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始终高举民生的大旗,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睿智的战略智慧探索惠民新模式,以锐意的务实奋干开辟惠民新路径,真正做活“城市”文章,下足“文化”功夫,主打“服务”品牌,推进城市能级、文化品质、为民服务水平跨越转型提质,逐步实现了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便民、利民、为民新模式、新氛围、新环境。
一、高位布局,精雕细琢,构筑便民利民“新领地”。
我们坚持高位塑城、借景绿城、建制靓城,统筹布局上项目,科学规划造亮点,创新驱动净城市、规秩序,推进城市扩容增质,道道有亮点,处处有景点,块块有特点,让城市的蝶变带给群众更多的便利。
一是统筹布局造硬件丰满“家园”。坚持“规划先行、需改渐改、需配尽配”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群众满意”的要求,统筹布局启动项目,科学编制配套设施,逐条逐道依次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品位,构建便民利民“新家园”。先后完成了沿河东路、朝阳路、民主路、316国道**绕城公路等12条道路改造,完成了20条背街小巷改造,新建或改造升级公厕42座,新增400多个垃圾容器、1座垃圾转运站,支持服务麻竹高速、枣潜高速、汉十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能级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科学规划建景观绿满“家园”。结合“绿满**”行动,做足“绿”字做文章,下足“特”字功夫,全面实施城市绿化项目,着力改造旧景观、兴建新景点、打造特色园、建设风光带,构建便民利民的“绿色家园”。先后建成复兴大道、**东路、东二环、沙河风光带、绕城316国道等9条主干道景观线;完成枣耿路游园、复兴大道节点等节点游园,建成重点生态景观廊道2条,全市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获得“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称号。
三是创新驱动优环境靓满“家园”。坚持用创新智慧推进城市环境转型升级,探索城市环境改善新路数,推行数字城管“**模式”,打造规范、有序、干净的“靓丽家园”。实施管线入地工程,完成了书院街、人民路、南阳路、民主东路、建设东路、前进路等79处管线入地工作,城区空间得到进一步净化。实施“‘城管通’+信息平台”数字城管模式,探索建立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全面参与的“大城管”体系,落实“门前三包”,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客运市场整顿等活动,城市形象和品位有了大幅提升。
二、彰文树特,精塑载体,构筑乐民休民“新胜地”
我们坚持以文促乐、以游促休,围绕文化、旅游创特色乐、特色游,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创品牌乐、品牌游,突破性发展现代文化业、旅游业,着力打造丰富多彩、恬静优雅、轻松愉悦的乐民休民“新胜地”。
一是突出文化乐民塑“乐园”。抢抓“千古帝乡、智慧**”城市文化品牌创建战略机遇期,打响“千古帝乡”品牌,做实“一城两花”文章,依托“帝乡大舞台”、“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多场次举办“帝乡大舞台•我们的中国梦”、“帝乡大舞台•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香荆楚•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人气,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突出景区休民建“乐地”。坚持科学修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重点项目扶持促转型,建立产业基金促发展,加快汉城、玫瑰海景区、白水寺、无量祖师殿等重要景点建设,倾力打造方便群众休闲娱乐的旅游胜地。目前,打造“中国传统村落”前湾村1个,投资7500万元完成了汉城、唐梓山等7大景区的重要建筑改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城市重点景区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跨越转型,真正成为群众向往的“乐地”。
三是突出文游并举办“乐旅”。坚持打出“文化+旅游”组合拳,按照“挖掘文化创特色旅、体验旅游增文化内涵”的原则,创新开通有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快乐旅途,真正打造精神乐民、身体休民的“乐土”、“乐旅”。目前,先后创办了**等活动,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彰显了**旅游特色,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构筑惠民安民“新阵地”
我们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服务理念,依托项目建设拓展服务平台,依托政策整合落实基本保障,依托活动捆绑打造稳定和谐秩序,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群众的获得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
一是借力项目筑造为民服务“共享台”。着眼医疗条件改善,投资6亿元新建三甲级市一医院新院,筹资1.1亿元对1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提档升级,群众就医条件、水平、服务明显改善。着眼打造文化阵地特色品牌,启动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新建、改扩建12所镇文化站,建成15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着眼构建高效优质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承担的18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工作,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实行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进一步优化了群众创业就业环境。
二是借力政策筑造保民基本“开放地”。始终把政策作为保民基本的重要途径,坚持做政策“加法”,释放“和”的效益,探索做政策“乘法”,争取最大化的为民基本保障。做“加法”,整合养老保、医保、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政策,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做到养老参保全覆盖、养老金应发全覆盖,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最大化,其他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做“乘法”,用活安居、棚改、危改、扶贫等政策,采取组合式、分散式等形式,最大限度保民基本。先后建成公共租赁住房509套,改造棚户区3140户,改造农村危房1528户,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6个。
三是借力活动筑造保民安定“和谐区”。始终坚持社会综合治理不放松,借载体,建机制,强管理,逐步构建和谐、有序、稳定等便民环境。借力“六五”普法和“法治**”、“平安**”创建,营造了法治和谐的安居环境。借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建设,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等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成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施了规范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