涉老干部队伍建设,他细心、热心、耐心、恒心投身工作,甘当老干部的“孺子牛”、愿当事业的“老黄牛”,他的工作深得全县老干部们的好评,多次获得上级表彰。2011年,东山县老干局荣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东山县老年大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2014年他本人被市委、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做事细心,重细节,善协调,当好“领头雁”。他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思想上高度重视,对每一次学习活动他都认真对待,做细方案,想得深、做得细、抓得实,保证每一环节、细节不出问题。他刚到老干局任职时,便遇到原来的老干部办公场所因年久失修、破旧狭窄,不能适应老年人活动及办公需要的问题,他深入调查,多方奔走,寻找相对符合要求的办公场所。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县委、县政府最终同意将地处县城中心、环境优良,且其他部门同时在争取的原检察院办公大楼交给涉老部门使用,并对该办公楼进行精心修缮、装备电梯设备,形成集办公、教学、健身、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涉老综合办公大楼。他还多方争取上级和县相关部门、乡镇等十多个单位的支持,投入80万元新建2个塑胶门球场,添置100套教学桌椅,配备电脑教室,添置空调、钢琴、多媒体等一批教学设备,为老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2013年,在他的积极沟通争取下,县委县政府将新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全县规划,并于当年11月份开工建设,工程投资1100万元,建筑面积达3200㎡,目前该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他为人热心,重感情,办实事,当好“管理员”。他充分发挥老干部丰富的政治、经济、阅历、智力优势,激发老干部的正能量。一是鼓励老干部为发展建言献策。我老秘网县的五年规划报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县政府重大活动、会议都会征求老干部的意见,老干部们也为东山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60多条意见、建议,有30多条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实施。为展示老干部风采,开展“我参与、我见证、我助力”为主题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东山建县100周年征文活动。鼓励老干部踊跃参与,让老干部把参与建设东山的难忘故事记录下来,现将文章收集整理即将编印。二是组织老干部当好正能量故事员。东山县作为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将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当作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点,组织发动了五六十年代时期曾在谷文昌身边工作的老干部、通讯员、警卫员、农林水部门技术员、老农民等追忆谷文昌事迹;鼓励谷文昌研究会的老干部,研究挖掘宣传谷文昌精神,组建老干部“讲故”队伍,组织老干部故事员深入到“谷文昌纪念馆”、“东山战斗纪念馆”、“寡妇村展览馆”、赤山林场、西港盐场、八尺门海堤、南门湾、红旗水库等地追寻当年谷文昌奋斗的足迹,亲身感受今日东山的巨大变化,使写出来、讲出来的80多条谷文昌故事更加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并在县直机关、乡镇、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讲故事活动50多场次,听故事的群众达1.2万多人次。三是全力办好老年大学。他注重创新办学模式,为了能让更多的老同志就近参加学习,他开拓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后,向县委提出在铜陵镇创办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议,并积极与教育、财政等部门沟通,争取场所调拨和修缮配套资金支持,将原文技校改造成设备齐全的铜陵教学点,开设了8个学科,吸收了学习学员200多人,满足了铜陵地区老干部就近学习的愿望。他还在铜陵、西埔两个人口集中的社区实行校外办班,送学上门,方便了老年人的学习活动。他认真研究学科设置,重实用、重兴趣,设立了东山歌册、学法用法、南音民乐、潮剧唱腔等四个特色班,极大激发老干部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了200多名学员参加特色班学习。他积极推动东山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老年大学办学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位学员300元,并为老年大学聘请各类教师人才47名,我老秘网县老年大学逐步形成了县城中心校、乡镇教学点、社区特色班的办学格局,2015年11月老年大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校评审。他注重创新管理体系,针对社区老干部少、服务管理不均衡等问题,科学调整,统筹规划,将铜陵、西埔两镇的老干部集中编入码头、龙舞两个老干部联系点,进行服务管理,并规范了服务管理内容、场所、资金等一系列要求,推动了“四就近”工作的全面开展。

        他富有耐心,重实效,甘奉献,当好“服务员”。一是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多种文娱活动,组织老干部参加“纪念东山解放座谈会”、关帝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娱活动,让老干部体会发展成果;每逢元旦、春节、妇女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他总是和老干部一起,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老干部自编、自导、自演,极大丰富老干部精神生活;他多次组织老干部赴新马泰、上海、江浙等地学习考察,让老干部开阔视野,陶益身心。他致力于为老干部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离休、“5.12”退休干部及处级退休老干部订阅了党报党刊,为科级退休干部订阅《福建老年报》等,极大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世界。二是极为关心老干部的身体健康,组织县医院的医生与老干部结对子,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服务,定期开展健康咨询讲座,并为老干部订购保健书籍1000多册,满足老干部保健的需要。三是想方设法为老干部解难题,主动协调财政、主管局、企业,解决困难企业离退休干部“两费”和离休干部遗偶的生活补助拖欠问题。困难企业离休干部遗偶林美香、林玉环因企业改制,原生活费补助一次性解决。随着老同志年老多病、生活出现困难,当时生活费补助执行标准与现行差距大,他找有关部门、原企业了解当时解决方案,向上级咨询,寻求政策支持,在上级老干部局和县领导的重视下,重新核算,补足两位困难企业离退休干部遗偶生活费补助,并纳入财政统筹,深受老同志感激,类似问题不胜枚举。他还主动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和医保中心,制定方便老干部医疗费报销的办法,做到应报尽报、随到随报。离休干部徐忠勤家庭困难,身体多病,行动不便,长期寄居汕头亲戚家,他经常电话询问生活身体状况,每次徐老回东山老家,他都会安排车辆接送,并邀请徐老到老干部局谈心,安排工作人员帮报药费、领工资等。任职以来,他共协调解决老干部疑难问题20多件,化解老干部困扰多年的心病,让老干部颐养天年。 

        他极具恒心,重操守、淡名利,当好“贴心人”。他对老干部政治上关爱,生活上关心,对老干部工作富有深厚的感情,把对老干部的关爱和尊重融入到十年来的工作中,精心服务,事无巨细,无怨无悔。多年前,领导找他谈话征求意见,有意安排他到其他重要岗位工作,他都婉拒。他深深地爱着老干部、爱着老干部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扎扎实实为老干部办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老干部遇到疑难问题,都主动过问,亲自督办,办快办好。老干部房产继承问题,找律师;老干部建房问题,找国土局;老干区道路破损,找交通部门和所在乡镇;老干部住院,主动联系医生;老干部去世,主动协助原工作单位,不让每一位老干部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平时多打电话、多上门问候,多见面、多谈心,让老干部感觉被尊重、被重视、被关心,他们心情很愉悦;老干部来电来信来访,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静心倾听,尽力办理,不让每一位来访的老干部受冷落、受委屈。几年来,他共解决老干部来信来访40多件,且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都让老干部满意。

        点点见真情,处处显本性。林木粦同志既是老干局的“一把手”,又是老干部的“总服务员”。他淡泊名利,清贫乐守,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一线,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立好标杆,率先垂范,常年保持“五+二”、“白+黑”的工作状态,无怨无悔、甘于付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崇高品质。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2016年,骆文全同志在院党组和州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带头奋战在侦查工作一线,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相继立案查办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件3人,所有案件均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为兰坪经济社会大局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反渎职侵权工作,在2016年度全州检察业务考核中位居前列,得到了上级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


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位处反渎办案第一线,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执法环境,该同志时刻告诫自己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法治理念、业务素质和领导水平,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做到了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都能与党中央、省委、州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钻研法律知识,

提高案件查办能力

    反渎职工作面临着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相对滞后,主体范围只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尽管有关司法解释对有关的主体范围作出一些扩大解释,但有些条件的主体、身份还难以界定,对于一些新领域、新罪名的案件在立案标准上设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造成了在司法实践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的困难。该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业务理论学习,学以致用,并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中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为避免“外行查内行”而丧失侦查良机,在查处林业渎职案件中,认真研究林业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深入、细致地学习相关林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林业知识,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重心,确保了案件的成功侦破。

 


聚焦反渎主业,

自觉服务社会发展大局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反渎职侵权局作为检察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严厉惩处渎职侵权犯罪的神圣职责。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方面有了明显突破,但从总体上看,反渎职工作仍面临着案源线索匮乏、调查取证困难、干扰因素多、成案率低等诸多困难。如何打开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局面成为了摆在反渎干警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诸多困难,一年来,该同志时刻牢记自己党员和检察官的身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办事果断,工作踏实,思想敏捷,抓准“蛛丝马迹”,和同事们一道,始终聚焦反渎主业,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危害土地、矿产、水电等能源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渎职犯罪,切实以查办反渎案件的实际成效,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作为森林资源大县,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林木十分丰富。近年来,为谋取非法利益,县内盗伐、滥伐国家重点保护林木活动猖獗。结合我老秘网县近年来珍稀林木不断被盗伐、滥伐出境的情况,该同志和同事们敏锐地感觉到盗伐、滥伐的背后存在着国家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为此,在同事们的支持配合下,该同志通过积极挖掘排查,立案侦查雀某某滥用职权一案。经侦查查明,兰坪县新生桥巡护点木材检查站协管员雀某某,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滥用职权将非法盗伐的国家珍稀植物红豆杉立木蓄积7.28立方米放出检查站,致使桃树、挂登村内的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该案的办理,使我院在开展查办危害能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守护了绿水青山,促进了美丽兰坪建设。



无私奉献、清正廉洁,

自觉维护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长期以来,该同志始终以一腔热血投入工作当中,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经常出差调查取证,舍小家顾大家,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该同志总是身先士卒,同甘共苦,敢于碰硬,带领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不退缩的精神,竭尽全力地开展案件侦查工作,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长期处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一线,侦查人员时时处于案件相关人员的“围猎”和诱惑中,但该同志始终不忘初心,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检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遵守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争做党风廉政的表率。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5: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柴伦,现任白河县宋家镇党委委员。2016年1月被选派到白河县宋家镇东桥村任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立足岗位,勤勉尽责,不畏艰难,战胜种种挑战,无论是在蜿蜒无尽的村路,还是在边远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他在扶贫攻坚队伍中奋斗的身影。

理清思路谋发展


 东桥村地处白河后高山,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人居环境差、产业发展滞后。面对这些问题,他通过向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走访座谈和征询意见,通过带领村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考察学习,制定出东桥村精准扶贫各项规划制度,为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强组织提实力


 柴伦仁严格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党建七项重点工作,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定期活动日”制度,积极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顺利组织完成换届选举,东桥村组织建设进一步建强;柴伦仁同志支持各类活动开展,并且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将贫困户、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周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农民技能大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平安示范家庭”评选、寻找最美家庭、农民文化展演、庆“七一”、寻找优秀家风家训等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真正补好了群众的“精神之钙”,熔铸了战胜贫困的“信念之魂”。




精准扶贫重“五实”


 “脱贫攻坚工作没有诀窍,只有实干!”在一次经验交流学习中。柴伦仁如是说到。柴伦仁用“五个实”践行着实干兴邦:


 一是工作时间实,柴伦仁总是坚持着一条准绳,7:30准时就餐,8:00前准时到村开展工作,不休假、不请假、不迟到;


 二是工作记录实,他工作的点点滴滴和领导安排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他都记录在册,时刻提醒着他还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还有哪一户需要帮助;


 三是掌握情况实,柴伦仁对东桥村回头望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了若指掌,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住房情况、耕地情况、养殖情况、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新增收入、新上产业项目等信息他都铭刻于心,“信息库”当之无愧;


 四是学习宣传实,柴伦仁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利用每一次“党员定期活动日”和空余、休息的时间,为党员和贫困户讲解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知识,做到送学入脑、送学上门;


 五是贫困户帮扶实,柴伦仁联系帮扶刘世安、成景仇、刘世地三户贫困户,他共帮扶贫困户养鸡80只、羊7只、猪3头、生产甘蔗酒300斤、管护茶园3亩、介绍外出务工1名收入接近20000元、争取安置房2套、协助外迁1户,3户顺利脱贫。


 东桥村利用“产业扶持”帮扶158户278人、利用“劳务输出”帮扶84户90人、利用“生态补偿”帮扶109户312人、利用“易地搬迁”帮扶98户251人、利用“医疗救助”帮扶34户101人、利用“教育支持”帮扶31户126人、利用“兜底保障”帮扶51户151人,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统筹兼顾夯基础


 2016年,在柴伦仁的努力下,东桥村组建土鸡蛋合作社1家,成立茶叶有限公司1家,培育养殖大户4户,组织外出务工90人,组织技能培训150人次,绿化、亮化、路肩硬化公路2.7公里,硬化公路5.5公里,新修自来水2处,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1处,新修便民桥2座,整修基本农田100亩,建设安置房39套,修缮房屋8套,通村广电网络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电网整改1公里,建成水利防洪工程河堤2公里,改厕改圈30户,农户院落硬化2000平方米,建设公厕3座,新建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健身广场2000平方米。东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东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真干”验证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真帮实干暖民心


 柴伦仁严格落实便民服务、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带头积极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事项落实,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做到经常性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累计代办事项100余件,彻底解决百姓办事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东桥村服务群众水平,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5: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4·25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日喀则市震感强烈,其中吉隆、聂拉木、定日、拉孜等县受灾严重,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拉孜县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和先进榜样,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欧珠罗布,男,藏族,中00员,拉孜县副书记、县长。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他加班点,忘我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优质高效的完成了抗震救灾的每一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受灾群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一、一线指挥、统筹全局,安置点保质保量按时建成

      “4.25”地震发生后,他顾不上与家人联系了解家里的情况,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县受灾情况及研究部署受灾群众的救治、安置工作。会议结束,他带领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医疗队对全县11个乡(镇)的受灾村逐乡逐村进行灾情核查。每到一个受灾点,他首先明确人命关天,尽一切力量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由于我老秘网县迅速有效的救援行动,拉孜县群众无一人伤亡。当一切工作安排托当时,已经是26号凌晨5点多,他没有顾得上休息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对下步抗震救灾的卫生防疫、物资调运等做了紧急的部署。地震发生的第三天,28日中午,接到市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紧急通知,需在拉孜县安置聂拉木和吉隆两县的大约2000人受灾群众,一边是本县的灾情一边是兄弟县的求助,他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会上,他当机立断成立“4.28”受灾群众安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立,理顺了工作机制,明确了任务,细化了分工,为安置点的建设提供了机构保障。29日,市委、市政府要求安置人数从最初的2000人增加至5000人,任务量整整大了一倍多,他没有一句怨言、没有提一句要求,带领全县干部职工争分夺秒的投入到安置点建设工作中。

      二、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展现当代共产党员本色

      安置点的建设任务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拉孜县气候恶劣、风沙大、昼夜温差大,安置点位置在两座大山之间的风口,每天下午风吹人跑,沙尘满天,夜晚温度在零度以下。从4月28日他带领全县干部职工连续两天两夜在安置点搭建帐篷。他对参建干部说,这次灾害不仅考验了受灾群众,也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和检验,考验我们的战斗力和奉献精神,检验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我们多搭建一个帐篷,就是对受灾群众多一份保障,就是对入党誓词兑现了一份承诺。从物资的下车、物资的搬运到帐篷的搭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大家、鼓舞大家,有的同志看他太辛苦,就主动过去帮助他,说县长你先休息一下我来,他生气的说道,在这里没有县长没有领导,有的是党员是干部。他饿了他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几口饮用水,安置点的帐篷搭建好了,但他脸上的皮晒脱了、嘴唇列了、手上磨出了血泡、眼睛布满了血丝,但他脸上挂着喜悦,心中充满了无愧,他无愧于组织的培养、无愧于受灾群众重托。

     三、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安置工作有力有序

      他要求务必确保受灾群众下车就有热饭吃、热水喝,每一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并特别叮嘱服务人员在安置的过程要注意工作方式,受灾群众刚到一个新环境,肯定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工作人员要耐心的解答,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安置点。凌晨1点多第一批受灾群众抵达安置点,看到受灾群众的安全抵达,他马上紧紧握住受灾群众的手,仿佛迎接多年未走动的亲人,组织安置组送上热饭和开水,医疗组对他们体检,当把受灾群众安置妥当,轮到他回去休息了,他却说我就在车上睡会就行了,就是我回去了也睡不着,在这睡反而睡的踏实,大家都知道他是不放心后面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凌晨5点左右第二批受灾群众才抵达,负责迎接第二排受灾群众的同志半夜起来,冷的站不住、原地跺脚,有些人发起了牢骚,但当听到县长就在旁边车上睡着的时候,他们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在想,这么冷他是怎么睡着的,是我们的县长太累了,他又一夜没有休息。当第二批受灾群众抵到的时候,他又投入到工作中,就是这样废寝忘食的工作,每名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安置点每一名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心里有句话想对他说,县长您辛苦了。

     四、携手同心、同吃同住,与受灾群众共度难关

     “回家”,他对每一个受灾群众说,安置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家人,有什么困难就不要和家里人客气,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他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不要认为受灾群众不提要求、不提意见,就是代表我们的工作作好了,受灾群众不主动提,是理解体谅我们,但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做圆满了,我们要主动找问题、找不足,我们要想对待家人一样的照顾他们。他每天坚持和受灾群众一起吃住,许多人不解,就主动问他,他说,和受灾群众一起吃住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融入他们、了解他们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我和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可以了解伙食到底怎么样,饭量足不足,味道好不好,营养高不高,睡的暖不暖,还可在共同进餐中,了解受灾群众口味,了解安置点那些工作做的不够,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同时也方便了解、监督我们的工作,这样我才心中有数,对我们的工作有直观的判断和尺度的衡量。我们要做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五、科学调度、全力保障,解决受灾群众后顾之忧

    4月28日,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保障物资的采购,他对采购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在受灾群众到来前保证所有物资到位,在他亲自督查下所有物资在受灾群众到来前全部到位。受灾群众住下了,他又为更好的为受灾群众创造居住条件忙碌了,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医疗、金融、通信、超市、警务站等便民服务网点,方便群众的正常生活;县民间艺术团精心编排特色节目,深入安置点各区域进行演出慰问;县文广局电影队在安置点各区域进行电影放映,丰富受灾群众业余生活;在安置点开办临时幼儿园;对安置点道路进行平整、硬化,逐步改善安置点基础设施。组织消防队对安置点进行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净化环境。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为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提供的保障,为他们幸福、安心的生活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

      邢春桂,女,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金家庄街道新风社区党总支书记。

  邢春桂在社区奔忙了11个年头,始终坚持“党性最强、作风最正、业务最精、工作最实”的原则,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孜孜不倦地工作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

当好社区建设“领路人”

  走进新风社区,大院里的公开栏很醒目,上面有社区党员、支部班子成员的学习心得和社区各项工作明细。作为在社区的书记,邢春桂始终坚持用思想统领班子成员,用制度规范班子工作,用民主凝聚班子团结。

  她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社区党总支部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党总支部委员会议,对工作进行学习和交流,最后共同形成决策,以集体的力量开展社区的各项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工作上有成效,同时也促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她坚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社区职能要求和社区干部履行职责需要,相继制定了工作制度、群众纪律、服务规范等规章和制度,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社区所有讨论的事项都在社区公开栏向居民公布。同时,她还结合社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不同特点,组织支部开展“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创建活动,打造了 “服务型”、“创业型”、 “文化型”、“学习型”四个功能型党支部,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活力,社区党总支连续3年获区“五个好”党组织称号。

当好居民服务“贴心人”

  2005年组建社区时,新风社区只有不到1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基础设施很差。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多方整合资源,建成了“七室、两栏、一校、一厅、一中心”的为民服务体系,为服务社区党员群众提供了阵地保障,今年该社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仅有的3个首届“精品社区”称号。实施“连心工程”,在社区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近两年来,为社区大龄居民发放就业补贴10万余元,组织185名无业人员参加免费技能培训,为1312名无业人员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198个低收入家庭办理廉租房补贴,帮助200名育龄妇女、670名退休人员参加免费体检,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社区的“贴心人”。

  邢春桂人到中年,家里的事很多,但是她管的不多,社区里的事桩桩件件都记挂在她的心头。她常常说,自己不是别人所说的“小巷总理”,而是事事必须亲历的“千手观音”,知千家事不如做千家事。新风小区东临马钢围墙,这里常处杂草丛生、蚊蝇乱飞,邢春桂把这片地划入了自己的卫生包干区,和社区清洁员一起拔草搬垃圾;马鞍山脚下的寺门口,外来人员多,道路坑坑洼洼,邢春桂经常在这里平道路、通下水道、堵老鼠洞,睛天是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在她的带动下,这里环境如今是整整洁洁;在社区学校,经常会看到她的身影,她给孩子们讲行为规范,讲健康知识,大手拉起了小手,共同建设文明家园……

当好困难居民“娘家人”

  社区困难群众就是邢春桂的亲人。为帮扶大龄下岗人员、困难人员再就业,在她的倡导下,社区建立了党员联系困难户制度。社区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2户困难家庭,定期走访慰问。今年32岁的张亮是一个很憨厚的小伙子,初中文化,2007年下岗后就想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可是他的妻子有残疾,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外出后无人照顾。正当小伙子左右为难的时候,邢春桂找上了门,从家里拿钱帮小伙子在家门口租了一个门面做起了生意,每年还给小伙子申请了“万名残疾人帮扶”资金,小伙子走上了创业路。为做好留守儿童的课后保护和服务工作,在她的组织下,社区成立了“暑期少儿作业吧”,把少儿活动室作为专门场地,发挥安工大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免费给社区困难人群、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社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100多名孩子在社区度过一段美好的暑期时光,有效解决了社区困难家庭后顾之忧。

当好志愿服务的“带头人”

  邢春桂不但是社区书记,还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给予其心理慰藉。社区有位孤寡老人,因精神残疾,曾两次瘫痪,邢春桂送他到医院,每天抽空给他送盒饭、水果,医院护士还以为是病人的亲戚。她又是社区调解员。对于“两劳”回归人员、矫正对象,她定期上门和他们谈心,还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他们回来之日立刻帮助他们办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让他们生活先有着落再出去寻找工作,开始新的人生。

  在她的带动下,如今社区已有了83个党员志愿者,组建成立了6个社区治安巡逻队、保洁服务队、文化服务队。社区各项活动蓬蓬勃勃开展起来,“亮身份、树形象”活动中,有了助残助孤、卫生保健等12个社区党员示范岗,“帮一把、送一程”活动中,待业人员有了“帮带机制”的帮扶。

当好社区文化“热心人”

  邢春桂始终让先进文化占领社区舞台,她多方整合资源,建设了近2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地,将辖区喜爱文艺活动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文艺协会,组建了4个民间文艺团体,坚持常年在社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2007年,社区“映山红”艺术团参加香港中老年舞蹈大赛,获得了最高奖“紫荆花”奖,2009年,参加了中韩国际“木槿花奖”大赛获最高奖。

  她把社区文明创建融于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社区培育文明和谐的社区新风尚。开展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出了丰硕的社区精神文明之果。现在,社区内有全国“敬老之星”1人,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平安家庭2户,市“十佳”人物1人,市“敬老之星”2人。此外,社区还自评出了9栋文明楼院和1608户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占总户数的52%以上,文明生活、健康生活、和谐生活的理念在社区蔚然成风。

  11年来,在她带领一班人的辛勤耕耘下,新风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个、安徽省十大文化特色社区等省级荣誉称号11个、市级荣誉称号12个;她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近20项荣誉称号。邢春桂2006年被评为马鞍山市2002—2005年度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马鞍山市2006年度城市综合整治活动先进个人、市社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2005—2008年度马鞍山市先进工作者、金家庄区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马鞍山市体育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5: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董红伟同志现任郊区发改局局长兼党总支书记,多年来的领导实践,彰显出他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从政品德、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卓越的工作业绩,深受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市、区绩效考评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努力当好一名“合格党员”

  他政治立场坚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与行动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活动中,他始终积极学习,自觉查找不足,并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区领导和省、市发改委领导的好评和信赖。做为“一把手”他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刻保持严谨细致,求实苦干的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听得进意见,改得了不足。他作风严谨,深入基层,能够与基层项目单位和群众打成一片。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做不利于工作的事,不说不利于工作的话,做到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所做的每件事,虽平凡又普通,却处处能折射出党员的先进性。

  竭力当好“参谋助手”

  董红伟同志先后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完成了我老秘网区一系列重大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同干部一道吃住,承担工作分工任务,而且都是最重的、最多的,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有时是午夜之后,带领干部一夜未合眼的事情数不胜数,他的敬业精神时刻影响和鼓励着全局干部。带领全局干部编制完成了《佳木斯市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得到了区领导及全区上下的高度赞誉,认为完成符合我老秘网区未来五年发展思路,顺利地通过了区委全委会和人代会,成为指导全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且他始终坚持认真研究政策,充分发挥发改职能,努力当好区领导的参谋助手,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他带领发改局的一班人,通过对全区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全面分析预测经济发展态势,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动向,认真研究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抓住关键环节,加大落实工作力度,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所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运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在产业项目工作中,与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四丰乡,为佳木斯市亿丰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生物有机复合肥项目解决土地问题,为黑龙江粼安灭火设备有限公司年生产100万支灭火器建设项目协调选址,为哈尔滨融创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三江海鲜水产品综合大市场项目和佳木斯东极金鼎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外墙涂料项目代办土地、规划等业务,受到企业好评。

  全力当好“操盘手”

  董红伟同志抓大事、攻难题能力强,在把握国家政策上敏锐,在项目争取上到位,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大局意识。他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凡事想在前,干在先,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年来,始终坚持“八小时内拼命干,八小时外多奉献”,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完成好每一项工作。2015全年共争取国家投资3790.1万元,省投资618.8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的项目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政法基础设施项目、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向上申请的项目有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护林工程、农村沼气工程。2015年养老项目已开工4个,2016年拟建14个,2017年拟建11个,十三五期间拟建24个。同时,切实加大了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对已获国家投资地正在施工项目进行跟踪,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乡镇和项目工程实地,进行调查,检查督促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重点做好了2014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个、2014年防护林工程、2015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等建设工作。2015年郊区固定资产任务53亿,计划开复工项目51个,其中:引进并实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复工项目23个,亿元以上15个,五千万元以上8个。郊区全年实现开复工产业项目71个,新开工项目48个,其中:亿元以上10个,五千万元以上11个,全区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同比增长1.8%。各项工作指标位于全市前列。

  尽力当好“标杆”

  作为发改局一把手,深感责任重大,时常告戒自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廉政建设上不仅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更是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在日常工作中,他严于律己,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坚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到局里和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和家庭支付的费用,在各种公务接待活动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力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搞特殊化。建立健全了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狠抓责任制的落实。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建立健全了发改局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十不让”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为加强班子廉政建设,他每次逢会必讲廉政建设,经常提醒大家要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近年来,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没有出现任何违纪问题,保持了为政清廉的良好局面。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7-9-7 17: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XXX,中00员,XX1年X月担任XXX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XX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XXX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XXX年被县评为“XXXX党支部书记”;XX年被评为XXX省“优秀共产党员”;XX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XX年被县评为“最美XXX”、“优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XX县XX乡XX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XXX户,XXXX人,是XX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XX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XX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XX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XX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XX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5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