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的廉政党课讲稿: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课讲稿
今天,给大家上一堂廉政教育党课,其一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其二是为了引导大家正确认清形势,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廉政勤政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其三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保持和支持干事创业。廉政教育党课是党内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它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道德观,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一、讲党性、重品行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做最好的党员》一书。该书是党员培训读本,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的重要读物。书中例举的优秀党员都是普通人,有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做得更好,是因为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能超越“小我”情感,置身于“大我”境界。正如作者对共产党员这样概括:“工作平凡,境界不凡”。书中提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看你将自己放在什么样的高度。最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肩膀最硬的人,他们讲党性、重品行,思想达到不可奢及的高度,人生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环。”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如何地讲党性、重品行呢?我想,一个讲党性重品行的党员,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道德观。这“三观”是共产党员的必备素质,缺乏这些素质,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关于人生观的问题。一提及人生观,大家自然感到这是个老生常谈。而这个老话题,却是每个人,特别是共产党人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在回答、谁也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人生观是“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现在大家整天忙忙碌碌,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人这一辈子到底想干点什么?苏东坡有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空两大维度中都是非常渺小的,转眼就过去。人生观正确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在人生观问题上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稀里糊涂就过去了,最后什么也不是。作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它不是个空东西,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这里,有两段十分感人的历史,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延安时期。与当时蒋介石所控制的那些地区相比,延安是山沟,穷得不得了,但是大批人才都跑到延安,还要越过几道封锁线。著名的人物有丁玲、冼星海、聂耳、艾青等。当时有评论说,延安不仅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这就是共产党的吸引力,因为她代表了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时期,就是建国以后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大家比较熟悉的像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竺可桢等等。实际上,他们中间的一大批人已在欧美学有所成,是我们党的正义事业把他们都吸引回来了。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我归纳4个字,即:爱国、信党。爱国,就是珍爱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当前我们正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正确理想观的“基”和“本”。信党,就是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政治信仰,是理想观的核心内容。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13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绝不能以偏盖全,看到党内出现几个不廉洁分子,社会上出现不廉洁现象,就动摇对党的信念。
其次,要正确对待利益。南宋诗人陆游曾在一首诗写到:“利禄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诗人形象地比喻一些人为利禄所驱使,像火牛一样不顾一切,最终走向堕落,可谓入木三分。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官就不要想发财。这句话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在这方面,从宏观上看,应该说整个干部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会犯糊涂,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这样想倒也勿需非议,但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就不应该了。它有悖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与党的性质、宗旨和入党誓言格格不入。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从不否认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但是,凡事皆有其度,如果过多考虑个人,就会成为名缰利锁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大家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看看那些困难群众说实在的,现在的党员干部条件待遇已不算低了。尤其是领导干部,有专车,有办公室,有稳定的工资,大家应该知足了。
第三,要正确看待幸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着“新三高”现象,即工作高压,我们有的干部忙得“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舆论高压,现在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高,公务员都处于放大镜之下,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生活高压,工作忙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待幸福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我理解,作为领导干部,幸福首先来源于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来自辛勤的劳动。其次来源于贡献,要经常想一想、算一算,自己为湾里发展做了多少事,为跨越崛起出了多少力,为人民群众解了多少难,这是一种成就感,能使人愉悦、促人充实。再次,幸福来源于清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洁自律上摔了跟头,不仅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影响了自己的家庭。若是因为违纪而移送了司法机关,判了刑,既自己失去了自由,而且也没有了能力去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何谈幸福?所以,每一名干部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关于权力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都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首先,要自觉实践“权为民所赋”。现实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同志,在如何理解和把握“权为民所赋”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如有的领导干部信奉个人奋斗、“凭本事吃饭”,认为职务地位是靠自己干出来的,组织培养、人民养育的观念非常淡薄。这样的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问题,一切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衡量。当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关键时刻,这些干部往往就现了原形,出了问题。那个很著名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属于“一语成名”——他质问记者“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这是将党和百姓对立起来,把领导干部的脸给丢光了。这显然是不懂得“权为民所赋”的基本原则。
其次,要自觉实践“权为民所用”。“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实践证明,权力是公器,哪里的领导干部能加强党性修养、公正用权,哪里就风清气正、心齐劲足、一片生机;哪里的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哪里就会矛盾重重。在中国古代,为官者尚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利在于民,犹在国也”的道理。今天,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了权之后,就应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如何实践“权为民所用”?我认为,一要反特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宪法》第5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可否认,现实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已经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权思想不清除,广大党员的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统一;特权现象不遏制,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社会风气就不可能清正廉洁,不廉洁就没有办法铲除。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指向的是掌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这就要求大家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要身体力行,带头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二要不争权。“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之间,要珍惜合作共事的机会,平时多交换意见,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尊重不争权,互相支持不推诿,互相配合不扯皮,互相补台不拆台。三要慎用权。权力具有天生的腐蚀性,如果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不廉洁。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权力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防微杜渐,慎之又慎。要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利用权力把国家事业做大,在权力面前把人做“小”。我们基层的同志,不要认为自己的级别低、权力小,没有什么要防患的了。其实不然,“蚁贪”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指的就是那些级别小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不廉洁。在生物界,蚂蚁的体态和地位都比较微小,也决定了其搬运能力的有限。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的蚂蚁,却能把数倍于自己体积的食物一趟趟运回洞穴储存起来。虽然每次搬运的数量并不大,但次数多了,聚集起来的食物也颇为可观。这些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就像蚂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凭借“蚂蚁搬家式”的隐蔽作案手段,一点一滴地多次实施贪污贿赂,直至案发。
(三)关于道德观的问题。领导干部既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又在社会分工中占据特别的地位,其道德程度高低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具有公共性,代表着公信力;其道德牵连着“党德”,折射着“国德”,示范着“民德”。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拒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无疑十分必要。一是要锤炼好品行。一要忠诚,党员干部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决定,在大事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任何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确保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二要感恩,要时刻不忘组织培养,常怀感念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常报感恩之德,把感恩之心化作报恩之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做到用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信赖之心依靠组织。三要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像一棵种子一样,只有埋头,才能出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四要吃苦,李源潮副主席曾指出,党员干部要在“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现在有少数同志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近几年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不需要再吃苦,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所以吃点、喝点、玩点、用点,无关紧要。殊不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肯于吃苦、乐于吃苦、敢于吃苦。二是要培育好的境界。要心系大局,心胸豁达。从古至今,“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能容毁誉风中过,坐看烟云笔底穿”等名言警句一直警示着世人。只有心胸豁达,方能成就事业、方能收获快乐;只有心胸豁达,方能成就自己之事、成他人之事、成百姓之事。试想,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对待同事不豁达,势必下属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揣摩领导的意图和心思,这样一来下属如何会信服、如何会敬重;如果领导对待领导不豁达,那么势必意味着这个单位领导班子有了问题不能开诚布公,有了分歧不能坦诚相待,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团结;如果同事对待同事心胸不豁达,那么大家彼此之间势必缺少默契与信任,那么这样的单位肯定缺少凝聚力与向心力。三要心态平和。清人申居郧说得好:“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的确,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大官小,而在于干事的多少和奉献的多少。党员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才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为名而失志,不为利而乱意,不为权而动心。三是要形成好风气。风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可以强烈感知,而且有着巨大的能量。好风气能聚人心、出人才、兴事业,给人带来安全感、温馨感和幸福感。领导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形象好,党的形象就好;领导干部的威信高,党的威信就高。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和公开发表违背上级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一些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东西乱猜乱议,决不允许恶意诋毁他人。这些,都是形成好风气的关键所在。
二、敢作为、勇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一)增强“作为”意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我理解,一是要有好的发展思路、二是要有好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有好的干部作风。任何成功源于一个正确思路,任何失败源于一个错误思路。思路正确就能保证工作不偏离方向,思路出错则可能导致南辕北辙。一要把握大势谋思路。《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善弈者,取势”。说的都是同一道理,打仗与下棋都要十分注重把握大势,谋篇布局,谁取得了势,谁就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因为,“大势”就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走向,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好比股市炒股票,当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时,股市大盘必定是上涨趋势,此时进入股市建仓,多数个股上涨的可能性就较大,股市盈利的机会就较多,成功的概率就较高。为此,我们在谋划思路时,必须要特别注意顺势、因势、用势、取势,从宏观上进行定位,本单位应该做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牢牢掌握致胜的主动权。二要立足实际谋思路。谋划思路时,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础、条件、资源等客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既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立得住、落得实。否则,再好的思路,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三要着眼未来谋思路。今天的成绩是由昨天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又将影响明天的结果。因此,谋划思路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立足现在,更要着眼未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在认真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准确分析本部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下,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思路,有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其次,关于方法问题。关于工作方法问题,毛主席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是适应和胜任工作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①要抓重点。牵牛要牵“牛鼻子”,抓落实要抓重点。我们有些同志成天忙忙碌碌,看起来很辛苦,工作成绩却不佳,原因就在于他们抓工作、抓落实的方法不对头,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不出成效。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以此带动全局工作实现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要求。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分类排队,分清轻重缓急,把力量相对集中起来,着力解决涉及全局性的突出问题,就容易打开局面,发挥连锁效应,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②抓薄弱环节。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抓落实是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抓住重点,也要抓薄弱环节,把“木桶”上的那块“短板”补齐。③抓统筹。目前,各科室的工作任务都很大,头绪也多,涉及方方面面。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区分主次、区分先后、区分轻重、区分缓急。就像弹钢琴一样,不能始终只按一个指头,也不能十个手指一起按,必须按照乐谱去弹琴键,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的乐曲。如果只按一个指头,奏不出调子;或者十个指头同时按,没有主调,就是乱弹琴。
(二)积极担纲履职。一是要用心想事。民间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十个听话的不如一个用心的。应该说,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是这样:或者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心不在焉,不知道要干什么事、该干什么事;或者把心思用错了地方,对领导的事热心,对亲友的事操心,对自己的事专心,就是对关系湾里区发展的事不上心。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耽误经济社会的发展,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用心”,就是要有热情、有干劲,要动脑筋、善思考。要了解政策、熟悉程序、掌握规律,提高想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主动干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前,我们队伍中工作不主动的干部,主要存在三种类型:一是“开茶馆”,要么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要么对工作敷衍应付,抓不到实处;二是“老牛拉破车”,对工作总是一等、二靠、三看,既无工作节奏,更无效率可言;三是“守小摊”,认为自己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了,与其辛辛苦苦干工作,不如四平八稳熬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与我们“率先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像这类干部今后必须淘汰。我们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工作中不能满足于事事请示领导,而要善于从岗位专业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位主要领导应一事当头,主动打先锋、当楷模,愿为整体工作和全局利益奉献智慧。中层干部要主动配合、加强协调,积极出点子、想办法,为领导分忧解难。三是要担当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担当处事就是勇于承担责任。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党员;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领导;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担当精神就是一种基于对行为合理性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意志和行为品质,是使命意识和责任观念的有机统一。在急难险重面前,有舍我其谁的思想与理念,有一马当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座各位干部无论正职还是副职,都有一定的权力,主抓或分管具体的事务,一定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组织任用目的也在于此。
(三)营造干事环境。积极营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环境,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好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工作热情,更能挖掘干部的开创性。一要宽容失败。要创新执纪理念,把严肃执纪与支持改革发展、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处理改革发展和实践创新中出现的问题,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于作为与乱作为、负责与懈怠的界线。二是要鼓励创新。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所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不止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且还要发散思维,要创造性地思考,给问题找出不止一种的正确答案,在一个问题上探求多种答案,才可能全面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违法、不违纪、不违规,就要大胆地去试、奋勇地去闯”。
三、守纪律、改作风
(一)要遵守党纪法规。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一要严于自律。严于律己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用纪律条例约束自己,用先进人物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真正把党的政策作为生命线、法律作为高压线、纪律作为警戒线。要把自重作为立身的准则,坚定自己的信念,珍惜自己的名誉,让自己的言行一致,做一些与自己责任相符的事情。要把自省作为修身的镜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要向曾子这样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防微杜渐,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要把自警作为安身的标尺,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有高度的警觉,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察觉,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把自励作为润身的目标,经常地鞭策和激励自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斗志高昂、自强不息。二要严守他律。严守他律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和其他法律法规。一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永葆党员先进纯洁,最基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
(二)履行一岗双责。顾名思义,一岗双责说的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要自觉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职责。“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队伍、管好身边人,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一番话至今回顾起来都充满了深意。他说,现在在家做主的领导干部不多了,一切权力归配偶,但领导干部的耳根一定不能软。子女本来就不好管,独生子女更不好管,有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不懂事,不知道社会上有人为什么对他好,还以为自己长得俊、有魅力呢。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能看着不管,现在狐假虎威的人多得很,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你都分不清谁是首长谁是秘书,有的秘书说出的话比首长的口气还大。组织培养一个领导干部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对代表提出的“预防职务犯罪能出生产力”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并语重心长地指出,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所以,我们务必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敢于批评人,经常咬咬耳朵、拉拉袖子,这是一种帮助、一种预防。
(三)改进工作作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体现了民心所向。它关乎党的形象,决定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一要兴学习之风以增才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才气是领导干部成就事业的基石。党员干部要提高五种能力,即抓发展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履行职责的能力,请大家查漏补缺,努力提高,成为注重学习的“先锋官”、熟悉工作的“政策通”、素质过硬的“多面手”。二要兴务实之风以养锐气。务实求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政治品格,对领导干部而言,树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不仅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稳健发展的需要。要有务实之“言”,就是要实话实说,实情实报。个别干部在平时的言谈话语、汇报情况中,虚辞多、实话少,谎话多、诚话少,这对自己、对事业都是一种危害。要有务实之“干”,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认真抓落实,抓检查督促,多杀几次“回马枪”,多来几个“回头看”,做到落实不到位不撒手、抓不出成效不罢休。要有务实之“绩”,政绩靠大话哄不来,靠空话吹不来,惟有靠求真务实干出来。三要兴调研之风以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不能事事处处为人民着想,那么,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会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信任和支持,损害党的事业。中央已经作出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在调研时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们大家一定要低下头、沉下身、静下心,多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访民意,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控有度、协调有方,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