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展
在政策性、指导性公文写作中,为了确保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等落地生根、取得实效,须在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后提出保障措施,为方针政策、工作安排的落实保驾护航,使其能够全面实施、顺利推进、落实到位。
公文中的保障措施部分可使全文逻辑顺畅、结构完整、意蕴连贯,各级各类机关在拟制公文时都非常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撰写。比如,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共分20篇,在提出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目标任务后,在第20篇明确了要“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2015年6月25日联合印发的《环保“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在明确了基本思路、环保“领跑者”的基本要求、环保“领跑者”的遴选和发布等内容后,从“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加强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加强宣传推广”四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确保有关要求的落实。
对于保障措施部分的标题,不同公文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比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写作“组织实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写作“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11号)中写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交人教发〔2016〕179号)中则直接写作“保障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3〕16号)写作“有关要求”,等等。从公文写作的实践看,保障措施部分的标题在通知中多为“工作要求”“有关要求”;在意见和以通知形式印发的规划、方案等公文中多用含有“保障”意义的词语,或蕴含“保障”意义的其他表述方式。不管保障措施部分的标题如何变化,其核心要义都是从各个方面为工作的安排部署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以实现预期目标。
认真考察各级各类机关的公文,保障措施部分大多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