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写作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收集,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科学判断、决断是非、谋划未来、当机抉择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而金融行业的特殊地位,要求金融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前瞻性、独见性”的特点,因此金融信息的采集、撰写就要体现出时效性、预见性和可靠性。如此,才能为金融领域各级领导正确决策和本行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翔实、具体的数据和依据,同时,也能为金融界的对外新闻宣传提供较好的写作素材。 信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电脑、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载体无时无刻地向人们快速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以不同形式向各层面各方位“狂轰乱炸”,人们时刻都被各类信息所包围。尤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序时化和网络化。在金融写作中,除了靠媒体搜集获得实用有价值的金融信息外,笔者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认为以下几种金融信息采集方法也较为实用并具有普遍性,对金融稿件的撰写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征求意见法。 所谓征求意见法是信息采集者带着一定的问题和目的,拟订好信息采集提纲后广泛征求领导、同事和相关部门对所要采集信息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获取想要获得的信息。撰写者可根据被采集对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意见和建议逐条逐项进行梳理,整理出对当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在写作方式方法上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以使所撰写的金融稿件能有所用,并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效用。 如,每到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为维护与重点客户的关系,在合作中进一步增进感情,各级各家银行都要对本行本网点的高端贵宾客户进行走访慰问。笔者曾按照各部门拟定的走访计划进行了归类,整理出走访时间、走访对象、走访方式等6条走访信息,并就此征求意见。又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撰写了行务信息《节日回访客户有“三忌”》。该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针对节日期间对客户进行回访问题,提出了应在征求客户意见、尊重客户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回访的建议。回访可以采取短信回访、电话回访、互联网回访、信函回访或由营销人员单独联系进行回访等方式。同时,又及时地将该行务信息呈报给行领导,使领导真实地了解到回访客户的利与弊,此建议深得行领导和各专业部门的认可。根据此信息本行还制订了“一户一策”的有效措施,避免了因个别客户反感大张旗鼓进行走访而带来的一些不必要麻烦。该行务信息还被改写成新闻稿,投出后很快就被总行报纸《中国城乡金融报》采用。 金融写作中,采集信息所运用的征求意见法,是广集大家智慧于一体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查缺补漏的一种较为实用的好方法。 二、查阅资料法。各类文档资料,尤其是档案资料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和见证。通过查阅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网络信息查阅),能够为各单位、各部门提供翔实可靠的原始信息。原始资料犹如一座信息“富矿区”,金融写作者只要“慧眼识珠”“沙里淘金”,就能从中采集到五花八门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写作时,需要作者根据所搜集资料价值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取“大”用“小”,或取“小”用“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年初撰写金融工作计划,在下达各项经营指标时,需要参照各地各行各网点某项指标最高年份和最低年份的完成情况,所以,只能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指标下达,这样制定的金融工作计划才科学合理。否则,撰写出来的工作计划很可能不切合实际,甚至出现偏差。因此,进行写作前,查阅、搜集有参考性、实用性的信息很必要。 金融写作中,还可以有效利用档案的历史数据作参考,与当前各项数据,包括基础设施、企业文化等等相比较,通过信息对比撰写文章,从中反映出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三、调查研究法。金融写作者通过深入基层的实际调查,可掌握目前的金融动态、金融需求和金融发展趋势,能发现金融领域最具现实性的问题以及采集到具有前瞻性的外延信息。因此,深入实际是采集信息的最佳方法之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仅可以通过现场真实地听到、看到、了解到原始信息,还能通过调查丰富信息,为金融写作提供更为海量的详实的素材,提高金融写作质量。如: 在九十年代初,棉花统一由棉麻专业站点进行收购。有一年,棉花大幅提价超过往年,而棉农却出现惜售现象。笔者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情况,深入各收购站点和农户进行调查,了解到棉农有“观望、从众、攀高”等心理,导致棉农惜售。据此信息笔者撰写了《棉农惜售现象不容忽视》一文,上报后很快引起上级行和收购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部门据此及时调整收购方案,化解了棉农惜售、待售、哄抬棉价及由此引发的卖棉难等问题。同时,笔者将该信息改成读者来信,投给《农民日报》,很快被采用并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 运用此类方法采集信息,进行金融文章的写作,必须经过深入实际进行充分调查、考证后,方可动手将调查得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写作时,要着眼于大局,做好国家金融政策的宣传;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客观公正报道,坚决克服将“小”事情放大、扩散的做法,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四、“道听途说”法。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时在人们的议论闲谈中也能获取一些信息。对于这样的信息,写作者必须进行仔细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道听途说”得来的信息,撰写者要慎选慎用,切不可只根据道听途说,而不经过调查研究就人云亦云,采用这样的信息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产生误导,甚至会给本行业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九十年代初,农行担负着农副产品收购的重担,每到收购旺季,由于收购资金紧张,确实出现了一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收购“打白条”现象。因此,又到一年收购旺季时,有些地方传出当年银行没有资金,收购农产品一律“打白条”,一时闹得人心慌慌。听到这一传言后,笔者与相关部门人员就此深入辖内各收购站点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储备情况。经过全面调查,笔者掌握了农副产品的产量、预收购和收购部门资金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进行反馈。这使上级行对收购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并全力以赴筹措收购资金,保障了收购资金充裕,顺利完成了当年各项农产品收购任务。为此,笔者撰写了新闻报道《××农行收购资金不“打白条”》一文被《人民日报》二版刊载。 “文无定法”,在撰写金融信息时,笔者改变常规性的信息写法,没有直接去写资金充足,收购不“打白条”等等,也没按照一些传言说的那样:银行缺少收购资金,收购时“打白条”。而是从收购现场的火爆场面,以及收购部门现场支付现金等几个实例入手,对传说的收购“打白条”给予有力反驳和回击。这样不做任何评论的写作,足以用事实证明银行资金充足,收购“打白条”之说不攻自破,其现实性、可读性很强。 五、会议遴选法。写作者通过参加各类会议,可从中获取大量含金量很高的信息,如果归类后再进行遴选,就能够提取出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各部门工作的具有前瞻性或可借鉴性的信息。实际工作中,每天全行性的、各专业部门的内外部等等大小会议很多,写作者参会后应按照会议召集的部门对会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按照会议的重要性和会议层级从中遴选出信息重点,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宣传、发布。不能不分轻重地将所有大会小会进行报道。否则,会造成信息量大但无实质性内容,失去会议信息报道初衷。只有分清主次,从中认真遴选,对重大会议、重要内容做重点报道,才能发挥信息的快捷、指导和传播作用。 (作者:张怀江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葫芦岛分行) |